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同群效应”研究与展望

2022-03-09李佳丽陈俊忠

现代企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决策效应分类

李佳丽 陈俊忠

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公司行为决策不仅会受到自身特征的影响,还会受到周围相似个体的影响,即同群效应(又称同伴效应),这一研究发现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且越来越多被应用于管理学、财务学以探讨企业行为。通过对上市公司行为同群效应相关研究的归纳总结,发现大量研究主要聚焦于集中于“好”的或“中性”的行为,如企业投资行为、融资行为、并购行为、资本结构、高管薪酬等角度,对于违规这种“不好”的行为关注相对较少。

一、上市公司“同群效应”学术研究

鉴于同群效应在企业行为中具备一致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在A股市场中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群发现象,如陆蓉和常维对沪深两市2000年- 2016 年所有 A 股上市公司展开实证研究,证实在同一地区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会显著提升该地区其他公司类似违规行为概率,在信息批露型违规中表现尤为明显;Parsons, Johan和Titman对美国20个大城市的公司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财务违规行为存在显著的地区相似性,因此,基本可以认定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确实存在同群效应。

Glaeser, Sacerdote和Scheinkman指出,同群效应会产生社会放大器或滚雪球的效果。因此,若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不仅会给其他关联或同类型企业带来不好的示范,而且会给资本市场投资者带来“乘数”的损害。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同群效应”研究展开分析。

二、同群公司的识别与分类

1.基于行业分类。这是有关公司行为同群效应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同群分类依据。目前我国行业分类标准已比较完善,企业间信息可以通过行业内的竞争、学习等途径,实现较为广泛有效的传播。但是依照行业分类所得的同群公司,规模太大,定义宽泛。也有学者采用更为精细的分类来提高精准度,如证监会二级行业分类标准。

2.基于地区分类。目前研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同群效应的研究中对于同群公司的识别与定义,主要基于地区分类。实际上,地处同一城市的公司由于社会性互动机会更多,且面临的外部法治环境相似,因此在决策是否进行违规操作时,确实可能更容易受到相同外部环境的主体影响。

3.基于“治理同构性”角度分类。部分研究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考虑到大型集团化企业中成员公司存在行为一致性与制度同构性,基于“治理同构性”的视角分析,将“受同一直接控股股东控制的2家及以上国有上市公司”、“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2家及以上民营上市公司”定义为同群公司。

4.基于卖方分析师共同关注的方法识别同群公司。以冯玲和崔静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排除偶然因素后被若干分析师共同关注的公司,可以被定义为同群公司。他们认为分析师可以更为精准地获取有關公司的相似性信息以及经营情况的变化。因此,这一方法是基于公司之间实际联系而进行同群关系识别,比行业分类法更能获得同质性的同群。

5.基于社会网络分类。以自然形成的社会网络,作为同群公司的识别标志。以(关联)连锁董事网络等为例,连锁董事的选择,反映了一个公司的战略动机与部署,是一种主动、有意识的行为。因此,根据这类方法可以得到对公司决策行为有真正影响的个体构成的有效集。

6.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PSM)等统计方法分类。

三、上市公司行为同群效应的产生机制

目前,学术界对上市公司行为同群效应产生机制还未有完全统一的意见,学者们基于群体影响理论、声誉顾虑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组织行为学等理论分析基础与实证研究结果,揭示了公司决策行为同群效应产生的过程特征。对于作用机制主要分为:

1.基于社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基础,将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信息获取性模仿机制、竞争性模仿机制两种。前者是假设公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且公司之间决策层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因此,通过模仿行为达到获取对公司决策有价值信息进而降低决策风险目的;后者是公司为了避免在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从而采取学习模仿同群公司的行动,特别是在行业竞争压力极大、竞争对手极强的情况下。

2.基于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分为交流式学习模仿机制、观察式学习模仿机制。前者是指同群公司之间决策层可通过社会性互动,形成交流式学习的模仿;后者是指公司在作出行为决策时,会观察同群公司类似行为后资本市场的反映,从而会形成观察式学习的模仿。

