APP下载

口内口臭的研究进展

2022-03-15杜永卫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口臭臭味茶多酚

杜永卫 张 咪

江苏雪豹日化有限公司,江苏无锡,214400

口臭是发生在口腔及其附近器官的一种不愉快的气味,包括咽喉、消化道等经口传递的臭味,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日常生活中,口臭往往会影响人们的社交活动,所以如何减轻口臭、避免口臭产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口臭的分类、口内口臭的臭味成分、口内口臭产生的原因以及减轻口内口臭的研究现状,对口内口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1 口臭的分类

真性口臭可以分为正常生理过程产生的非病理性口臭和疾病引起的病理性口臭,根据臭味来源,病理性口臭又可以分为口内口臭和口外口臭。口外口臭通常与胃肠道、呼吸道等病理性疾病有关,占口臭的5%~10%;口内口臭通常与牙周疾病、舌苔微生物组成、口腔卫生情况等口腔内部因素有关,占口臭的80%~90%[1-2],由此看出,口内口臭与口腔健康息息相关。

2 口内口臭的成分

口内口臭通常是由口腔内微生物与食物残渣、唾液等中的特定底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VOC)所形成的,研究人员在口内口臭患者口腔中检测到了近百种VOC,包括挥发性含硫化合物(VSC)、胺、芳香族化合物、短/中脂肪酸或有机酸、醇、醛或酮等,这些VOC会给人带来各种气味感觉,如甲基硫醇、吲哚、粪臭素具有粪臭味,硫化氢具有臭鸡蛋味,胺类化合物具有氨臭味等,表1中列出了部分VOC成分及其气味阈值[3-5]。在检测到的这些VOC中,甲基硫醇的气味阈值最低,其次是粪臭素、尸胺、硫化氢、异戊酸、二甲硫醚、烯丙基甲基硫醚、二甲二硫醚等,其中,VSC的气味阈值普遍较低,因此,众多研究都将VSC归结为导致臭味的主要成分。

表1 口臭中存在的挥发性化合物

3 口内口臭的形成

口内口臭虽不是由牙周疾病直接引起的,但与引起这些口腔疾病的微生物菌落息息相关,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与牙周炎、龋齿、口腔溃疡等疾病相关的微生物和舌苔生物群的代谢研究,以此来了解口内口臭形成的原因。

口腔微生物群是由各种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约有700个类群,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优势菌属为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梭杆菌属、纤毛菌属、孪生球菌属、颗粒链菌属、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等。通过对口内口臭患者牙周袋、牙龈上生物膜(牙菌斑)、牙龈下生物膜、舌苔表面、舌背、唾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发现了上百种与口内口臭相关的细菌,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齿状密螺旋体、中间普雷沃菌、福氏拟杆菌、中间拟杆菌、中间普氏菌、齿状链球菌、牙龈假丝酵母菌、连翘杆菌等,这些细菌能分泌特定的酶,将口腔内残留的氨基酸、糖类等成分降解,产生具有异味的挥发性化合物,图1简述了微生物代谢产生臭味物质的过程[6-9]。从图1中可以看出,硫化氢、甲基硫醇等VSC主要由细菌降解半胱氨酸、蛋氨酸产生;吲哚、粪臭素等芳香族化合物主要由细菌降解色氨酸产生;尸胺、腐胺主要由细菌降解赖氨酸、精氨酸产生;酸类、醇类化合物主要由细菌降解糖类底物产生。

图1 微生物代谢产臭味物质简述

4 如何减轻口内口臭

除了嚼口香糖、薄荷糖等方式掩盖口腔异味外,研究发现化学抑菌剂、植物提取物、益生菌等成分对VSC产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0-20],能够减轻口内口臭,可以经刷牙、刷舌苔以及使用含抗菌物质的口腔护理产品等日常护理手段来实现。

