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2-03-07柯技刘泉王树法

智库时代 2022年7期
关键词:法医竞赛育人

柯技 刘泉 王树法

(湖北警官学院)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是实现各类课程教学改革、解决大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的重要举措,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具有推动作用[2]。上海市教育工委高德毅曾指出:“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3]。上述情况表明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所有课程的可能性[4]。

法医学是研究和解决法律及其实施过程中涉及医学专门问题的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应用性很强的医学学科[5],是我校刑事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程。由于该课程内容以医学为基础,而公安院校的学生并不具备基础医学知识,因此课程重点内容不同于医学院校的法医学课程,主要是传授民警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医学问题以及遇到这类问题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及时地保留证据;同时将培养学生问题视野的创新型实验及法医实战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综合应用法医学知识指导案件侦破的基础上,能运用创新技能与新技术解决实战中遇到的问题。课程专业性较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着:(1)课程内容育人功能不足,课内知识点与思政结合不够紧密、课外实战育人引导不足;(2)学生对说教类的思政案例不感兴趣、教师难以找到思政切入点;(3)课程思政实施效果难以评价等痛点问题。基于上述三大问题,课程组结合公安院校的特点对课程开展了法医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一、确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规律特点的基础上,从政治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这一要求为公安院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

课程组秉持“以育人为中心、以实战为引领;激发责任意识、强化训词精神”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确立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警察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育人根本,结合有课程特色的思政案例库,采用理论与实战相结合、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等方法,确立了培养能力、情感、价值三方面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科学观察和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问题视野、创新精神以及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和学习态度;价值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责任感、荣誉感,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思政痛点问题及教学设计

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有助于将课堂主渠道功能最大化,扭转专业课程教学中重智轻德的现象,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3]。“法医学”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人身伤亡的法医学检验,课程内容以医学为基础且专业性较强,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着以下痛点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育人功能不足,课内知识点主要依靠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由于课时有限且专业知识点较多,教师往往更侧重于填鸭式的专业知识灌输,忽视了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的结合;课外的实战课堂更重视对学生现场勘查基本规范、法医检验基本操作的指导,忽视了对学生纪律作风的培养及问题视野的引导,导致课程育人引导不足;其次,课程未建立思政案例库,教师难以找到统一的思政切入点,教师只是按专业内容在课堂上随意引入思政案例,不同教师的课堂思政案例不统一,且案例较生硬,导致学生对说教类的思政案例不感兴趣、无法感同身受等问题,普通的思政案例讲授难以达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最后,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在教学评价中应该如何体现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的课程教学评价仍然是以专业知识考查为主,不管是在平时成绩中还是在期末考试成绩中,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思政评价指标,导致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目的不清,学生思政学习目标不强。

针对上述痛点问题,课程组对课程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首先,建设完善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建设完善有法医特色的思政案例库,便于教师找准思政切入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结合不同章节的知识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形成规范化的思政案例库,并修改教学大纲,在每个章节设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其次,设计紧贴实战、课内外反复翻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习兴趣,解决课程内容育人功能不足的问题。将课程设计为“双通道、四课堂”的教学模式,“双通道”是指课内通道加课外通道,“四课堂”是指理论课堂、实战课堂、实战分析课堂以及学科竞赛课堂,通过理论、实战分析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公安实战、学科竞赛课堂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的警察职业精神。最后,在四课堂中分别设置思政评价指标,结合课外实战、学科竞赛等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检验思政成效,实现全方位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以及动脑动手相结合的思政育人模式。

三、课程思政建设具体内容

(一)课内融入思政内容,课外强化育人延伸,课内外全方位思政育人

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理论课堂、实战课堂、实战分析课堂、学科竞赛课堂四类课堂,把教学内容划为法医有意思、人体的奥秘、法医秦明就是你、干架成本计算等五大模块,每类课堂有其对应的思政元素(图1)。如在理论课堂,教师通过播放真实案件视频,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命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战课堂,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法医实战检验,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纪律作风,工作态度,警察职业素养;在实战分析课堂,学生总结实战情况,提出解决办法,汇报收获感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同理心、职业归属感;在创新竞赛课堂,学生将实战分析后的项目进一步完善参与各类创新竞赛,让学生开阔眼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拼搏奋斗的意志品格。最终,实现了在课内学习思政内容,在课外完成思政、社会实践(图2)。

图1 课堂翻转带来的教学内容及思政案例的更新

图2 课内外全方位思政育人

(二)建设双向奔赴的特色课程思政案例库,讲好师生自己身上的思政故事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能搜索到的思政故事,学生也能搜索到。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学生难以感同身受。因此,课程的思政案例库除了以医学认知、法医检验鉴定方法及独具特色的法医职业精神为核心,挖掘法医发展史及公安英模、实战案例,融入涉及世界观、方法论、辩证法的教学元素外;由于学生只具备简单的科普类知识而不具备专业法医知识,所以案例库特别注意以专业法医的视角挖掘公安系统内部实战案例、已公开的大案要案、热门法医小说、影视作品及实事热点案件中的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正义感、责任感、使命感;同时也便于教师找准思政切入点。我们还特别注意收集了师生在日常生活、公安实战、创新竞赛等活动中的思政故事及时补充到思政案例库,通过师生互讲思政故事,更能引发共鸣,实现师生思政学习共同体的双向奔赴。

