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扶贫路径研究

2022-03-12李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工作

李博

(西安美术学院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065)

体育扶贫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是对教育扶贫的补充,是精准扶贫的延伸,亦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直接体现。体育扶贫是在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全新战略,是实现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加之健康中国政策的提出,对我国体育扶贫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体育既为“乡村病”所困,也为“城市病”所累。乡村端持续不断地向城镇输送人口,导致农村体育凋敝和可用资源闲置;而城市体育资源亦严重不足,承载的压力持续增加,供需间的差距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日益增大。“城市病”和“乡村病”均源于快速城镇化,“双病”同源,需“双病”同治。目前,解决农村体育问题的“钥匙”在城市,而解决城市体育问题的“钥匙”在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施行,对优化城乡体育资源配置与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为乡村生态体育建设夯实基础。

1 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扶贫的意义

1.1 体育扶贫有助于乡村健康脱贫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将体育扶贫作为“健康扶贫工程”的关键,将健康的体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少生病,不生病、勤锻炼、促意识”,良好的运动氛围能够有效唤醒人们的运动意识,这不仅会帮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而且在这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下,有助于乡村产业发展,这对中国健康事业、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积极的作用。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体育扶贫能有效提高乡村居民的身体素质,甚至对一些老年病如高血压、胆固醇,均有一定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1.2 体育扶贫有助于乡村文化脱贫

从本质来看,体育既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的集合体。《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指出,新时期背景下,要加强乡村体育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调整传统体育宣传模式,使人民切实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此过程中,社会与当地政府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完善乡村体育基础设施,使其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同时,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1]。此外,体育扶贫和文化扶贫在最终目的上具有一致性,体育体现了健康、积极、乐观、竞争、合作等社会文化特征,能够通过运动引导乡村居民锻炼,并在此过程中渗透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文化。

1.3 体育扶贫有助于乡村经济脱贫

传统的体育扶贫方式主要是针对乡村体育场地建设、体育器材安置、乡村体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扶贫的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国家和社会要深入挖掘乡村现有资源,结合体育扶贫工作构建新型产业链,推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2]。例如,乡村可以根据自身地理环境开展体育休闲产业、体育旅游产业,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的优势,开展漂流、徒步、攀岩、登山等户外体育运动,将城市人口消费优势、运动优势与乡村乡土资源优势有机结合,带动乡村体育产业发展,在提高乡村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现阶段体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2.1 乡村体育扶贫缺乏针对性,阻碍了多元价值的有效体现

从目前体育扶贫工作形式来看,我国体育扶贫模式较为单一,常见的工作形式是体育部门为乡村体育设施、器材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并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到校进行教学指导,从而带动乡村居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虽然这种工作模式有利于调动居民运动的积极性,但实施路径都以“体育+设施”为前提,加之乡村体育产业发展程度不高,一些包含本地特色的体育产业化模式尚未成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2.2 乡村体育扶贫设施配置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

一是体育扶贫设施的类型与体育设施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乡村居民运动所需。尽管在各行各业与政府的大力帮助下,配置了一些小型体育健身器材,如扭腰器、压腿器等,但由于受到场地、经济等因素的限制,设施数量有限,无法满足乡村居民基本锻炼需求。二是对体育设施缺乏检测与维护。由于乡村对体育设施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城市,部分乡村由于缺乏系统的维修制度,体育设施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2.3 乡村体育扶贫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体育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但从目前体育扶贫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乡村体育扶贫工作缺乏相关的资金保障机制,加之地区经济等因素的限制,资金获取渠道过于单一,只是依靠国家、县政府等财政拨款,这种自主方式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政府对体育扶贫方面的专项资金投入不重视,使得体育扶贫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我国体育扶贫工作缺乏完善的考核管理机制,目前对于乡村体育扶贫的考核主要是从设施种类、数量方面进行,但对学校学生实际运动情况、体育活动组成情况等方面并未过多涉及,加之体育资金考核工作的不重视,使得体育扶贫工作流于表面。

2.4 学校体育方面

首先,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缺乏,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城区学校体育教学情况虽有好转,但有减少体育课的现象;农村学校师资更缺乏,一所学校平均不足一个专职体育老师,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教授其他课程,印证了”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是乡村体育落后的关键所在。其次,场地基础设施不足。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器材没场地,造成体育器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浪费资源。最后,缺少举办大规模全县中学生运动会的动力,很多学校只是自己举办校运会,大多数体育项目没有举办。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体育扶贫具体实施路径

3.1 重视劳动教育,拓展生态体育的教育维度

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如何播种收割,更重要的是为乡村体育的发展培养中坚力量,通过高校的教育为体育教育领域输送大量高质量综合型的人才,建设城乡体育发展教育综合型人才队伍。学生通过在劳动中与村民接触交流,更加了解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学习劳动人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不屈精神,这对于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及学习观意义重大[4]。高校开展体育实践活动教学,可以成立劳动教育基地,组织学生通过“看、听、行”开展劳动体验,“看”即参观学习知识青年奋斗事迹,“听”即聆听劳动者劳动创业的故事,“行”即组织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参加生产劳动,实地感知人民领袖的家国情怀和砥砺奋进之路。长武县是西安科技大学的对口帮扶县,近年来,学校扎实开展对接帮扶工作,特别是充分发挥学校自身教育、科技资源优势,不断扩展脱贫攻坚帮扶措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有效结合,在乡村搭建起基本完善的体育学科教学实践平台,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3.2 制定精准帮扶体系,提高扶贫针对性

