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重要性研究

2022-03-04王学凤福建省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364399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名家美术作品创造力

王学凤(福建省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364399)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美术课堂越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与创造力是紧密相关的,艺术离不开创作,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造力,那么他必然也无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美术知识,了解一些艺术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创造力,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与审美趣味,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培养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开发逻辑思维

创造力的培养伴随着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的多维度观察,产生表达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则通过创造欲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也擅长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能够认识事物的多面性,这正是逻辑思维建立的基础。美术创作本就离不开逻辑思维。一幅画从何画起,如何构图,如何抓住物体的特征,如何安排线条与色彩,这些问题都离不开逻辑思维。优秀的美术作品中往往蕴含着逻辑,画家落下的每一笔,雕刻家雕出的每一刀,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基于作品整体而产生的考虑。因此,学生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充分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在逻辑的基础上把控作品整体与调度多重美术元素,有效开发自己的思维。

2.有助于培养想象力

创造力与想象力是有机统一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能促进想象力的发展。学生只有有效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才能真正走进艺术殿堂,在艺术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其想法相对其他人更加丰富,能够产生无穷的奇思妙想,而这种奇思妙想就能成为天马行空思想的基础。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并围绕这些新的观点进行延伸、展开,从而完成整个想象的过程,让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创造力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情感上的冲动。想象力的开发正是需要以这种能力为基点,以这种冲动为动力,在培养创造力的过程中,让想象力也随之起舞,尽情发散。

3.有助于提升艺术修养

艺术源自实践,学生所产生的对艺术的见解也应当来自实践,实践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自主创造的过程。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多种美术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经历绘画、手工艺制作等美术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也就是美术创作的过程,学生在创作中产生感悟、熟悉流程、积累经验,对美术理论也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审美是艺术修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欣赏美、创造美的经验,在不断体悟中强化认知、深化体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品位,而这个过程恰恰离不开自觉的美术创作。

4.有助于养成表达习惯

创造力不仅让学生拥有自主创造的能力,也能推动学生由内而外地产生创作的冲动,从而形成创作自觉。学生看见美的事物,就会产生美术创作的冲动,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记录这一事物,或是表达当下的心情,这就是由创作所引发的表达冲动。学生养成创作的习惯,对美术创作也达到比较熟悉的程度后,就会把艺术作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的创作中不断地进行表达。

5.有助于培养原创意识

学生自身具有创作的意识与习惯,就能体会到艺术创作的艰辛与灵感的来之不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对艺术创作自然而然地产生认可,与其他创作者也比较容易产生共情,明白自身创作的不易,自然也就更愿意珍惜他人的创作成果,自觉维护原创。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自己的独特感悟,积累原创经验,从而形成自己对原创的观点与想法,顺理成章地形成原创意识。

二、培养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设计作品鉴赏环节,激发艺术表达欲望

学生不是天生就会创作的,在培养创造力之前,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其他优秀的美术作品积累经验,在认识美、品味美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素养。同时,学生在鉴赏其他作品的时候,也能形成自己的艺术观点,进而产生创作的冲动,有助于培养自身艺术创造力。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艺术视野,进而产生自主创作的情感冲动。

教师要在课堂上增设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引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优秀作品,尤其是名家名作,让学生体会优秀作品中蕴含的艺术魅力,感受这些作品中的美学价值,明白什么样的作品才是美的,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基本依据。另外,以鉴赏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对刚进入美术领域不久的小学生颇有益处,毕竟创作的最初离不开合理的模仿。

以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梦幻的城堡》一课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真实城堡,以启发学生对城堡展开想象,提高学生对建筑物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适时渗透变废为宝的设计理念。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对“你了解什么是梦幻?”“视频中真实城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城堡的外形与我们居住的房子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城堡特别吸引你,让你觉得好看又梦幻?”这四个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真实城堡鉴赏中提炼观点,把握创作的要点,促使其在接下来的创作中能够有的放矢。另外,教师还可以展示一些不同的梦幻城堡作品图片,让学生比较哪个作品制作得更加精美,并说出理由,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他人制作的梦幻城堡作品进行评价,从而提升自我审美鉴赏能力。

2.了解名家创作故事,养成艺术创作自觉

除了认识优秀的美术作品,教师还可以在美术课堂中带领学生了解一些优秀的创作者。在深入认识各位名家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进一步接触创作,认识创作的重要性和艰难性,并在名家的创作经历中学习经验,以求突破。而且,在理论学习中,穿插对艺术家的故事介绍,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在寓教于乐中进行,有效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创造提供条件。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名家在创作中的经历,尤其是这些著名艺术家在创作中是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这类经验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创作带来启发,还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格。学生了解到名家在创作中也会遇到困难,那么当他们自己也遇到困难时,就不容易对困难产生过度的抵触心理,而是能够学习名家的优秀品质,坚持钻研,勤于思考,想办法解决自己在创作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名家的经验中学会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进一步了解创作的各个步骤,以便在生活学习中及时察觉到自己的创作冲动与创作意图,并准确地将其记录下来,积累创作经验。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鸟语花香》一课时,学生认识和欣赏了许多花鸟画的名家名作,感受了花鸟画独特的魅力,还对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与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自身对传统文化和生活的热爱之情。这时,教师可以围绕中国画,为学生讲述一些国画名家的逸闻轶事,扩充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学习和了解国画的兴趣,尤其是与创作相关的故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名家作画的习惯,了解创作的神奇趣味,产生亲身创作的冲动。比如,民间传闻三国时期吴国的画家曹不兴画龙放置于水上,不多时便蓄水成雾,产生了连日的大雨。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白龙,唯恐点睛之后白龙会乘风飞去,由此产生了“画龙点睛”这一成语。这些故事虽然具有神话色彩,但它们都突出了美术作品“摩形”的特点,也能对学生的美术创作产生一定的启发,而且这些故事趣味横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3.在实践中获得感悟,深化艺术创作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青少年应当拥有创造精神。他十分推崇勇于创造、独立自强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认为要培养学生改造环境与社会的精神与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以言语来授课,或是让学生一味地欣赏名家作品,理解既定的艺术理论,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悟。艺术本身是抽象的,学生如果不能亲身参与实践,是难以把握艺术背后的内涵的。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不同的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把握美术元素的运用,了解不同的绘画工具及其他创作工具要如何使用,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技巧。比如,在学习拓印时,教师就要让学生亲自拿着纸张体验拓印的每个环节,了解不同的纹样在纸张上呈现出的效果,熟悉不同材质的特性;在学习线条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不同的线条去描绘生活中的物品或场景,让学生体会线条是如何描摹物品形态的,要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把握物品的特点。在自主创作过程中,学生也能将自己的观点进行打磨,从而深化创作意识,进而发展自身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冷与暖》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色彩的冷暖能够让人产生冷暖温度的联想,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色彩,鉴赏美术作品中是如何运用冷暖色彩表达不同的冷暖感受的,还要让学生亲自尝试使用冷暖色彩作画,在实践中深化认知,训练学生运用冷暖色彩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命题作画,先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颜色描绘出夏日的太阳,让学生体会使用暖色所表达出的温暖感觉,接着可以让学生以“海雾”“夜空”等为主题进行作画,使其在实践中深入体会冷暖色彩的运用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平。

三、结语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艺术创造,以便将创造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变虚无缥缈的想法为真实的成果,让学生在品尝创作成果的同时反过来体会创作的美妙之处,帮助学生养成创作的习惯与自觉,使学生能够长期保持勤于思考、开拓创新的状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猜你喜欢

名家美术作品创造力
名家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名家
名家之约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名家之约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