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概述

2022-03-12康鹏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教学方法

康鹏飞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高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思政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育是贯穿学生整个学校生涯的教学板块。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体育教育改革方式与教育发展方向。体育课程作为高校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其作用与价值十分广泛,现代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作为体育锻炼课程开展,体育的育人价值已经开始了深度的挖掘。相关研究证明,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有着一定的共性,对体育和思政进行有效融合可以积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效率,围绕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进行积极的研究分析,能够进一步推动高校课程思政与体育思政的教学理念创新,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高校体育思政教育的发展进程。

1 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发展背景

我国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极为重视,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国家曾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指导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开展。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我国多年的思政教育经验中可以看出,曾经仅靠言语引导的思政教育难以发挥较为理想的作用,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际的体育教育活动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知识内化和外化的统一。在2020年9月22日的教育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体育与思政的紧密联系:学校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以及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要加强学校思政工作,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1]。

虽然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顶层设计已经基本搭建完成,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在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手段和操作方法,需要有更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在此背景下,该文对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其必要性和发展现状,以期提高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对体育思政教育的认知,在结论中提出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对策与方法,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2 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内涵

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内涵是思政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渗透,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高校体育思政教育必须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与体育教学相结合能够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为高校学生精神建设和人格完善提供保障。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实现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高校学生在体育思政的学习中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体育课程中实现学生思想与精神的建设[2]。

3 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3.1 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国提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路线,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我国中小学还没能完全脱离应试教育,但我国高校基本已经走向素质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部分,体育教育的技能教育、知识教育、体质健康培养、意志培养、品格提升等作用是素质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内容,并且与思政教育的内容有较多交叉点,体育思政的教学发展路线就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素质教育在发展中所提出的新方法。

3.2 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的需求

21 世纪全球发展速度进入现代化,从全面达成小康开始,我国已经开始了现代化强国的发展道路,现代社会中多元文化具有时代性的特征。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社会多股洪流的冲击与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处在发育完善的关键时期,思想可塑性极高,并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政治思想形态。现阶段,最典型是以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为首的错误思想观念,要培养我国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高校学生形成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能够正确衡量事物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明辨是非。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以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为主,对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并不是特别高。而高校在我国有着较为特殊的地位,是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若脱离了学校,学生受到的思政教育力度将大幅度下降,在社会生活中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在体育课程对学生行为和思想产生较大程度影响的情况下,思政教育能够对学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中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的需求,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强烈需求。

3.3 高校体育思政教育领域的缺乏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有充足的建设,提出了在所有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多学科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相关专家也提出了体育思政的融合教育方式,但在高校中,学校和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未得到较好实施,体育思政的教育理念也缺乏深入普及。

据相关调查显示,高校中有近9 成的体育教师在会议、培训中接触了体育思政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但相关学习、培训次数在3次以上的教师寥寥无几,这足以表明体育思政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深入的普及,所以大部分教师所表现出的状态是对思政教育有初步认知,却无法意识到思政教育与学科尤其是体育学科的融合内涵,体育教师仍然把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和体育技能培养作为几乎全部的教学内容,即使对体育思政教学有主动思考和实践,但缺乏科学、合理的融合手段,教学方法不够先进,不能够产生良好的效益。另外,对学生思政教育与培养所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能够观察到的结果并不明显,这也导致大量教师对此有所忽视[3]。

3.4 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

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一直在探寻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与手段,将思政教学融入体育课程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式。传统体育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方式老化,思政教育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体育教学改革就可以很好地改变教学思路,从思政教育入手,融入体育教育中,丰富体育教育的内容,改善体育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并非本末倒置的行为,而是共同促进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体育教学是积极做出改革的发展思路,对于思政教育则是探索新的载体和实施方法。在体育教育的载体上实施思政教育,能够满足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多元化构建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传统思政教育被动式教学转化为在体育中的主动学习与思考,这是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需求[4]。

4 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

4.1 教学理念不够深入

在长期应试教育和文化教育为主的环境中,高校体育教育首先是缺乏对思政教育的深刻认知,其次是短期内体育思政的教学理念未广泛普及和深入,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善。高校体育教学要考虑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的需求。现阶段,教师自身未深化体育教学理念,自然无法有效带动学生的思政素质提高。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已经逐渐开始碎片化、边缘化,急需相关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加大尝试新的思政教育方式[5]。

