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里桥的钟声”
——探访倪洪进老师随记

2022-03-07周铭孙

钢琴艺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弹琴肖邦练琴

文/ 周铭孙

很久没有见到倪洪进老师了,前些日子接到了她的来电,在电话中就能感受到她的神采奕奕。我们聊了很多往事,也知道她病后以坚强的毅力对抗病魔,身体恢复得很不错,现在每天数次练琴,还去公园做广场健身操……生活过得相当自在而充实,尤其是近期她练了一些曲目,也非常愿意弹给同行和朋友听,以进行交流和分享,真是太难得了!所以,尽管我们之间路途遥远,但我的忘年交、北大的纳海老师自告奋勇要开车送我去倪老师家,促成了这次拜访,这对他来讲也是一次有意思和难忘的经历吧!

我们提前一天与倪老师约好,并表示如果她愿意弹琴给我们听的话,我们将非常乐意。倪老师说她每天早晚两次练习肖邦的《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但曲目太长了,或者只弹第三、第四乐章吧?我说曲目再长,也就半个小时吧,你可以都弹。倪老师欣然应允。

次日上午,当我们到了倪老师家,见到她精神矍铄、步态轻盈、腰板挺拔、思路敏捷、状态之好令人十分欣喜。见到我们,倪老师非常高兴。她指着自己身上穿的布马甲(开襟背心)告诉我们说,这是自己亲手缝制的,她还给亲友做睡袍。倪老师已经86周岁了,生活完全自理,包括做饭,十分充实。而且她感到十分幸运的是“她选择了钢琴”!由于自己对钢琴由衷地热爱,使生活充满了乐趣。

倪老师当天非常高兴,说起了很多她从小到大的趣闻逸事。我们本来只是去探望她,没料到竟聊了这么多有意思的话题,我就突然想到应该把这些事情写成一篇“偶记”,有不少内容是可以给人以启示的。无奈事先并无准备,没有纸笔不说,即便有我也不能突然进行记录,把一次随意轻松的交谈变成采访呀!所以我就只能凭记忆和理解把一些珍贵的要点进行“意译”和回忆了。

倪老师把我们从客厅引向琴房,笑着告诉我们:昨天晚上,因为要弹给我们听,她就想把曲子再好好捋一遍,仔细明确谱上的标记和要求。由于注意力相当集中,忘记了厨房的炉子上还坐着蒸锅,等她发现,锅已烧了一个洞……真是太危险了!但倪老师只要为了练琴,似乎一切都不在乎。她笑着说,这锅已烧过好几次了,也无所谓了。

进入她的琴房,放了一台卡瓦依的三角琴,还有一台立式钢琴。她指给我们看她的立式琴,在右踏板前的地板上,磨出一块很深的鞋印—长年累月被鞋后跟给“啃”的。她说以前每天至少练六个小时,现在体力不行了,每天只能保持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但我知道她说的每天六个小时,是指前些年生病之前,那也应是退休之后了,而她在年轻时代,当然远远会多于六个小时。

倪老师对钢琴的热爱,可以说是“赤诚”。她说:“有的人弹琴是为了挣钱,但我就是喜欢!”我记得她曾说过:“我要是一天不练琴,都会有一种负罪感!”为了弹琴,她曾经遭受到困境—她过去住清华大学宿舍,开始住三层,邻居嫌她的琴声扰民,两次把她的窗门都砸破了。她后来意识到“楼上弹琴,楼下的房间就会成为一个共鸣箱”,所以她与人换房,同样的房型从三楼换到一楼,这样“楼下共鸣箱”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人家还是会投诉她—这点我完全理解,尤其在高校宿舍的环境,是会有一些喜欢音乐的人,但大多数人是怕自己研究思考“做学问”时被打扰的。因为倪老师太用功了,太动情地练琴,难免会有人跑出来反对。而现在倪老师搬到军休所之后,练琴也不像过去那么多了,学生也不教了,过去老弹贝多芬,这些年她较多沉浸于对肖邦的研究与钻研。我问她:“那么,现在还有邻居会投诉吗?”倪老师笑着说:“邻居说我的弹琴是六里桥的钟声。”哈哈,太有情调了!倪老师住的地方是在北京的莲花桥与六里桥之间,这都是有名的地标。“六里桥的钟声”这个提法,让我联想到德彪西的名作《透过树叶的钟声》,给人带来很多遐想与憧憬。

