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2022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

2022-03-04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研究课题组

中国煤炭 2022年2期
关键词:煤炭价格

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研究课题组

(北京绿能煤炭经济研究基金会,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1 煤炭产业景气度分析

2021年,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和国民经济循环周转不畅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产业继续砥砺前行,虽然出现了多种“异动”、承受多种压力,但依然取得了良好成绩:整体稳中有进、进中致远,景气度呈逐季递增趋势。

2021年一季度,煤炭产业沿着上行轨道运行,供求基本平稳,煤价稳中有升,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以下简称“景气指数”)为100.79,较2020年四季度上升2.93个点,较2020年同期上升4.92个点;二季度,煤炭供应开始逐步趋紧,景气指数为101.18,较一季度上升0.42个点,较2020年同期上升4.72个点;三季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启,煤炭产业越战越勇,景气指数为102.87,较二季度上升1.7个点,较2020年同期上升6.14个点,煤炭价格一路走高;四季度,尽管政府采取措施使煤炭价格下降,但煤炭产量随着保供决策稳步增加,景气指数继续攀升,为103.39,较三季度上升0.5个点,较2020年同期上升5.44个点。景气指数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景气指数犹如出水蛟龙,昂首挺进,已超过“黄金十年”峰值期,创历史新高。

运用现代数字经济景气指数分析方法,笔者跟踪研究了煤炭产业供给、需求、效益、发展4个维度,生产、进口、库存、营业收入、出口、价格、利润、回款、投资、用工十大指标,从分析的结果看,基本与2021年初的预期吻合。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进行的产能置换和产业主管部门核准增加的新产能释放,煤炭产量有所增加,供求基本平衡;煤炭价格异常波动后,“煤超疯”被遏制,煤价回归合理区间;煤炭产业营业收入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2020年;投资和用工基本稳定。

图1 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变化

2 景气指数指标运行分析

2.1 供给

2.1.1 生产

2021年,全国累计生产煤炭40.7亿t,同比增长4.7%,增速较2020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生产9.7亿t,同比增长16.00%;二季度生产9.8亿t,同比增长0.30%;三季度生产9.8亿t,同比增长0.02%;四季度生产11.4亿t,同比增长8.00%。近5年我国原煤产量及同比增速情况见图2。

图2 近5年我国原煤产量及同比增速

2.1.2 进口

2021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3.2亿t,同比增长6.6%,增速较2020年同期加快5.1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进口6 846万t,同比下降28.5%;二季度进口7 110万t,同比下降9.1%;三季度进口9 084万t,同比增长38.8%;四季度进口9 282万t,同比增长43.8%。近5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及同比增速情况见图3。

图3 近5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及同比增速

2.1.3 库存

2021年末,秦皇岛港库存煤炭474万t,同比下降6.8%。煤炭产成品资金占用为603.5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2020年同期加快10.9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加快13.9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资金占用为530.5亿元,同比下降5.2%;二季度为522.8亿元,同比下降8.6%;三季度为565亿元,同比下降5%。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及同比增速情况见图4。

2.2 需求

2.2.1 营业收入

2021年,我国煤炭产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2 896.6亿元,同比增长58.3%,增速较2020年同期加快66.7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加快55.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营业收入5 621.1亿元,同比增长29.6%;二季度6 538.4亿元,同比增长34.3%;三季度8 971.5亿元,同比增长79.8%;四季度11 765.6亿元,同比增长101.0%。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情况见图5。

图4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及同比增速

图5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2.2.2 出口

2021年,我国累计出口煤炭260万t,同比下降18.4%,降幅较2020年同期收窄28.7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加快40.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出口77万t,同比下降30.9%;二季度出口48万t,同比下降23.8%;三季度出口71万t,同比下降29.0%;四季度出口64万t,同比增长42.2%。近5年我国煤炭出口量及同比增速见图6。

2.2.3 价格

2021年末,环渤海地区发热量23.0 MJ/kg动力煤价格为737元/t,同比增长26.0%,增速较2020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较一、二季度末分别上涨152元/t和93元/t,较三季度末下降15元/t。2021年第四季度,出厂价格指数为166.8%(以2020年同月为100%)。近5年我国煤炭价格走势情况见图7。

图6 近5年我国煤炭出口量及同比增速

图7 近5年环渤海地区发热量23.0 MJ/kg动力煤价格走势

2.3 效益

2.3.1 利润

2021年,我国煤炭产业累计实现利润7 023.1亿元,同比增长212.7%,增速较2020年同期加快233.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加快215.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实现利润808.8亿元,同比增长94.3%;二季度实现1 260.0亿元,同比增长123.6%;三季度实现2 025.2亿元,同比增长262.1%;四季度实现2 929.1亿元,同比增长331.6%。近5年我国煤炭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情况见图8。

