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我说”
——中班幼儿建构游戏中自语行为的个案研究

2022-03-04

教育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案例游戏幼儿

王 晶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辽宁沈阳,110034)

一、研究背景

对幼儿自语行为的关注,源于笔者在幼儿园实习期间的偶然捕捉,由此萌发出的强烈兴趣。“自语”一词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他将自语称为“自我中心言语”。他在《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中将其定义为:“他并不需要知道他是在对谁说话,也并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说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他身边的人共同活动而感到愉快而说话。”[1]自语是幼儿言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形式上属于外部言语,但却实现着内部言语的功能,反映着幼儿内心的所思与所想。[2]研究发现,自语对幼儿语言、思维、文化发展等方面均有促进作用。

语言作为人际交流的主要媒介,传递着丰富的讯息资源。孩子的世界总是天真烂漫、充满童趣的,他们乐于通过自言自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在实践教育中,一些教师和家长不知自语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对自语的关注与认识较为浅显,态度仍需端正。基于此,本研究选取自语行为较多的一个典型对象,通过自语这个桥梁走进幼儿内心深处,深入分析幼儿自语行为的表现,对此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可乐(化名),男孩,独生子,目前就读于S市一所公办幼儿园中班,其家庭为双职工家庭,上下学经常由姥姥或姥爷接送,性格较为外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喜欢与同伴交际。通过详细观察后,笔者发现该幼儿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也呈现出较多的自语行为,因此,本研究选择以可乐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主要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运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建构游戏时幼儿出现的自语行为进行现场速记,用描述的方式来获得一手资料。笔者扎根研究现场,主要通过实地观察区域游戏中幼儿自语的行为,搜集幼儿自语的动态事件,从而进行深入分析。此外,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幼儿的自语行为,笔者还在课余时间对可乐的主班教师进行了访谈。

三、幼儿自语行为分析

区域活动为幼儿自语提供了实践场域,笔者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自语进行观察后,根据幼儿自语的内容将自语行为划分为五种类型,具体为自我交流型、自我指导型、想象自扮型、字词重复型、情感释放型。

(一)自我交流型

自我交流型是指幼儿的自语以自我对话、交流的形式进行,这也是自言自语的外化形式,旨在通过问答的方式,不断催生新的自语内容。该行为大多表现为幼儿在自语的过程中发出疑问,经过思考后在自问自答中做出回应。

案例1:

“我想一想,我觉得我得给它起一个名字,但是不知道起什么名字,我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好呢?我想给它起一个名字,但是不是真实的。我想给它起的名字是‘水坝’,因为嘛?可是我也想不出它为什么叫‘水坝’。我觉得最好把它修建一下、改造一下,我想把这边和那边改造成一样的。”

案例2:

“诶,小鸟,再变一个小鱼,再变个螃蟹,小螃蟹,看!小螃蟹。怎么变螺旋桨了?数几颗来着?变成这样数几颗来着?这样?不对。这样?不对。难道这样才对?诶,看我的变身,给它起个外号,嘿嘿,叫无敌螺旋桨吧。”

案例1中,可乐在搭建完作品后,想要给自己创作的作品赋予名称,但他并未直接定义作品,作品的名称是在与自我的对话交流中萌发出的。后来可乐又发现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这时自语起到了反思作用,推动后续作品构建。案例2中,可乐在玩魔尺时,想要继续将魔尺变成螺旋桨,可是遇到了困难,但他没有第一时间放弃,而是向自己发问,在一次次尝试中,经过不断调整最终成功。以上案例看似是幼儿简单的自语行为,其实是幼儿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幼儿游戏时身心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所发生的言语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幼儿当下内心的想法。

(二)自我指导型

自我指导型自语是指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利用言语的描述、反思等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既定目标。这类自语行为凸显出语言的指导作用,进而对幼儿实施的每一步行为造成影响,大致表现为计划—行动—调整—反思。

案例3:

“鸭子,鸭子,漂亮的小鸭子,两只鸭子。我会变你这个,我告诉你拧几节(你就)拧几节。(先)拧两节。第一步数,第二步一二(掰两下),(再)数一、二、三颗(掰一下),(再)一、二数两颗。等(数)到第三颗第四颗……(你)这边还没弄,(从)这边数。再数一下(就)变成白的(了),变成这样了。数一、二(两颗),这两颗旋转,再数一颗红的(掰一下)变成这样,中间就有红印了……第二步,第三步,一二,一二三,等(掰)到第三颗就变成鸭子了!鸭号船飞了!鸭号船飞了!我是鸭号船!”

