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2-03-08邹燕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8期
关键词:班本课程劳动教育劳动

【摘 要】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该基于学生劳动素养提升的目标,设计指向五育融合的班本课程。班主任通过“劳动+育人”课程的设计,形成课程定位与原则,明确目标与内容;抓住时事热点,开发主题课程;汇入多方资源,推广榜样学习;定制幸福班级岗位,建设班级制度;通过班内两级评价,班外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63-0061-03

【作者简介】邹燕,江苏省常州市西新桥小学(江苏常州,213001)教师,一级教师,常州市教学新秀。

2020年3月20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提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为落实《意见》,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的内涵、内容、实践方式等进行了专业指导。劳动教育是新時代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部分,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班级建设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的参与性、活动性特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班主任应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坚守“劳动+育人”理念,以“浸润”为核心,以“热点”为抓手,以“活动”为关键,建立立体开放的“劳动+育人”班本课程,为塑造学生健康、自立的人格奠定基础。

一、“劳动+育人”课程的设计

笔者立足学校的“劳动+”校本课程体系,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班本课程践行“劳动+育人”的班级建设理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课程目标

班主任利用晨会、夕会、午间等碎片化的时间,根据学生每日的劳动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劳动能力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指向“劳动+育人”班本课程立体育人的目标。“劳动+育人”班本课程的总目标是:班级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习得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技能,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树立劳动光荣、崇高、伟大、美丽的观念,能够初步体会创造劳动、协作劳动的重要意义,形成爱劳动、乐奉献、会创造的劳动精神。一年级的目标是:启蒙劳动意识,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建立为班集体服务的意识,能感知劳动的乐趣;二年级的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卫生和劳动习惯,能够胜任班级劳动小岗位,能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和社区公益劳动,学会协作劳动,能够创造性地劳动,真正体会劳动带来的荣誉感和乐趣。

2.课程内容

“劳动+育人”课程不是单纯劳动技能的习得,更是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创新能力和劳动素养的立体培养。基于此,班级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劳动+育人”班本课程内容的设计。

一是班内实践课程。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家中缺乏参与劳动的机会,父母包办的情况较为普遍。进入小学后,在观察和访谈的基础上,班主任立足班情和学情,以班级劳动教育促学生全面发展,具体从“五能小明星”养成的细节入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班级“五能小明星”包括:能知道,知道劳动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知道参与班级劳动对班级建设的意义;能自理,能够整理好自己桌面,准备好学具和教材,能够快速整理书包;能值日,能够认真完成每天的班级劳动工作,能够自主开展劳动实践;能服务,能够主动帮助同学,形成乐于助人的好品质;能创造,能够进行简单的创造性劳动,在班级内形成乐创造的好风尚。

二是班外实践课程。劳动教育涉及的时空是不限定的,教师需要形成开放关联的大劳动教育观。除了班级教室,校园、家庭、社区也是“劳动+育人”班本课程实施的重要阵地。为实现班级劳动认知向真实生活的迁移运用,班级同时设置了相应的班外配套“劳动+育人”劳动课程内容(见表1)。

二、“劳动+育人”课程的实施

笔者在劳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持续完善活动内容、细化项目,通过主题大课、生活热点微课、节日系列课程(如春节民俗系列课)、劳动秀、劳动成果共享会等形式多样、趣味性十足的活动课程,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一是捕捉生活热点,开发主题活动。班主任挖掘生活热点(时政热点、重要事件)中的劳动因子,结合校本课程的学期规划(见下页表2),开发系列劳动课程,保证全体学生自主参与主题班队课,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掌握劳动技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汇入多方资源,推广榜样学习。2021年11月初常州全民抗击新冠疫情,师生宅家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期间,班级创新开展线上劳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开发了“同心战‘疫’,你我携手”主题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选定劳动项目,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线上,学生主持班级线上班队活动,分享参与劳动的心得。其中,身处管控区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向同学们讲述居家劳动的小妙招,讲述自己眼中医护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当然,家长资源也非常重要。我们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参与班级劳动课程研发,聘请他们担任劳动教师入班授课,传授简单的劳动技能,介绍自己的职业,让学生了解社会中不同岗位和职业对应的劳动要求,体会劳动意义。班级还开发了一套社区公益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劳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社会价值。

三是定制班级岗位,建设班级制度。在班级岗位建设中,我们形成了“上学期‘岗位实习’+下学期‘岗位应聘’”的劳动教育模式。班级建立“人才市场”,明确岗位职责与要求,学生根据岗位要求和自身实际,选择劳动岗位。通过班级劳动岗位体验与锻炼,学生的劳动热情被激发出来,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班级劳动氛围越来越浓,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劳动+育人”课程的评价

首先,任课教师评价。班级学生人人参与每日班级劳动和校园劳动。每次劳动锻炼结束后,教师会对班级学生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反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劳动币”奖励。每周五的夕会课,班主任会对一周劳动情况进行小结,师生共同评选本周班级劳动小能手。学期末进行“劳动币”的核定并评选劳动小明星,颁发“劳动实践小能手”“最佳劳动者”“最智慧劳动者”“创新劳动小能手”奖状。

其次,学生互评。为了让学生学会反思,每周五晨会中,学生依据自我评价单对自己一周的劳动进行回顾,肯定自己劳动中的进步,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自荐、同学推举,评选本周劳动之星。

最后,多元评价。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德育处对班级卫生、包干区值日进行量化考评,并在校园信息网上展示;家长评价,营造“五能”劳动小能手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好氛围,提升班本劳动教育的实效性;社区工作人员会对参与社区劳动的学生进行评价,并在班级社区服务手册上贴“劳动币”的贴画。

“劳动+育人”班本课程关注小学低年级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班内评价与班外评价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增强了学生自主劳动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了班级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斯琪.从“身”出发: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J].基础教育,2019,16(6):12-18.

[2]江琴.低年级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班本课程劳动教育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基于儿童语言表达力培育的班本课程实践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特色龙城,润养课程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