2.3.2 回款

2021年末,我国煤炭产业应收账款为4 313.7亿元,同比增长60.1%,增速较2020年同期加快43.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加快63.1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末应收账款为3 008.1亿元,同比增长10.1%;二季度末为3 272.3亿元,同比增长18.7%;三季度末为3 926.7亿元,同比增长40.7%。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应收账款及同比增速情况见图9。

图8 近5年我国煤炭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

注:2019年国家统计局应收账款统计范围为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故此期间数值偏高图9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应收账款及同比增速

2.4 发展

2.4.1 投资

2021年,我国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较2020年同期加快11.8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期收窄18.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投资同比增长10.8%;二季度投资同比增长10.5%;三季度投资同比增长2.2%;四季度投资同比增长22.7%。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同比增速情况见图10。

图10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同比增速

2.4.2 用工

2021年末,我国煤炭产业从业人数为261.2万人,同比下降3.2%,降幅较2020年同期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末人数为256.3万人,同比下降3.6%;二季度末为257.8万人,同比下降4.0%;三季度末为259.2万人,同比下降3.9%。煤炭产业从业人数基本趋于稳定。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从业人数及同比增速情况见图11。

图11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从业人数及同比增速

3 景气度提升原因分析

2021年,我国煤炭产业形势强劲复苏、稳中向好具有客观必然性。课题组在总结2020年煤炭产业战胜疫情、取得成效时曾明确“4个得益于”,即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益于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得益于特别能战斗的煤炭产业大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深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疫情发生后取得的靓丽成绩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三去一降一补”,就不会有现在的产业局面。如果没有“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引,就很难形成现在的新发展格局,强劲的煤炭需求拉动局面就难以形成,“去煤化”的呼声也难以减弱。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庆贺这一重大喜庆的事件,也正如在2021年初所预期,为煤炭产业新发展局面的形成注入了新的动能。

4 产业“异动”分析及其研究

4.1 “异动”及其状态

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稳固向好发展,并不等于不存在问题。煤炭产业的“异动”,即异常波动,应格外引起重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煤炭市场信号即煤炭价格脱离了实际价值,产生暴跌或暴涨,都称为“异动”,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

煤炭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其价格的剧烈波动不仅不利于产业自身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特别是下游产业发展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2021年,“煤超疯”再次重演,相比2016年的“煤超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两次“煤超疯”的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不同,2016年的“煤超疯”是由于价格暴跌后产生“报复性”反弹,这次的“煤超疯”是在价格稳定向好的情况下产生的价格疯涨。这次煤炭价格的“异动”,就像脱缰的野马,三季度以来,煤炭价格特别是动力煤价格进入持续上涨通道,坑口煤炭价格离2 000元/t仅一步之遥,而港口23.0 MJ/kg动力煤价格飙涨至2 600元/t,创造了我国煤炭价格史上之最。价格猛涨大幅推高下游行业生产成本,特别是火电产业影响了投入产出,造成多地用电处于供需紧张状态,一些地方出现了错峰用电、拉闸限电、工厂停产的情况,给正常国民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2021年10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声,“将充分运用价格法规定的一切必要手段,研究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的集体措施,促进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并连发3个相关文件,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依法对煤炭价格实行干预措施》引发市场震荡。在产业政策调控下,煤炭价格快速回落,半个月降幅达50%以上。

4.2 产业“异动”成因分析

煤炭产业出现这样的“异动”,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疫情和极端天气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阻断了2019年已经形成的稳定上升趋势。很多国家煤炭再生产受阻、供给不足,把需求转移到我国,导致国内再生产提速、耗电量增加。受局部高温及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部分煤矿难以按原计划复工复产,公路运输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炭供应。

(2)规划过程中存在供需错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行业内有部分声音片面夸大煤炭产业产能过剩,一些地方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去产能。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产能应该作为战略性储备,一旦产生大量的煤炭需求,应及时释放产能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更应该控制的是产能的转化形式——产量,也就是煤炭生产量。

个人与历史的互动:《历史人》的事件性 …………………………………………………………… 奚 茜(4.84)

(3)市场调控不及时。在《2020—2021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1]中指出,“煤炭价格上半年将维持已形成的强势”。如果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就不致于采取非市场行为进行超经济强制。

