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析

2022-03-04肖滋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255185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甲队习题思维能力

肖滋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中心小学 255185)

习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习题教学的效果,习题内容要精心挑选,指导点拨要适时适度,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有效整合习题资源,拓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资源,整合习题资源和丰富课程内容,提高习题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满足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需求。例如,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甲队学生和乙队学生分别从两地同一时间相向出发,两地相距18千米。已知甲队的行进速度为5千米每小时,乙队的行进速度为4千米每小时,此时有一名老师骑着自行车在两队学生之间不断往返,速度为14千米每小时,那么甲队学生和乙队学生相遇时间为多少?甲队学生和乙队学生相遇时,在两队学生之间不断往返的教师一共骑行多少千米?教师在两个班级使用了不同的提问方式,A班级让学生分别思考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B班级直接思考第二个问题,省略了第一个问题,这样B班级的学生明显感觉问题难度要大上很多。因为第一个问题其实为学生解答第二个问题提供了解题思路,所以解题难度会大大降低。如果没有了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分别计算教师与甲队相遇时骑行的距离和与乙队相遇时骑行的距离,然后两者相加。这样就使解题过程变得复杂,难度也会随之上升,但如果求解出第一个问题的相遇时间后,学生就会发现两队相遇使用的时间就是教师骑车的时间,利用计算路程的公式就能快速解答出正确答案。为此,教师要积极整合习题资源,结合教学要求和训练目标在原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促进思维发展

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要多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练习题目,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突出数学知识实用性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动力,从而起到启发思维的目的。因此,在习题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习题是否能够起到考查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作用,还要注意习题是否具有生活性,与实际生活是否有关联,习题要把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此,设计练习题目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和案例作为题干,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这节课的时候,想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负数的概念和性质,就需要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借助生活经验来了解负数知识的实质。比如,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温度计”,零下温度就需要使用负数来表示。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负数”就在身边,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在过去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在被动接受,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护,同时也不利于指导学生纠错,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为此,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自由讨论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学生之间交流分享错题经验和学习心得。例如,在教学“除数”时有这样一大题目:40除以13等于多少?余数为?在这道题目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如果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两倍,那么最终结果和原题目还一样吗?先不着急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说得不对,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并分析出错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此外,个人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学生自己很难考虑到方方面面,因此要定期组织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思维交流,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让学生不会在一种方法中固步自封,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技巧,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相比较教师讲解而言,学生互动交流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小组交流更符合学生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四、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依然起到主导作用,因此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当学生无法走出“思维迷宫”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点拨,还有当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也需要教师的帮助。例如,在学习“0的运算”内容时,学生总是会混淆运算法则。这时,一方面要在学生解题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总结运算规律,以口诀的形式让学生牢牢记于心中。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另外,指导点拨要有度,教师给予学生的任何帮助都要适时适度,否则会让学生养成思维惰性,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习题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注意学生迁移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养成运用规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使思维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五、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发展系统化的思维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数学学习同样如此,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实现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构建完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同时还能发展系统化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梯形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后,可以将长方形计算方法、三角形计算方法和梯形计算方法整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认知角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几何图形计算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数学知识的思维习惯,发展系统性思维。

总之,在小学数学习题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当前教学面临的问题,创新教学理念,改进习题教学方法,丰富习题教学的形式,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思维训练活动,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思考的空间,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甲队习题思维能力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培养思维能力
下一个字母
是甲队的吗
一类应用题的由繁到简的解法
培养思维能力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把球灌进自家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