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溪县2个茭白品种连作反季节栽培技术

2022-03-12吴水文

南方农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茭白水层分蘖

吴水文

(安溪县官桥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福建安溪 362441)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差异,形成内外安溪明显不同的气候特点。外安溪年平均温度19~21 ℃,年降水量1 600 mm,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暂无严寒,全年几乎无霜,农作物一年可三熟,特别适宜茭白反季节种植。为了克服茭白连作重茬带来的产量、品质下降,效益低下等不利因素,安溪县茭农采用在同一地段的不同地块,两年内轮换种植反季节茭白的措施。

1 品种选择

1.1 桂瑶早茭白

桂瑶早茭白是安溪县龙门镇桂瑶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在种植农家品种安溪早茭白田间发现2株结茭早、产量高、品质优、无雄茭和灰茭的变异单株而选育的单季茭品种,认证编号为闽认菜2013019号,其具有耐低温、分裂快、孕茭期短的优势,始收期比安溪早茭白提前12 d以上,盛收期提早14 d以上。

1.2 余茭4号

余茭4号是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余姚市河姆渡茭白研究中心选育的双季茭晚熟品种,在2005年10月从浙茭2号种发现特别迟熟的变异单株,通过定向系统选育而成。余茭4号的认证编号为浙(非)审蔬2012010号,属中晚熟品种[1]。作为晚熟单季收获品种栽培,余茭4号对于缓冲茭白生产季节,延长当地产茭时间具有一定的益处。

2 茬口安排

桂瑶早茭白于10月下旬育苗,12月8日左右大田移栽。余茭4号于翌年3月上旬育苗,4月20日左右大田移栽。

3 独立栽培技术

为了确保桂瑶早茭白、余茭4号在进行轮种后依旧能够保持高产等基本需求,需要对桂瑶早茭白、余茭4号的相同栽培要点及独立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确保土地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3.1 桂瑶早茭白栽培技术

3.1.1 茭田整理施基肥

10月下旬,用小型犁地机进行2次深耕翻土,使土壤熟化疏松,曝晒1个月,以减少病虫害。11月下旬翻耕前施有机肥,每667 m2施腐熟干猪粪1 500 kg。经过2次翻耙,可使田间平整,土壤松烂、干净,清除田间福寿螺及虫卵、杂草、枯枝枯叶、秸秆等杂物,保持一定浅水层。

3.1.2 种苗选择

从当年2月种植的茭白中选择育苗母株,注意做好茭白田间的提纯复壮工作,去除雄茭和灰茭,淘汰不良植株,选择产量高、粗壮、生长一致、抗病性强的茭墩,挂牌标记,作为种株用于无性繁殖[2]。在8月 茭白采收后,待地上部自然枯死,割掉茭白地上部分残枝枯叶,带土挖母墩,通过阴干储存于通风防潮处备育苗用。

3.1.3 培育壮苗

10月底,采用寄秧育苗移栽,苗床选择地势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的前茬非种植茭白的水田,采用平整的畦面,做成1.2 m宽的畦面,育苗前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干猪粪1 000~1 500 kg、复合肥20~30 kg、过磷酸钙30 kg、硼砂1.5 kg[3]。苗木种植时,采用墩距5 cm×5 cm的规格。采用秧畦小拱塑料温棚,苗床经常灌水,保持湿润。出苗后要保持3 cm水层,撒少许草木灰。

3.1.4 移栽

移栽前7 d,去除寄秧田中长势过旺的茭白株,以减少雄茭的发生率。将种苗距根部5 cm的硬质部分切除,切掉种苗高度超过50 cm的部分,移栽时每小墩要留4~6枝新苗,并要带有老薹管。移栽完成时,应灌水保持水层为10 cm,茭白种植行距100 cm、株距60 cm,每667 m2种植1 100墩左右即可,株数 3 200株左右。