(4)理论和政策上还存在一定问题。理论是政策的基础,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政策先行,理论研究滞后,也是出现这次煤炭产业“异动”的原因之一。

4.3 应汲取的经验教训

煤炭产业应认真总结2021年煤炭产业出现“异动”的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的高质量发展。

(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煤炭产业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将供求作为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来考虑,按价值规律调控价格,则可避免出现“异动”。

(2)应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建立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已经70多年,但煤炭产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经济学,这是煤炭产业的短板之一。如果建立健全煤炭产业经济学,对煤炭产业形成统一的政策口径大有裨益,有利于明确产业定位、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测度水平、强化产业调控、稳定煤炭市场价格、促进产业发展。

(3)将理论具体化,则表现为产业政策不能“一刀切”。理论和政策要很好地进行耦合;政策取向上一致,但并不等于政策实施过程中内容完全一样,对企业的区域、特点、特色要全面考虑。

(4)市场化改革不尽完善。近两年一些地方进行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有些是“集而不团”的,并且容易造成区域垄断。

(6)要建设强有力的“政、产、学、研”一体化智库。把软科学和硬科学结合起来,形成煤炭产业互通平台、桥梁和韧带,以利于从更全面的角度洞悉产业,为煤炭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5 2022年我国煤炭产业经济发展预期

5.1 总体判断

2022年将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在新形势、新常态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虽将不负重任、稳定致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但上行压力将大于2021年。经理性预期,煤炭产业整体上将延续2021年下半年形成的高位掉头向下的态势,寻求新的平衡点,2022年上半年企稳略升、下降趋弱,景气指数也将下降。具体来说,煤炭总产能可达约44亿t/a,预计原煤产量约41亿t,有效需求约43亿t,考虑到进口约3亿t,预计供求基本平衡;煤炭价格方面,预计上半年将企稳反弹,下半年有可能再次回落企稳;煤炭产业营业收入和效益同比可能有所下降;融资难、融资贵将凸显;用工总量将相对稳定,但结构性问题显露,即普通劳动者供大于求,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

5.2 判断依据

5.2.1 国际经济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后疫情时代前夜,即将进入后疫情时代或带疫发展时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各国经济发展也逐步回归正轨,但复苏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债务和金融潜在的风险增大,循环周转受阻,国际能源板块式结构性震荡加剧,全球产业革命爆发。疫情的持续冲击暴露出许多经济体全球化与区域全球化、产业链稳定和安全、通胀以及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等问题,使得全球不得不反思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财政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贫富差距等中长期问题。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首要前提仍是有效应对疫情形势变化,并争取尽快结束全球疫情大流行态势。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需要从长计议,重塑全球化发展格局,并以数字化和绿色转型为契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提速升级。

5.2.2 国民经济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年经济增长率达8.1%,远超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我国要担当起引领世界的责任和义务,带动全球疫情防控,实现“三复”(复工、复产、复兴),应对滞胀、防范危机、稳定局面、互联互通、重构秩序。打铁必须自身硬,重任在身的中国,用举国之策,探究疫情,率先复苏,用国内循环和周转带动全球大循环和大周转,落实“六稳六保”,巩固脱贫成果,加快共同富裕步伐,防范风险、稳中求进,引领产业革命。对于国内经济面临的压力,我国政府提出了2022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下好“先手棋”,坚信我国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市场活力和均态市场格局的形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5.2.3 相关产业经济

煤炭的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其总耗煤占比超过80%。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虽然多元化,但目前仍以火电为主,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 128亿kW·h,同比增长10.3%;火力发电量57 702.7亿kW·h,同比增长8.4%;同期水力、核能、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分别为11 840.2、4 075.2、5 667.0、1 836.6亿kW·h,分别同比增长-2.5%、11.3%、29.8%、14.1%。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需求量将不断增加,虽然在“双碳”政策导向下,新能源占比上升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但考虑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以及新能源发电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短期内传统化石能源难以被大规模替代,煤炭仍将是我国主体和基础能源。钢铁作为用煤大户,新基建的兴起将对钢铁产生新的需求。而对于2021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损毁的工程修复,以及防洪工程的加固,需要大量水泥等建材。同时,煤化工作为我国战略性技术储备的方向一直没有改变,下一步煤炭作为工业原料的思路还将继续打开。总体来看,2022年,我国煤炭下游产业还会有需求的拉动。