案例4:

“我拼眼镜,我要拼个更漂亮的大眼镜。我有两个大星星,我要多点儿星星。我要去到马戏团(里),(这是)马戏团的马戏,(这是)表演舞台。表演开始了,这是我们的舞台。今天给大家带来超级多的表演,哈哈,很想看吧!等一会儿就开始了。”

在案例3中,可乐想要利用魔尺拼一只鸭子,在拼的过程中他对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事先说明,一一说明如何做,严格按照所说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他边说边做,语言指导后续行动,从中幼儿的逻辑思维得以发展,形成做事严谨的态度。从案例4中可以看出,第一人称“我”出现频次较多,并且可乐在话语中呈现出明确目标。这个过程中自我指导的成分居多,话语间逻辑性联系较强。自语是思维的外在形式,幼儿在自语的过程中会下意识地说出一些带有明显指令性的词汇、语句来规范自身行为。

(三)想象自扮型

想象自扮型的自语行为主要出现在区域活动的角色区、表演区。个体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实物以及道具的辅助,营造出真实的游戏环境。此时幼儿体验感增强,自语行为自然而然发生。

案例5:

“看,我从这个(拼成的一个圆柱状物体)身体里看出一个病毒,我是医生,这个病毒的名字叫‘螨虫’,又找出来一个螨虫,螨虫有毒,我在给病人看病,这里面都是虫子。不行,不行!我要赶紧看,时间来不及了,这里有病毒,赶紧看病。我做一个听诊器,X光啥用都没有,赶紧把病毒放在一起,不然会跑的。”

案例6:

“今天吃什么好东西呀?哈哈,火锅。那我就是大厨,请点菜吧,这里啥都有,只要你说得出来。哦,不好,这里没有火锅汤。啊,那就换一个吧,快过来呀,这里有好吃的,还可以点菜。那没人(的话)我先去做饭了啊。”

案例5中,可乐在进行建构游戏时用自己搭建好的物体进行想象,并赋予自己“医生”的身份,情节发展以“螨虫”为主线,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幼儿理解医生这个角色本就是正义和善良的,职责为救死扶伤,在他看来医生自然也能够消灭病毒和螨虫,以现实生活引发情感触动。案例6中,可乐在角色区选择扮演大厨。首先,角色贴近现实生活,能够让幼儿较多联系生活实际。其次,自语的内容生动有趣,幼儿在情境中主导性较强,展现出良好的自我互动。想象在幼儿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将头脑中想象的情境、事物经过语言加工,最后输出为通俗易懂的话语。此外,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材料的投放都间接影响幼儿的自语行为。

(四)字词重复型

字词重复型自语是指在区域活动时幼儿的自语中重复出现某个字词两次及以上,这种重复性字词或者短句暂未形成逻辑体系。重复是幼儿在语言上的一个鲜明特点,在幼儿自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也较为常见。

案例7:

“把这个撤走,好了,我也喝饱了,把这个撤走。我要吃饭,要吃饭,要吃饭,吃饭时再给我倒点儿水啊。火锅来了,别烫着,啥也没有,啥也没有,没有好吃的,来一些吃的,来一些吃的。我要西瓜水果,太好了,太好了。给我来点儿盘子,给我蓝盘子,我要蓝盘子,我要蓝盘子,不要这个破盘子。我要餐具,快给我勺子,我要勺子。”

案例8:

“什么?太空飞船,飞喽飞喽,你看它会飞,飞太高了,飞太高了。没人能够碰到它,厉害吧,厉害吧,超级厉害。嘟嘟、嘟嘟、嘟!”

案例7中的游戏背景是茶区,可乐在体验客人时出现了自语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乐不断重复自己的需求,以达到目的。自语的话段中经常出现重复的内容,表示加强语气。案例8中的自语则为典型的字词重复,其本身没有较多含义,反而重复多次后能增强幼儿的游戏体验感,融合当下情境还能营造氛围感,起到加强作用。自语中的重复不局限于字词、语句之间,还会有某种意向、情绪、态度的重复,要考虑其背后的意义,自语的重复在不同具体情境中的作用也不同。

(五)情感释放型

情感释放型自语是指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的自语中所释放、表达出的情绪情感,既有积极的情感,又有消极的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体现为开心、分享、自信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主要包含伤心、失落、悲伤、沉默等。幼儿情绪的发生来得快且外露,幼儿在玩耍时会自然萌发出自语,情感依存游戏情境得以升华。

案例9:

“哈哈,看我的,我做了一个漂亮又好吃的蛋糕,回家给爸爸妈妈吃,可真香。家里还有姥姥姥爷,他们不能吃甜的,那我再做一个不甜的蛋糕,这样大家都可以吃喽!好香,好好吃呀。”

案例10:

“他们都不跟我玩,只跟小雷玩儿,关键是都不跟我玩儿啊!哼,那我自己玩儿。我不是你们的朋友吗?哼,我再也不想理你们了。你们这样是不会有朋友的。”

案例9展现的是积极的情感释放,可乐在美工区玩黏土做出了蛋糕,这份蛋糕里隐藏着可乐的孝心与爱意。在做完第一个蛋糕的时候,可乐突然想起姥姥姥爷,可乐在自语时也在传递着积极、温暖的正能量。案例10展现的是消极的情感释放,可乐在参与集体游戏时,别人对他的排斥与拒绝让他感到十分的难受,表现出比较消极的话语。幼儿面对情绪不会隐藏,在交流的过程中会把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最为直观地体现在表情、语言与肢体行为上,可以通过观察感知幼儿当时的心境来解决问题。

