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

2022-03-07辛梅清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有机学科融合

辛梅清

一、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融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融合的过程。它指的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的融合,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在这一融合过程中,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它不是将不同学科相加在一起,而是将课程看成了一个整体,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不同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素质。课程融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的界限,从而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是为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针对目前中学数学课程存在的一些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将数学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的基本原则

课程融合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融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进行融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在课程融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数学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撤离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

(三)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课程融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融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三、构建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科学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课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標准(实验稿)》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标准》中所呈现的理念,为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方向: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工作实际,在每节课开始,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动脑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验证结果

以讲解直角三角形课程为例,为了证明a2+b2等于c2,我头一天给每一名同学留了作业,让每一名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2个直角三角形,先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a2+b2的长,还有c2的长,当然在练习本上计算a2+b2与c2的值很繁琐,利用电脑Excel进行计算。在第二天讲课并交流实验结果时发现,先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的a2+b2近似等于c2,这说明测量存在着误差,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近似于,是一种模糊数学。

这一过程中,电子表格Excel的应用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分析实验结果、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整个操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根据课时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信息技术和分析学生的特点,在适当时候设疑质问。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开始,巧妙设问,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和求知欲,主动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教师应该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分层次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把应用性水平的提问和分析水平的提问交给中等和中上水平的学生回答;把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交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这样设问的对象既是面向全体,又能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得到思辨的机会。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有机学科融合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有机白菜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喝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