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2022-03-12李淑敏周曙王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体教青少年校园

李淑敏 周曙 王伟

(湖北师范大学 湖北黄石 435000)

在全面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完善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建国初期,举国体制施行,我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然而竞技运动员退役后就业成为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体教结合,发展过程中学训矛盾凸显,因此体教融合应运而生。体教融合是中低级水平的运动训练与竞赛部分或全部转移到教育系统,而高水平的运动员训练竞赛依然留在体育系统“内发展”的分段式、部分式的体教结合方式[1]。

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学生体质档案,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的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2]。

为了更好地推动体教融合的发展,智慧校园以一种个性化的服务为理念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14 年11 月16 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构建利用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等[3]。推动各地中小学智慧化校园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自2017年起,为响应两会提出的数字融合、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向,加强《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战略部署,推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落地,各大高校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质量水平稳步前进,积极推进智慧校园。智慧校园不断发展,在体育教学中也开始广泛应用。推进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不仅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更是一种需要不断科学探索的过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不仅在于深化体教融合,而且体育教育事业的协调稳步发展更加离不开良好的智慧校园建设。

目前来看,在体教融合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应该充当体教融合的突破口。不断完善体育智慧化建设,深化体教融合已经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因此,为保证校园体育智慧化的稳步前进,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进行深入剖析。尝试从核心价值和时代意义、现实困境、推进路径3个层面对校园体育智慧化发展进行梳理。以期丰富和深化校园体育智慧化的理论研究,推动我国未来体教融合走深走实。切实做到提高青少年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实现以体育德、以体益智、以体育人的目的。

1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校园体育智慧化的核心价值和时代意义

1.1 体教融合为校园体育智慧化的未来指明方向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国家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虽然全国青少年第六次体质测试结果显示了逐渐向好的态势,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学校体育究竟如何发展,成为一项目前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深化体教融合为今后校园智慧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一,体教融合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青少年的健康始终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第二,体育和文化“两手抓、两手硬”应成为青少年的风向标。一切革命的基础是建立在增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两大原则之上,从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第三,在我国青少年赛事体系、体育和教育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青少年职业运动员进一步向教育体系融合,二者也肩负起了共同培养的责任。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的青少年赛事体系也会将他们的热情与活力不断激发出来,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

1.2 培养更多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金牌至上、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导致很多退役运动员无法适应社会,这一现象极大地打击了社会对竞技运动甚至体育的认知,运动员选材、培养以及学校体育一度陷入低谷[4]。我国体教融合的提出和体育智慧化的建设,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第一,体教融合倡导青少年进入学校系统,在智慧化体育的帮助下必定会为我国体育人才库输送更多新鲜血液。第二,青少年运动员的学训矛盾逐步向好。借鉴美国大学生体育协(NCAA)的经验,协会对文化课成绩不达标的运动员取消参赛资格[5]。第三,由于有强大的资源支撑,优秀的青少年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时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综上,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不仅提升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智慧训练,而且对于公平竞赛也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1.3 推进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推进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国的基础在群众体育。《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衡量体育强国标准除了竞技体育外,还包括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6]。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要想成为体育强国,关键在于发展壮大群众体育。面向全体青少年的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以他们的身心健康为起点,进行体育思想的引导,逐步让青少年形成体育思维,最终树立终身体育观念。这也为高质量、优品质的群众体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发展不仅在技能储备、人才储备、文化素养储备等方面为群众体育助力,而且为群众体育做好了更加全面的储力准备,进而更加体现了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的落实,是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节点、重要环节[7]。

2 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2.1 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内涵理解不充分

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是时代赋予的,体教融合一体化在新时代更加被重视。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满足青少年个性化需求,塑造青少年青春之体魄,强健国家未来之筋骨。

目前来看,各学校对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内涵的理解不充分。一是对体育智慧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主要目标、重点环节和教学内容界定不清晰,有些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单纯认为购买设备就已经完成了体育智慧化建设,教学简单化、信息单一化、软件基础化等问题的存在显然无法发挥校园体育智慧化的真正作用。“只求拥有,不求发展和利用”,只把学校是智慧校园的招牌打出去,而没有实现真正的价值最大化。二是对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理念理解不充分,缺乏正确系统的认识,也没有用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导校园智慧化建设。三是将“互联网+体育”与体育智慧化建设概念相混淆,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体育”是校园智慧化建设的基础,校园智慧化建设是“互联网+体育”的智能化发展和延伸。

2.2 智慧化建设模式下多元主体共治不深入

在学校体育中,强调教育的特质和功能也是体育的职责所在,需要不断去挖掘更深的内涵。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努力为每一位青少年创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这也是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现实选择,充分显示了以体育人的内涵与价值。