4.2 教学内容陈旧

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并非看起来这样简单,体育课程结构与思政教育内容的特殊性是让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无法对此实施有效举措的重要原因,体育与思政并不是“德智皆寄于体”这样简单的融合,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然而,目前我国对体育思政教学的内容研究开拓得还不够多,基本采用的都是陈旧的教学内容进行直接融合,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产生较强的排斥性,造成体育教育和思政教育双方都无法获得良好成效的局面。教学内容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决定最终成效的主要部分,所以学校和教师必须提高对教学内容更新、改进的重视程度。

4.3 教学方法落后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直强调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然而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完成教学任务即可,导致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在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学方法是必须改良的部分,通过教学方法的实施要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仅仅依靠灌输式和言语传授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体育课程的需求,否则会逐渐被时代淘汰,新的教学方法会迎合时代需求,结合思政教育特点而出现,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推动与实践[6]。

4.4 教学形式单一

教学形式单一主要存在于体育教育发展程度较低的高校中,体育教学形式不仅只有教学课程,将课程以竞赛、游戏等活动方式体现出来也是体育教学形式之一。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对教学形式的认知不足,思想被束缚在了课程教学的形式上,没有转变为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形式。再加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教学形式的限制,没有为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体育竞赛、体育游戏的价值和作用没能得到良好的发挥,校内开展的体育竞赛和游戏活动则无法从数量上满足学生需求,学生能够参与的机会较少,大部分高校学生甚至在整个高校学习生涯中没有参加过一次体育赛事。

4.5 体育教师能力上的差异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较大,尤其是教师研究方向的不同,对教学能力的影响较大,部分教师的研究方向以科研为主,教学实践的时间较少,与专职教学的教师相比,教学能力会较弱,对这部分教师而言,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很容易产生不适感,在教学中要观察学生现实状态,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的同时,还要融入思政教育这部分新内容,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还有部分教师的适应能力不强,在教学理念转变后,教学方法的应用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一定能保证合理性,需要借助外力完成原本自身范围内的教学工作。在体育思政教育这个不适应的环境中,教师容易偏离原本的路线,在体育思政教育中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忽视体育的主体性。

4.6 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

思政教育融入后,体育课程的评价考核体系理应有适当的改良和完善,然而在高校中根据思政教育融入所改良的评价考核体系几乎为零。大部分学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学生无法感受到思政教育所带来的收获,教师无法观察到体育思政教育中所达到的教学成效,无法为下一阶段的课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现如今的体育教学评价与考核仍然是以运动成绩、体育技能和出勤率为主,部分学校和教师添加了体育理论、身体素质进步程度等内容,却没有涉及体育思政教育的评价与考核。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与考核不适用于体育思政教育是显而易见的问题,相应的指标却没有展开研究分析,高校没有能够直接参考的指标与系数,评价考核的完善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5 高校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方法

5.1 坚持政策的指导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相关文件和政策的指导下,高校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同时学校要给予教师良好的学习、培训平台,扩大教师的发展空间,保证“领头羊”在教学中不迷失方向,从教师素养和能力上为体育思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展开的体育教学改革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课程评价与考核等部分共同包含进去,实现完整的体育思政教学改革[7]。

5.2 全面深化体育思政教育改革

在教学方法中,多引进、多学习、多思考是学校和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总结出适合学校情况和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中,要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积极探索适合现代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学形式,建议以课程中的体育竞赛和体育游戏为主进行拓展,同时将体育教学延伸到课后,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评价考核体系的完善是体育思政教育改革的难点,现阶段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没有较多可供参考的权威研究,学界必须对此高度重视,积极展开以体育思政为主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与教学评价体系,体现出体育思政的教学成果[8]。

5.3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完全属于课程或教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学生自我评价的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能够形成内视能力,能够通过自我评价产生自我思考与反省。在思政教育中,学生的自我思考与反省极为重要,高校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思政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政素养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个体内形成一个“自我”的体系,从自我评价开始,到自我思考,再到自我反省,直至自我教育,形成良好的“内循环”。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成为有正确自主思考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是社会、国家乃至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需求。

6 结语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在体育教育中渗透的主要手段。在新时代高校教育中,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有利于拓宽思政教育渠道,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完善体育学科的多元化构建,有双向的价值和意义。在体育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政意识和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思政教育,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来构建良好的体育思政教育体系,培养符合国家需求的品德高尚、能力过硬的人才。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教学方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