4.1 精油防治口内口臭

植物精油含萜烯类、醛类、醇类、酯类、酚类、酮类等化合物,可以通过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起到抑菌作用,在治疗口内口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表2中可以看出,薄荷油、香桃木油、百里香油、茶树油、尤加利油、柠檬草油、丁香油等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这些VSC产生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由于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精油有效成分有所差异,研究得到的MIC值也不尽相同。除了抑菌作用外,植物精油还具有抗炎、消臭性能等其他功效,例如薄荷具有抗菌、抗氧化作用,常作为气味掩蔽剂广泛用于口香糖、口腔护理产品中,研究发现,薄荷精油不仅可以延缓生物膜的形成,减少VSC产生菌数量,还能增加唾液流出量,避免因为口干而加剧口内口臭[15]。

表2 精油对VSC产生菌的MIC值

4.2 益生菌防治口内口臭

益生菌可以调节口腔菌群平衡,对口腔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魏斯氏菌、唾液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益生菌对口内口臭防治也有一定疗效[16-17]。Hyun-Jun Yoo等将唾液链球菌K12、M18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共培养,通过口腔色度法测定挥发性含硫化合物(VSC),评估了唾液链球菌K12、M18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状密螺旋体的抗菌活性以及其对减少VSC的作用。结果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单独培养时,VSC总浓度最高,为42.32ng/10ml,加入107cfu唾液链球菌共培养后,总浓度降至4.97ng/10ml,并且随着唾液链球菌浓度的升高,VSC形成水平明显下降。齿垢密螺旋体自培养时,甲基硫醇为37.32ng/10ml,VSC总浓度为58.30ng/10ml,加入1~3×107cfu唾液链球菌细胞共培养后,甲基硫醇浓度分别降至27.27 ng/10ml、17.63 ng/10ml、10.67 ng/10ml,VSC总浓度分别为59.37 ng/10ml、39.64 ng/10ml、13.25 ng/10ml。此外,将唾液链球菌与引起口腔异味的细菌用米力尔插片共培养,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发现与唾液链球菌共培养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迅速减少,这些结果都表明,唾液链球菌K12、M18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状密螺旋体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减轻口内口臭具有一定的疗效[18]。

4.3 其他类型防治口臭

由于口内口臭与微生物代谢营养物质有关,部分研究认为使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去除口腔内的蛋白质或使其沉淀变性,无法被微生物所利用,通过减少微生物代谢产生VOC从而减轻口内口臭。王琳[20]通过黄芩与茶多酚对口内口臭致臭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的抑菌能力及主要致臭底物—蛋白质的沉淀能力进行研究,探讨了黄芩与茶多酚治疗口臭的效果。结果显示,黄芩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的MIC值为1 mg/ml、1 mg/ml、0.5 mg/ml,茶多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的MIC值为0.5 mg/ml、0.5 mg/ml、0.25 mg/ml,表明黄芩和茶多酚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茶多酚含有能与蛋白质形成氢键的酚羟基和没食子酰基,具有较强的蛋白质沉淀能力,而黄芩几乎没有蛋白质沉淀能力;在半胱氨酸激发实验中,使用4 mg/ml的黄芩或茶多酚漱口液漱口后,可以显著降低VSC水平,表明黄芩和茶多酚都具有防治口臭的功效,而且具有蛋白质沉淀能力的茶多酚效果更佳[20]。

5 展望

目前与口内口臭治疗相关的研究报道有很多,主要集中于通过抑制VSC产生菌的活性来改善口腔卫生情况,但口内口臭的形成原因和机制尚未明确。氯己定、三氯生、含锌化合物等化学抑菌剂能在短期内消除口内口臭,但易产生抗性,容易反复;植物精油、益生菌等天然成分其活性易受口腔内唾液、外源性蛋白等环境因素影响,会降低其对口内口臭的治疗效果,并且其发挥效果的最佳浓度、组分、安全性等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确定,所有口内口臭的防治有待更系统的研究,以期探索出更有效的防治口内口臭的方法。

猜你喜欢

口臭臭味茶多酚
一丝臭味
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消除臭味
臭味美食地图
为什么人闻不到自己的口臭
细辛甘草桂心去口臭
喝茶能刮油减肥?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茶多酚真能祛斑吗?
煤气为什么有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