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2022-03-14王梦龙

检验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转移酶百分比淋巴细胞

李 丹,何 兵,王梦龙,徐 瑶,万 军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儿科,湖北 武汉 4300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一种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侵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致的急性增生性传染病,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缓急不一,常见发热、扁桃体肿大,伴白色分泌物和淋巴结、肝脾肿大以及眼睑水肿、皮疹等,实验室检查可见全血出现大量反应性淋巴细胞,血清检出EBV抗体、EBV DNA复制。儿童及青少年较易发生,年龄越大症状越重[1]。IM患儿常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尤以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最为多见。为探讨合并MP感染对EBV感染所致IM患儿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对203例IM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203例IM住院患儿。纳入标准:满足下列3项中任1项[2],(1)抗EBV-VCA-IgM、抗EBV-VCA-IgG阳性,且EB-NA-IgG阴性;(2)抗EBV-VCA-IgM阴性,但抗EBV-VCA-IgG阳性,且为低亲和抗体;(3)外周血EBV DNA阳性(>5.0×102拷贝/mL)。排除标准:近3个月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功能缺陷患儿。依据MP-IgM检测结果,将203名患儿分为MP阳性组(113例)和MP阴性组(90例)。

1.2 观察指标

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临床表现(发热、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淋巴结肿大、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眼睑水肿、皮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总数)、反应性淋巴细胞比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EBV抗体4项、EBV DNA拷贝数、MP抗体]。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血液标本收集时间为病程第7~10天。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P75)表示,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个组一般资料比较

203例IM患儿中,男139例(68.47%)、女64例(31.53%)。发病年龄为8个月~15岁。中位年龄为5岁,其中婴儿(<1岁)4例(1.97%)、幼儿(1~3岁)42例(20.69%)、学龄前期(3~6岁)94例(46.31%)、学龄期(>6岁)63例(31.03%)。发病高峰年龄为学龄前期和学龄期。MP阳性组与MP阴性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阳性组住院时间长于MP阴性组(P<0.05)。见表1。

表1 2个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2个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

与MP阴性组相比,MP阳性组男性患儿所占比例更低,扁桃体肿大伴分泌物患儿所占比例更高(P<0.05)。见表2。

表2 2个组患儿临床症状比较

2.3 2个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203例IM患儿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10×109/L)166例(81.77%),淋巴细胞>50%181例(89.16%);86例行外周血涂片检测患儿中,反应性淋巴细胞>10% 80例(93.02%);EBV DNA≥5×103拷贝/mL 184例(90.64%);肝脏受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 IU/L)99例(48.77%);37例行细胞免疫检查,均表现为CD3和CD8百分比上升,CD4百分比下降,CD4+/CD8+比值下降。MP阳性组与MP阴性组相比,淋巴细胞总数更多,肝损伤更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更高),CD3和CD8百分比上升更显著,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IM是EBV感染所致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疾病,主要通过唾液传播,EBV首先侵犯患儿咽部上皮细胞,进而入侵B淋巴细胞,进入受感染细胞后,其DNA自我复制,进一步在体内扩散,感染淋巴组织,并在其中增殖。不同免疫状态机体感染EBV致IM转归和预后亦不同,多数有自限性,最终成为无症状EBV携带者。IM可涉及血液、神经、消化、泌尿和呼吸等各个系统[3],引起多器官功能损伤,因此越来越受关注。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住院患儿MP感染率约为20%[4-5],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疾病,也可出现肺外表现。

MP与EBV易合并感染,混合感染后患儿临床症状更严重,且易发生并发症[6]。目前,MP和EBV混合感染相关研究集中在分析EBV感染对MP感染患儿的影响,证实EBV感染会加重MP感染患儿病情,加重肺内外损伤,延长住院时间[7]。本研究结果显示,55.67%的IM患儿合并MP感染,与相关研究40%以上的研究结果一致[8]。可能因为EBV和MP均是儿童期感染常见病原体。本研究发现,IM住院患儿中性别差异也非常显著,男∶女约为2.17∶1,提示男性患儿更易因EBV感染而住院。有研究发现,女童MP阳性检出率高于男童[9],这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提示女性患儿更易感染MP,但具体机制不清。EBV感染高发年龄在学龄前,这一现象同样在其他研究中被证实[10],推测与该年龄段儿童免疫功能相对较低,且在幼托机构密切接触有关。EBV感染患儿常出现肝脏损伤,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1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MP感染会引起肝脏损伤[12],本研究也发现,2种病原混合感染可加重肝脏损伤程度。

机体在应对病毒入侵时,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T细胞是细胞免疫效应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包括CD4+和CD8+,CD4+T淋巴细胞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为细胞毒性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有研究发现,IM急性期细胞免疫特点是CD4+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CD8+T细胞活化增殖,促进宿主免疫系统清除EBV[13],CD4+/CD8+比值下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CD4+/CD8+比值平衡被认为是维持细胞免疫反应平衡的关键[14],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从而引发疾病。MP介导的免疫损伤和机体免疫抑制与EBV相似,均表现为T细胞亚群紊乱[15]。本研究发现,2个组均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免疫失衡:CD3和CD8百分比上升,CD4百分比下降,CD4+/CD8+比值下降,MP阳性组与MP阴性组相比,这一变化更显著,提示MP感染会加重IM患儿细胞免疫紊乱,2种病原混合感染会导致免疫抑制进一步加重,机体损伤加剧。

综上所述,IM患儿合并MP感染会导致细胞免疫失衡加剧,加重肝损伤等临床症状,延长患儿住院时间。在收治IM患儿时应注意是否合并MP感染,同时关注患儿肝损伤及细胞免疫状态,以期达到更好的预后。

猜你喜欢

基转移酶百分比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应用价值中的研究进展
葡萄醇酰基转移酶编码基因遗传变异研究
氨基转移酶升高真有这么可怕吗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菘蓝中咖啡酸氧甲基转移酶IiCOM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氨基转移酶升高代表肝脏受损吗
HIV感染者/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及情况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
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