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孩子的行为异常是怎么回事?

2022-03-05苏林

中学生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个案辅导案例

苏林

老师说要用心地分析案例,参与案例研讨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我提供一个案例,请老师帮我分析。我们学校有一个五年级小学生,是一个企业老总的儿子。这个小孩儿很特别,不管哪个同学犯了错误,他都记在心里,作为自己攻击他人的“武器”,而自己天天大小错误不断。上课只要他举手,老师就得请他发言,如果有一次不叫他,下了课他就会来质问老师:“为什么我举了手,你不叫我?”出操跑步,他说不跑就不跑。平时说话蛮横,张口就没有好听的话。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来辅导室找我的,寻求帮助的是她的班主任老师。类似这样的案例我该怎么办呢?

(阿心)

要开展案例的探讨和分析,首先需要提供足够详细的个案资料,如果按照医学的模式来看,需要收集这些资料:

1.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职业、职务、婚姻状况等;

2.主诉:主要的痛苦,导致其来访的主要原因或诉求;

3.问题现状:现阶段个案问题的表现,什么时候开始的,如何变化,采取过哪些措施来处理,效果怎么样;

4.既往史:个案以前出现过的其他问题;

5.个人史:生育方式,生长发育情况,成长中遇到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他人的关系,社会处境等;

6.家庭情况:父母兄弟姐妹、家庭背景,社会处境,经济文化情况,父母两个原生家庭的特殊疾病,社会经济等其他情况。

当然辅导老师不是医生,但这个模式还是可以做一个参考。结合上面的框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个案还缺少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1.个案问题的发展情况:如这样的表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五年级了,以前的老师是怎么处理他的问题的。小的时候在家是什么表现,家长的应对是什么。

2.个案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工作情况,文化程度,其他相关抚养者的情况。

3.个案的成长史: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小时候谁抚养,与父母和其他抚养人的关系,在学校学习情况怎么样,人际关系具体如何等。

了解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个案,明白他问题背后的原因。现在信息不足,那么我们的分析就只能立足于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可能不够严谨。

一、这个学生的问题如何定位?属于哪一类问题?

本案例告诉我们三方面信息,即外在表现:一是不管哪个同学犯了错误,他都记在心里,作为自己攻击他人的“武器”,而自己天天大小错误不断;二是上课只要他举手,老师就得请他发言,如果有一次不叫他,下了课他就会来质问老师;三是出操跑步,他说不跑就不跑。结合这几方面分析:个案心胸狭隘,报复性强;情绪不稳,冲动性大;以自我为中心,期望获得特殊待遇,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不太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

基于这些案例描述中的重点关键词,我们可以由此做出符合逻辑的推理——个案很有可能是存在人格偏差。但对于小学生来讲,他的人格还在发展中,称之为个性障碍可能更为合适。具体来讲该个案可能存在自恋和偏执两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期望获得特殊待遇,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认知有偏差,有攻击行为。

二、个案问题根源何在?原因又是什么?

阿心提供的信息只包含了个案的外在行为,一些重要的心理活动和家庭教育背景还不清楚。案例中仅仅交待了他“是一个企业老总的儿子”,那么我们只能试着去猜测,可能父母比较忙,在情感上忽视,不亲切,缺乏爱的表达。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在这方面有苛求的部分,认为只要孩子在学业上或某个方面表现出色就在物质上予以充分的满足,表现不好就会强烈地不认同。这些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内心极度自卑和恐惧,不知如何解决。

另外,可能从小抚养人比较溺爱他,对他缺少规则的限制,任其为所欲为。“上课只要他举手,老师就得请他发言,如果有一次不叫他,下了课他就会来质问老师;出操跑步,他说不跑就不跑。”这都是比较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同时这也是他想引起别人注意的一种不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些因素都可能是产生孩子个性障碍的原因。当然,学校教育可能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从小在家庭中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霸道的行为,在学校内又得到了几年的默许和纵容,使他在认知上出现了偏差:这样做能得到好处、我多厉害,没有人敢惹我,连老师都怕我。这些特殊的社会、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最终造成孩子如今的个性。

当然,这些都是猜想,需要我们的辅导老师进一步收集资料去进行验证,形成对个案问题的概念化。

三、辅导建议或者辅导思路是什么?

改变个性障碍,一般说比较困难。如果是成年人,那么长程深入地心理治疗可能是有效的方式。对于依然处在成长期,人格发展还不完善的小学生而言,主要对策应该是“综合治理”,即通过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改变其周边的环境,从而使其本人有所认识和改变。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家庭层面:

与父母交流,尝试让父母了解到孩子现在的状况以及可能的发展脉络,更好地理解孩子行为表现的内在原因,父母的理解能够成为推动孩子改变的重要动力。

与父母结成同盟,在有需要的时候,邀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家庭会谈。

推动父母一起參与孩子的教育和改变,与父母一起讨论、制定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从小的改变开始,创造新的家庭环境。

(二)学校层面:

班主任老师找孩子谈心,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抓住他的弱点,如人际关系不好给他带来痛苦,增加改变错误的动力;挖掘他积极的一面,对他的良好行为予以“看得见或感觉得到”的奖励。

设计、组织班会,讨论“同学交往的方法”“什么样的人才有威信和受人欢迎”等等,让他有机会听听大家的想法,并使同学们接纳他,帮助他。

任课老师达成一致意见,共同帮助他。寻找孩子闪光的“突破口”,及时中肯地赞扬他,更多地予以鼓励和认可,对其超出正常的要求则尝试予以“温柔的坚持”,提升其对规则的认识。

(三)个人层面

辅导老师适度介入与孩子交流,倾听和共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针对孩子开展认知行为治疗,一方面尝试让其了解到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试着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代币制等方式开展行为的训练,协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管什么方法,辅导老师和家长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要有耐心、恒心。具体到实际的操作则必须充分依照个案独特的生命历程来进行独特的对待。

本栏目合作媒体@心海

心海扬帆团队公众号简介:全国知名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老师团队主办,延续曾经的中小学心理辅导第一论坛——心海扬帆的精神和血脉,在移动互联时代继续为全国心理辅导老师搭建成长平台,为中小学心理老师、学生和家长服务,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继续前进。

这里将不定期发布辅导案例以及资深心理老师们对案例的分析以及处理,有兴趣提升自我辅导能力的老师敬请关注。如果你也有案例希望来和大家一起研讨,请将案例发送给我们(邮箱yeshang0@qq.com),对于案例你有任何看法,欢迎在公众号下方留言参与讨论!

编辑/张春艳

猜你喜欢

个案辅导案例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样板案例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