交谈中,倪老师处处显示出对音乐、对钢琴的那种完全出自内心最深处的热爱与由衷!作为同行的我,更能特别强烈地感受到自己与她的差距—特别是对弹钢琴的执着坚毅上。倪老师跟我们说:“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学钢琴,家里居然是没有钢琴的!”她说自己是看见邻居小朋友学钢琴,很喜欢,但是家里的房子很小,也没有条件买钢琴。在她要求下,父亲同意她学了,但是她每天租用邻居家的钢琴弹一小时,也没有正规老师教她,基本都是自己认谱弹琴,居然很快把“拜厄”弹完,接着又是小奏鸣曲之类的往下弹。家里的大人不管,也听不到她弹琴,等一年多后,她爸爸才初次看到她弹琴(她爸爸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琴师),由于她完全是自发地热爱钢琴,性格又非常放得开,她的手指也有非常灵活的条件,所以进步十分迅速而突出。12岁时被上海“国立”音专(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破格录取,成为最小的学生。当时“国立”音专里练钢琴的许多同学都是自己搬钢琴去练习的,虽然家里已为她买了一台钢琴,但还舍不得把琴搬到学校去,因此她在学校里就没有固定的钢琴可以练,只好每天“打游击”(“打游击”是音乐院校里寻觅空琴房的通用语。因为学校一般每天会给每位学生安排几节课的固定练琴琴房和时间,俗称琴点,在规定时间之外若想加班练琴,那就一间一间去找,看哪一间空着暂时没人,就赶紧去弹)练琴。当然就很没保证,但是因为年纪小,也不太在意,但第一年之后就受到了学校的告诫,这对小倪洪进震动非常大,从此完全改变了幼稚的状态,进而在专业上突飞猛进……至于倪老师之后取得了留学苏联的机会,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了多年,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比赛”获奖,为祖国取得了荣誉,这些在过去的采访和介绍中也都有记载。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于她从一开始学琴就是自发地、自愿地、自觉地要弹琴,尤其是家里竟然没有钢琴!而且进入专业学习后还是没有自己专练的钢琴,但是之后她弹得这么出色,成为这样优秀的钢琴演奏者……简直是难以想象!对比现在很多琴童,家里有钢琴、有条件,但却非常被动地在父母逼迫下学琴,是多么大的不同!充分说明要是完全不喜欢、完全被动地学钢琴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我们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欢、爱好,到热爱,真正能从弹琴、学音乐的日常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才能真正获得进步。

倪老师感叹说:“现在很多家长督促孩子练琴,常常是先让他做好功课、练好琴,再奖励孩子可以玩儿多长时间。”她认为,这种顺序是本末倒置的,好像做功课、弹琴都是惩罚,而玩儿才是奖励和享受。而倪老师自己的感受是,要把弹琴作为一种奖励,那才是最理想的做法:“小朋友把该完成的任务都做好了,现在奖励你可以去弹一会儿琴了!”倪老师的想法真是非常美好,首先体现她本人对弹琴—坐在钢琴前弹奏的向往与享受。而我们作为钢琴教师如果都能把学生引入音乐之门,带进音乐的殿堂,不正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吗?

在我们兴致勃勃的交谈中,倪老师很高兴地请我们听她演奏肖邦的《第三钢琴奏鸣曲》。她关上了钢琴上的灯,在黑暗的环境中背谱为我们演奏了这首奏鸣曲的全部四个乐章,对我们来说这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珍贵时刻,我相信这在国内钢琴界也是十分罕见的演奏场面!倪老师全神贯注地投入音乐,我们感受着细致的音乐处理、真挚的音乐歌唱与流动、多种的音乐色彩与感情的变化,以及对各种强弱快慢的适度操控和把握。看着倪老师那清瘦的身影、俊朗的轮廓,与沉浸在音乐之中的演奏状态,真是令人十分感动与感叹。我们并不会从技巧、速度、力度这些方面去着眼她的演奏,而是听到她的真挚和真性情,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崇敬感是令人屏息凝神的。

