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电影融入高校体育的价值审视

2022-03-12张秀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时代大学生

张秀亮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自诞生以来,电影就作为教育工具融入教育领域,实现了电影与教育的融合发展。19 世纪末,电影以“西洋影戏”之姿传入我国后,在西学东渐和教育救国潮流的驱动下,作为教育的辅助手段,电影快速有效地传播了科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教育技术不断更新发展,大学生的社会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类型的电影更加频繁、多元地进入了高校课堂。体育电影不仅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创作,还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把体育电影中的健康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和道德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合理构建,将催生高校体育的新生态,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因此,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重新审视体育电影融入高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体育电影融入高校体育的必要性

1.1 符合新媒体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阶段,为教育领域的变革和教育生态的重构提供强大的动力。高校是人类不同文化激烈碰撞的地方,也是大学生学习吸收不同文化的主要场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来系统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等院校育人新格局,以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视听、时空、文化与技术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存在形式,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丰富的教育元素,特别是其塑造的接近于现实生活的艺术场景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等都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如今网络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社会正从文字语言传播的时代转变为视听语言时代[2],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影视教育,开辟高等教育的新格局。

1.2 符合新时代高校体育新使命的需要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高校体育的担当和使命也不尽相同。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判断,并提出建设健康中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目标[3]。这是新时代党对高校体育寄予的厚望,也对高校体育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丰富了高校体育的内涵。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高阶段,是大学生实现终身体育的关键期。在新时代的召唤中,健康中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建设,都将汇聚于青年大学生一代的身上。“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体魄强健,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的时代新人。因此,新时代高校体育不仅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立德树人的责任,还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助力。在当下的社会现实图景中,这是一个呼唤人文复兴的时代,电影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附着力应该被人们重新认知,同时,电影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也应该被重视[4]。在此背景之下,高校体育工作应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素养、教育发展需求和学校资源条件,依托体育课程建设,将体育电影融入高校体育发展的规划中,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合理构建,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2 体育电影的教育功能

体育电影以体育运动为载体,通过身体激烈对抗的艺术塑造和对顽强拼搏体育精神的诠释,追求人性的表达,呈现人生主题,展现出不同的时代风采,折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体育电影中蕴含着体育、摄像、音乐、文学、哲学、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教育元素,具有展现体育之美,诠释体育精神,彰显人性光辉和传达民族力量的教育功能。

2.1 展现体育之美

体育电影融合了体育的运动美和电影的艺术美,能够更好地展示出人体之美和竞技之美。精彩的体育比赛场面,是体育电影中必不可缺的内容。体育比赛具有很强的竞技性和残酷性,本身极具观赏性,体育电影将其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将体育的内在魅力更加深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对体育运动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身体的对抗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胜者可以极大地满足人们的崇拜需求,而且比赛过程富于悬念,充满内在的戏剧张力和竞技结果的不确定性,可以最大限度张扬生命的本能和运动员的心理空间。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律动的身姿、发达的肌肉、流畅的线条、优美的动作让观众陶醉,带给观众美的享受。竞技运动场上的惊喜与未知,成功与失败,以及对手间的激烈争夺,身体对灵魂的雕刻,都通过大银幕呈现出来,闪烁着艺术特有的光芒,带给观众无限的感动和激励。

2.2 诠释体育精神

体育电影作为体育运动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用唯美的电影语言叙说体育生活故事的背后,并没有忘记对体育进行思考,这种思考的结果是对体育更有深度的诠释和挖掘,构建了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之间一种独特的体育电影美学,使得体育电影不因时间流逝而减少魅力,不因地域变化而降低观赏性。体育电影还是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既反映现实又超越现实,不仅展现了惊心动魄的热血画面,还能够让观众从中找到归属感,领悟到亲情、爱情和友情,以及人生的意义。体育电影的灵魂是诠释体育精神,如果缺少体育精神的支撑,必将使体育电影失去应有的层次和厚度[5]。这种体育精神超越了体育竞赛本身,呈现出挑战生命极限、公平竞争与合作、追求人性尊严和自由的价值取向,蕴含着跨越文化、民族和国籍的普世价值,表达了人类共通的生命理想和情感共识,无疑对观众起到了积极励志的作用,体现了人类的生命需求以及健康、积极、文明的时代精神诉求。

2.3 彰显人性光辉

电影可以通过压缩时间的叙事方法和蒙太奇手法,把人生结构性的部分和关键性的细节展示和凸现出来,由此让人生的主题得到凸显和深化[6]。体育电影作为一种复合交叉的艺术表现形式,不留痕迹地将体育与电影完美融合,它不仅要从阐述和诠释体育精神的角度出发,还要对人物命运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对复杂社会背景下的人性光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展现,具备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在感人的情节和有吸引力的叙事中引导观众产生对现实的思考。

体育电影通过体育运动来诠释体育精神,而体育精神的实质就是人性,对人性和人生的追问也是整部体育电影是否成功的关键。体育电影常常蕴含着人生主题,它通过影像把体育竞技与战争、信仰、性别歧视和种族之争等重大社会命题绑定在一起,表达了体育的本质和复杂的人性,体现出对个人生命本体的价值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跨越了语言障碍,突破了种族隔膜,激励和鼓舞世人追求人生、实现梦想。

