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州县蓝莓引种栽培技术要点

2022-03-12王祖辉

南方农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蓝莓植株

王祖辉

(全州县农作物良种研究所,广西全州 541501)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作为我国知名的水果强区,始终坚持热带水果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发展,致力于培育龙头企业,并注重品牌建设,以此促进水果全产业链发展,最大程度的为农民增收创收,如今已取得良好成效,为当地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蓝莓种植为例,阐述全州县蓝莓引种栽培技术要点,总结提高蓝莓产量和产出效益的主要路径,以期提高蓝莓引种栽培水平,加快全州县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1 蓝莓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特点

蓝莓属低矮灌木类,树体大小因不同种类存在差异,高丛蓝莓树高为2.5~3.0 m,矮丛蓝莓树高约为 0.5 m[1]。蓝莓果实呈颗粒状,体量较小,但果肉饱满,颜色呈蓝色,外层被白色果粉包裹,花为总状花序,有时顶生,多数侧生,花芽着生在枝条顶部,花期持续3~4周后进入盛开期,不同株高类型叶片长度不一,长度维持在0.7~3.5 cm。从生长特点上讲,蓝莓对温度要求不高,蓝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7~25 ℃,北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对冷积温量要求较为严格,不能低于500 h;蓝莓根系不发达,对水分和肥料较为敏感,再加之其根系多分布在浅层土壤中(20~50 cm),因此喜湿不耐涝,更适宜酸性土壤。蓝莓栽培过程中应根据蓝莓生长特性和生物学特点,为其营造良好的适生环境,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其花芽分化,以此提高蓝莓果实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2 全州县蓝莓栽培优势

2.1 环境优势

全州县地处湘江上游,位于桂林市东北部,低山丘陵面积较大,平原面积狭小,土壤为酸性黄红土,pH值5.1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7.9 ℃,无霜期较长,约为298 d,大部分月份光照充足,且辐射能力较强,全年潮湿多雨,尤其是夏季降雨充沛,可为农林作物提供充足水源,促进植株生长。综合来看,全州县具备栽培蓝莓的地理条件和环境优势,可满足蓝莓正常生长的发育需求。

2.2 技术和政策优势

全州县蓝莓种植产业起步较晚,但经过多年引种、改良和栽培,目前全州县已建成一定面积的蓝莓生产基地,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上坪水库就是其中之一,其涵盖了蓝莓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引种育种、栽培抚育、生产加工等多项工作内容,已经初具规模。同时,自2011年以来,广西开始扶持各地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在广西桂林市区内部、龙胜县、资源县、金秀县、全州县等地创建蓝莓育苗基地,培育早实丰产品种,并加大生态蓝莓研发力度,可见全州县在多年发展历程中已具备蓝莓生产、栽培的技术优势和政策优势。

3 全州县蓝莓引种栽培技术

3.1 引种

蓝莓引种方式主要有2种,分别是引进种子和引进种苗(通常为引进种苗),但不论是引进种子还是引进种苗,均需与正规种子和苗木销售公司合作,保证购买的蓝莓种子和苗木质量良好。在选择引进的蓝莓品种时,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在全州县栽培的品种,建设选择大果型品种,果实较大,在市面上更受消费者的喜爱,经济效益也较好。如果选择引进蓝莓种苗,则最好选择具有3~5根枝条、无病虫害、根须完整、无机械损伤的健壮大苗。例如,全州县东山瑶族乡上坪水库蓝莓栽植基地引种类型为薄雾,又称密斯提,薄雾属于蓝莓品种中的中熟种,树势呈开张型,树高中等,果粒与其他一般蓝莓品种相比更大,闻之有香味,低糖,低脂肪,且果实抗氧化能力较强,富含花青苷和黄酮,平均果重约为2.58 g,萼片为1.00~2.00 mm,果蒂为2.50~3.00 mm,果实横径为14.50~16.00 mm,纵径为10.45~12.50 mm,果形指数为0.85左右,果实形状为近圆形或椭圆形,果梗易分离,是我国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蓝莓品种中最丰产的类型之一。

