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2022-03-10李冉杜巨豹曹光磊李征李子怡葛亚丽钱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屈曲肌力康复训练

李冉,杜巨豹,曹光磊,李征,李子怡,葛亚丽,钱龙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a.康复医学科;b.骨科,北京市 100053;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康复中心,北京市100038

0 引言

膝骨关节炎发病率约为男性40%,女性47%[1],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终末期膝骨关节炎的最终治疗方法,可改善预后[2-3]。但超过30%患者对手术不满意,严重疼痛会延迟TKA术后的功能恢复[4],年轻患者通常较年老患者满意度更低[5]。Connelly 等[6]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局评分的研究显示,TKA 术后1 年,32%患者对疼痛恢复不满意,31%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满意,25%对疼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不满意。

适当的康复方式有助于患者达到并超过术前功能活动水平[7]。骨科康复一体化是近年来在快速康复模式下兴起的一种工作模式[8],它是一种由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等组成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治疗模式。目前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对照治疗,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满意度,减少住院日,降低次均费用[9]。

本研究进行术后6 个月内的运动功能康复效果分析,了解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疼痛、僵硬、功能活动等的恢复趋势及改善程度,为后续康复训练的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接受TKA 的180 例患者的随访数据,均为重度膝骨关节炎[10]。

纳入标准:①单侧TKA;②认知功能良好,可遵循简单的TKA 后注意事项及肢体功能训练指导;③规律进行门诊随访。

排除标准:①年龄>85 岁;②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5 kg/m2;③3个月内计划进行对侧TKA;④术后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⑤伴有影响TKA 后功能恢复的其他系统疾病或功能障碍,如偏瘫、髋/踝关节疼痛、心肺功能降低等;⑥随访数据严重缺失。

脱落标准:未能规律连续坚持门诊随访。

本研究已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No.临研审032号)。

1.2 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门诊随访时间、随访各时间点的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Knee Scale,HSS-KS)、随访各时间点的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并详细记录HSS-KS 的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等子项目评分,及WOMAC的疼痛、僵硬、功能活动困难程度等子项目评分。

HSS-KS 包括7 个子项目:疼痛30 分,包括行走及休息时的疼痛评分;功能活动22 分,包括行走站立、屋内行走、上楼梯的评分;活动度18分,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肌力10分,膝关节屈伸力量;屈曲畸形10 分;稳定性10 分;减分项目,包括拐杖使用、伸直滞缺、内翻外翻等。满分100 分,评分越高代表功能越好。

WOMAC 包括3个子项目:疼痛(5个条目)、僵硬(2个条目)和功能活动困难程度(17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症状分为无、轻微、中等、严重、非常严重5级,分别计分为0~4 分,共计96 分,评分越高代表功能越差。

1.3 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

所有患者术前由骨科医师讲解手术过程、术后功能改变、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术后24 h 内开始接受康复指导,包括膝关节屈伸活动、等长/等张肌力训练、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活动、冰敷、踝泵训练等,功能恢复良好者直接出院回家,功能恢复较差者转至康复医学科继续接受康复训练后出院回家,出院时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并嘱患者在术后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进行规律的门诊复诊。HSS-KS和WOMAC由专人在各随访时间点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球形检验不满足时,进行Greenhouse-Geisser校正。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42 例患者完成术前、术后、术后1 个月、术后3个月的随访,年龄53~81 岁,平均(69.14±6.55)岁,女性39 例(92.86%);22 例完成术前、术后、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的随访,年龄53~81 岁,平均(68.77±7.54)岁,女性21 例(95.45%);12 例坚持完成术后12个月的不间断随访,考虑样本量较小,暂不进行术后12个月的数据统计分析。

2.2 术后3个月

患者HSS-KS 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804),术后1个月较术前、术后均显著增加(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显著增加(P<0.001)。其中,术后关节活动范围评分较术前减少(P=0.047),但术后1 个月较术前(P=0.029)、术后(P<0.001)均增加,术后3 个月较术后1 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116);术后肌力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术后1个月较术后显著增加(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后1 个月明显增加(P=0.002);屈曲畸形评分在术前较严重,评分较低,术后(P<0.001)、术后1个月(P=0.015)改善,但术后1 个月较术后呈下降趋势(P=0.244),术后3 个月较术后1 个月有增加趋势(P=0.085)。见表1。

