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分析

2022-03-13何泽兵张元元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攻坚农村发展

何泽兵,张元元

(1.石家庄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河北石家庄 050500;2.石家庄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228)

0 引言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同样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的衔接之年[1]。“十四五”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这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导向。我们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应该怎么干、干什么?是当前需要大家认真思考的新课题,本文认为: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自党的十八大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倡导精准扶贫以来,2020年我国已实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但距离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予以探究尤为重要。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脱贫攻坚是党肩负的伟大使命,要求各级政府在现阶段要尽最大可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2020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予了再次强调,并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2]。而全面振兴的实现需以巩固并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基础。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据国家统计局中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 348万人,贫困率由10.2%下降至0.6%,累计下降9.6%。2020年我国832个贫困县实现全部摘帽。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相较于2013年,2020年年均增长率为11.6%。如表1所示。

表1 2012年至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在全面振兴的背景下,以“三农”工作为牵引,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重中之重。其中,脱贫攻坚在衔接发展中要侧重贫困问题的解决,而乡村振兴则是脱贫攻坚基础上进行的后续完善工作[3]。两者的有效衔接不仅有助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而且有助于全面振兴的实现,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必要性

2.1 满足基层实践的需要

当前各地大力倡导实行乡村振兴,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如何将脱贫攻坚转化为乡村振兴,如果用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这些当前都没有形成具体、清晰的思路、措施。各个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发展基础不同,这会影响脱贫攻坚的具体地位,脱贫攻坚是短期要实现的目标,乡村振兴则是长期实现的目标,在经济落后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两者有着不同的目标,将这两者衔接,会对他们的概念正确理解,确保在实践中有正确的方向。

2.2 制度衔接的需要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作用、内容、主体等方面具有融合性和一致性。在作用方面,脱贫攻坚是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和物质上的准备,能有效减少乡村振兴产生的压力,可为后来的脱贫攻坚做好准备。在内容上,脱贫攻坚包含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振兴的范围比脱贫攻坚大,实现振兴要先脱贫,这两个都属于国家工程,具有系统性。在主体上,两者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群众的参与,共同促进国家的繁荣。

2.3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要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突出的问题是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这两大战略,目的是缩小差距,展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发展与城市相比较为缓慢,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提出与我国实际相符合。同时,在十八大以后,我国积累了许多乡村振兴的经验,这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发展不平衡现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很好的方式。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进入了决胜期,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如何在当前的环境下让深度贫困的地区得以脱贫、让脱贫用户不返贫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在乡村振兴中,解决“三农”问题的乡村振兴能为实现脱贫攻坚提供途径,这也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两者有效衔接能充分展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衔接上存在零散性,这是导致两者衔接的直接原因,将这两者有效衔接可以缩短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面临的问题

3.1 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当前我国农村依然以传统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受资金、技术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制约,还未形成村产业化经营并且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以万里村为例,其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均未形成规模产业,导致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大部分田地闲置,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村民和专业合作社未能发挥带动作用,加之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致使产业覆盖面窄。

3.2 基础设施建设待加强

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推进和实现的重要基础,尽管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以万里村为例,其在基础设施方面尽管已有11台总功率为1 220 kW的变压器,3个2万元以上的灌溉水利设施等,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相对较为薄弱,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村尚有8条街道道路还未硬化,致使村组间水泥路还尚未实现完全串联,从而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第二,桥梁太窄小影响村民出行。第三,生产组用水水压不足致使安全用水成问题。第四,因陂坝和水渠年久失修,致使约100 hm2农田耕作受到影响。

3.3 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

尽管当前万里村已形成了以鱼塘林地承包、光伏发电、产业合作为三大主体的村集体经济,但整体经济收入依然较低,处于低收入村级经济。而这主要是由于缺少专业技术的支持和专业人员的管理导致,与此同时,村干部在文化水平和能力素质方面还较为薄弱,也是导致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

3.4 管理干部迷失工作方向

当前,基层存在频繁的投票、报表填写、电子签到等形式主义。干部应用知识武装头脑,不要为了形式主义忽视本职工作责任。基层干部直接和人们群众沟通交流,应该向群众之所想,为其利益的提升做充分的研究考虑。干部应深入群众生活,加强自身能力,拥有独立的思想,不然无法获得群众认可,更加不能完成本职工作,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产生限制性作用。

3.5 目标人群差异大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比,会精准到户,贫困人群相对较少,地域一般集中在中西部的地区。乡村振兴面对的对象是全国,包括我国所有省份的农村和农民,由此可见,两者有较大的目标群体上的差异。

4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对策建议

4.1 发展适宜的村产业

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我们应在国家颁布的系列扶贫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宜的农村发展政策,以在最大的限度内挽留本地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技术人才的比例,从而为确保两者的有效衔接提供人才保障。与此同时,还应注重产业规模效应的形成,以万里村为例:村委可通过发放种子、化肥、农药等,发动群众种植品种更好的红薯,以形成规模效应。另外,还应充分发挥村党员和管理者的带头作用,并大力培养农业专业技术和生产管理人才,以形成创新型的农民团体。除此之外,还应与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引进龙头企业,盘活土地资源,继续寻找适合万里村实际的林木进行种植并在群众中推广,以推动产业规模效应的形成。最后,要做好特色产业,能成分利用本地产业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产业融合的新局面。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完善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物质保障[4]。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通过积极与上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帮扶资金,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加强和完善。以万里村为例:应在硬化全村道路、村内小桥完善以及供水渠道维修方面予以加强。

4.3 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需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对于万里村而言,为增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应在既有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资金下,进一步加强村级集体经发展的多样性。如,利用挂钩单位帮扶的资金,扩大本地奶牛养殖规模,并注重饲养方式的改进。又如,可引进专业的公司合作种植药材。与此用时,还可发展新型农家乐,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而创收资金则用于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另外,还应通过培训班、专家授课、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组织和举办,提高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农技宝”云平台的研发和推广,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同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管理部门还应通过定期下基层等方式对农业农村发展中需要的技术予以深度了解,以满足其对农业技术的实际需求。

4.4 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归根基地,乡村振兴便是对人才进行培养挖掘、并留住人才。首先,应提升群众综合素质,积极鼓励其就业、择业,建档立卡监测户、边缘户、脱贫户收入,开展政策宣传工作,预防因灾、因病返贫等因素;其次,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李素,将三个一批作为中心点,优化选派贫困村书记,选择具有责任心、意志力、能力的驻村干部,提升后备人才。再次,创建并落实激励机制,在工作调动或者提拔时有限考虑基层工作人员。最后,创建并落实乡村后备人才激励制度,给予返乡农民、大学生创业、就业优惠补贴,积极鼓励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就业,为乡村注入新鲜的力量喝血,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

4.5 做好思想上的衔接

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一起,做好思想认识工作是必要的,需要看到两者的本质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人民群众。乡村振兴要拉动城镇消费,需要考虑城镇人民的消费需求,为他们提供高品质、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能使用多种手段调动他们购买商品的意愿。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准确把握人民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脱贫和振兴的战略。农民是衔接的主体,要在衔接中充分激发他们的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进入到建设中,为其实施提供动力,让农民获得满足感。

5 结语

当前,农业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抓好“三农”工作是促振兴、谋复兴的历史必然,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坚实基础,是扩内需、畅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国家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村挂职锻炼的选调生要站位“两个大局”,对标“十四五”农村工作定位,大力协助发展适宜农村的产业,持续增强集体经济的造作功能,力争在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攻坚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