3.2 选地与整地

1)蓝莓种植应选择土壤pH值呈酸性的地块,为有效促进蓝莓根系发育,应提前深耕深翻,平原地区翻耕深度为35~45 cm,如果是山地丘陵区,翻耕深度为25~35 cm,并清除林间杂草、杂灌和硬木块。2)按照南北行向开垄,规格约为40 cm×100 cm,行距约为2 m,必要时在定植之前可施加基肥,以腐熟农家粪肥为主,每667 m2施加量约为1 500 kg。

3.3 定植

在起好的垄上开定植穴,规格为40 cm×40 cm× 35 cm,行株距为2.0 m×1.5 m即可,每667 m2栽植222株左右。定植时间集中在3—4月,尽量选用大苗移栽法(移栽时可适当施加氮磷钾复合肥,每穴施加 0.5 kg),蓝莓种苗放入定植穴时轻轻上提,保证根系舒展,之后覆土5~8 cm。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以保证幼苗顺利生长。

3.4 施肥

蓝莓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萌芽期、现蕾期、成熟期[2]。全州县蓝莓萌芽期在3月1—8日,现蕾期在3月9—28日,成熟期为5月28日至6月20日,要想满足蓝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需求,种植人员需根据蓝莓树龄和物侯期的不同,针对性施加肥料,实现促花保果。

1)萌芽肥。在萌芽期,一般以施加氮肥为主。例如,在萌芽前14 d左右施肥,可冲施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每株蓝莓施加100~150 g,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进一步促进树势,保证在蓝莓萌芽时期促进其花芽分化。

2)促果肥。在现蕾期,以施加氮磷钾复合肥料为主。例如,可施加施大壮硫酸钾复合肥[m(N)∶m(P2O5)∶m(K2O)=15∶15∶15],总养分含量不小于45%,每株蓝莓施加150 g,在花芽分化后保证后续结果量和挂果量,以提高蓝莓产量和品质。

3)壮果肥。在成熟期,以施加磷肥和钾肥为主[3]。例如,每株蓝莓可施加磷酸二氢钾80 g、增施高钾复合肥100 g,必要时可施加微生物菌肥,每株蓝莓可施加50~80 g,可有效促根养根,提高根系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能力,保证土壤中富含氨基酸、有机质和黄腐酸等,具有解磷、解钾、固氮功效,可进一步缓解盐渍化和土壤酸化问题,最终促进蓝莓根、茎、叶生长,提高作物产量。通过以上施肥措施,可保证全州县蓝莓每667 m2产量达到650 kg。

3.5 控旺

秋季蓝莓植株直立枝顶端出现“秋梢”部分,木质化程度较低,即使后期可以花芽分化但质量较差,且容易受到蓟马等害虫侵害。因此,入秋以后种植人员可将该部分直立嫩梢剪除,以此使得花芽更加饱满,促进下部木质化发展,同时可压低后期发枝位置,进一步提高树势。因此,种植人员应对蓝莓植株嫩梢较多的枝条进行短截,并剪除徒长枝、病枝和弱枝,实现控旺目的,促进来年植株花芽膨大。

3.6 树体修剪

1)在蓝莓定植后第2年、第3年,种植人员应对植株进行修剪,主要疏除弱小枝、病枝、虫枝和徒长枝,此时修剪的目的是扩大树冠,促进根系发育,去除花芽,以增加枝数量。2)在定植后第3年和第4年,此时蓝莓植株适量结果,种植人员应以扩大树冠为目的,进一步壮枝促枝促果,保证每株蓝莓产量在1 kg左右即可。3)为实现壮枝结果目的,种植人员应以控制树高为基础进行疏伐,以此改善蓝莓植株光照。如果是直立植株,应及时开天窗,去除中心干,去弱留强,保留中等枝,当蓝莓植株树龄为5~6年时,可适当进行回缩更新;对于成年树开花量过大的,应减去一部分花芽,每年留2/3的花芽作为主枝即可;蓝莓植株树龄为10~15年时,蓝莓植株已成为老树,因此需要进行全树更新,对于地上部分已完全衰老的植株,需贴近地面全部去除,以此保证基部重新萌发新枝。