3.基于社会互交的经济学,主要分为。①偏好互动机制基于声誉顾虑理论、动态竞争理论等理论基础认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委托代理问题、企业之间的动态竞争关系等均会导致公司自身行为集合中决策行为的偏好排序会受到同群公司的直接影响。比如管理层特别是能力较低的管理者基于声誉顾虑,会模仿其他管理者的行为决策;竞争企业之间在行动—反应的互动、竞争战略层面的互动均会影响公司自身决策行为偏好。②期望互动机制是指个体在进行行为决策时,对不同的行为可能形成不同的结果预期,通过观察与学习同群公司的行为,获取帮助自身作出决策的信息,其本质是一种学习行为。③行为限制互动机制通过对行为集合设置某种限制,直接改变公司行为决策的选择集合。一般存在于构建了内部资本市场的集团公司。

四、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同群效应的影响因素

基于现有研究,可以发现同群效应在企业的各类具体行为中普遍存在,但是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同群效应的作用程度,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内外部环境中各类因素的影响。

1.产权性质。基于模仿定理,社会群体的成员往往会表现出对与自己身份相同的群体行为的遵循,相应地同群效应也因为身份的认同而得到加强。大量国内研究表明国有上市公司与民营上市公司在重大决策上存在不同的内在逻辑,国有上市公司的行为决策更容易受到来自政府的影响,且违规动机相对缺乏。陆蓉和常维在对A股上市公司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同产权性质公司之间的同群效应更加明显,特别是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而言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2.公司规模。以Parsons,Johan和Titman等为代表的学者发现公司规模大小会对同群效应的程度产生影响。相对于规模较小的公司,规模大的公司无论是从信息获取性模仿机制来看,还是从竞争性模仿机制来看,都更容易成为被模仿的对象,相应的规模较小的公司容易成为强有力的追随者。学者们对财务违规行为的地域同群效应展开研究发现,同群效应在规模相近的公司间更为明显。

3.公司治理。组织间模仿往往会服从逻辑模仿律和先内后外律。根据服从逻辑模仿律,在模仿活动中,那些绩效更好、效率更好或者投入产出比越小的公司更容易成为被模仿对象,且被模仿程度相对更高;与此同时,根据先内后外律,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公司之间可能会因“沆瀣一气”,相互学习模仿,而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可能更倾向于向具备相似品质的公司学习。

4.行为后果。通过观察采取类似操作的同群公司产生的行为后果,會对公司行为决策产生一定影响。以公司违规行为为例,可以分类为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和交易违规两大类型。根据《证券法》(2020年),对于不同的违规行为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情节严重的会作出终身的证券市场禁入处罚。因此,研究发现信息披露型违规公司间同群效应更为明显。

5.外部环境。主要指市场化程度、法制环境等。若处于法制不健全的环境,由于违规成本低收益大,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发生概率大,相应的因社会模仿和学习导致的同群效应也会增强。已有研究发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地区同群效应显著减弱。

五、未来研究展望

公司同群效应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但是对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同群效应的相关研究无论是从理论探索,还是实证研究都比较有限,且尚不成熟,如照搬西方发展国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范式;理论纵向深入较少;实证识别方法缺乏。

1.借鉴多种方法分类。鉴于同群效应已成为公司行为的一个固有现象,可以借鉴多种“同群公司”分类方法,对“哪一类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会产生同群效应”以及“同群效应的产生机制”展开进一步研究。除了现有的分类方式以外,还可以考虑适当加入“中国元素”分类参照组,如基于中国人比较看重的由“血缘、地缘、业缘”等所构成的关系网分类。

2.借鉴行为金融学分类。加强纵向深入研究,基于现有相关研究从多重视角刻画“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产生机制”,比如借鉴行为金融学研究,提出基于决策层“非理性人”假设分析框架。

3.研究应考虑中国特色。研究时应当基于中国特色的制度、文化、经济背景框架下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充分考虑东西方制度、文化、经济发展差异,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4.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公司自身、监管部门、政策制定者、投资者的指导作用,比如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同群效应如何识别、防范与监管。[基金项目:受资助于2019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民营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同群效应及其监管研究》(2019WQNCX108)]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

猜你喜欢

决策效应分类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分类算一算
懒马效应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