患者WOMAC 评分术后较术前有增加趋势(P=0.073),术后1 个月较术前、术后均显著降低(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P=0.006)。其中,术后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0),术后1 个月较术前、术后均显著降低(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后1 个月明显降低(P=0.002);术后僵硬评分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216),术后1 个月较术前(P=0.010)、术后(P<0.001)明显降低,术后3 个月较术前1 个月无显著性差异(P=0.160);术后功能活动困难程度评分明显增加(P=0.002),术后1 个月较术前、术后均显著降低(P<0.001),术后3 个月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24)。见表1。

表1 术后3个月内患者运动康复功能变化

2.3 术后6个月

HSS-KS 评分、WOMAC 评分在术前、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变化趋势同前。

患者HSS-KS 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89),术后1个月较术前、术后均显著增加(P<0.001),术后3 个月较术后1 个月增加(P=0.037)。其中,术后关节活动范围评分较术前呈减少趋势(P=0.308),术后1 个月较术前呈增加趋势(P=0.101),较术后明显增加(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有增加趋势(P=0.188);术后肌力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7),术后1 个月较术后明显增加(P=0.002),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明显增加(P=0.005);屈曲畸形评分在术前较严重,评分较低,术后(P<0.001)、术后1个月改善(P=0.032),术后1个月较术后呈下降趋势(P=0.052),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有增加趋势(P=0.399)。见表2。

患者WOMAC 评分术后较术前增加(P=0.039),术后1 个月较术前、术后均显著降低(P<0.001),术后3 个月较术后1 个月呈进一步降低趋势(P=0.181)。其中,术后疼痛评分较术前呈降低趋势(P=0.570),术后1 个月较术前、术后均显著降低(P<0.001),术后3个月较术后1个月呈降低趋势(P=0.359);术后僵硬评分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1.000),术后1 个月较术前(P=0.011)、术后(P=0.004)降低,术后3个月较术前1 个月无显著变化(P=0.862);术后功能活动困难程度评分明显增加(P=0.006),术后1 个月较术前(P=0.011)、术后(P<0.001)明显降低,术后3 个月较术后1个月呈降低趋势(P=0.179)。见表2。

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6个月患者HSS-KS评分(P=0.595)及其子项目评分(P关节活动范围=0.933,P肌力=1.000,P屈曲畸形=0.499)、WOMAC 评分(P=0.093)及其子项目评分(P疼痛=0.435,P僵硬=0.505,P功能活动困难程度=0.083)变化均不明显。见表2。

表2 术后6个月内患者运动康复功能变化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TKA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在术后3个月内完成。

保持适当的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伸展肌力是日常生活活动自理的前提。本研究显示,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伸膝肌力在术后减少,术后1 个月较术前、术后均有恢复,术后3 个月进一步恢复。然而,Calatayud等[11]发现,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伸膝肌群肌力在术后1个月降低,术后3个月才有所恢复。Kim等[12]发现,经系统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伸关节活动范围、伸膝肌群肌力在术后1 个月明显降低,术后3 个月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van Leeuwen 等[13]发现,TKA 术后3 个月可以恢复至术前肌力水平。以上研究与本研究略有不同,可能是因为本研究在骨科康复一体化背景下进行,康复干预提前了膝关节活动范围、伸膝肌群肌力的恢复窗口,也正是因为恢复窗口提前至术后1 个月,且术后3 个月时功能进一步恢复达峰值,导致术后6 个月时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伸膝肌力未有进一步恢复。