2.4 传达民族力量

对于体育电影来说,体育运动只是被艺术包装着的躯体。要将体育精神注入血肉,思想和价值观念才是灵魂。离开了一定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都是苍白无力的[7]。所以体育电影在整个国家、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不可代替的地位,从一部体育电影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态度、力量[7],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在一起,电影才具有艺术的生命力,才能深深存留在观众脑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8],体育电影表现的是一个时代的追求,一个时代的烙印,更是一个民族的期盼。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奋勇拼搏,是体育精神的呈现;对世界纪录的突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登上最高领奖台,是国家实力的展现;听到响起雄壮的国歌,内心汹涌澎湃,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体育电影不仅是享受体育的视听盛宴,更是一种对民族精神的再次洗礼,这种对于国家的热爱,民族精神的坚守也自然成为体育电影秉承和宣扬的重要人文理念。

3 体育电影融入高校体育的价值审视

3.1 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体育电影的诞生和发展,拉近了体育与大众之间的距离。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体育场背后为胜利拼搏的感人故事,对运动项目的描述与刻画,都可以让观众看到体育运动的向心力和感染力,并达成共识:运动能锻炼体能和意志,还富有美感。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宣传体现着体育电影在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通过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法,体育电影能够让大学生获得对某一运动项目的认知与喜爱,尤其是在激发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大学生体育习惯方面,更能体现巨大的影响力。

体育电影,既靠激烈紧张的画面吸引眼球,也通过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打动人心;既展现体育运动的美感、质感和情感,也传递着体育之外的温度与情感。大学生在如此震撼的情境中容易受到激发,让心灵与体育发生碰撞,从而在不知不觉间重新认识体育、了解体育、喜欢体育。在思想上产生的变化能够爆发出巨大力量,唤醒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行动上积极投入体育运动中,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进而触发由感性兴趣到理性认知的再次飞跃,促使大学生对体育有进一步的深度理解,使体育成为大学生内心自发的需要,从而转变传统体育观念,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把生命教育作为最终目标,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3.2 优化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在新媒体时代,电影作为现代化的传播媒介,还具有教育的功能。比起那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教育,电影往往寓教于无形,深受大学生喜爱,给高校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图景。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能够为高校教育的现代化及教学模式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也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增添一份亮丽的色彩。

体育电影具有较强的动作和语言感染力,将体育电影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既可以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却不失真的镜头画面优化教学内容,将抽象体育知识具体化,将片段技术动作完整化,将技术动作的难点形象化。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技术动作的难点,难以进行通过动作分解示范来演示,只能依靠抽象的语言来描述,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一脸茫然、无所适从,难以完成动作要求。通过体育电影中专业运动员的技术动作,把难以示范表达清楚的技术环节用影像表现出来,除了可以让学生对该运动项目有完整性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理解整个动作的结构,了解每个动作的要求,看清每个动作的技术细节。因此,合理利用好体育电影的优越性,能为高校体育教学产生显著效果。

3.3 弘扬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奥林匹克运动从诞生开始,便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奥林匹克运动是以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社会活动,目的在于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进而实现世界和平、友谊和进步。在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历史进程中,电影无疑是一种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一种展示体育本质的世界语言[9]。体育电影作为社会文化传播的载体,用文化的力量,以电影镜头为语言,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动情之处,促进奥林匹克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奥林匹克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有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竞技精神,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生哲学。奥林匹克精神主要的目的在于教育,奥林匹克精神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成为体育电影的点睛之笔,也更容易被大学生理解和接受。通过体育电影所传递的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团结友谊的精神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无法比拟的。体育电影不仅是体育故事的叙述,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浸润,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有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有着深刻影响。奥林匹克精神把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内容,构成了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景观,促进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3.4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大学生体育道德素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立德树人成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为高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是一个逐步积累、认识、形成共识的过程,仅靠道德知识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得以实现。体育电影中从不缺乏道德教育的元素,寓情于体、寓体于美、寓教于乐的表现形式比单纯的诉诸事理,更易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

体育电影以形象的故事情节来反映深刻的思想内涵,也把各种抽象的理念通过人物的具体活动体现了出来,欣赏体育电影的过程实际上是道德逐渐渗透的情境化过程。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的体育道德美以及乐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情感美,大学生在观赏体育电影过程中,主动架起了一座审美心理和道德心理的桥梁,春雨润物般地熏陶和感染,消除了大学生对纯粹说教的逆反心理,在思索中不断内化为精神力量。这种内部驱动力量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形成超越自我的思想品格,增强大学生团队意识和精神担当意识的正向效应,以更好地落实高校体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4 结语

在当今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体育和电影也在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其丰富的教育功能,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人们既应该重视体育电影对大学生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制作出更优质的体育电影精品,融入高校体育文化生活中去;也需要重视体育电影对高校体育的价值体现,不断开拓改革视野,在融合媒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究育人新路径。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时代大学生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真正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