3.1.5 茭田管理

1)水分管理。茭白的水分管理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加以调节。茭白种植时正处于冬季,为促进分蘖、早生快长、不坐苗,12月8日左右移栽时保持浅水3~5 cm,以提高地温;移栽完成时,应灌水保持水层为10 cm,适水活苗[4]。移栽后8 d,茭白开始分蘖,昼夜温差大,若灌水过深则不利于有机养分积累,应以“后水不见前水”、水层3 cm为宜。当每丛平均株数达到8~10株时,采用深水控制茭白的无效分蘖,水深为10~15 cm。茭白孕茭期,应保证水分充足,水层为15~18 cm,但水位不能超过叶枕。采收时,要保持浅水。每次追肥时保持浅水层,第2 d复水,以提高肥效。

2)施肥管理。在施足基肥后,应注意追肥,追肥在移栽后14 d进行,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在孕茭前每667 m2施60 kg硫酸钾复合肥,一般在采收期每667 m2用99%磷酸二氢钾50 g兑水15 kg喷洒。

3)田间除草、打黄叶。在茭白种植过程中,应及时拔除田间杂草,避免浪费养分,有利于提升茭田的通风性。茭白种植前进行耙田除草,种植后,在分蘖封行前,人工除草2~3次。如果出现死苗、缺苗应及时补种,如发现雄茭和灰茭、强生茭应及时去除。如果分蘖中期田间无效分蘖过旺,应拔除过密的无效分蘖苗,使整墩分蘖苗控制在25株以内。根据茭白生长情况,在分蘖后期及时打去黄叶、老叶,拔去小分蘖苗踩入泥中,保证黄叶、老叶,小分蘖苗完全被泥土覆盖,增加茭田通风透光,剥出老叶时不要拉伤茭白植株。

3.1.6 病虫害防治

桂瑶早茭白种植在冬季,在谷雨完成收获,病虫害发生较少,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病虫害田间预测预报工作,冬季茭白易发生蛀心虫害,应采用化学防治。一般每667 m2用1%苦皮藤素30 g兑水30 kg喷洒。还可采用农业措施:在种苗选择时选择植株强壮,抗病、抗虫和抗逆性强的种苗;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深耕整地,将病虫害翻晒于地上,适时进行中耕除草等。

3.1.7 茭白采收

桂瑶早茭白采收期为2月中旬至4月中旬,桂瑶早茭白属早熟品种反季节栽培,能提早上市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在2月采收时,严格掌握茭白的成熟度,在心叶缩短,孕茭部位显著膨大,饱满,叶鞘由抱合而分离,并有白色的茭肉露出时,及时开始采收。采收时应注意使用茭白割刀割取,保证茭白的整齐度、质量、产量,切勿碰伤邻近的幼茭。

3.2 余茭4号栽培技术

3.2.1 引种育苗

提前从浙江省引进余茭4号种墩进行育苗,余茭4号于翌年3月上旬育苗,首先做好苗床整理,施足育苗肥。育苗田与大田的面积比例通常为1∶10,扦插时每个育苗小墩株行距10 cm×10 cm,深度以老茎和根部入泥为宜。种植后,每667 m2用75%百菌清100 g兑水50 kg进行杀菌,为促进茭白苗早发根萌芽,当种植成活后,每667 m2秧田可施3~4 kg碳酸氢铵。

3.2.2 前茬茭田整理

在前一茬收获完成后,立刻切割上一季茭白残株,灌水3~5 cm,以能淹没上一茬茭白老茭墩为宜,同时及时清理茭田的杂草、病株,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喷洒茭田及四周消毒。余茭4号茭白植株生长旺盛、吸肥力强,应施足基肥,每667 m2可施腐熟有机肥干猪粪1 500~2 000 kg、复合肥30~50 kg、过磷酸钾50 kg作为基肥。

3.2.3 定植

当桂瑶早茭白采收完成,田间整理及施肥、消毒后,余茭4号茭白应按时间要求进行育苗,当苗高20 cm、有2~4片叶时,可以挖苗移栽。定植一般在4月中旬进行,这时正值谷雨季节,气温已回升,茭白苗种植后容易存活,返青快。移栽时选择天气晴朗,采用对照前一茬茭桂瑶早茭白种植的旧墩旁5 cm,按前一茬茭桂瑶早茭白行株距种植,每667 m2种植1 100墩左右,每墩需插足基本苗2~3苗。