在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过程中,涉及科学规划、教学应用、内容研究、技术更新、监督反馈、定期培训、经费投入等大量工作内容,这就需要体育机构、教育机构和家校社等多部门协调配合,但许多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家庭和社会都未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阻碍了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统一合力的形成,导致工作实施的有力保障严重缺乏。此外,有关部门没有出台统一的建设标准,学校更没有进行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全方位视角的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导致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参差不齐,差异显著。没有突出科学性和先进性。与此同时,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没有形成协调、协同、共享、共用、共联的合作方式,导致学校信息闭塞、重复建设以及资源配置失衡。

2.3 体育智慧化平台效果不明显

体育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是体育最有效的体现[8]。从体教融合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而青少年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培养与发展则成为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关注的焦点。校园体育智慧化的核心是落地实施,学校要从每一位青少年的特征和实际需求出发,基于校园体育智慧化平台的支撑,实现统一管理、刷脸认证、数据录入以及资源汇聚,开发各类体育信息化性用程序。全面采集青少年信息,汇集成大数据库导入系统,以便实现智慧化的教育教学数据分析与战略决策。

但中小学校园体育智慧平台的实施效果没有显著变化,核心价值没有被挖掘。其原因:一是校园体育智慧化平台由于自身技术的限制,不能满足每一位青少年的个性化锻炼需求,导致青少年不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健康水平,使得一部分青少年缺乏科学的运动训练,无法在运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体育教师的科学素养较低,理念落后,应用意识不强,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有限,而校园体育智慧平台技术应用复杂多变,具有较高的使用门槛,容易打击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制约了校园体育智慧平台的落地实施。

2.4 体育智慧化课程情感缺位

情感对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行动的根基所在[9]。因此,体教融合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要实现体育在场,就需要体育情感在场,积极向上的体育情感始终会伴随着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但在现实中,校园体育智慧化教学的整个发展历程都有体育情感缺位的现象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深受传统的“重文轻体”思想影响,教学理念落后,传统体育教学过程多以教师灌输式为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青少年掌握大纲要求的动作或技术要领,更多的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围绕分数、考试、排名和升学率为中心的主流价值观,甚至体育制度让一部分青少年对体育产生了厌恶。这种现象忽视了青少年运动习惯的养成和体育意识的培养。虽然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在不断打破传统观念,但在应试体育制度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收效甚微。二是若学校体育教学氛围好,教学效果就好;反之,氛围不好,教学效果差。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指挥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而学生则是被动完成一系列动作技术,从而形成压抑沉闷的课堂氛围。这也会影响现代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从而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青少年也因此失去了对体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即使体育智慧教学努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然而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创新缺乏有效性的分析和科学的设计。从目前来看,现在的学校教学氛围与真正所要实现的智慧体育教学氛围相差甚远,扼杀了青少年兴趣,打击了积极性,导致体育情感缺位。

2.5 智慧化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不足

供需平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尤其是必须有充足的有效供给[10]。目前,我国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存在严重的有效供给危机。

一是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资金巨大,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智慧体育校园在初步发展,而智能场馆的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学校的资金投入既不稳定,又很有限,这一问题在短期内很难解决。另外,大部分学校只有露天体育场,很难改造,从整体来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智能设备较少,一些露天体育场也不能使用智能设备。

二是现代化管理人员配备较少,体育管理者通常雇佣临时工来做开放式管理,其中大多数管理员文化程度较低,又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训练,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无从下手,导致管理效率低下,积极性不高,造成了体育设施管理和开放模式不够科学,部分场地设施难以有效利用的现象。

三是每个学校之间、教学楼内每间教室之间的光纤通信线路、通讯光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语音设备、IP 资源、号码号段等,以及资源使用部门相对分散,这就意味着资源位置分散,承载业务也相对分散。

3 体教融合背景下深化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推进路径

3.1 体教融合赋予新时代体育智慧化新内涵

新时代我国的新目标是促进全体青少年健康发展,也是校园体育智慧化所坚守的新目标,为我国的学校体育事业注入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方向,不仅深刻遵循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而且也为我国未来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人才资源库,充分实现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质量和品质的双重提升。体育是强健体魄,塑造人格,全面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因而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一定要根据学校发展水平、整体基调以及青少年的身心整体发展过程,秉承“以体育人”的理论宗旨,在智慧体育的不断完善下,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最终目标将会实现:学校不断培养出学习和训练双优,热爱体育,热爱学习,崇尚运动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全人教育。

从本质上来说,智慧体育既是一种效率工具,亦是一种创新引擎。它将不仅具有新时代科技创新的色彩,还将成为未来校园一切体育内容的重新构造,重新组合的力量。所以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该深刻领悟智慧体育理念以及服务发展方向,强化学习更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擅长运用大数据分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更舒服方便的运动环境,为学校体育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

