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芪鹰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SOD、MDA、8-OHdG的影响*

2022-03-09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沈玉国胡晓灵

光明中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传导复方氧化应激

丁 琦 阿布都沙拉木·阿布都热衣木 沈玉国 刘 涛 胡晓灵△

糖尿病的并发症种类繁多,包括酸中毒导致的急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所致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微血管导致的慢性并发症(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中可占85%[1],其预后较差,后期生活质量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大多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蓄积和多元醇途径、蛋白激酶C途径、己糖胺途径3条通路相关,而高糖环境下的氧化应激反应又是上述机制的导火索[2],因此抗氧化应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核心靶点。导师胡晓灵主任研制的复方芪鹰颗粒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3-5],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探讨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及老年病科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兼血瘀证)65例,采用随机信封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此项研究经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同意(伦理号:2019XE0119-1)。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6]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且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基层诊治管理专家指导意见(2019年)》[7]中所提出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8]中辨证分型中气虚血瘀证和/或阴虚血瘀证。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40~85岁;③患者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遗传病、严重外伤、感染性疾病、精神病、皮肤病等疾病的患者;②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③不同意按随机序列进行治疗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告知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饮食控制,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原有降糖西药品种和剂量不变。治疗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复方芪鹰颗粒(新疆奇康制药,药品批次:200148),每次1包(7.5 g/包),3次/d;对照组则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依帕司他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国药准字H20050893),每次50 mg,3次/d。2组皆连续治疗12周。

1.6 观察指标①主要观察指标: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检测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②次要观察指标:中医症状积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电图。

1.7 疗效评价标准中医症状积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采用尼莫地平法,VAS下降率:(治疗前-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缓解:评分下降≥80%;显效:评分下降≥50%且<80%;有效:评分下降≥20%且<50%;无效:评分下降<20%或评分上升。

1.8 统计学方法资料统计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2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疗效相当。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中医症状积分2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的中医症状积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8.940,P<0.05);在不考虑测量时间的情况下,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15,P>0.05);2组治疗与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0.691,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例,

2.3 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2组治疗后均可明显降低患者HbAlc水平,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HbAlc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治疗对FBG均无影响。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FBG、HbAlc比较 (例,

2.4 神经传导速度2组经治疗神经传导速度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的是:复方芪鹰颗粒组以加快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为主、依帕司他组则以加快下肢运动神经传导为主;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例,

2.5 氧化应激指标2组治疗后SOD的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而MDA、8-OHdG的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治疗前后SOD、MDA及8-OHdG比较 (例,

2.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复杂,与机体糖脂代谢紊乱、血管微循环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及免疫介导和遗传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而氧化应激在其中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9]。氧化应激既可导致或加重糖脂代谢紊乱,又能损害血管及神经。正常机体中氧化与抗氧化应处于动态平衡,当二者失衡,机体偏于氧化状态时即为氧化应激。高糖环境中氧化应激产生过多的氧化产物攻击神经细胞则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10]。 SOD是人体抗氧化系统中重要的抗氧化酶,能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减轻机体氧化水平,可直接反映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常作为机体抗氧化能力的研究指标[11];MDA作为脂质过氧化的最终产物,可以间接提示细胞过氧化的损伤程度[12]; 8-OHdG是活性氧自由基攻击DNA后产生的氧化性加和物,可以用来作为直接反映机体氧化受损程度的指标[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消渴类病症,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归属于“痹证”“痿病”等。胡晓灵主任医师经过二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研究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机为气阴本虚、痰瘀阻络、风伏络脉,故以益气养阴、祛瘀化痰、疏风通络为治法,研制出复方芪鹰颗粒,该药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院内制剂,药物组成包括黄芪、黄精、丹参、蝉蜕、鹰嘴豆。前期临床试验表明[3-5]复方芪鹰颗粒具有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作用;动物实验提示该药[14-16]可以增加Na+-K+-ATP酶的活性改善微循环、提高热休克蛋白Hsp70水平促进损伤神经修复、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

本研究显示复方芪鹰颗粒能够提高增加SOD的含量、减少MDA和8-OHdG的含量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与依帕司他临床疗效相当。依帕司他作为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既往亦有临床研究证实[17,18]该药可通过提高SOD的含量、降低MDA和8-OHdG的含量起到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再次证明了复方芪鹰颗粒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值得肯定,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药能够多靶点、多途径地改善患者病情的特点。

综上所述,复方芪鹰颗粒有可能是通过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加快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安全。因此,在今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该制剂值得积极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传导复方氧化应激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