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脉象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病中的重要性探析

2022-03-07王振亦曹云松林景峰常泽王育纯胡文悦马华萍周子严韩振蕴

环球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脉象条文医家

王振亦 曹云松 林景峰 常泽 王育纯 胡文悦 马华萍 周子严 韩振蕴

基金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奥奖励基金(1000062720092)

作者单位: 100078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王振亦(博士研究生)、林景峰(博士研究生)、常泽(博士研究生)、王育纯(博士研究生)、胡文悦(博士研究生)、马华萍(硕士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综合内科(曹云松);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党院办(周子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脑病科(韩振蕴)

作者简介: 王振亦(1989- ),2019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脑病学。E-mail:wangzhenyi109@163.com

通信作者: 韩振蕴(1975-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治疗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tohanzhenyun@sina.com

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最早见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以下简称《虚劳篇》),用于治疗以“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为表现的虚劳症。但其主症中“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悸”“衄”“梦失精”等症状,更符合阴虚表现,张仲景却舍芍药甘草汤、百合地黄汤等滋阴方剂而用小建中汤,实有方症不符的之嫌。但结合张仲景凭脉辨证的思想,旁参古今医家对小建中汤的解释,可知脉象对理解与指导使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病有重要作用。

1 小建中汤方议探析

1.1 建中温补,主治腹痛

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医方集解》[1]认为此方“温健中脏,故名建中”。由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论述小建中汤方的条文多与“腹痛”有关,因此古今医家多用其治疗腹痛。如《医宗金鉴》[2]将本方主治和病机概括为“木来乘土腹急痛,缓肝和脾小建中”,陈修园[3]在《金匮方歌括》中形容此方为“悸烦腹痛有奇长”,也有提及“腹痛”这一症状。陈潮祖教授[4]在其书中认为可以把“腹痛”当做小建中汤的主证,连建伟教授[5]在其讲稿中也有提及“必定有腹痛,我们才用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能治疗腹痛,与其温补中焦之性有关,汪昂在《汤头歌诀》中将小建中汤所治归纳为“虚劳腹冷”[6]。近代经方大家刘渡舟阐释小建中汤的功效是“温补脾胃,以滋生化之源,内调气血,外调营卫”[7]。方剂学大家陈潮祖教授[4]认为小建中汤之功效应为“温中补虚,柔肝缓急”。

1.2 温养脾胃,调和阴阳

小建中汤证属温补,但《虚劳篇》条文中所载“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悸”“衄”“梦失精”等症状却更像阴虚。后世医家对此论述颇多,如尤在泾对于此条文认为“若阳病不能与阴和,则阴以其寒独行,为里急,为腹中痛,而实非阴之盛也;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而实非阳之炽也”[8]。

民国著名医家程门雪先生[9]对此情况解释为“其衄者,乃阳虚血不归经,非阴虚热逼血以上行也;目瞑乃清阳不升,非阴虚肝阳上升也;手足烦热乃虚阳浮越于外,非阴虚内热也;口干咽燥乃阳虚津液不升,非阴虚津液不足也。虽见热象乃为假热,仍从温养为主。”可见程门雪也认为这些症状也的确容易与阴虚内热的表现相混淆,才如此详细的加以解释,以使后世医家能够详细分辨。

近代经方大家刘渡舟教授[7]对《虚劳篇》小建中汤条文的论述是“脾胃衰弱,阴血阳气来源不足,可发生元阳衰惫、虚阳上浮和营养不足三种病情,表现出阴阳失调、寒热错杂的征象”。欧阳锜教授[10]也认为“虚劳病,均由阴阳气血虚耗而致”“中气不足,阴阳不和,亦可同时出现寒热夹杂之证”,用小建中汤“使中气立则阴阳生,阴阳和则寒热自罢”。何任教授认为本条所论述为“阴阳不和,寒热并见之虚劳”,小建中汤的作用是“建立中气,调和营卫,化生阴阳”[11]。综上可知,后世医家对《虚劳篇》小建中汤条文病机的阐述总不离“脾胃不和,阴阳失调”,方选小建中汤,以“温养脾胃,调和阴阳”来治疗虚劳病。

小建中汤治疗虚劳除在《金匮要略》有记载外,还见于《肘后备急方》[12]和《备急千金要方》[13]两书,所载内容均为“凡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体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惙,或少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久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致瘦削,五脏气竭,则难可复振,治之以小建中汤方”,可以看出两书所写症状较《金匮要略》所写更为详细,但症状也更为繁多。其中“阴阳废弱”四字已点小建中汤明所治的关键,与前文医家论述的“阴阳不和”的不谋而合。正如陈修园所写“小建中汤调其阴阳,和其营卫,建其中气,其用甚广”[14]。

2 脉象在小建中汤运用中的重要性

2.1 凭症易误,辨脉为先

然而,“阴阳失调”这一病机过于宽泛,临床难以把握。若仅凭症状诊治,又有误诊的可能。如在民国医家陆渊雷在《金匮要略今释》[15]一书中可见“附论肺结核不宜建中汤”一文。临床中,肺结核以阴虚症状为多见,可推测陆渊雷写此文的目的可能与当时日本汉方医家思想传入中国,方症对应思想逐渐蜂起,有医家将此方用于肺结核的治疗导致医疗事故发生有关。

