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蜕变

2022-03-07崔小洁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当堂阅读课答题

崔小洁

现象及问题:

随着年级的递增,知识容量的提升,英语两级分化愈发的严重,尤其体现在阅读理解中。经过我多次的观察和分析,八年级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弱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学生词汇贫乏,难以理解大篇幅的文章;答题缺乏沉着冷静的心态,易躁易怒;缺乏一定的阅读技巧,推理判断能力较弱,无法揣摩文章的内涵。从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来谈,阅读是语言交际的前提,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从应试角度来说,阅读理解题分值占到整个笔试卷面的近30%,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提高全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刻不容缓。于是从八年一期,我在每个单元的学习课时中增加了一节阅读专项课。

研究预设:

通过在全级开设阅读专项课,提升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度,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通过分层指导,尊重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中等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优等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行动过程:

进行每一次新的探索,都是经历了反复的尝试与反思。发现问题,推翻重来,再思考,再努力。而我在八年级进行的分层阅读课探索正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一、雏形阶段

最初我对阅读课的设想仅仅是培养学生静心答题,训练答题速度,教授阅读技巧,让学生能尽早适应中考的考试题型要求。所以我是如下操作的:从课外选择四篇阅读理解,给学生限定时间当堂完成,并进行当堂讲解。可是上了一次课以后,我就发现了问题。由于学生能力差异,在老师统一规定的时间内,优等生提前一半时间就完成了,然后坐在教室中无所事事;而学困生根本就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了等全班同學完成,我不得不往后拖延时间,结果可想而知,本该成为这节课重点的讲解环节由于时间紧迫,最后只好草草了事,闹得个虎头蛇尾。第一次尝试可谓失败。于是我进行了课后积极反思:我发现原来基础参差不齐,老师没有从学生的能力差异去设计课堂任务是这次失败课例的罪魁祸首。所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才是解决良策。

二、改进阶段

有了上一次的课后反思,第二次阅读课我在题量上进行了分层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要求一号学生完成五篇,二号学生完成四篇,三四号学生完成三篇。并且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那些在规定时间内能超额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经过这样的改良,之前的局面的确得到了改观,所有同学在既定时间内都完成了学习任务。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在讲解环节,由于学生完成的学习内容不一致,在讨论阶段学生间无法产生共鸣,缺乏思维的碰撞,最终整个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看着学生迷离的眼神,我在心中对这堂课划上了一个大大的叉。我对自己说,此课不成立,还得改!经过了两次的尝试,我静下心来反问自己:“我到底想打造一个怎样的阅读课模式?是一直主抓应试,让我的学生成为答题机器?不,这绝对不是我的初衷。那么作为一名语言教育者,在中国仍旧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考试制度没有改变,考试题型依然如此的状况下,我又怎样带领我的学生们在去应付一个个了无生趣的考试的同时,又能让他们真正体会语言学习的快乐,感受语言之魅呢?经过一番反复的思量,我决心将阅读课与口语课相整合,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非答题能力。

三、提升阶段

第三次阅读课我开始了将阅读与口语课相整合的尝试。操作如下:1.课前将阅读练习作为作业给学生提前完成。要求有三:五行标号;划出答案区;标记新单词以及找出已学词组,以供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交流。2.分配任务小组进行当堂阅读题讲解;3.分小组合作完成阅读篇章的复述与表演。这样的改良之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因为要上台讲题以及表演,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更加深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组员间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充分的提升。经过了几次课的磨合,学生们逐渐适应这种阅读课堂模式,我也欣慰于终于摸索出一个合适的课型。可是,欣喜之余,问题又不断涌出。课堂中我观察到小组合作任务中组员过于依赖一号学生,二、三、四号成员没有发展的空间,而一号学生独大局面过久,优越感使得他们慢慢地失去竞争意识。那么怎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想唯有老师设置分层任务,给这些学生搭建不同的展示舞台,才能挖掘各自的潜力。心中虽有想法,但这次我有些犹豫了。要知道好不容易建立的课堂模式,老师和学生配合已经比较默契。如果再次改动,我的学生能否接受?课堂效果会不会大打折扣?我的脑海不断涌现出这些问题。可是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敢想敢干是我的行事风格,一个字----“改”。

四、成熟阶段

下定决心之后,我把我的改良构想推心置腹地与学生们谈了一次。没想到得到了大力支持,他们也很期待在分层任务设置后自己的表现。改良点:整个课堂分成两个部分。前二十分钟四个讲题小组负责对阅读文章进行讲解。不同的是这次由每组的二、三、四号来完成。而一号学生在教室外进行文章复述和表演准备;后二十分钟一号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充当评委对其评价。没有了一号学生的参与,二、三四号学生一改以往的拘谨,变得大方自如了。他们积极讨论,唇枪舌战,畅所欲言。而一号学生在强手入云的新团队中竞争意识得到了激发,每个人都想在同伴面前表现自我。课堂中可见处处是精彩。

行动效果:

分层阅读课经历了雏形-改进-提升-成熟四个阶段,在每一个环节中我和我的学生都在接受着挑战,但不管哪种方式,我发现学生的改变是可喜的。他们由不爱完成阅读理解题变得现在盼望上阅读课;由只关注阅读题答案变得能够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和再次学习,积累新单词与回顾已学词组,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夯实了基础。通过课内同样内容、不同形式及任务的分层,实现了相互的促进。二三四号同学学得更加的扎实,而一号当堂的即兴表演给予他们更高的发展空间。而通过观看与评价表演,让二三四号也能在前期熟悉文章的基础上有效参与,其实这正是一种建构性学习的体验。

反思及总结: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性差异,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目标、不同难度、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了解自己潜能并得到充分发挥。现在八年级的分层阅读课模式正如综上所述。每一次的思考都可以带给我不一样的灵感,让我有勇气去改变。

针对现状反思如下:1.二三四号学生的问题意识依然不强,学生不爱思考;2.从上交的二三四号同学对一号学生的评价表来看,学生不知如何评价同学的展示,很多同学没有感想可言,这些还需要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要求。3.下学期是否可以尝试让一部分二号学生参与表演任务,培养更多的优生,以此提升整个年级的英语综合能力。我很期待这样的尝试,大家拭目以待吧!

猜你喜欢

当堂阅读课答题
小学数学当堂训练的设计策略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不怕死的留下
浅谈当堂反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文学小组合作阅读课例探究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阅读训练 以篇达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