3.2.4 放养绿萍

于4月底茭白种植后开始放养绿萍,绿萍不仅是绿肥植物和水生饲料,而且在夏季可以降低土温、水温,有利于茭株孕茭及膨大生长,同时避免阳光直射茭白肉,提高茭白品质。

3.2.5 茭田养鸭

夏季虫害多,每667 m2茭田养殖10~15只鸭子,不仅可防取食害虫、福寿螺及虫卵,减少病虫害,还可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注意在田间施肥及病虫害化学防治时,鸭子不入茭田放养。

3.2.6 合理灌水

根据余茭4号茭白不同生育期的需水要求,控制不同的水层,一般按照“浅-深-浅”的原则进行。种植时保持浅水3~5 cm促分蘖,中期深水10~15 cm 用以控制无效分蘖;茭白孕茭期,应保证水分充足,水层为18~20 cm;后期采收时,为了方便采收,要保持茭田水层3 cm左右[5]。夏季遇暴雨时,应及时排水,防止水位过高而造成薹管伸长;遇气温超过35 ℃时,应深灌降温,定期换水,防止土壤缺乏氧气造成烂根,影响茭白正常生长。

3.2.7 科学施肥

余茭4号茭白植株高大,生物学产量高,需肥量大,夏季应以速效肥为主,应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施好长杆肥,重施孕茭肥,多次进行根外追肥。移栽后10 d,茭白苗扎根返青,每667 m2应施60 kg硫酸钾复合肥作为分蘖肥,每667 m2用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增效)广增素100 g兑水50 kg喷洒茭白叶面。移栽后25 d,每667 m2追施30 kg过磷酸钙作为长杆肥。孕茭期重施孕茭肥,多次根外追肥,667 m2用尿基复合肥30 kg与尿素15 kg混合后撒施,在15:00后施用防止烧苗。根外追肥每667 m2采用微量元素氨基酸水溶肥料200 g 兑水50 kg喷洒茭白叶面,或采用99%磷酸二氢钾150 g 兑水45 kg喷洒叶面,看茭白孕茭情况每5~10 d 喷洒1次。

3.2.8 田间除草

夏季茭田杂草滋生,容易发生病虫害,应及时人工清棵除草3次,以茭白定植成活时起至茭白植株生长茂密时止,每隔10~15 d人工清棵除草1次,同时摘除茭白植株基部黄叶、老叶、无效分蘖,随时踩入田泥作为肥料。

3.2.9 病虫害防治

余茭4号茭白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主要病虫害有纹枯病、叶斑病、锈病、胡麻斑病、长绿飞虱、二化螟、福寿螺及蜗牛等。1)纹枯病防治,每667 m2喷施25%丙环唑20 g、5%乙唑醇30 g。2)叶斑病、锈病防治,控制氮肥施用,增施磷、钾肥,并及时摘除茭白基部茎叶,每667 m2用20%三唑酮乳油20 g或40%氟硅唑乳油20 g兑水45 kg喷洒,每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5次。3)胡麻斑病防治,每667 m2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15~20 mL,每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4)长绿飞虱防治,每667 m2施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 g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 g。5)二化螟防治,每667 m2使用18%杀虫胺200 g+氟虫腈20 g兑水50 kg喷洒。茭白病虫害一般在发生初期开始防治,各种药剂交替轮流使用。福寿螺与蜗牛可每667 m2用四聚乙醛颗粒剂500~600 g防治。

3.2.10 适时采收

余茭4号采收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余茭 4号茭白是晚熟品种反季节栽培,适当延迟采收可以提高种植户收入,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迟采收,当叶鞘一侧有裂缝,且露茭白肉1.0~1.5 cm,两片外叶呈蜂腰状,方可采摘。由于夏季温度高,茭白采收一般安排在6:00—8:00,最迟不晚于10:00,可以延长茭白保鲜期,为了茭白美观整齐,应用茭白割刀从薹管中部割断。

猜你喜欢

茭白水层分蘖
太湖茭白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水层管理田间试验总结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