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训练学教材重构的审视与思考

2022-03-12石磊时圣营徐春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6期
关键词:重构学科理论

石磊 时圣营 徐春霞

(1.山东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2;2.山东女子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5;3.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济南 250355)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1]。我国体育事业不仅需要继续发挥提高竞技水平、振奋民族精神的政治功能,更需要在增强体质健康、塑造人格品质、增进国际友谊、提高体育教育等方面拓宽发展空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将继续不断拓展和延伸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显而易见,我国体育院校理应在高等体育教育的领域为全社会服务作出贡献[2]。其中,建设具有21世纪特点的体育教材应当成为我国体育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该研究从学科教材建设的角度,力图根据学科建构、逻辑推理、方法论、认知论等方面的要求对此提出不同的构建学术观点,希望通过商榷、求证过程进行详实论证,以便探索未来运动训练学教材建设的新思路、新构架。

1 运动训练学教材有待商榷的问题

1.1 关于学科性质定位的质疑

学科性质定位指人们对该学科研究范围、体系构成、学科演变所赋予科学属性的界定。该研究是对教材与运动训练理论之间的性质定位的求证过程。对学科性质定位的质疑,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其一,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外运动训练理论教材、著作发现,其性质定位不同,但以运动训练理论命名者较为多见;其二,我国运动训练理论著作中也出现运动训练学与运动训练理论互相替代的现象,而且我国学者对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这一命名也说法不一[3-4]。研究得出,运动训练理论界对运动训练学的学科性质定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显然存在着一些理论上的争议,造成一些理论工作者在阐述相关理论时出现了不同的思想观点。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列举名称数目多少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通过这一现象来引起训练学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当今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广大运动训练学理论工作者,应该面对这一理论的社会需求,以学科发展完善为目的,以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为出发点,共同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答案,以便使学科的性质定位更为科学合理。

1.2 关于理论体系构架的质疑

理论体系构架指某一具体专业学科其相关主体理论与其整体布局间的定位关系。研究主要探讨运动训练学理论定位与整体框架体系之间的内涵关系。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这一现象的质疑,目的是为运动训练学教材的重构提供清晰的知识网络轮廓,以便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该教材的理论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综述,还是专项训练理论综述,专家及硕士生各有不同的观点。理论构架的合理布局,不仅能够梳理教材知识的逻辑性,更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学习认知的帮助,有效的逻辑体系构架,能够使教材的知识模块之间形成正向的知识记忆与迁移,便于学生形成知识的集成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能够在教材知识有效链接的前提下,提高学习的逻辑性。研究表明,教材增加教练员知识素养能力、少儿训练及其特点、运动训练过程监控、重大赛事赛间训练等内容,是未来重构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教材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5]。由此可见,探讨相关理论定位及体系构架问题,构建逻辑性强且有效的知识模块链接,应引起运动训练学界的高度关注并精心研究。

1.3 关于逻辑辩证关系的质疑

对运动训练学教材而言,逻辑辩证关系指各章节知识内容体系的链接有效性。逻辑辩证关系指内容体系之间组合的最有效形式,主要体现知识内容的包容性和前后内容之间知识有效传递性。通过教学实践及对运动训练学研究发现,教材中很多内容涉及基本原理、原则,有些内容只有原理知识,而没有应用知识;或者只有基本原理、原则,而没有理论基础。例如,对于运动训练学教材中的运动训练原则来讲,其理论性有待考虑,从逻辑上看,与教育学的教育原则具有较强的统一性,这符合运动训练学的教育性特点。

但研究认为,除了遵循教育原则以外,还应该突出表现运动训练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能互相代替,运动训练有其固有的性质与规律,在知识模块的构建过程中,应以运动训练的本质为依据,提升竞技能力为最终目的,构建直观且有效的逻辑辩证内容体系,达到建设的本质目的[6]。另外,不同的章节在写作逻辑编排上也明显存在着差别,有的章节有鲜明的理论基础,具体的基本原理、原则,而有的章节却又忽略了这一知识内容的讲解,显然这种逻辑编排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1.4 关于专业术语规范的质疑