5.2.4 煤炭产业

在煤炭供给短缺时,煤炭产业颇受重视。自从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煤炭产能过剩问题化解,“去煤化”呼声越来越强。近几年煤炭产业发展暴露出诸多问题,在以往精细化管理、混合所有制等改革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进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资本短板、人才结构等问题突出,3个“打破”(即打破所有制、地域以及产业界限)不彻底[3]。这种情况下,用行政手段形成大的集团容易集而不团。

5.2.5 产业政策取向

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不仅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更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当前煤炭产能不再过剩,产量不再过大。在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引导下,煤炭产能将逐步释放,产量将有所增加,煤炭产业地位也将进一步提升。从2021年10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连发3个文件干预煤炭价格以来,“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已经达成共识。2021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会议时强调,“要针对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要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这必须付出长期艰苦卓绝努力。各地各有关方面要坚持先立后破,坚持全国一盘棋,不抢跑。从实际出发,纠正有的地方‘一刀切’限电限产或运动式‘减碳’。”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此外,还要继续建立健全产业政策,融资方面,取消金融机构对煤炭产业的限制措施;价格方面,促进煤炭产业价格回归价值。

6 政策性建议

2022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号巨轮的第2个百年新征程已启航。煤炭产业要汲取2021年的经验教训,把握好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固基、保供、稳价、发展”八字方针。

6.1 固基

固基,就是夯实巩固基础,全面提升煤炭产业发展的软基础和硬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资本、资产等是硬基础。资源要资本化,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资本要数字化,数字经济时代突出资本的数量和结构,提升管理效率;资产要多元化,形成国有、民营、外资、集体、企业自有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资产结构,促进企业自我积累。理论、政策、制度等是软基础。要建立专业的理论研究机构和智库,健全教育、融资、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建立保障政策全面准确科学落地的相应制度。我国是能源资源大国,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产业的基础,夯实了煤炭基础,才能巩固和筑牢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

6.2 保供

保供,就是保障煤炭的供给。要把保供作为煤炭产业的第一要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首先要保障供给主体,也就是煤炭企业的健康稳定,这是保供的前提。努力把煤炭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综合竞争力。对于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先确保煤炭产业的应有地位,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其次,要保障供给总量足够。在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提供充足的煤炭供给数量。再次,要保障供给结构合理。使供给种类和质量契合需要,真正形成有效供给。最后,要保障供求适度。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和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都不是煤炭产业追求的目标,目标是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对平衡的均态市场格局。保供是双向的,不能仅仅让煤炭保证供给,“要叫马儿跑,得让马儿吃草”,国家也要采取措施保障煤炭产业供给,增加人才储备,追加资本投入,保证物资供应。

6.3 稳价

稳价,是指煤炭价格稳定,不出现暴涨暴跌。煤炭价格忽高忽低,如过山车般上下起伏,暴涨暴跌都不利于产业发展。煤炭要双向稳价,不但要稳高,还要稳低。稳定煤炭价格,首先要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因为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没有客观价值的商品,就不会有合理的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煤炭价格,能够客观引导市场参与者决定或调整生产经营与消费,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其是否客观、准确影响着市场功能的发挥。在煤炭价格信号的释放过程当中,管理者要做“交通警”,少做“消防队”,调控要及时,手段要有效。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价格变动,从而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通过市场调节煤炭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各生产部门利润率的不同,会引起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流动的结果使得利润率平均化,实现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要为资本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创造条件[4-5]。

6.4 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煤炭产业要全面贯彻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突出“三力”,即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活力充沛的劳动力,发展过程中有力的资本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要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构建数字经济与煤炭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要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对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生产力里唯一活的要素是劳动力,煤炭产业要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产业转变,要位到其人、人尽其才、适才适所、人事相宜,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注意收入分配问题,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资本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的第一推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作用不能忽视,要不断拓展资本的外延,不仅仅是货币一个要素,还包含科学技术、人才等,增加资本在产业间的流动性,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分配方式,处理好工、本、费、利、税之间的关系。利用这次煤炭价格上涨机会,研究收入分配制度,使煤炭企业获得应有的利润,缩短过小的杠杆,减少负债率,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能源革命是在人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发生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及其相关的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技术进步、体制与机制创新等重大变革,是一个以新能源体系取代旧能源体系的演变更替过程[6]。由我国能源资源赋存条件和现实生产能力所决定,煤炭产业应作为能源革命的主战场。但煤炭革命并不是要“革”煤炭的“命”,而是要“革”煤炭产业的“命”,这将是任重道远的,在后疫情时代或带疫发展时代,我们要继续推进煤炭产业革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煤炭价格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一种叫做煤炭的岩石
第五章 红色警报——煤炭
价格
价格
价格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