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仪式视阈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2022-03-14陈佳珠罗彬

传播与版权 2022年3期
关键词:媒介符号仪式

陈佳珠 罗彬

[摘要]我国借助2020年东京奥运会这一历史机遇,建构了新时代下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文基于媒介仪式视阈,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研究对象,分析媒介仪式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国家形象的建构路径以及建构的当代价值。在媒介仪式下,通过多元符号展现、议程设置、脱域共同体互动等路径建构国家形象,可促进中国形象在国内外的传播与认同。

[关键词]媒介仪式;国家形象;2020年东京奥运会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之下,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而体育作为国家形象的一个维度,经由体育比赛本身和相关的仪式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意义重大。2020年东京奥运会虽然已落下帷幕,但是它对建构我国国家形象的作用仍值得一提,尤其是媒介仪式视阈下对国家形象的建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1]。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国借助展示体育风采,以媒介仪式为桥梁,建构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信、可爱、可敬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促进国家形象由建构、传播到认同。就“可信”而言,中国体育代表团严格执行自我防疫,做到了“零感染”,而兴奋剂问题“零出现”也是可信形象的表征之一, 二者在中国体育战绩的加持下,使得实力和诚信一并成为可信的国家形象。就“可爱”而言,中国运动员的自信从容、开放友善以及花式“比心”等个性化表达,都缔造了可爱中国的形象。可敬的中国形象则通过国内外网友对2008年北京奧运会开幕式的自发重温而建构,也通过可敬的中国人形象得以传递。

一、媒介仪式与国家形象建构

媒介仪式是指大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参与到一些重要的、具有共同性的活动或者事件当中,形成一种象征性活动或者象征性符号的过程。媒介仪式包含三个层面,“媒介所报道的仪式性内容、媒介报道该内容时的仪式化方式、媒介本身成为一种仪式或集体庆典”[2]。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民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体评价和认定,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建构国家形象的方式有“自塑”“他塑”以及“合塑”。“自塑”指本国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塑造本国形象,“他塑”指外国媒体对别国形象的建构,“合塑”指本国媒体和国际媒体共同建构一国形象。借助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全球性媒介事件被视为自塑的上佳之策。

国家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而在全球性媒介事件中国家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媒介仪式。在诸多建构国家形象的手段中,大众媒体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其相关报道与国家形象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而媒介仪式更是具有建构国家形象的独特功能。涂尔干认为,仪式的功能在于提供共同体验的瞬间,激发、增强或重塑个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和认同,促成其在信仰、情感和意愿上的高度一致[3]。具体来说,媒介仪式本身就是一种建构过程,是国家形象自塑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他塑形成的因素之一。在建构过程中,仪式性内容中的象征符号具有直观性和跨越国界的识别功能,能够立体展现国家形象。议程设置作为仪式化报道的方式之一,是利用媒介事件自塑的有效策略,能够有效地引起受众的关注。网络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或集体庆典,受众可以在其搭建的仪式化空间里直接体验仪式情境,通过评论与互动唤起历史记忆,激发情感共鸣并增强国家认同。媒介仪式所包含的三个层面也是建构国家形象的三条路径,共同作用于国家实力的彰显、国家形象的提升与国家认同的构筑。

二、媒介仪式下国家形象的建构路径

(一)多元符号的立体展现

国家形象本是一连串散乱的象征符号,在仪式的聚合下完成了意义的串联。象征符号是仪式性内容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表征中国形象且极具代表性的象征符号无处不在,有直接呈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符号,如国旗、国歌等;也有中国红、中国队礼服等一系列具有隐喻性质的文化符号,它们以视听艺术结合的多元展演建构起立体的国家形象。

视觉符号能够具象感知中国形象。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表征中国形象的视觉符号为受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如国旗、中国队礼服、带有五星红旗图案的口罩等。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身着红白相间礼服,喜庆大方且充满青春活力,网友纷纷点赞:“中国红yyds!”在闭幕式上,苏炳添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高举五星红旗入场,看到这一幕的网友瞬间沸腾:“还是中国国旗最好看!”可见,作为具象感知的国旗符号是中国体育实力的直观呈现,也是可信中国的表征。

