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小学三年级习作入门教学研究

2022-03-09崔超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4期
关键词:传统课堂语文主题学习小学三年级

崔超红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视野较狭窄、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等缺点。“语文主题学习”成为20世纪以来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它与只授一本书的传统课相比具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能更好地运用“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进入习作学习阶段,本课题组开展了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传统课堂;语文主题学习;调查分析;习作入门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研究,下面通过传统语文课堂与“语文主题学习”对比,总结小学三年级习作入门教学研究的实效。

一、 研究过程

(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由“一名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组合而成。课堂上,教师唱主角,学生变成配角。“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管学生明白与否,教师都直接往下讲,很多情况下学生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一个片段: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学生在开小差。

传统语文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单一、沉闷、枯燥无味,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因此,创设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的学习课堂非常有必要。

(二)“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

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呢?在我校李校长带领的“李广名师工作室”的優秀教师示范课上,笔者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了初步认识。“语文主题学习”是在国家原有教学大纲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现行发行使用的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增加阅读量、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我国小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是按照国家教育大纲统一编排,每一个单元无论从内容还是教学重点、难点上,都有明确的主题。

“语文主题学习”的特点之一是围绕主题。“语文主题学习”在课堂和课后围绕教材单元主题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每个年级学生提供丰富的拓展阅读资源。统编版教材应用后,“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又依据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主题”进行修订,从而解决了新教材提出的阅读“加码”和教师选文难的问题。

语文主题学习以“主题”统领不同类型的相关学习材料,目的在于瞄准双重目标,突破单篇精讲;既重视量的积累,又求训练到位;拓展读写空间,实现四重建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大自然的声音》是围绕这一主题精讲,并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单元语文要素,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精选了《各种声音》《下雪的声音》《蝈蝈和蟋蟀》《没有秋虫的地方(节选)》《春夜听雨》《阳光,是一种语言》《愿站成一棵树》。“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各种声音》《下雪的声音》这两篇文章与教材《大自然的声音》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方面相互匹配。《各种声音》中描绘了鸟叫蝉鸣、鸡啼狗叫、小溪瀑布、大江大河、火车和汽船的声音等。在学生阅读后,教师顺势引导:同学们,生活中你们都听过各种动物的声音、大江大河的声音、火车和汽船的声音等,但是你们听过冬天下雪的声音吗?下雪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微弱到近乎听不到,你听到过吗?如果没有,请读读《下雪的声音》就“听”到了。

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再自由阅读《没有秋虫的地方(节选)》《春夜听雨》《阳光,是一种语言》《愿站成一棵树》,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并能形成自己的写作经验。

(三)习作入门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谈到语文教学时指出,建议教师采取“1+x”的办法(即讲一篇课文,带若干篇同类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这种“1+x”的方法在习作教学上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结合 “语文主题学习”的小学三年级习作入门教学,谈谈相关课题研究。

(1)做好“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调查目的: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在经历了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练习后,开始了由“口头表达”为主向“书面表达”为主的过度,这是一个转折点,又是一个难点。另外,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在这一过渡中,小学三年级“习作”语言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一直处在尴尬境地:教师怕上作文课,学生怕写作文;教学内容枯燥保守,教学方式一成不变;学生在习作练习上草草了事,在表达上了无生趣,有依赖教师、家长心理,不愿意主动修改习作。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培养学生自主写作、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课题组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对参与实验的三年级学生开展习作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对习作的态度,习作课的指导与看法,既全面又有侧重地了解学生关于习作学习的现状,并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湖学校三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运用不记名调查方式。发出问卷370份,回收370份,所有数据全部采用人工统计处理分析,有效率达100%。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本校三年级学生习作方面存在的问题:①阅读量不足;②三年级学生习作习惯不容乐观。

(2)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本校三年级学生习作的知识储备量不足和习作习惯不强的问题,本次研究基于“语文主题学习”中采取的美国现代教育思想家、改革家杜威“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并大力倡导“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本课题组教师在习作课堂教学实验中以“儿童为中心”,从教材中找准读写的切入点。为了更科学、准确反映教学实验有效性,为今后推广提供依据,本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次的集体备课和上课,总结出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小学三年级习作入门教学模式:1.激发兴趣,明确习作话题。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思路。3.链接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指导学生通过课本延伸到课外获得学习方法。4.堂上组织学生习作训练,教师指导写作。5.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写作交流,分享习作成果。

下面,以三年级上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课教学设计为例,对“语文主题学习”进行探究。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人物特点。2.读懂例文,并初步学会用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3.给文章加一个精彩的题目。

教学重难点:1.准备课件。2.布置学生观察身边有特点的人。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请根据大屏幕上的句子猜出人物形象。看谁的反应最快,猜出来的同学请举手。

头戴紧箍咒,手持金箍棒,能腾云驾雾,会七十二变。

长嘴大耳,圆身肥肚,好吃懒做,贪生怕死。

小结:为什么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了他是谁了呢?因为大家都发现了人物身上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些与别人不同的外貌或者性格,都可以称之为人物特点。这节课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习作课。(板书课题)

二、抓住人物特点,打开习作思路

1.课件出示书本中关于人物特点的9个词语,并进行归类。

2.归类。

3.这9个词语,我们可以分别把它归到性格、爱好与特长、品质这三类,这些词分别表现了人物的其中一个特点。(板书)

4.同桌讨论:看到词语会想到身边的谁呢?会想到的原因?