(三)改进教学方法策略

思政教学以翻转课堂教学法为基础,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PAD教学法、JigSaW拼图法、创客教学法等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学生在专业学习时于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熏陶。

具体教学策略是:理论课堂上教师采用JigSaW拼图法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PAD教学法,以教师讲授思政故事、学生在创新项目汇报中描述创新过程中的收获感悟等形式加深思政意识;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实战时注意发现问题,并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问题视野;在竞赛课堂上,采用创客教学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创新项目、参与创新竞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拼搏奋斗的意志品格。最终,改进后的教学方法策略,使学生既完成了专业知识目标,又达成了课程思政目标。

如在教学内容模块5:“干架成本计算”这一教学内容中,在理论讲授时,我们结合专业,为学生播放真实案件中民警处理诈伤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使命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诈伤的法医实战,通过实战培养学生的问题视野、纪律作风、工作态度、警察职业素养。在实战分析汇报时,学生汇报实战情况、实战后的收获感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实战分析后的项目进一步完善参与各类创新竞赛。使学生开阔眼界,培养他们团结协作、拼搏奋斗的意志品格。

(四)创新课程建设模式

课程组积极挖掘与建设优质思政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战基地,结合公安英模、实战教官、优秀校友进课堂,通过建设课内外、校内外反复翻转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密切结合课程思政案例库资源,以“紧贴实战、实事的法医知识”为主线,以“显性创造+隐性创新”能力培养及“新兴技术应用于法医检验”为亮点,以“警察职业道德与精神”为要素;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内融入思政内容,课外强化育人延伸。

我们将课内内容划分为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一次课外实战,实战后再对应一次课内实战分析。课内内容主要在校内完成,学生通过学习思政案例,自己撰写小论文、汇报心得体会等方式完成思政教育;课外内容主要在实战训练基地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完成。学生在公安实战中激发责任感、使命感,同时在实战中发现问题,通过实战分析解决问题,再将分析结果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格,最终的研究成果再回归实战的方式服务公安实战,激发他们的自尊自信,完成思政实践与考核。最终,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思政内容,在课外完成了思政社会实践。

(五)多元性过程性评价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以往的课程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较高,学生普遍存在考前突击、考时应付、考后丢弃等现象,且最终分数难以体现学生专业知识的成长及思想状态的进步。基于此,我们将总成绩优化为平时成绩、期末考查成绩各占50%,以激励促进学生成长进步为导向,采用节点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采用节点评价,提前告诉学生节点评价的时间和评价指标,只计算二到三个关键节点的评价分数;期末考查采用动态评价,给学生三次改进的机会,取最后一次的评价分数。平时成绩由线上线下两部分组成,线上成绩包括:任务点完成情况、在线测验、抢答等;线下成绩包括:小组讨论、实战分析、实战操作、学科竞赛等。在线下实战操作考核指标中设置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纪律作风等思政考核指标;在线下实战分析课堂的小论文、分组汇报考核指标中设置实战、创新心得体会等思政考核指标;期末考查由专业知识考查、案例评析、自我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在自我评价中设置思政考核指标,考查学生学完课程后的思想状况,实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

四、课程思政改革成效及亮点

通过三个周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课程思政改革后的教学,学生正义感、使命感被激发,学习投入程度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法医类创新项目参与学生人数;国家级大创训练计划立项数、结题数;学生法医类专利授权量、论文发表量逐年提高。学生知识能力迅速攀升,高级别竞赛获奖获得突破:法医创新项目2018年获互联网+大赛省复赛银奖,2018年、2019年连续2年以全国第4名的成绩获全国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金奖,2018年到2021年连续4年在湖北省“我梦见-楚天创客”比赛中获奖。学生的创新成果运用于公安实战,解决了实战问题,学生获得群体认同感、个人成就感。

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提升,获得多项课程思政教改成果。课程获批湖北省2021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负责人在首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二等奖,教学团队获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多次在学院、各系部宣讲。

法医学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讲好师生自己身上的思政故事、结合紧贴公安一线的实战操作、指导学生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方法,将思政之“盐”磨细磨好;同时,我们也注重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划分为科普化的五大模块,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接纳程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实战课堂上通过参与实战的沉浸式体验,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充分利用实战分析、学科竞赛,强化学生的自信自尊。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上,由于专业课的思政效果评价不同于思政课程的直观、浓烈,课程组立足专业,在实战操作、实战分析、学科竞赛、自我评价等环节自然融入思政考核点。最终,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由被动接受思政到主动探索、接触、完成思政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链接】

湖北警官学院,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安政法类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院起源于1949年6月创办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干部训练班,后历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安厅公安学校、中央人民公安学院武汉分院、中央第二民警干校、湖北省公安学校、湖北省人民警察学校等发展阶段,于1984年4月升格为湖北省公安专科学校开展高等教育。1993年6月,校名调整为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湖北警官学院。

猜你喜欢

法医竞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虫虫法医
法医的正义之路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科学神探,真相即将揭开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