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巯咪唑联合放射性核素131I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022-03-06贾云翔何兴明卢万军赵艳红赵明杰

医疗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咪唑血清指标

贾云翔,何兴明,卢万军,赵艳红,赵明杰

广元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 (四川广元 628000)

甲状腺功能亢进属于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引发一系列症状,如身体消瘦、心慌、怕热、多汗等[1]。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但治疗效果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如受到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较多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因此,开展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研究非常必要,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甲巯咪唑联合放射性核素131I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10例,女50例;年龄43~68岁,平均(53.26±4.22)岁;病程4~15个月,平均(8.28±2.06)个月。试验组男12例,女48例;年龄40~67岁,平均(53.25±4.20)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25±2.09)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异常降低,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与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异常升高,并表现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标准;检查资料完整;知晓治疗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中途转诊。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885,5 mg×100片)治疗:初始剂量一般为30 mg/d,可根据病情轻重调整为15~40 mg/d,最大剂量60 mg/d,分3次口服;待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维持量按病情需要介于5~15 mg/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放射性核素131I 治疗:放射性核素131I 剂量=甲状腺重量×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 剂量/24 h 最高摄入率,一次性完成整个剂量的使用。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 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利用罗氏Cobase601型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通过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TSH、FT3与FT4水平。(2)临床疗效: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为显效;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改善,存在轻微症状、体征,为有效;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水平异常,症状、体征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皮疹、粒细胞减少、肝脏损害、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清TSH 水平均升高,血清FT3、FT4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血清TSH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TSH 为促甲状腺激素,FT3 为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4 为游离甲状腺素

TSH(μIU/ml)FT3(pg/ml)FT4(mg/dl)治疗前 治疗3 个组别 例数月后治疗前 治疗3 个月后试验组 60 0.38±0.08 3.22±1.09a 5.27±2.03 1.36±0.52a 7.06±1.35 0.96±0.20a对照组 60 0.37±0.09 2.16±1.12a 5.24±2.01 3.42±1.19a 7.05±1.36 1.75±0.38a t 0.6435.2540.08112.2870.04014.250 P 0.2610.0000.468 0.0000.484 0.000月后治疗前 治疗3 个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试验组治疗期间发生皮疹2例、粒细胞减少2例、肝脏损害2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7/60);对照组治疗期间发生皮疹1例、粒细胞减少3例、肝脏损害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9/60);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1)。

3 讨论

作为病因复杂的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较大[3-4]。临床多采用药物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甲巯咪唑作为目前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其对不同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从作用机制方面分析,甲巯咪唑可对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从而阻碍吸聚到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抑制甲状腺素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的合成;此外,其可抑制B 淋巴细胞合成抗体,降低血液循环中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的水平,使抑制性T 细胞功能恢复正常。但单独应用甲巯咪唑治疗的效果有限,且疾病复发率较高。

放射性核素131I 治疗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式,其利用β 射线破坏病变的甲状腺细胞,对机体免疫反应形成刺激,抑制甲状腺中的碘有机化合物,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5]。由于β 射线的射程较短,在作用于甲状腺的同时对邻近组织的影响较小,因此保证了治疗安全性;然而,采用放射性核素131I 治疗时会由于电离辐射造成白细胞减少,但随着治疗的进行,白细胞会逐渐恢复,进一步说明了放射性核素131I 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血清TSH 水平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FT3、F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采用甲巯咪唑与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时,应控制好药物用量及放射性核素131I 的剂量;对于行放射性核素131I 治疗的患者,应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如嘱患者于治疗前一段时间内无碘饮食,以促进人体对碘的吸收,通过放射性碘的吸收起到破坏甲状腺组织的作用,纠正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水平[6];对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予以针对性处理,避免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治疗期间应定期对甲状腺血清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以及时反馈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甲巯咪唑联合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利于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提升临床疗效,保证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咪唑血清指标
咪唑啉类缓蚀剂合成及改性研究进展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