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2022-03-09刘明玮

现代企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管理层会计师

刘明玮

由于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等信息,来帮助自己进行正确的决策。

一、引言

自国外由内部控制缺陷造成的财务报告重大错报丑闻的相继曝出,世界各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加强了关注。1792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对内部控制进行定义,1992年,美国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2004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扩展了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更加注重于风险控制。相比之下,2008年,我国财政部联合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加强和规范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了企业管理和风险防范水平。2010年,财政部等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这套指引被称之为中国版的“萨班斯法案”,强制企业对内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提高了财务信息可靠性。2012年,财政部发布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并要求在2014年所有主板上市,披露董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2014年,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文件要求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分别披露重大、重要缺陷认定标准、缺陷认定及整改情况。这些文件的发布促进了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和投资者信心。

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披露现状

自内部控制制度发布以来,首先,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2012年—2017年间逐年上升,但是整体比例不高,占样本公司18.7%(张霁若、杨金凤,2020)《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根据内部控制缺陷是否导致企业偏离内部控制目标,将其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与国外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比,例如美国16.9%,我国的比例明显较低,不足1%(施赟等,2019)。其次,较多学者(例如芦雅婷、王竚等)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较为聚集,具有趋同性。但也有学者通过研究2017年1887家样本认为由于行业和公司的差异,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杨婧、许晨曦,2020)。根据2017年—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白皮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期间,存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企业将近有4成。许多上市公司所发布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存在表述不够清晰、评价报告留存于形式。

三、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

1.内部影响因素。①公司特征。公司特征包括公司规模、所属生命周期等方面。公司规模是公司大小的主要特征,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况,公司规模越大,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完善,因此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真实性更加可靠。此外,公司规模越大可能受到更多外部监管和关注,这样公司可能更加及时、准确的向外部传递内部缺陷披露信息。但是,经营规模大、经营范围越复杂,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可能越多。进一步研究发现所处生命周期不同的公司,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情况也不相同。例如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组织结构较为稳定,产品市场相对较好,内部控制更有效,会计信息质量较高,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意愿越强。②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及披露越准确。公司高管作为公司管理层重要组成,对公司战略发展,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及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高管权力过于集中,高管利益就会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可能会造成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对公司内部控制及财务报告信息进行粉饰,造成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不真实(乔引花等,2020)。

独立董事是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能够对公司相关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决策的独立性,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决策效率,进一步影响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可靠性。有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设立对内部控制缺陷评价具有一定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并不显著(林素燕,2020)。

2.外部影响因素。①产品市场竞争度。产品市场竞争度越高,市场信息越对称。产品市场竞争度能够促进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有效性、可靠性。产品市场竞争高,信息越透明,为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评价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有效性提供充分的凭证。与此同时,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公司面临破产和兼并的风险更大,因此管理层为维护公司和自身的利益,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公司失败的风险,进而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更加完善。在短时期内,产品市场竞争可能会导致管理层利己的投机行为,但从长期结果来看,产品市场竞争将作为一种压力信号从而使企业更加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这种效果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李坤,2018)。

②外部监督。为了防止企业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中进行舞弊,企业需要聘请外部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因此,注册会计师的评价意见对信息使用者尤为重要。如果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为有效的,那么企业真实披露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意愿更强烈,因为这对企业来说是向市场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内部控制出现重大漏洞和缺陷,或者企业自身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无效,公司就可能出现违规,隐瞒披露的行为。此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对企业释放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具有类似的效果。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披露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李蒙蒙,2015)。

③媒体关注。媒体是信息重要的传播者,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对信息公开化和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在监督不够完善、信息不够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媒体监督作为独立的一支外部监督力量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首先,媒体关注缓解了企业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次,媒体关注会给企业董事会、高级管理部门带来压力。在媒体关注的社会舆论下,董事会和高管们由于自身信誉和名誉,更加注重内部控制监督和执行,提高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质量。同时,媒体关注会提高管理层机会主义的风险,管理层一但作出舞弊等行为,不仅会对其声誉产生恶劣影响,还会带来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因此,媒体关注会提高管理层作出更准确的决策。

四、政策建议

1.内部治理层面。公司治理中,平衡各方管理层权利,避免管理层权利过于集中带来的投机行为。提高管理层内部控制管理意识,适当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给予一定的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建设及评价良好的进行相应奖励,对内部控制建设意识松散、或者违规的高管进行相应的处罚。

独立董事在内部监管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防止董事同管理层合谋损害投资者利益。但一些公司,独立董事只是摆设,不能履行其应有职责,对董事会的决策不能有效监督。因此,独立董事要积极参与公司事务,重视手中的权利,避免挂职行为,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2.外部监督。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独立的外部机构,对企业审计和内部控制评价具有良好的客观性。首先,如果注册会计师与企业串通,不能履行其鉴证、监督的职责,不仅对事务所和自身带来不良影响,也会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和评价中,一定要严格遵守其职业道德。其次,当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存在违背独立性情况出现时,注册会计师及合伙人之间可以行使互相监督的权利,防止注册会计师的投机行为,从而保障了审计意见的独立性。

媒体关注,对缓解信息不对称发挥了其监管作用。媒体关注会降低公司代理成本等方面的公司治理作用,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但媒体不真实报道将会影响舆论导向,危害投资者和企业利益。因此,应该正确发挥媒体报道与社会舆论的作用,依法维护新闻工作者的正当采访和报道权利。同时监管部门对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关注,避免不实信息对市场的危害。

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量化,减少管理层利用制度漏洞选择性的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行为。同时,更加注重对其内部控制的日常监督及对其隐瞒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进行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为市场的良好运营起到警示作用。

(作者单位:商丘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管理层会计师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