听觉符号能够唤醒集体情感。听觉符号更容易直达受众内心,给他们带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唤醒与共鸣。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的众多音乐符号中,与“升国旗”仪式同步进行的“奏国歌”仪式是最能唤醒中国人集体情感的听觉符号。卢云秀在聂耳长辞故地夺得金牌,许多网友感慨万分,“国歌在这里奏响,是最好的纪念”。这块意义非凡的金牌在激扬民族主义精神的同时,传播了可敬的中国形象。此外,人声符号也能够借助语言进行描绘、替代和象征,通过提供听觉的延伸来引起受众的想象继而产生意义。解说员颇具感染力的动情讲解,辅以诗意的解说词,彰显了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形象,让受众在耳濡目染间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

(二)议程设置的仪式化报道

我国媒体主动设置奥运议程,在仪式化报道中建构国家形象。2020年东京奥运会赛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搭建融媒体矩阵,对比赛进行立体联动式报道。《人民日报》通过发布大量话题引起民众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热切关注。赛中,媒体实时更新我国获奖情况,从“首金!”到“38金32银18铜”,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对赛事进行专题报道。赛后,媒体持续关注运动员生活中可爱的一面,展现中国体育的“接地气”。2020年东京奥运会结束4个多月后,在《人民日报》2021#被可爱击中的瞬间#微博话题中,运动员胜利后的比心动作再次被提及,可爱中国的形象得以反复凸显。

可信中国的形象通过中国人的形象得以建构。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的实力让外国媒体难掩赞叹。全红婵三跳满分夺金吸引了众多外国媒体的关注,CNN、AP、NBC等外媒都在报道中不吝夸奖,如NBC写道:“完美是存在的!”同时,外国网友也纷纷在社交平台为全红婵点赞,用评论表达对全红婵的赞叹与祝贺。这不仅是对全红婵实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我国媒体也借势造势,《老外把红姐一顿夸奖》《中国冠军火到国外》等报道纷纷出现,彰显了中国的实力。

“谐音梗海报”是仪式化报道的典型代表之一。诸如“我的‘添’啊”“中国‘姣’傲”等字眼,不仅展现了中国运动员的实力,而且展示了自信的国家形象。如《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齐得,龙东强!中国又承包金银牌!》的文章,标题将“樊振东”和“马龙”的单字组合,巧妙利用喜庆的鼓声“齐得隆冬强”做谐音梗,既直白又詼谐,在吸引读者眼球的同时,呈现喜庆的场面,一个单字“又”更是展现了中国体育的优异成绩。

借“名人效应”扩大中国形象的外在影响力是议程设置的又一表现。对国际传播而言,家喻户晓的名人能够产生一种有效的说服效果。“跳水皇后”郭晶晶作为跳水界一名国际巨星,堪称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她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裁判兼技术顾问的身份出现在奥运现场时,国外运动员激动请求合影并大喊“Queen”。面对媒体提问:“如果有人故意挑刺质疑你的专业度怎么办?”郭晶晶霸气回复:“让他们看回放。”媒体借助名人所携带的符码参与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成功彰显了从容自信的中国形象。

(三)数字技术下的仪式互动

受众的视听体验不仅是媒介仪式的一部分,还是媒介仪式现实功能的直接体现[4]。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东京奥运会现场没有观众。这就改变了观众的参与行为,“脱域共同体”便在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跨空间的情境互动下逐渐得以建构[5],形成了集体欢腾的新表象。在这一过程中,媒介本身就是一种仪式或集体庆典。

数字技术为仪式现场空间和受众所在空间搭建了桥梁。移动设备、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应用,使高清、低延时的实时直播成为可能,将仪式现场空间的声音、画面等空间元素和仪式符号都呈现在观众眼前,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跨域同步“在线观看”的平台,而且通过交流互动使得仪式主体和观众有一种心灵上的共通感,其参与感也在语态互动中得以凸显。

快手作为央视授权转播的短视频平台,其直播间更是具有天然的语态互动优势。微博这一社交媒体也是线上语态互动的聚集地,观众在赛事中获得的仪式情感高潮在信息接力下被推动,包括弹幕文字或表情在内的网络留言的大规模刷屏,替代了传统观赛模式中的身体动作和口号呐喊,构建了集体欢腾的新景观。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一亮相网端直播瞬间被“中国红yyds”弹幕刷屏,微博热搜也冲上头条,网友评论“骄傲到哭”,体现了对中国形象的认可。

