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应用途径

2022-03-11袁珊珊

幸福家庭 2022年18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课程

■文/袁珊珊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类型,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合理地应用红色文化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校园文化,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补充学校的常规教育。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战争年代,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这一时期创建的先进文化,其表现形式分为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根据地遗址、红色纪念地、纪念物、歌曲文艺作品等物质文化形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孕育出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革命事迹等非物质文化形态。

二、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一)时代价值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红色文化是革命传统教育最主要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教育目的,红色文化教育与社会紧密联系,适应时代发展,体现了时代精神,新时代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对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不同时代背景下,德育课程理念也有所不同。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时必须开展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落实传播红色文化,响应时代号召。新时代,我们将红色文化上升到新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历史、革命人物进行讲解,而红色文化就是这段历史的载体。中小学教师要立足现实,响应社会“红色文化”热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教学形式,更新教育理念,体现红色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二)育人价值体现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红色文化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最鲜明的文化代表,体现了传统美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是发挥德育育人作用的重要教育途径。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撑。教师要充分挖掘好红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国家认同感、历史认同感,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课程价值体现

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结合体”,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提供了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开拓了新的教育形式,是小学德育课程中可利用的优质资源。学校、教师要组织开展“红色研学”“红色走读”等活动,带领学生去革命英雄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实地学习,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使红色文化的物质文化形态资源成为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以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课程建设的资源,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三、利用红色文化创新小学德育教育

通过研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可以了解到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了入学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主题,要求学校围绕红色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形态中的革命故事、革命英雄人物进行课程设计,利用社会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更新德育教育的课程内容,为小学德育教育增添时代元素,促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地方政府发挥领导作用

地方政府对于教育起着领导、推动的作用,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各省陆续对红色文化教育颁布了规范性文件,江西省、辽宁省等政府部门都对红色文化教育出台了相关规定。例如,江西省出台了《红色文化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课程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联合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编写出版了全国首套“红色文化”系列地方性教材。江西省作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红色文化教育走在发展前列。正是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红色文化教育在省内开展得如火如荼,经过调查了解,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了解明显要好,红色文化教育成果显著。在江西南昌、井冈山、安源等多个地区的小学的课程表中已将红色文化列为独立开设的课程,每单元分别设计了内容学习和实践活动环节,将小学低、中、高这三个学段的教学内容纳入课程表中并做了明确的课时安排。地方政府应发挥领导作用助力学校开展地方课程、特色课程,立足于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对红色文化教育课程进行开发,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更加系统、深刻的理解。

(二)立足学校主阵地

1.营造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潜在课程,通过学校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学校要利用学校环境和基础设施营造校园文化,在学生的在校生活中渗透红色文化。如建立校园“红色文化长廊”,挖掘革命历史故事、革命英雄人物这类的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形态;在校园文化墙、班级文化墙的宣传栏增加红色文化模块,由学生定期更新模块内容,成立红色文化宣传小组,负责收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资料,感受党的百年历程,潜移默化地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更加丰富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其教学水平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应重视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对红色文化了解的广度、理解的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保证红色文化教育的教学质量,学校要整合周边实地教育资源,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培训基地定期安排教师开展集体性学习活动,为教师积累红色文化知识、创新教育教学提供条件;学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开展教师“红色课堂”教学竞赛活动,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教学,促进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三)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1.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要积极挖掘红色文化,凝练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地利用实地资源和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传承红色文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善于整合教育资源,让红色文化变得更加鲜活、有生命力,开发红色文化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形态资源,发挥革命遗址、纪念馆承载的时代精神和革命精神,为德育教育探究新模式。在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和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历史资料、视频、图片,以讲述革命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引起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责任意识,提升道德修养;联合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通过实地教育,全方位地让学生沉浸式认识红色文化;利用建党节、国庆节等各种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及时地记录并分享自己学习的真实感受。

2.巧妙引进课堂教学。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红色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素材的主体部分,这有助于道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主题部分的教学更好开展。例如,小学第一学段的内容中要求学生认识党旗,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感受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师可以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发展历史脉络,采用时间节点的方式列出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第二学段的内容中要求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或者去当地的红色教育基地收集展览馆里关于革命人物的资料,开展主题报告会,以学生汇报、学生互评、教师补充的形式形成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利用关于“红色文化”的视频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3.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教师往往没有进行专业性的课程教学,在将红色文化引进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施展不开的情况。在教学知识层面,教师自身要热爱红色文化,进一步拓展、累积红色文化领域知识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指导实践活动的需要,以树立教师威信,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正因为有了教师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赋予知识以活力,才能够使学生吸收、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在教学技能层面,教师要打磨自身教学技能,让历史红色文化变得鲜活起来,让红色文化以更加立体、亲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革命的历史内涵和精神内涵,激发其爱国情怀、报国之志。在教学情感层面,红色文化包含着“人、事、魂”,是一段沉淀的历史,其中的革命事件、革命英雄人物、革命精神需要教师运用情感教学,创设环境,利用语言、动作让学生走进历史,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在运用红色文化进行德育教育时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是一种教育资源,有着很强的教育价值。在陶冶小学生道德情操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刻感知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各个小学需要结合本地文化的优势,在德育教育中合理地融入红色文化,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红色是什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红色在哪里?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