膝关节活动范围受限是TKA 后患者不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膝关节伸直角度在术后明显改善,但在术后1 个月时角度又逐渐变小,经门诊复诊、康复指导等,在术后3 个月时再次得到改善。对于术前存在屈曲畸形挛缩的患者,TKA本身可明显改善屈曲挛缩程度[14],故屈曲畸形评分在术后提高。Kornuijt 等[15]对术前、术后1 d、术后1~8 周的膝关节屈伸角度进行记录及统计,结果表明,膝关节伸直角度虽然在TKA 术后的8 周逐步改善,但在术后前2 周改善最大,预后良好者膝关节伸直角度每周都有改善,预后差者膝关节伸直角度在术后2~3 周及术后7~8 周时有退步。我们也观察到,术后出院前至术后1个月时膝关节伸直角度退步,这与以上文献术后2~3周的退步时期吻合;不同的是,经过康复指导,本组患者术后7~8周时膝关节伸直角度未进一步退化。Pua等[16]延长随访时间,发现TKA 术后6 个月仍有5%~20%患者存在屈曲挛缩≥10°,提示术前膝关节伸展范围是最强的预测因子,年龄小、无糖尿病、术前行走限制低的患者在术后膝关节伸直角度更大。本研究在术后6 个月仅1.36% (3/22)的患者屈曲挛缩≥10°,可能与术后1个月功能退化时的积极康复干预有关。

疼痛是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主要症状,严重的疼痛延迟术后恢复[4]。本研究中WOMAC 子项目疼痛评分在术后、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呈持续下降趋势,术后6 个月较术后3 个月无明显变化。Ramlall 等[17]回顾性分析595 例接受TKA 的患者,发现术前平均疼痛强度评分为7 分,术后出院前平均疼痛强度评分为3分,即术后较术前疼痛明显改善,但这是否掺杂了术后止痛药物的效果未知。Calatayud 等[11]延长观察时间,发现疼痛评分在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呈持续下降趋势。Kim 等[12]也发现经过系统康复训练后,疼痛评分在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逐步下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术后6 个月疼痛并没有完全缓解,而疼痛的恢复程度是决定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18-19],提示在术后康复过程中仍需要注意对疼痛的干预,尽量达到无痛生活的目标。目前研究表明,运动想象、动作观察、增强现实等技术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20-23],其在TKA 后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节僵硬评分在术后无改善,术后1 个月明显下降,但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均无明显改善。与本研究结果不同的是,Calatayud 等[11]发现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僵硬评分呈逐步下降趋势。Kim 等[12]表明经系统康复训练后,关节僵硬评分在术后1 个月无下降,术后3 个月出现明显下降。推测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僵硬评分在术后1 个月已经得到明显改善,由于天花板效应的存在,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继续改善的空间不大。这也体现了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优势,可在术后早期迅速改善运动功能。

以上恢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功能活动。本研究显示,术后功能活动困难程度较前无改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均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善。Calatayud 等[11]研究表明,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功能活动困难程度逐步降低。Kim 等[12]研究也显示,经过系统康复训练,WOMAC 功能评分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逐步降低,但未进行术后6个月的随访。Piva 等[23]选取TKA 术后2~4 个月仍伴有功能活动受限的患者,分别给予强化康复训练、社区康复训练、常规护理,结果显示,训练3 个月及6 个月后各组间功能活动改善无明显差别。本研究中功能活动在术后3 个月达到稳定,术后6 个月功能活动亦未见进一步改善。结合Lisi 等[24]的研究,微创术后24 h 介入康复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行走且很好地控制疼痛,提示我们随着时间推移,即使高强度康复训练也无法进一步改善功能活动,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下术后24 h即介入的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能是提高良性预后的关键。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在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整体功能较同龄老年人还有一定差距,进一步的早期关键性的康复干预技术还需不断改进,如在术后1 个月内对膝关节屈曲挛缩进行强化康复训练、个体化术前康复训练提高患者TKA术前功能状态[25]等。此外,本研究中90%以上为女性患者,这可能与女性患者良好的随访依从性、重度膝骨关节炎高发病率等有关,但Connelly 等[6]研究表明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预后,故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提高男性患者比例。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屈曲肌力康复训练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