众多网友集体重温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也是一大“仪式盛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观赏需求,因此,众多网友不约而同地涌入B站,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回放视频中“相遇”,弹幕“东京奥运会打卡”“2021打卡”等字样就是他们彼此发出的“信号”,意味着“脱域共同体”的二次集合,与此同时,新互动情境随之形成。外国网友也在YouTube上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回放视频,截至2021年7月28日回放视频的播放量已达360w+,“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至今仍是经典”等评论随处可见。在Twitter上,话题#Beijing2008#也火了,外国网友纷纷留言,花式夸赞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6]。在虚拟空间互动情境中,观众的关注点不再仅仅聚焦于赛事,同时也被在线语态交流所吸引,这些弹幕和评论激发“脱域共同体”产生情感共鸣,在人们心中激起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可信、可敬的大国形象涵化为集体认同。而且,外国网友的自发行为彰显了中国实力,也促进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

三、媒介仪式下国家形象建构的当代价值

(一)仪式性内容彰显大国实力

媒介所报道的仪式性内容通过多元符号展示,彰显了中国实力,建构了可信的中国形象。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以一片“中国红”集体亮相,自信中带着生机与活力。比赛现场,中国运动员秉持防疫安全和公平竞争理念,让“升国旗,奏国歌”仪式多次出现,直接展示了中国体育健儿的风采。在闭幕式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苏炳添高举五星红旗入场,引发网友集体欢腾。中国以优秀的战绩和新冠肺炎疫情“零感染”、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顺利收官,使得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实力和品质得以立体展现。综上所述,这都是可信中国形象的有力体现。

(二)仪式化报道提升国家形象

媒介报道内容时的仪式化方式在议程设置的作用下,建构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可爱中国形象。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前后,媒体发挥议程设置功能进行仪式化报道,在强化可信中国形象的基础之上,建构了可爱的国家形象。国内外媒体对全红婵的报道展现了可信中国的实力。面对质疑霸气回应的郭晶晶是中国运动员自信从容的典型代表。中国运动员和外国运动员的并肩合影、祝贺行为都是中国开放友善的体现。还有媒体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花式“比心”等个性化表达都缔造了可爱的中国形象。媒体在报道中国体育实力的同时,不忘挖掘中国可爱的一面,并且设置议程加大影响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的吸引力。

(三)脱域共同体构筑国家认同

数字技术下的媒介本身即是一种仪式或集体庆典,有助于仪式事件所承载的国家形象涵化为内心认同。脱域共同体超越时空,在新互动情境中构筑起对中国的集体认同,建构了可敬的中国形象。卢云秀在聂耳长辞故地夺得金牌,激发了国内民众的民族主义精神。国内外网友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集体重温,不仅激发了本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意味着中国形象得到了国外民众的认同与尊重。还有引爆全网的全红婵,国外网友表达对她的赞赏与肯定也是对中国的认可与敬佩。由此,可敬的中国形象通过可敬的中国人形象和历史记忆的唤醒得以成功传递。

四、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我国良好形象的建构十分必要,这对国家形象在国内外的传播与认同意义重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环。今后,对外传播要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建构目标之一,养成“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的国民心态,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被感知与认同。在建构过程中,媒介仪式这一手段能够以其独特的功能在无形之中浸染受众,具有不同于其他建构路径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路径建构国家形象,尤其要借助媒介仪式,不仅打造精彩纷呈的现场仪式空间,更要增强脱域共同体的参与感与仪式互动,使中国形象在国内外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

[2]Couldry Nick.Media Rituals:A Critical Approach[M].London:Routledge,2003.

[3]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王英.媒介仪式:国庆60周年庆典及其媒介呈现探析[J].新闻记者,2009(12):15-18.

[5]王智慧.健康码与身体再造:人类共识危机情境下的奥运景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07):50-59,66.

[6]南京都市报. 360万+播放量!北京奥运开幕式,又被外国网友夸爆了[EB/OL].(2021-07-29)[2021-12-01].https://mp.weixin.qq.com/s/hzPSLtMmsWixZ5xqbcXnog.

3719500338247

猜你喜欢

媒介符号仪式
抖音对戏曲艺术的再媒介化重塑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仪式感
仪式感
流绚夏日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