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胃镜检查中贲门胃底检查顺序的临床研究

2022-03-08王伟陶锋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贲门胃底胃液

王伟,陶锋

[绍兴市人民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 胃肠外科,浙江 绍兴 312000]

大多数患者在接受普通胃镜检查时体验感不佳,原因有:内镜对咽喉刺激,胃充气扩张和内镜牵拉等。虽然可选择无痛胃镜,但无痛胃镜费用较普通胃镜高,部分患者对麻药的副作用尚存忧虑,且预约时间较普通胃镜长,全身麻醉对年龄、体型有限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痛胃镜的应用。目前,普通胃镜仍是主要的胃镜检查方案,尤其在基层医院[1]。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胃镜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是临床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当胃液较多时,把吸除黏液湖胃液及贲门胃底拍照这个步骤提早,可缩短胃镜检查时间,减轻患者恶心感。本研究对贲门胃底部差异化检查顺序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期筛选出更优的方案,供广大胃镜医师参考使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4月200 例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行普通胃镜检查,并行常规病理活检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流程中贲门胃底部拍摄的顺序不同,分为前拍组和后拍组。前拍组:胃镜通过贲门后,先倒镜吸尽黏液湖胃液再胃底贲门部拍照,最后再进镜;后拍组:胃镜通过贲门后继续向下进镜,最后胃底贲门部拍照。再根据黏液湖胃液多少进行亚分组:多胃液组,-0.04 MPa 负压下吸尽胃液用时5 s以上;少胃液组,-0.04 MPa吸尽胃液用时不超5 s。前拍组(n=96)中,男50例,女46例,多胃液56例,少胃液40例,平均年龄(51.93±13.84)岁。后拍组(n=104)中,男47例,女57例,多胃液61 例,少胃液43 例,平均年龄(50.95±14.46)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入组病例的胃镜操作都由同一胃镜医师完成。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胃腔内分布较多食糜或泡沫需要反复冲洗者;存在胃溃疡、肿瘤等复杂情况活检费时者;凝血功能不全无法完成活检者;精神异常或心肺功能不耐受胃镜者。

1.2 检查方法

胃镜前空腹6 h以上,检查前10 min口服7 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新余市博源生化医用品有限责任公司)。左侧卧位,患者口咬套垫,胃镜经口进入食管,再通过贲门进入胃腔。前拍组用反转法边充气边吸尽黏液湖胃液后直接拍摄胃底贲门部,然后顺着胃体-胃窦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再逐步退镜依次拍摄十二指肠降部、球部、幽门、胃窦、胃角切迹和胃体,取活检后吸气退回食管拍照。见图1。后拍组进入胃腔后充气,直接顺着胃体-胃窦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然后逐步退镜,依次拍摄十二指肠降部、球部、幽门、胃窦、胃角切迹和胃体,再继续退镜吸除黏液湖胃液后拍摄胃底贲门部,活检后吸气退回食管拍照。见图2。如果后拍组胃液较多,为避免反流误吸,在进入胃腔后先吸除部分胃液。

图1 前拍组胃镜拍摄图Fig.1 Gastroscope image example of pre group

图2 后拍组胃镜拍摄图Fig.2 Gastroscope image example of post group

1.3 观察项目

观察指标:胃镜检查时长,患者恶心反应情况,胃镜操作者满意度,贲门、胃底、胃体大弯(为胃体前后壁+胃大弯)和胃角小弯(为胃角+胃小弯)的视野清晰度。胃镜检查时长为胃镜进入口腔至退出口腔的时间间隔。患者胃镜检查的恶心反应:0分为无恶心,1 分为一过性恶心,2 分为全程恶心。胃镜操作者满意度[2]:0 分为极度不满意,1 分为不满意,2分为一般,3 分为较满意,4 分为很满意。贲门、胃底、胃体大弯和胃角小弯的视野分级:视野清晰为2级,视野模糊为1级,视野缺失为0级。

