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觉统合治疗在脑性瘫痪康复中应用的系统综述

2022-03-10俞鑫璐李鑫杨婷婷张博封玉霞庞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脑瘫姿势康复

俞鑫璐,李鑫,2,3,杨婷婷,张博,封玉霞,庞伟,2

1.佳木斯大学,a.康复医学院;b.儿童康复神经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市 154007;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黑龙江佳木斯市 154007;3.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北京市100084

0 引言

脑瘫是一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永久性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1]。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2]。在许多发达国家脑瘫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3-4],我国脑瘫的患病率为2.46‰[5]。脑瘫儿童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6]。对全球康复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7],有大量的脑瘫患者需要康复。当前,康复服务作为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环节[8],残疾儿童的康复,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是家庭和社会的问题[9],要形成预防、治疗、康复到健康促进的完整服务体系,康复服务要参与整体保健服务连续体[10]。此前大多的康复治疗多是以被动的康复治疗方法改善儿童的功能障碍,导致多数儿童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较低,缺乏兴趣[11],难以达到较好的康复效果。感觉统合治疗针对儿童的特性,通过科学的设计、特制的器材,以游戏运动的形式进行治疗,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主动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增加儿童的自信心和满足感[12],同时也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13]指出的要确保残疾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一样能够参加游戏、娱乐和休闲以及体育活动的平等机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感觉统合治疗是以感觉统合理论为基础,旨在通过改善大脑处理和组织感觉的方式,达到提高身体功能水平的目的,并最终改善日常生活活动的参与。感觉统合治疗可以为脑瘫儿童提供大量的感觉刺激,包括内耳前庭觉、本体感觉和皮肤触觉,这三种感觉信息在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质等多级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方案[14],使儿童对外界刺激做出良好的适应[15]。

感觉统合治疗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觉训练、弹跳训练、固有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功能,改善姿势控制,增强平衡感,还可以提高智力水平,增加活动参与度[16-17]。见表1。

表1 感觉统合治疗的内容及康复效果

本文系统综述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康复领域的研究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s。英文检索式:(sensory integration OR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OR sensory integration training) AND (cerebral palsy)。

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文检索式:(感觉统合OR 感觉统合训练OR 感觉统合治疗)AND(脑瘫OR 脑性瘫痪)。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以脑瘫儿童为研究对象;②不限制感觉统合治疗的类别和方法;③评估包括量表法和测试指标等;④语种为中、英文。

排除标准:①不能获取全文;②重复发表;③缺乏相关测量指标;④综述类文献。

1.3 文献筛选和纳入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对检索到的文献标题、摘要进行筛选,评估,主要提取内容包括感觉统合治疗的内容、时间、评价指标及结果。在出现分歧时,咨询第三位研究者。最后,由1 名研究人员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核实检测,提取汇总文献信息。

2 结果

初步检索获取185 篇文献,经过去除重复文献和阅读题目、摘要、全文后,最终纳入6篇[18-23]高质量文献。文献检索流程见图1。文献基本特征见表2。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表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1 感觉统合治疗方案

影响脑瘫儿童感觉统合治疗的主要因素包括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具体干预内容等。

纳入的6 项研究,干预周期大多集中在3 个月,训练频率为每次30~60 min、每周3~7次不等,大多集中于触觉、前庭觉、本体感觉的刺激,经过长期有规律的感觉统合治疗,脑瘫儿童的运动、认知等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2.2 感觉统合治疗对脑瘫儿童康复的应用

2.2.1 运动功能

脑瘫儿童的核心症状是运动障碍[24]。脑瘫的运动损伤可能与感官连接中断有关。由于感觉信息与运动输出的整合缺陷,可能会导致行动和执行计划障碍[25]。

刘晓莉等[20]发现,综合康复训练结合感觉统合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尤以站立、行走与跑跳方面进步明显。Tramontano 等[21]通过对14例脑瘫儿童进行感觉统合的前庭刺激治疗,发现在姿势反应过程中对感觉刺激的处理,特别是来自本体感觉和视觉系统的刺激,能有效改善儿童的运动功能。

2.2.2 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

婴幼儿时期,位于后脑叶的左脑感觉区,接收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觉,经过分析整合,引导婴幼儿做出运动反应[26]。人以及动物在执行任务时,都需要持续的视觉、触觉、本体感觉整合和运动反馈[27],以监控和调整姿势;感觉运动整合失调的患者则会导致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控制[28]。

据统计,45%的脑瘫儿童存在脑白质损伤,脑白质损伤是感觉缺陷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29-30]。此外,后顶叶皮质神经元在处理多种感觉、运动信息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各种行为环境和任务中编码多种感官、认知和运动相关信号。有研究表明[31],后顶叶皮质作为一个中央界面,视觉、认知和运动相关的信号在其中汇合和整合,以突出行为相关的刺激,并自适应地影响任务相关的运动控制。

