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科研单位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2-03-13陈晓宇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培训

陈晓宇

(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阜新 123000)

0 引言

乡村振兴离不开扎根农村的人才队伍建设。高素质农民是指“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下文简称沙地所)坐落于辽宁省西部的阜新市,隶属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是一家综合性的农林科研单位。此次辽西北高素质农民培训,沙地所聘请省内知名农林领域专家,根据省内农业发展需求,结合生产实际,对阜新、朝阳、葫芦岛、锦州地区的高素质农民进行培训,进而为辽西北地区的农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带动区域整体农林业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本文对此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对培训中存在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优选培训对象和创新培训模式等实际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1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选在位于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的沙地所试验基地。培训形式为线上视频课程、线下教学及实践参观。

参观地点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选择了产业突出、技术先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能启发引领农民创新创业发展的合作社以及沙地所科研试验基地、彰武生态草场和吉林省梨树县等具有党史教育意义和现代农业特色的地点。

1.1 培训课程

授课内容需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要求,围绕当前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突出农民学员急需掌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授课教师要按照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培训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课堂教学要求逻辑性强、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受农民喜爱,学员满意度高,具体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高素质农民培训课程表

1.2 培训师资

培训教师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省农业经济学校等单位的权威专家,均有连续3年以上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经验(已纳入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

2 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对象选择缺乏精准筛选

目前农村主要劳动力年龄在50~70岁。如图1所示,本次培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学员占总体的40.8%。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本次培训中,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学员占总体的23.5%。

图1 培训对象年龄结构

文化程度不高导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大部门农民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并且因怕影响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对培训有抵触,参与积极性不高;年龄偏大的农民对智能手机操作和互联网不懂或使用不熟悉,给线上统一通知消息、开展培训、组织云上智农APP学习等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

2.2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

当地农业行政部门对高素质农民培训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当地农业行政部门报送给培训机构的培训人员,其本身对培训内容了解甚少;培训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虽然培训教师大多来自高校、农业科研院所,但也不乏一些照本宣科的人,他们因常年授课或处理行政工作,远离了“田间地头”,从而缺少实际经验,在培训过程中一般只按照PPT上的内容讲解,没有考虑学员是否真正听得懂和需不需要课堂上讲授的知识。

2.3 培训模式缺乏创新

培训形式单一,不够生动;实践课程比例少,且时间短,常常是走马观花;培训课程的安排不切合实际,线上培训内容大多数参照以前或其他机构,没有加入地方特色,线下培训内容缺乏学员的实践参与;培训基地也存在因多年未接待大量学员等原因而产生的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培训过程及流程也存在考虑不周全的问题。

3 培训建议

3.1 优化培训对象的选择

培训对象是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主体,培训对象的选择决定着培训效果。在以往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中,组织单位多数追求数量,急于完成培训进度,而很少考虑农民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等问题。如要提高培训效率,应优化培训对象的选择,不再一味要求数量,要多选择那些主观意念想要培训的农民和以中青年、学习接受能力较强的农民为主。

3.2 精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应首先调查、研究辽西北农民实际需求,然后明确侧重点。目前我国关于农民培训相关研究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以高等学校为主体的农民职业学历研究,侧重农民职业教育高层次的科技教育;二是以农业推广部门为主体的农业生产技能培训,侧重农业技术推广;三是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农业中专为主体的农民科技教育和培训,侧重以各种手段传播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1]。本次培训结合了上述几种培训模式,不仅从提高农产品产量、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认识转基因生物知识等几个传统方面授课,还加入了企业运营模式、市场营销、电商培训、农业经营风险防范、财务规范化管理、团队建设与沟通技巧、法律知识等其他方面的课程,让学员在经过培训后成为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3.3 创新培训模式

培训时间应选在农业生产经营不忙的时间段,让学员能够更加心无旁骛的参与到培训中来。培训过程中及培训后要增加学员间沟通,根据产业特色或地域建立不同学习小组,让培训效果好的学员分享经验并带动其他农民。学习小组的建立为农民交流农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媒介。这些问题如果在小组内无法解决,相关专家可以给予帮助,此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培训效率。在此次高素质农民培训中为解决有些年龄偏大的农民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使用不熟练的问题,可利用一到两天的时间,专门教授智能手机与互联网使用方法,以便后续通知消息、线上培训等工作的正常进行。

线上培训安排在线下培训前,线上培训中遇到的问题要在线下实践课堂及时解决。教师授课时话语要容易理解,不能一味照搬PPT中的内容,应多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培训师资队伍需要加强,以往的授课教师大多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了加强师资队伍,让课程更加生动、具有实际效应,可以选择一些农民中的“致富能手”来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可以拉近教师与学员的距离,学员也可以更好的学习。

培训单位应与行政部门沟通,增加培训时长,设置多个培训时间段,增加培训难度,提高学员学习监督力度,使高素质农民培训“含金量”更高,通过培训可以颁发官方认可的职业证书或给予农业产业政策和农业贷款等方面的优先支持,来让农民学员更加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4 培育高素质农民的意义

4.1 培育高素质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素质农民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农业生产技术,还可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改变传统观念,拓宽眼界和思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增加收益。农民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发展,对环境保护方面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例如:加强秸秆再利用、土地轮作休耕意识,主动减少对农区大气、农业用水和农田土壤的污染等,从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2 培育高素质农民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

农民综合素质较低,普遍年龄较大,如果再次就业将面临较大压力,增加国家负担。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使我国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在农林产业发展、乡村文化繁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并逐步让培训过的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2]。

5 结语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撑产业。我国的农林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对一线的农民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未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农林类科研院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农民主体地位,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让农民们富起来,使社会协调发展发展,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行。

猜你喜欢

高素质农民培训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