学科术语的规范性问题是摆在学科信息交流当中的核心问题,只有通过规范学科术语,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起到促进学科发展的作用。由于受国度、社会意识及个人对体育概念内涵的理解程度的不同,造成了我国运动训练学专业术语在某种程度上与世界运动训练学专业术语的表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严重影响了我国运动训练学与世界该学科思想的交流[7]。在学科理论体系中,基本概念的选定及科学定义的给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建设,但多年来我国运动训练学界没有系统开展这一工作,许多概念的定义存在明显的逻辑缺陷。

另外,对系统训练原则、运动技术界定也不准确。这一问题已经受到我国训练学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并做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探讨。其中,田麦久等编写的《运动训练学词解》(1999),对运动训练学常用概念进行系统梳理,从中选出190个词条为基本概念。胡亦海编写的《运动训练学专用词、语》(2003)相关资料,经过筛选,整理出88个词条作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术语内容,为今后教材编写过程中有关术语的界定提供了资料支持。

1.5 关于教材知识权重的质疑

对于运动训练学教材而言,教材知识权重即各章节知识内容的比例关系。为了正确了解通用教材知识权重,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归类和统计,调查结果得出,教材在整体布局上权重有所失调。由此可见,教材在重构上对内容的精选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当今训练界普遍关注的运动训练过程监控的实践应用、运动训练创新方法等问题,可以考虑将其吸收到教材中,使训练学教材能不断吸收新的理论,符合当今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需要,来服务和指导实践。教材的知识权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教材知识内容的缩影,是教材结构布局的直观体现。但就教材的知识权重,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这是培育人才社会需求的现实体现,也是未来重构面对的问题。例如,对于教材中运动训练计划这部分内容,研究认为,运动训练计划应该突出实用性,这种实用性应与当今的体育赛事相接轨,重点介绍4 年训练计划和年度训练计划,对两种计划给出适宜的训练计划模型,不能只对学生进行表面化、理论化的讲授,最重要的是,所给计划中必须有不同阶段的检查指标。

1.6 关于教材结构完整的质疑

学科构架是目前不同版本撰写的理论源泉。作为“九五”国家级重点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以特有的知识风貌、完整的结构体系、极高的学科价值、强烈的学科信息再现了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工作者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这是必须要给予肯定的,也是必须尊重的理论事实,是我国运动训练学学科构建的基石。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应当从学科构建角度去审视,从实用的角度去验证,从学科动态发展的视角去审视,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带着这一思想并结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学生反馈的信息,笔者对教材知识结构是否完整展开了调查。由调查可看出,对于教材的完整性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如部分学者认为,教材在针对少儿训练问题时,没有其内容支撑。少儿训练是竞技体育训练中最为敏感的话题,是竞技能力基础训练阶段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是教材未来重构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认为教材中应有选材学、疲劳与恢复、训练监控相匹配的内容,唯有如此,才能从本质上便于教材的逻辑编排和知识的辩证理解。

1.7 关于原则及思想性的质疑

教材的作用不只是知识的载体,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认知,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运动训练学教材除了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训练理论知识之外,还应该形成一种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及运动训练理论发展而自我献身的精神。教材重构在思想性上应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出发点,坚持与时俱进,增强教材时代感,要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开拓意识。

由此可见,要想取得理想的使用效果,必须严格遵守学科教材编写的思想性基本原则,这种原则既包含学科内容知识网络逻辑体系,又包含有学科教学的指导思想。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编写工作,需要各学科领域的学科专家,以及广大教师共同参与,通力合作,而不是将一些科研成果简单堆积。而教材的思想性正是内容体系在正确编写原则的指导下的精神体现,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本学科产生学习动机和浓厚兴趣,包括激励自我及勇于创新。然而,运动训练学教材在这方面似乎体现不明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深有感受。所以,广大学者认为在今后的教材重构中应注意这一方面的问题。