3.2 解决体育智慧化新难题

体教融合面对的是全国近三亿的广大青少年学生,最终目标是推动青少年文化与体育共同发展[8]。

第一,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对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进行功能整改和融合发展,实现两部门的协同共治。教体部门利用智慧体育的新优势共同举办体育比赛,让青少年平等竞争,锻炼青少年身体素质和顽强意志。不断地创造良性竞争的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自信,奋力拼搏。

第二,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综合体。家庭、学校、社区是培养青少年体育意识、运动品格、技能形成的重要方面[11]。因此,家校社一体化推进对实现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有积极的帮助作用。随着校园智慧化需要进一步完善,体、教、学、家、社必须共同携手起来团结一致、合作共赢。

第三,要实现校园体育智慧化的永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形成各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教育科研、行政助理、体育教师的定期培训工作等必须由地方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从实施到落地,建设到监管,教学应用到教学指导,技术支持到维护服务等方面一体化管理体系。

3.3 助力体育智慧化新台阶

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体育智慧平台,不仅是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平台、信息化服务应用平台,而且更是核心价值的集中体现。学校只有狠抓平台维护,以应用驱动为基础,才能实现校园体育智慧化平台应用的优化升级。

一是建设区域特色数字体育教学资源库,以体育教学科研部主导牵线,组建专家团队,开发创新型数字体育教学资源,对优质体育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引进,不断建立并完善特色数字体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二是更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利用企业更加专业、精准的技术对校园体育智慧平台优化升级。例如,一视科技、曼巴星球、南京读动智慧体育、超体未来家等智慧体育平台致力于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体育运动深度融合,在更加智能有趣的环境下,必将培养青少年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让青少年爱上体育课,重塑新体魄。

三是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智慧校园体育教师信息素养,这样才能保证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有效实施[12]。为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先培训,后上岗”是学校和体育部门必须坚持的原则,从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的理念与思路、信息化教学模式、聚焦信息化具体应用方法等方面加强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定期举办体育教师智慧研讨活动,让优秀体育老师分享和交流智慧体育教学的经验,拓展视野,启迪思维,不断提高全体体育教师的智慧化平台应用水平。

3.4 构建体育智慧化新生态

为构建体育智慧化新生态,需促进青少年核心素养持续提升和体育教师专业成长。一是体育教师应该创新开发特色课程,激发青少年学习体育的热情。人们的社会行为会通过身体产生情感,再用实际行动将感情表达出来[13]。体育教师应将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融入智慧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青少年融入时代,承担起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二是打造师生互动教学氛围。学校体育的重点,既在“体”,更在“育”。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而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不仅可以粘合师生之间的情感,还可以激发青少年的体育热情。

为实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课堂,体育教师应结合每一位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学习目的、个性特征、兴趣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并提供差异化的体育指导,使青少年相互学习交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体育学习氛围,调动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和欲望。比如,2022 年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就以智慧乐跑,活力校园为主题,打造了校园马拉松、趣味运动会、学科嘉年华、心愿气球放飞四大主题活动。活动当天,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快乐氛围,学生在奔跑中享受着体育带来的乐趣。这不仅是一场欢乐的聚会,更是寓教于乐的实践课程。未来,学校将大力开展智慧体育新模式,不断提高青少年日常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校园运动日常化,推进体育学科高品质发展。

3.5 共探体育智慧化新格局

智慧体育打造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以及标准化运动训练新课标,通过智慧体育、智慧运动场、智慧教室、智慧课程、数字校园构建新时代体教融合新格局。要想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政府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从体育智慧场地、智慧设施、智慧管理人员等多方面统筹规划,引导校园体育智慧化规范建设。

从学校实际发展规划出发,进一步完善智慧体育环境的智能感知功能,以体育智慧平台为基础支撑,应用大数据、5G 网络信息、云计算、元宇宙、物联网等科学技术建设智慧体育教室、智慧操场、智慧网络等设施。提供可以全面感知的物理环境、识别青少年的基本特征和生理特征,更好地实现体育智慧平台的效果。同时,要加强现代化体育管理者的信息专业核心素养,多渠道举办提升信息素养的实践活动,体育管理者应该细心将专业知识综合分析、整理分类、鉴别挑选、归纳总结、资料保存。现代体育管理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避免被有害的信息干扰和侵蚀,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学校的各个信息资源最大化利用。

综上可知,提高现代化体育管理者的信息专业素养有利于学校各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师和全体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为提高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水平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 结语

青少年是未来体育事业的先行者、实干家、排头兵[14]。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青少年是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主力军。为此,应不断加强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提高青少年综合素养,让青少年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运动习惯,使其优化升级、健康发展。深化体教融合是以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为载体,主要目的是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丰富未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库,科学系统设计青少年体育训练过程,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校园体育智慧化建设需要教育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家校社形成多元共治的共同体;紧扣智慧化平台,打造特色体育课程;营造师生互助合作体育氛围;多渠道融合智慧体育资源环境。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寻求趣味、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体教青少年校园
青少年发明家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