1.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22.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少胃液时,前拍组与后拍组的胃镜时长相差不大。多胃液时,前拍组胃镜时长明显较后拍组短(P<0.05)。前拍组总体胃镜时长较后拍组短(P<0.05)。对于后拍组,多胃液胃镜时长明显长于少胃液(P<0.05)。前拍组中,多胃液与少胃液的检查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胃液时,前拍组与后拍组胃底、胃体大弯和胃角小弯的视野清晰度相差不大。多胃液时,前拍组胃底、胃体大弯和胃角小弯的视野清晰度优于后拍组(P<0.05)。前拍组中,胃底和胃体大弯的视野清晰度优于后拍组(P<0.05)。后拍组中,多胃液贲门、胃底和胃体大弯的视野清晰度差于少胃液(P<0.05)。而前拍组多胃液与少胃液的清晰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胃液时,前拍组恶心反应较后拍组轻(P<0.05);后拍组中,少胃液的恶心反应轻于多胃液(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拍组总体操作者满意度高于后拍组(P<0.05),尤其在多胃液时(P<0.01);后拍组少胃液的操作者满意度高于多胃液(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2。

表1 前拍组和后拍组相关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pre group and post group

表2 多胃液组和少胃液组相关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related indexes between more gastric juice group and less gastric juice group

3 讨论

临床上,随着检查时间的延长,普通胃镜患者容易出现恶心、呃逆和反应性胃痉挛等症状[3-6],不利于镜下观察,而操作者为了视野清楚需再次充气,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也会延长检查时间。此外,胃镜在消化管腔内大幅度的摆动与进退会刺激咽喉、食管和贲门等,引发呃逆与呛咳。为了改善普通胃镜患者的体验感,内镜医师的目标就是在不漏诊的前提下缩短检查时间,减少胃镜刺激。

目前,多数文献[7-11]提示:在胃镜倒镜过程中,需按照解剖顺序沿十二指肠、胃窦、胃体至贲门胃底逐一观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当胃液较多时,把吸除黏液湖胃液及贲门胃底拍照的步骤提早,可缩短胃镜检查时间,减轻患者恶心反应。因此,本研究将改进方案与传统方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少胃液时,前拍组与后拍组的胃镜时长及各视野清晰度相差不大;多胃液时,前拍组胃镜时长明显较后拍组短(P<0.05),且前拍组胃底、胃体大弯和胃角小弯的视野清晰度优于后拍组(P<0.05);前拍组胃镜总体时长较后拍组短(P<0.05),且胃底和胃体大弯的视野清晰度优于后拍组(P<0.05);后拍组中,多胃液的胃镜时长明显较少胃液长(P<0.05),贲门、胃底和胃体大弯清晰度差于少胃液(P<0.05);前拍组在进入胃腔开始就吸尽胃液,故多胃液也不会对检查产生明显影响,多胃液与少胃液的检查时长和视野清晰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者满意度与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恶心反应、视野清晰度及检查时长等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前拍组总体操作者满意度高于后拍组(P<0.05),尤其在多胃液时(P<0.01);多胃液时,前拍组恶心反应较后拍组轻(P<0.05)。由此可见,在胃液较多时,贲门胃底前拍方案优于后拍方案。

笔者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案后发现,前拍组先吸除黏液湖胃液再贲门胃底拍照的优点有:①胃镜进入胃腔后,可以在胃腔充气的时间内完成黏液湖胃液吸除与充气两个动作,节省了单独吸除胃液的时间;②顺势完成胃底贲门拍照,避免了后续呃逆或反应性胃痉挛,可以顺利拍照,也不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③事先充分吸尽胃液,可以降低胃液反流所致吸入性肺炎的风险;④避免为了拍照而长距离退镜,减少了对咽喉、食管和贲门等胃镜受力点的刺激,降低了患者恶心、呃逆与呛咳的概率。但贲门胃底后拍方案作为比较常用的方法,其拍照的连续性更好。为了避免贲门胃底前拍流程中漏诊的发生,在退镜至胃体拍照时,需适当扩大拍摄范围,与胃底的拍照视野适当重叠,可有效避免漏诊。

综上所述,贲门胃底前拍流程缩短了胃镜检查时间,提高了胃镜视野清晰度,减小了胃镜运动幅度,减轻了患者恶心等不适感,增加了操作者满意度,尤其在胃液较多时更为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贲门胃底胃液
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急诊胃镜疗效分析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护理体会
多种评分系统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改良三明治法与序贯联合套扎分别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效果
对1例贲门癌被误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病例的分析
胃液为什么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身体
新生儿胃液PH值检测在胃液细菌培养中的意义
人倒立着还能喝水吗
吃饭时喝水会不会影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