3.7 病虫害防治

3.7.1 叶斑病

全州县蓝莓种植过程中易发生叶斑病,多发生在一年生蓝莓植株枝条的叶片部[4]。发病时叶脉和中脉边有椭圆形病斑,病斑多呈褐色或红褐色,由中脉两侧朝叶源方向伸展,斑面上方有细直纹路,边缘部位呈暗红色,部分发病严重的植株病斑背面附生黑色霉层。6—7月是叶斑病盛发期,起初侵染源为病株残体,越是高温多雨时节发病越严重[5]。防治叶斑病可利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2 5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或使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将其按照体积比为1∶4 500的比例兑水进行喷雾防治,以叶面不滴水为宜,每7 d喷施1次,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如果进入秋季后仍然有植株叶片存在斑点,可利用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200倍液喷雾防治。

3.7.2 僵果病

僵果病属于真菌病害的一种,蓝莓感染病菌后可能造成40%的减产。在发病初期,嫩叶或刚开的花苞受到成熟病菌孢子侵染,菌丝在花叶表面细胞发育,直接使得叶、花、芽等位置颜色变深变褐,细胞破裂而亡,最终萎蔫,2~3 d后叶片、茎干出现粉末状覆盖物,致使整棵植株失水成为僵状,越是高温多雨时期,发病越为严重。为防治僵果病,种植人员应在越冬前做好清园管理工作,降低病原菌侵染率;在发病初期将病花、病叶、病枝摘除,喷施嗪胺灵溶液,以叶面不滴水为宜,可有效抑制僵果病暴发成灾。

3.7.3 刺蛾

全州县蓝莓种植暴发刺蛾虫害时多见黄刺蛾,黄刺蛾幼虫取食叶片,成熟幼虫在枝条上结节,5月中上旬化蛹,6月上旬第一代幼虫孵化,10月上旬第二代幼虫孵化,因此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和8月下旬至11月上旬均为虫害集中暴发期。黄刺蛾幼虫常群聚于叶背取食,致使蓝莓表皮出现透明虫斑或果实形成孔洞。为防治黄刺蛾,种植人员应结合冬季清园措施,摘除黄刺蛾虫茧,抓住关键时期,利用物理诱杀、药剂毒杀等方法进一步降低虫口密度。其中物理诱杀指利用成虫趋光性,在林间悬挂黑光灯诱杀害虫;药剂毒杀主要指将石膏粉、滑石粉和2.5%溴氰菊酯乳剂按照质量比为3∶1∶1的比例调和成型,在树干胸高处画闭合线,利用幼虫沿树干爬行向下越冬的生活习性,实现毒杀目的;还可在虫口暴发盛期,喷施3.0%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 500倍液,结合1.2%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2 000倍液,降低幼虫数量,以上两种药剂防效均在95%以上,杀虫效果良好。

3.7.4 蚜虫

蚜虫在全州县蓝莓种植过程中常有发生,该类害虫以幼虫和成虫的口器吸食叶背部叶肉和汁液,使得蓝莓嫩叶褪绿发黄,叶片卷曲,同时蚜虫排泄出的大量蜜露可能引发烟霉病与霉污病,导致蓝莓果实大量减产。为防治蚜虫,种植人员可喷洒50%辟蚜雾超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也可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500~2 000倍液、50%蚜松乳油1 100倍液、20%灭多威乳油1 000倍液进行综合性防控,可有效减少蚜虫数量。

4 结语

全州县在多年发展历程中具备蓝莓栽培的各方面优势,能为蓝莓植株营造良好的适生环境,因此全州县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引进优质种源,根据蓝莓树龄和物侯期的不同,针对性施加肥料,实现促花保果目的,并将多种防控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以此提高蓝莓果实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全州县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蓝莓植株
蓝莓建园技术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蓝莓姑娘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北细辛再生植株形态结构及其挥发油成分GC-MS 分析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供应蓝莓汁和葡萄酒
短期水分胁迫影响巴旦杏植株对硝酸盐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