无独有偶,状若阴虚而以滋阴治疗不效的案例还见于《名医类案》[16]所载汪石山病案:“一人年逾三十,神色清减,初以伤寒过汗,嗣后两足时冷,身多恶寒,食则易饥,日见消瘦,频频梦遗,筋骨疼痛,久伏枕榻。医用滋阴降火,罔效。汪视,左脉浮虚而缓,右则浮弦而缓。此阳虚耳。……汪曰:古人谓脉数而无力者,阴虚也;脉缓而无力者,阳虚也……调理乃安。”此案若仅凭症状诊断,消瘦、易饥、梦遗等症全似阴虚,这也是前医“罔效”的原因。但汪石山却抛弃症状,从脉象出发,将该患者诊为阳虚,最终的结果却是“调理乃安”。

名医李士材也有一案与此相同,该案记载一患者“患虚损梦遗盗汗,羸顿已极。检其所服,以四物、知、柏为主,芩、连、二冬为加减。诊其脉大而数,按之极软,李曰:中气大寒,反为药苦矣。乃以归脾汤,入肉桂一钱,人参五钱……更以还少丹兼进,补中益气间服,一月而瘥。”[17]此案也是状若阴虚,但按阴虚治疗无效,凭脉辨证却可把握“中气大寒”的病机,最终取得“一月而瘥”的疗效。

由以上两案可以看出,“阳虚”和“中气大寒”可能会出现症似阴虚的表现,若仅凭症用药,则会导致治疗无效。而脉象则是两案中直指病机的主要线索。这给我们提供了小建中汤用于虚劳病时应以脉象为重的诊治思路。且两案的病机——“阳虚”和“中气大寒”——也与小建中汤主治相契合,在脉象上也给我们提供了指示。

2.2 仲景诊病,尤重辨脉

脉象虽为四诊之末,但其在诊断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滑寿在《诊家枢要》中有写“方技之流,莫大于医。医之要,莫先于脉。”[18]何任教授认为张仲景诊病尤重脉象,单以《伤寒论》一书而言,在398条条文中,有近1/3的内容涉及脉诊[19]。《伤寒论》《金匮要略》每以“某某病脉证并治”为行文开头,《伤寒论·序》更明确批评当时医家存在“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的情况,提醒医家诊病时要注重脉诊。朱宝贵认为张仲景在诊病中有“伤寒杂病,尤重辨脉”“测因重脉,以脉析机”的特点,认为张仲景辨脉法“为后世脉象辨证论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20]。

《虚劳篇》共有20条条文(包含附方),其中涉及脉象的条文就有13条,接近总数的2/3。《虚劳篇》以“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为开篇,突出了两点内容:一是虚劳病的诊断以脉象为重,只要出现脉大、脉虚即可诊断为“劳病”;二是虚劳病易出现脉症不符的表现,即貌似正常的人也可以出现虚劳脉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张仲景思想中脉象对于虚劳病诊断、用药的重要性。

3 探析脉诊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病中的重要性

《虚劳篇》虽未记载小建中汤的脉象,但《伤寒论》第100条有写“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说明在浮取脉涩、沉取脉弦的情况下可以用小建中汤。

其中“弦脉”在《虚劳篇》中被提及与虚劳病相关。如“男子脉虚沉弦……此为劳之使然”“脉弦而大,弦则为减……男子则亡血失精”。《杂病源流犀烛》[21]中也有提及“虚劳之脉,大抵多弦”。《理虚元鉴》[22]一书中写有“弦为中虚”,这也与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的功效相符,因此可以看出“弦脉”为小建中汤脉象的一个表现。前辈医家医案也可有佐证,如《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中提到“虚损脉弦,久嗽食减。小建中汤去姜”“脉弦右大,久嗽,背寒,盗汗。小建中去姜,加茯神”[23]。《经方实验录》中记载了民国著名医家曹颖甫运用小建中汤的两则医案,其中一则脉象是“虚弦”,一则脉象是“两脉俱弦”[24]。

但仅一“脉弦”也并不能完全概括小建中汤条文病症脉象,弦脉尚应分有力、无力。细查《金匮要略》原文,笔者认为《虚劳篇》文中“脉弦而大”是对小建中汤证脉象的较准确描述。此处的“大”并不是实而有力之大,而应该是脉大而重按无力。正如“脉弦而大”其后所写“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其中“大则为芤”说明了此处的“大”脉并不是实大,而是虚大。且对于形成此脉象成因的“虚寒相搏”释语,也与小建中“温中补虚”的功效相吻合。

刘渡舟教授有一医案可以佐证小建中汤脉虚的特点,该案记载患者“腹痛反复发作,已有年余。近日寒热不已,其腹痛时作时止,大便或泄或干,有时便血,纳谷不佳,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脉虚软,舌淡无苔”[7],最后用小建中汤调理好转。

4 小结

综合上文可以得出小建中汤证的脉象应具有“弦、大而空”的特点。正如李榳在《医学入门·杂病脉法》中所写“平脉弦大,劳损而虚;大而无力,阳衰易扶”[27]。而正因为脉似“阳虚”、症似“阴虚”这种脉症不符的表现,才反映了小建中汤条文“阴阳不调”的病机。就如李今庸教授所言,对于此病症“补阳气,有碍阴血之生,补阴血,有碍阳气之长,祛寒又恐助虚热,清热又惧敛寒”[28],而小建中汤具有“燮理阴阳”之功,方能治此“阴阳失调”之病。

猜你喜欢

脉象条文医家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中医脉诊学习之感悟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编写体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
法国拟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现象的思考与研究
关于脉象在疑难病诊治中作用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