演奏完毕后我们发自内心地鼓掌祝贺,并留影纪念。倪老师谈到了近年来对弹琴新的体会,尤其从她看了2015年肖邦比赛的一些实况录像后,给了她很多的启示。而由于没有合适的音响设备,倪老师都是用手机看的!真是很不容易,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还坚持学习。而且倪老师还说到当她进行作曲—写作了自己的钢琴独奏作品后,对她演奏直接的促进就是“看着谱子上的很多地方,都明白了作曲家为什么在此要这么写,是什么意思了!”这充分说明,要做一个好的钢琴演奏者,必须得学好和声、曲式、音乐史等音乐理论基础课题,如果能学一点儿作曲那就更好,一些世界有名的钢琴家,为什么在音乐中能发现那么多隐藏的内涵,把音乐演绎得那么具有说服力并与众不同?这与他们具有作曲的能力与功底有十分直接的关系,如著名钢琴家普莱亚就学过作曲。所以倪老师的体会正是印证了懂得作曲技法对直接提高音乐感悟能力的重要性。由此我也联想到很多海归的青年钢琴家在海外学了大量的音乐基础课题,具备了更广博的见识、修养与积累。而回想自己过去的学习经历,还是缺少不少东西。其实学校也都安排了这些课程,但当年我们读附中时,和声、曲式分析等都学了,到大学就免修了,那时可能因能“免修”而沾沾自喜,但回过头看,在大学阶段如再学一次,学得更深更广,那不是更多的学术积累吗?在此引申这些事,也是过来人的感悟,青年时代要能多学一点儿都会是一辈子的财富,而且只要肯学,什么时候开始也不晚,也比不学、少学要强!

因为是聊天,倪老师又回忆了不少过去我们之间交往的趣事—当然都是与弹钢琴有关的,因为在她的心里,只有弹琴的事!她问我还记不记得(20世纪90年代时)到我家来,把她练的肖邦四首谐谑曲弹给我和包世纬听,弹后我还请她们吃了饭……说到吃饭我已毫无印象,但“四首谐谑曲”肯定记得,对于这样的“弹琴壮举”,何能忘怀!倪老师还对我说:“《第四谐谑曲》是我听了你弹后,想到这首曲子特别好听,就想练了!”是啊!1990年时,我开了一次独奏会,弹了《图画展览会》《第四谐谑曲》等,倪老师特地远道前来关心,此情此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因为我心中已决定要写一篇小文,因此留意拍了几张照片(有倪老师演奏时的照片:由于她为了专注背谱弹奏,关闭了琴上的灯,所以光线比较暗,但是她的神采和风貌是完全能显示出来的)。很有意思的是,在她的弹琴区域,琴凳里侧墙上是一张名画家黄永玉送她的肖邦画像,这与她的演奏正是绝妙的配合。我也拍摄了倪老师给我们看的她青少年时代用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谱子,那是当时国内买不到的施纳贝尔版,是她的父亲托人从欧洲带回来的,算起来,这本谱子应该已保存了七十余年了,可谓珍贵。尤其是其中还有李翠贞老师给她上课的详细要求与手记,我把《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的前两页和封面拍摄了下来,仔细看一下谱面和标记,是很有教益的。我和纳海在欣赏倪老师演奏中,还随手拍摄了几个弹奏片段,因为事先没敢告诉她,所以只是悄悄地拍了几下,当然事后发给她本人看了(视频片段见官微推送)。从这些小小片段中,可看到倪老师在第四乐章开始全力以赴的魅力和在抒情片段中的沉思歌唱与投入。这真是一次愉快而融洽的交流和见面,令人难以忘怀!

猜你喜欢

弹琴肖邦练琴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肖邦的魔法
乐乐姐姐热线
弹琴换牛
弹琴蛙
小蟋蟀
练琴
小水滴
挤时间练琴,家长的必修课
练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