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接力棒

2022-03-07宋小妹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幼儿学校课堂教学

宋小妹

摘要: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爱护那些听话、学习成绩好的“优生” ;而作为班级中弱势群体的“特殊幼儿”往往被老师忽略,被同学轻视;但是,通过教学中我与“特殊幼儿”的接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为师者不应放弃每一个学生,“特殊幼儿”需要老师更多的爱,更深的情……并且,我想大声的说出我的心声——“特殊幼儿”爱你没商量,我愿把我的手伸给你……

我国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而我要说“爱优生是人,爱我园的特殊幼儿是神”。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爱护那些班级中弱势群体的“特殊幼儿”。往往被老师忽略、轻视;但通过教学中我与幼儿的接触,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为师者不应放弃每一个学生,特殊个体幼儿需要老师更多的爱,更深的情……并且,我想大声的说出我的心声——孩子,老师爱你没商量,我愿把我的手伸给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影响孩子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学校教育必须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家校协同合作是就是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互补,相互促进。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学校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直接地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而课堂教学则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完成育人任务的最基本的途径与方式,是当前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然而审视当前的现状,不难发现,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还存在着诸多弊端,如过于强调认知性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控制,忽视师生的交往互动;过于强调抽象的概念、原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情境建构;过于强调预设、封闭,忽视开放生成等。本文拟在剖析目前课堂教学弊端的基础上,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以期对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性的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一、伸出关爱的手,培养特殊幼儿的自尊

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中最起码的准则,学习中要关心爱护每一名学习,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人格、思想,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而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幼儿来说,更应该得到尊重。虽然他们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各方面都不及优秀生,但他们也有其人生的价值。做为教师应该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个道理,每一个人都追求成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点,特殊幼儿就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必須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让爱充满学生学习的每一个角落。

二、伸出灵巧的手,让兴趣成为学困生求知的动力

赞可夫认为:“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催化剂”。的确,对孩子们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是十分必要的。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有困难,是因为他们受家庭、学习习惯的影响,久而久之的恶性循环,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反问自己,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答案应该是雪中送炭,不应恨铁不成钢,怒气横生。可以让他们当课代表,帮助老师收作业、拿仪器,在与老师的接触中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在班中树立他们的威信,并及时帮助他们分析落后原因,找出差距,共同制定赶上其他同学的计划。让“特殊幼儿”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尽而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在教学中还要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寓教于乐,因材施教,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以“新、奇”激发兴趣,我一改往日数学课枯燥的形式,创设了“摘苹果;夺红旗;我能行”等练习,让每名幼儿投入到有角色、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中去,通过和老师一起“说、看、听、做……”等多种感官的体验,在情景交融中唤起特殊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三、伸出鼓励的手,让学困生感受到赞赏和肯定

“感人者,莫先于情”。教学实践告诉我,教育特殊幼儿必须动之以情。课堂中应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电动机的予以肯定和赞扬,外处留意,时时与他们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教师的微笑,老师的一句鼓励表扬会让学生志高气昂。以心交心,以情传情,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幼儿积极向上的个性会成倍的予以发展。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大班的班主任老师来说,更体会到应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和家长应多沟通、多探讨,与其联手,共同打造孩子的美好未来。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为了跑好家园共育这一接力棒,我愿把我的手伸给你……对于教育孩子的主体——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学生发展最主要的两大环境,家长和教师分别是这两大环境的施教者。家长对教师的认同与依托、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沟通、对学生的关爱与呵护,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家校关系的必要条件。只有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互相配合、相互支持,才算是良性的家校关系,才会有和谐的教育环境,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共同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孩子才会得到全面发展,才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猜你喜欢

幼儿学校课堂教学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学校推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幼儿画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