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于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的效果观察

2022-03-07沈丽芬

循证护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脑出血

沈丽芬

常州中医医院,江苏213000

脑出血为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且脑出血常会损伤机体内囊,对病人的各项机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脑出血后还极易出现偏瘫[1-2]。因此,给予脑出血病人有效康复干预与治疗,对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尤其重要[3]。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种康复方式联合使用,叠加的治疗效果能够最大程度促进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4]。常规干预主要为药物治疗结合针刺治疗,部分病人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会出现诸多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整体治疗效果较差[5]。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是一种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的干预方式,通过选取穴位实施穴位敷贴有效改善机体血气,且针对个人而言穴位敷贴可操作性较强,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确保机体肌肉的性能与质量,对于改善机体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6-7]。为探究应用于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中更为有效的干预方式,本研究将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于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并探究该干预方式对病人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与肌力改善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脑出血术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0~75(67.68±5.47)岁;病程8~17(12.45±3.10)d;偏瘫部位:左侧偏瘫36例,右侧偏瘫24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9例,初中14例,高中或中专19例,专科及以上18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0~76(67.94±5.29)岁;病程8~17(12.05±2.95)d;偏瘫部位:左侧偏瘫38例,右侧偏瘫2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15例,高中或中专21例,专科及以上17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病人均符合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偏瘫肢体上下肢徒手肌力检查结果[8]在3级以下;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不存在失语、智力障碍等,可配合干预工作的开展;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存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出血倾向等症状者;安置心脏起搏器者;伴随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对医用胶布存在过敏反应,创伤性皮肤或炎性皮肤;孕妇;脑出血前伴有影响机体功能康复的神经或肌肉骨骼疾病者。

1.4 干预方法

所有病人均在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接受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良肢摆放姿势、物理治疗、常规康复措施等。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1.4.1 对照组

行常规干预,医护人员按医嘱每日定时给予病人改善脑循环、脑细胞代谢的常规药物,对其偏瘫肢体实施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次40~60 min。

1.4.2 观察组

行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具体如下:①穴位敷贴。选取病人患侧上肢的肩髃、曲池、外关与合谷等穴位,下肢的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与环跳等穴位,在敷贴时对皮肤表面进行清洁,将穴位敷贴片敷于穴位上,每隔24 h更换1次;在贴敷过程中,医护人员引导病人用手指进行穴位按压刺激,每天2~4次,每次3~5 min;若病人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停止贴敷。②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实施电刺激前,医护人员注意清洁病人的患侧皮肤,在其患侧偏瘫上肢三角肌肌腹、指伸肌肌腹与偏瘫下肢股直肌肌腹、胫前肌肌腹等部位放置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仪器表面电极的输出波形为三角波,脉冲宽度为0.5 ms,治疗频率为1 Hz,输出强度根据病人肌肉明显收缩来调整;每天1次,每次20 min。

1.5 观察指标

1.5.1 运动功能

采用Fugly-Meyer运动量表(FMA)进行评价,该量表分为上肢运动与下肢运动2项指标组成,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66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4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的运动功能越好[9]。

1.5.2 生活自理能力

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与上下楼梯10项条目,总分为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10]。

1.5.3 肌力改善情况

肌力分级标准[11]:0级为病人完全瘫痪;1级为病人的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为病人可控制肢体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3级为病人肢体能够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为病人肢体能够抵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为病人肌力正常。总有效=显效(4级+5级)+有效(2级+3级)。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3.1 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出血病人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该病仍存在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诸多病人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使其活动受阻,因此改善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尤其重要[1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01)。说明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增强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其原因为穴位敷贴以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护为前提,通过药物刺激机体经络,从而达到改善运动功能的效果。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本质为作用于控制目标肌肉群的神经,脑出血后病人长时间不能进行运动,导致其肌肉质量变差、关节活动度减小等,神经肌肉电刺激采用低频脉冲刺激机体神经肌肉,促使机体出现肌肉节律性收缩,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快神经的再生,尽可能恢复机体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改善病人运动功能[13-14]。

3.2 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脑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过度劳累等,使病人出现失语、半身感觉障碍或昏迷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接受治疗后仍存在后遗症,导致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相关研究表明,引导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其肢体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且越早实施康复治疗效果越好,因此给予早期脑出血后偏瘫病人早期康复治疗尤其重要,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效果[1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01)。说明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提高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其原因为穴位敷贴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肩髃、曲池、阳陵泉及足三里等穴位,使局部药物浓度高于身体的其他部位,其作用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更为直接,其疗效也更好。而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实施后可促使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改善肌肉的营养情况,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从而逐步缓解病人的偏瘫症状,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16]。

3.3 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肌力改善情况的影响

肢体瘫痪为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病人的肌力情况较差,使其肌肉收缩不力等,会给病人的家庭与社会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且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进行正常活动,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从而延缓病人的康复进程[17]。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肌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的肌力情况。其原因为穴位敷贴具有无疼痛、无不适感、不良事件少等特点,老年病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减弱,因而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不良反应,而穴位敷贴的应用能够改善经络血气,缓解偏瘫症状[18]。此外,肌肉神经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神经,有效促进病人的肌肉血液循环,最大限度保留肌肉的正常代谢功能,从而促使机体神经肌肉组织的兴奋,改善其肌力情况。

综上所述,穴位敷贴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于老年脑出血后偏瘫病人中,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显著改善其肌力情况,减轻偏瘫症状。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