1.8 关于实效与实用性的质疑

实效与实用性指教材整体内容体系所表现出来的突出效果是可接受的,并具有相应的实用性,一本好的教材,一定是能够为学生解决训练实际问题的教材,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能够通过学习,在实践中解决训练中遇到的困惑与现实问题。对运动训练学教材来讲,其所体现的知识内容符合运动训练实际,通过对教材理论学习能够运用到运动训练实际中去,服务于训练实践。

教材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实用性,使学生通过学习将抽象的理论现实化、具体化,即体现出其实用性。对于训练学教材而言,其实用价值的体现显得极为重要[8]。另外,根据目前国家对课程思政的现实要求,在教材的重构过程中,学者应考虑针对运动训练学学科的本质属性,挖掘其思政的知识内涵,通过对教材思政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教材缺乏一定实用性,内容过于学术化,在训练中无法运用理论去解决问题。由此看来,把抽象的理论现实化,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已成为教材设计迫在眉睫的任务。

1.9 关于编排与艺术性的质疑

编排与艺术性是指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编排的技巧性和相应的艺术性。艺术性是教材知识内容编排的重要因素,科学的艺术编排不仅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教材而言,既要体现出教材的知识的传递,又要具有一定的学科艺术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学习的趣味性又和教材的实效与实用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想学习知识,但往往是趣味性不足,感到理论内容过于枯燥,教材内容缺乏激情。以至于教师在授课时感到非常被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今后教材编排过程中,应致力于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学氛围,使教材符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运动训练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议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将各章核心内容概括出来,放在各章的开头作为小结内容,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出趣味性、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从感观的角度可以插入一些富有知识性的插图,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教材的直观效应。

2 运动训练学内容框架重构的理论构思

通过分析,找出了教材存在的质疑问题,对质疑问题的解决思路作以下理论探讨。

(1)关于学科性质定位的质疑的解决思路,在学科性质定位的观点上,研究认为,虽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运动训练学界认为仍然以“运动训练学”命名较为合适,2019 版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组织编写的教材也是采用该名称。

(2)关于理论体系构架的质疑的解决思路,通过分析问题看出,教材的重构应注重发展与吸收并举的理念,2019 年版在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运动训练过程监控、重大赛事安排、少儿训练及其特征、教练员职业素养4个板块内容。

(3)关于逻辑辩证关系的质疑的解决思路,对于教材存在的逻辑问题进行了梳理,从重构的体例中看出,将负荷、恢复与安排内容进行了建构。

(4)关于专业术语规范的质疑的解决思路,由于该研究是理论重构的体例模型,对于专业术语规范问题暂无法编排,只是找出了有关不合理的解释术语,在文字编写中加以具体界定。

(5)关于教材知识权重的质疑的解决思路,在重构中增加了重大赛事内容,拓展了负荷、恢复与安排的知识比重。

(6)关于教材结构完整的质疑的解决思路,在重构的体例中增加了运动训练过程控制、少儿训练及其特征等内容,增强了教材的逻辑性。

(7)关于原则及思想性的质疑的解决思路,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在重构体例不易显示。2019 版教材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

(8)关于实效与实用性的质疑的解决思路,在重构的体例中,增加了少儿训练及其特征内容,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特点。另外,增强了本章导语、学习目标、小结和思考题等内容,使其更具实用。

(9)关于编排与艺术性的质疑的解决思路,在文字的编写中,建议增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增加艺术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019 版科教司组织撰写的教材,部分章节中放上了二维码,拓展了知识内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趣味性。

3 建议

(1)该研究是通过学术质疑、教学实践等过程所做的定性分析,提出现有教材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教材重构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体系,可供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进行教材改编与重构借鉴。

(2)运动训练学教材的重构是一项极为系统和繁重的工作,其内容知识和编排体系必将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发生变化。建议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高度关注运动训练学重构教材内容的编写工作,使运动训练学教材内容体系更具逻辑性且全面、实用。

猜你喜欢

重构学科理论
【学科新书导览】
视频压缩感知采样率自适应的帧间片匹配重构
坚持理论创新
长城叙事的重构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