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C模式下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3-05陈斌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设计阶段装配式管理工作

陈斌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00)

1 引言

EPC 模式指代的是建设单位作为业主将相关工程发包给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根据项目要求,从设计、采购、施工环节入手,负责整体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以及造价管理,最终向建设单位提供一个符合合同约定、具备使用条件的工程。BIM 技术作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将其与EPC 模式相结合,以此探究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有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效果。

2 EPC模式下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

在当前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BIM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型建筑施工活动中,装配式建筑工程也不例外。针对上述案例工程,BIM 技术的引进促使质量管理人员研发了质量管理信息化集成系统,从工程质量信息采集、质量管理职能信息集成以及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质控信息集成3 个方面入手,构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集成平台,如图1 所示,保证了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1 构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信息采集系统

工作人员在构建该系统时,需要始终遵循EPC 模式的本质特点,从签订合同开始,针对项目设计、项目采购、项目施工等环节,构建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工程质量信息系统。严格按照合同签订的内容对项目质量控制预期框架进行规划与设计,将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分配到各施工环节,从各分包商以及组织架构层面,对质量管理基础信息进行分解,导入装配式质量信息采集系统当中,为施工组织、监理方、分包方、设计方等主体提供项目实时动态质量管理信息,以便为有关决策提供依据[1]。

例如,在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依托BIM 模型可以辅助碰撞检测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三维建模方式模拟穿行碰撞过程,以便及时识别项目潜在的质量风险,进而以此为依据推敲最佳设计方案,将相关数据信息上传给质量管理信息化集成平台,对其他计算质量控制信息相互验证、对接与存储,使该装配式项目质量管理信息能够全程衔接与共享,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2.2 构建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职能信息集成系统

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开展质量跟踪管理工作,需要从装配式工程的设计、构件生产、构件转运、现场吊装、装配连接、结构验收等环节入手,做好质量管理职能划分工作。在此过程中还要进行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通过引进BIM 技术可以对上述工作进行统筹协调,进而促使EPC 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与其他管控工作形成合力[2],在BIM 模型中形成不同单元的控制计划与职责,为各阶段质量管控职能的落实奠定基础。

2.3 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质控信息集成系统

根据以往大型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开展情况,存在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基于此,构建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信息继承性系统势在必行,能够有效解决该类型传统施工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避免各主体因为信息不对称、梗阻导致工程质量信息交互出现障碍。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主要由实体层、感知层、区块链层以及交互层构成。在实体层中,涵盖EPC 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是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三者的源头。在感知层当中,主要应用二维码扫描技术、物联网技术、RFID 技术对建筑施工活动中所应用的材料实物、空间位移等信息获取,进而向上一层区块链层导入。区块链层的主要功能是由无数交易区块构成的,不同交易区块之间保持独立,通过加密验证之后,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保障工程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性。交互层主要是为各主体信息交互提供平台,包含政府监管主体、质量管理信息集成运维主体以及建筑物供应链主体等。通过该系统对整个建筑物供应链质量进行把控,为后续施工活动的高效率开展奠定基础。

3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策略

管理人员在开展具体管理工作时,需要从项目设计、采购与施工3 方面入手,利用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保障各阶段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具体策略如下。

3.1 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策略

作为该装配式建筑工程的主导与核心,项目设计阶段所形成的资料信息直接涵盖了后续所有施工环节,决定了工程质量。基于此,在EPC 模式下承包方要对设计阶段的质量管控策略引起重视。

在设计阶段,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发挥BIM 技术的作用,对各施工阶段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提早识别。设计人员需要结合项目要求,做好日照、面积核准工作,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信息采集系统中。在施工方案初期设计阶段,各主体通过该平台表达自身诉求,对施工图不断优化,有关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流程如图2 所示。与此同时,导入计划—实施—检测—处理的PDCA 质量控制方法,将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对策有效落实。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流程图如图2 所示。

图2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流程图

除了上述措施外,为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承包方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拔重用高水准设计人员。高素质的设计队伍是保障设计质量的基础;(2)还要配备相对应的监控督查措施,针对工程项目中的临检工作、审计工作以及配装测试工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设计骨干牵头实施,从项目设计初期解决诸多工程质量问题;(3)在设计初期,还需要将不同装配式预制构件的信息上传至质量管理信息化集成系统中,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需要借助该平台,对项目后期实施效果进行可视化模拟,突出项目设计重点,简化作业流程,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3.2 工程采购阶段质量控制策略

针对工程采购工作,需要顺利强化履约和诚实意识,以采购和供应人员的诚信为担保,保障项目质量,在装配式构件与承包商之间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在此过程中,可以引进奖惩机制与竞争激励机制,促使装配式建筑采购阶段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技术保障层面,需要应用装配式建筑供应链质控信息集成系统,对建筑物构件物料信息实时更新,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尽可能地减少施工中的材料浪费现象。在组织保障方面,承包单位需要结合项目实况成立专业的采购队伍。与此同时,还要与设计环节、施工环节有效衔接。比如,在项目设计阶段便需要考虑采购计划,在采购环节除了要考虑施工成本外,还需要思考项目质量问题,与施工组织始终秉持早识别、早确认、早处理、早整改的原则,开展质量控制工作。利用质量管理信息集成平台,对设备材料资源进行统筹调度,实施动态管理,保障在EPC 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提质增效。

3.3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策略

在该环节,质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引进BIM 技术构建进度管理模型与成本管理模型,将其与质量管理工作结合,实施一体化管理。有关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借助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信息化集成平台,引进PDCA 质量控制方法,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P 层面,也被称为预案计划层面,在明确工程目标的前提下构建质量管理模型,将其导入信息化集成平台当中,形成质量+成本+进度控制模型。在该模型的协调下,对施工场地的设备进出场、材料采购、材料进出场、劳务进出场等进行控制。

2)D 层面,又被称为执行实施层面,在该模型的辅助下,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质量、进度、成本计划开展管理工作。

3)C 层面,又被称为检验检查层面,通过BIM 模型,对工程进度、质量以及成本开展跟踪监督核查工作,一旦在动态核查中发现存在进度偏差、质量偏差与成本偏差,需要对项目施工情况进行研判。

4)A 层面,又被称为处理落实层面,在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偏差的形成原因基础上,结合项目要求提出纠偏策略与质量管控对策。综上,通过PDCA 质量控制方法,与进度、成本管控工作相结合,对该装配式工程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项目整体效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好EPC 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对该管理工作引起重视,通过引进新理念与新手段的方式,保障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此过程中,首先引进BIM 技术,根据项目要求构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在该系统的辅助下,管理人员要从项目设计阶段、采购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入手,做好不同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以此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得以实现预期目标。

猜你喜欢

设计阶段装配式管理工作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轨道客车设计阶段供应商设计管控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