有临床证据表明,中重度脑瘫儿童在18 个月龄时,他们的姿势肌肉募集变慢,预期激活减少。腰腹肌募集变慢,预期激活减少会导致儿童姿势控制障碍[32],对儿童的知觉运动技能和社会功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33]。张丽华等[19]将64 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联合感觉统合治疗组,干预前后采用平衡测试仪对其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脑瘫儿童各项得分均有所增加,表明感觉统合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明显改善脑瘫儿童的平衡控制。有学者认为[34],感觉统合治疗逐步纠正姿势和运动的理想状态来达到改善整个生物力学的功能。陈娟娟等[22]利用感觉统合训练对65例脑瘫儿童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采用一对一训练模式,试验组进行小组治疗,3 个月后发现两组平衡能力都得到显著提升,且小组治疗优于一对一训练,这可能是因为小组治疗以游戏模式进行,调动了患儿的积极性。

2.2.3 认知功能

神经系统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感觉统合治疗可促进脑瘫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提高智力水平。脑瘫多见于6 岁以下儿童,大脑可塑性强,给予感觉统合治疗,可强化神经系统之间联系,增强儿童大脑功能,促进智力发育。另有研究表明,音乐可以增强听觉、感官运动等和丘脑之间网络的连通性[35],促使听觉和运动皮质区域的任务依赖性耦合[36]。周洪涛等[23]发现,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感觉统合治疗和健脑益智针可明显提高儿童的发育商、智商和感觉统合能力,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3 讨论

感觉统合治疗对脑瘫儿童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0~6 岁是儿童各项运动技能发育的关键时期,早期脑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大脑的可塑性强[37],神经细胞的代偿能力突出[38],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中枢神经系统成熟、感官信息处理、姿势控制和运动功能获取的重要阶段,对生长发育中的脑瘫儿童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是有别于成人康复、实现最佳预后的关键[39-40]。

感觉统合治疗最初是为解决儿童的学习障碍问题而提出的[41-42],随后又被用来治疗孤独症、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多种疾病[43-44]。目前,国内临床工作者也在不断地把感觉统合治疗应用到脑瘫方面的康复中。然而,国际上感觉统合治疗在脑瘫方面的应用依旧很少,这可能是由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未来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为感觉统合治疗的应用提供依据。此外,国内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缺乏长期的观察,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量来评估感觉统合治疗对脑瘫儿童的长期影响。

很多脑瘫儿童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障碍,然而,治疗师资源有限,如何用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好的疗效,治疗更多的儿童,帮助其改善运动、智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问题有待解决。因此,不同的感觉统合治疗模式也在不断被研究。从干预模式来讲,早前有对于一对一、集体式、家庭式的研究[18],也有根据感觉统合功能类别分组治疗的研究[22],不同的治疗模式对脑瘫儿童的康复都有积极的作用,但要达到更好、更全面的治疗效果,应该考虑儿童的功能障碍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最适合的治疗时间和方式,需要更大规模、更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不同模式的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效果。

感觉统合治疗模式是临床治疗中需要探讨的问题,而脑瘫儿童的治疗环境是治疗师以及家长们需要考虑的重点。在自然环境中,感觉器官不断被多种不同来源的信号所淹没[45],感觉统合的缺乏和在复杂环境中跌倒的恐惧会导致患者活动参与减少[46],改变感官方面的学习环境可能会影响运动行为[47],但是目前尚无关于改造环境的具体做法。近年来,虚拟环境的出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学者提出在重新定义的环境中,儿童对感觉器官的特定刺激变成了对感觉系统潜在的感觉刺激信息的识别,使得被动接收变成主动的感知;感知对象也从环境中的物理属性变为更具有感知意义的可供性含义[48]。环境的刺激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婴儿来说,调节和控制行为的能力是通过与环境的持续互动来体现的[49],未来可以通过改造环境,使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此外,感觉统合治疗是基于感觉统合理论提出并应用的[50],目前国外大多是关于“多感官刺激”的训练。多感官刺激是不用依从别人的指定活动,也不需要运用高层次的智力,通过控制简单的器材,并于活动中得到感官刺激经验,这与国内倡导的感觉统合治疗有相似之处,但又存在差异性,多感官刺激更像是利用一种经验,是初级的皮质活动。然而两者之间是否有共同之处以及效果如何,未来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试验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感觉统合治疗在提高运动、平衡、认知等功能方面发挥着良好的作用。感觉统合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脑瘫儿童的姿势控制、平衡能力,还可以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促进综合功能的康复。因此,感觉统合治疗可作为脑瘫儿童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在关注功能康复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脑瘫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脑瘫儿童实现生活自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感觉统合治疗应该根据儿童的感觉统合障碍程度以及儿童的年龄、性别、耐受性等,为儿童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丰富、多元、持续性的感觉刺激,激活儿童的神经系统,让儿童在有趣的游戏中达到功能改善的目的。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脑瘫姿势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倒挂在树上,我的主要姿势
看书的姿势
第五章 跑“各种姿势的起跑”课时1教案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