5.明确习作方法:(教材提供两种方法)

(1)用一个典型事例表现特点

请同学们读一读泡泡里的话,想一想该如何抓住特点写好人物。你发现了吗?这个小泡泡在告诉我们可以用一件事情来表现一个人的某个特点。

交流,根据提示你想到了什么事了呢?

例如:我想起了李曉明。有一次,她看到一位小同学吃力地提着一桶水,就赶紧上去帮着他一起把水提到教室。当看到了“热心肠”一词,就想到了同桌,通过帮助一位小同学还一直送到她的教室。通过一件事情来突出人物特点。

第1种方法通过具体事例来凸显人物的特点。

(2)用一些行为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书中还告诉我们另外一种方法。快来读读泡泡里的话,泡泡里省略了事情的具体内容。比如,表哥在家里养昆虫,怎么照顾这些昆虫的,一定有一系列的日常行为吧,写表哥是一个昆虫迷的时候,要把这一系列的日常行为都讲出来。

例如:这不是在说我表哥吗?各种各样的昆虫,每天早上一起床,还没刷牙就赶去给它们喂食添水,看看他心爱的宝贝。临睡前,他也要去看看昆虫,忍不住想要摸摸它们,和它们聊聊天,那有趣的样子,就像和家人诉说一天的趣事。

为什么这位同学看到昆虫名就想到了他的表哥?因为表哥在观察昆虫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非常有特点。这一系列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这个表哥,真的是特别喜爱昆虫,很痴迷于昆虫,这些就真的体会到了人物特点。

三、例文导学,由读学写

1.出示《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例文《我的童年(节选)》,学生自读,读中思考。读后学生交流,整体感知,把握研读要点。

(1)文中的“我”有什么特点?(爱看小说)

(2)文章是怎样写出“我”的特点的?(用一系列日常行为表现和一件具体事例)

小结并导读重点:同学们的发现很有价值,作者就是用一系列日常行为表现和一件具体事例来写出“我”爱看小说的。让人能从所写事中读出一个人的特点,这很重要。

2.朗读例文,体会所写的一件事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所写事例,并要求读出“我”爱看小说的表现。读后交流品味重点描写与叙述点。

研读提问:从这件事中,你们读出了“我”爱看小说的特点了吗?从哪里读出来呢?

情境一: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子曰”“诗云”来。这句话通过形象的动作描写,把“我”想方设法看小说的事情写得充满趣味。

情境二: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大米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这句话写了一件“我”痴迷练习铁砂掌的“傻”事,生动地塑造了“我”简直就是一个“小说狂”的人物形象。

小结:所以,我们在写事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这样才能通过事情突出人物的特点,让我们读起来更清楚、更明白。

四、归纳要点,定期练写

1.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发散思维,想出“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可以写谁。

2.出示习作提示,学生自主习作。

(1)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或者一系列日常行为表现来塑造人物特点。

(2)写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让习作更生动。

(3)完成习作后并拟一个适当的题目,题目可以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

五、展示习作,师生点评

随机展示学生的习作片段,师生共同评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六、课后作业

1.用今天学到的习作方法继续完成整篇习作。

2.写完习作后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条件还可以给你写的那个人看看,听听他的评价。

板书设计:

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兴趣:一件具体事例

性格:一系列日常行为表现

品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描写

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小学三年级习作课堂教学设计示例——《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是运用了“构建主义心理学教学与学习方法课程理论”和“现代教育教学课程方法”。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明确习作目标,搭建习作的支架,帮助学生从已有认知到预期认知,引导学生发挥习作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和课后,教师与学生都基于共同阅读,把教材作为基本的学习依据,以扩大阅读量与学生的生活,和已经具备的知识相链接,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上和课后的写作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促进作用,这就是本课题研究追求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追求的目标与“当代教育评价之父”泰勒提出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过程和评价相一致的课程理论”不谋而合。泰勒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的认知目标分类系统,将学生视为主动参与者及学习活动的主体,构建适合学生语文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把学习目标转化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强调过程评价,引领学生围绕目标达成进行学习活动。

二、研究的实效性

1.本校三年级学生对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习作课喜欢率较高。

2.学生能利用寒假进行阅读活动,并结合阅读的课外书如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行读书心得的写作。

3.能结合2022年春节前的民俗习惯写出作文,教师把一部分优秀的作文装订成册,方便学生互相交流。

4.三年级的学生不再惧怕上习作课,也不再惧怕习作,写作能力也逐渐提升。

三、结语

通过基于“语文主题学习”的小学三年级习作入门教学研究,能提高三年级学生习作的能力。在习作课堂中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教学实践表明,教育要遵循“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理念,给学生提供保证成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猜你喜欢

传统课堂语文主题学习小学三年级
浅析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创新教学
“语文主题学习”中的文本整合
我的“语文主题学习”探索之旅
网络互动课堂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策略研究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
解读我校“五字高效课堂”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日记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山区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