四、影响幼儿自语的因素

本研究根据幼儿的自语行为表现进而深入探究其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个体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方面来看。个体因素体现在幼儿的语言经验、个体性格上,外在因素具体为活动或任务困难程度、物质材料及游戏环境、成人及旁观者的参与。

(一)个体因素

1.语言经验

语言经验的储备将会直接影响幼儿自语的发生。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影响下逐步完善的,只有幼儿的认知面拓宽,自语内容在总体上才会较为充盈。例如,当幼儿进行游戏时,头脑中突然浮现出美好的画面,但会因为语言经验的欠缺而无法准确表达,进而限制幼儿自语行为的出现。语言经验是较好支撑幼儿自语的载体,幼儿需要不断输出新内容,这就需要成人在平时多加关注幼儿表象、词汇等积累,为幼儿自语的运用做铺垫。

2.个体性格

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出现自语行为存在差异,个体自身的性格也会间接影响幼儿自语。由于气质特点不同,不同行为和情绪会有表现。有的幼儿天生活泼好动,有的幼儿素来沉着冷静,这就是不同气质类型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活泼外向、乐于交际的幼儿具备良好性格特质,在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自语倾向。气质无形中也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与语言发展。从观察中可知,一般多血质和胆汁质的幼儿会出现较多的自语行为,相反黏液质与抑郁质的幼儿自语行为则较少。

(二)外在因素

1.活动或任务困难程度

观察发现,幼儿自语行为伴随活动以及任务的难度会有所变化。困难程度的高低决定幼儿自语的发生频次以及自语内容质量。当幼儿面对一些超过自身能力水平的活动或者任务时,就会表现出比平时更多的自语行为。由此可见,自语与任务困难程度呈正向关系。此外,特定的游戏情境更容易激发出更多的幼儿自语。观察发现,目标定位高的幼儿在游戏中展现出较高积极性,并且在语言组织、逻辑、表述等方面都显现出较高水平。

2.物质材料及游戏环境

物质环境的满足较大程度地为幼儿自语提供保障与支持。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大量的游戏材料供幼儿选择,不仅给幼儿增加了选择的机会,也使得幼儿在这个大环境下充分释放天性进行活动。幼儿尤其喜爱选择建构区、角色区这些物质材料丰富的区域进行游戏,尽情享受其中的乐趣,这些区域相较其他区域会产生更多的自语。物质材料会对幼儿自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其会作为良好介质为自语提供支持。

3.成人以及旁观者的参与

成人与旁观者的在场或参与都会对自语产生影响。研究证明,成人在场时幼儿自语的频次明显减少,成人在场会对幼儿的游戏状态产生干扰,破坏游戏氛围,打破幼儿原有设定的计划与目标。此外,教师直接参与游戏、进行外部管理,会导致幼儿自语出现机会的减少;除此之外,课堂组织在过渡环节用时过多也会导致自语的减少。[3]因此,当幼儿发生自语时,尽量不要有旁观者的参与和幼儿教师的干预,要让幼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五、教育建议

(一)教师方面

首先,树立正确幼儿自语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树立正确的幼儿自语观念是前提。教师要做到充分认识和真正理解幼儿自语行为,并给予幼儿尊重。当幼儿出现自语时,教师需改善并纠正对待幼儿自语行为的态度,不应盲目随意制止,在不违背教学规则的情况下,应呈现出较为支持的态度,对幼儿自语内容认真倾听,在必要时给予帮助。由于自语行为发生时间、场域不固定,转瞬即逝,较难捕捉,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以及灵敏观察与捕捉信息的能力。

其次,积极创造自语空间,提供自语机会。应给幼儿创设独立、开放的自语空间,使幼儿能够在活动时有所思考、构建。班级中的环境创设以及区域定时更新等都较好地为幼儿自语的发生创造了积极条件,幼儿自语的机会自然而然增加,语言能力得以发展。另外,还要结合当代社会发展以及幼儿喜好来对空间进行创造,尽量融入多种元素,使幼儿体验感增强。教师还应观察受幼儿欢迎的区域,做好及时调整和更新,真正落实以幼儿发展为本。

最后,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丰富语言经验。幼儿教师在区域中应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大量投放各种游戏材料,从而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幼儿在使用游戏材料的同时,语言经验也在不断提升、发展。物质材料作为幼儿自语的载体,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根据各类游戏材料进行思考、联想及表达,将内心所思所想转化为自语这种外在形式。

(二)家长方面

家长面对幼儿自语时会心存疑惑,甚至认为自语的发生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首先,家长要转变对幼儿自语的原有看法和态度,正确认识幼儿自语是幼儿语言发展所需经历的阶段。在家庭中,家长要对幼儿自语给予重视,给幼儿营造轻松、自然的环境,方便幼儿进行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此现象也不要过多干预和指导,要让幼儿自在享受属于自己的独处时间。其次,在家园共育方面,家长需认真贯彻执行教师的专业指导,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自语是我们通过外部现象走进幼儿内心世界的桥梁,因此,各方应共同配合,为幼儿自语创造空间,提供自语机会,全力做好支持工作,让幼儿尽情探索与思考。

猜你喜欢

案例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