在开展体育扶贫工作时,高校应注重对当地办学环境的考察,结合其学科建设的独特性,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帮扶体系,在提高扶贫针对性、全面性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首先,高校可以根据当地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设立相应的帮扶部门,建立体育工作档案管理系统,并结合当地学校、机构设置成立相应的督查小组,对目前乡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摸底,准确把握当地体育产业发展困难的关键因素。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时代内涵,给予乡村学生特殊指导与关怀。不仅如此,高校教师还要在现有的工作模式上增加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团体活动。最后,高校与乡村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精准帮扶机制,高校、政府要加强相关政策的扶持,促进体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高校之间积极协作,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3.3 构建产、学、研联合体,打造高校与地方经济的共生互利

高校作为产、学、研联合体的行动主体,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要结合当地乡土资源,进行多种产业链的开发,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多种形式的经济效益,缓解长武县体育教学压力的同时,将理论成果迅速落地转化为实践成果。与此同时,企业、社会也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深度挖掘当地特色品牌、赛事,在丰富产、学、研联合体架构的同时,为贫困地区带来更加广泛的帮助。高校教师在开展体育扶贫工作时要立足当地文化经济,把握时代发展内涵,打造高校与地方经济共生互利帮扶模式,通过学生顾问、教师指导的工作模式,给学生带来智力支持,同时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提升[5]。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依托自身教学资源,定期开展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培训讲座,结合长武县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帮扶,改善传统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乡村教育体系。

3.4 立足乡村发展实际,打造多层次体育扶贫

“扶贫必扶智”,缺乏科学智慧是导致相当一部分家庭生活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贫困地区学生创造美好学习环境,提供良好教学,是体育教育扶贫的本质,也是打造多层次体育扶贫,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新时期背景下,高校教师在开展体育扶贫工作时要立足学生发展实际,通过对教育目标、教育内涵的深度解读,打造多层次扶贫体系,在实现多元化扶贫的同时,助推贫困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使长武县脱贫攻坚加速推进。例如,高校可以采用“体育+文化=健康”的扶贫模式,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将体育健身文化、科学健身知识以科普、视频等形式展示,提取其中蕴含的动作技巧进行传授,使其树立起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除此之外,高校和当地政府还要立足乡村实际情况,合理开展“体育+旅游”“体育+产业”等扶贫模式,深入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体育资源,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突出休闲旅游、运动的特征,促进乡村经济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3.5 完善乡村体育扶贫制度,提高帮扶效率

良好的体育扶贫制度有利于提高帮扶效率,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帮扶架构,提高工作针对性与全面性,缩短乡村义务教育与国家标准之间的距离[6]。首先,当地政府、社会要清楚认知体育扶贫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并在此过程中明确自身义务与责任,各级政府应为乡村体育扶贫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并将乡村体育设施维护、管理等费用纳入到社会公共财政预算体系中,缓解乡村经济压力,提高体育器械数量与质量。其次,高校与当地政府要加强联系,分析长武县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完善乡村体育扶贫的考核机制,通过线下调查、线上网络问卷等形式准确掌握现阶段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从而确定乡村体育扶贫资金投入比例。最后,当地政府还要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加快制定相关立法工作管理机制,通过法律制度的引导与约束,进一步规范乡村体育扶贫工作,使乡村体育扶贫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3.6 加快体育产业建设步伐,推动乡村体育多元发展

产业政策作为体育产业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一方面,需要政府立足宏观角度,把握时代内涵,对当今体育产业发展的体育组织、体育结构、体育布局等政策进行探究,立足本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制度;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完善乡村体育产业政策,弥补传统乡村体育发展中的短板,从而促进乡村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在开展体育扶贫工作时,高校与当地政府要从乡村经济产业的角度,完善相应的产业政策,构建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结构—行为—绩效”产业模式,形成以体育为主导,休闲、旅游等产业为延伸的乡村体育产业结构。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在微观层面有效落实各项乡村体育政策,通过对当今乡村体育消费水平的考察,明确乡村体育产业政策的主体,加大监督力度,真正落实乡村体育产业政策,弥补乡村体育发展的短板,全面推动乡村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

4 结语

乡村脱贫任务紧、工作重,对当地政府、社会乃至国家扶贫工作开展要求较为严苛。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体育扶贫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将其真正作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和推动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当地政府、社会要积极探索体育扶贫振兴乡村存在的困境,并找出解决当下问题的具体措施,弥补发展乡村体育的短板,助力体育扶贫稳步开展的同时,从而为乡村脱贫提供坚强后盾。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工作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不工作,爽飞了?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选工作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