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跳绳运动发展现状探究

2022-03-04张岩晶

当代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跳绳运动体育

张岩晶

跳绳运动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度,且灵活性、安全性、趣味性较高,对场地要求不多,因而备受高校推崇,成为很多高校发展体育教育、提升学生体育素养的首选。但当前很多高校在跳绳运动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发展跳绳运动的必要性阐述,深入探索其当前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参考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对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体系,增强跳绳运动发展的实效性提供参考。

跳绳运动具有极高的教育、健身、美育价值,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既丰富了教学课程,也为打造高效体育课堂、营造终身体育校园氛围奠定可靠基础。高校在深入了解跳绳运动发展优势和不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踊跃创新,不断优化改进跳绳运动,为未来高校跳绳运动快速、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也为培养当代大学生体育精神、良好品格提供助力。

1 高校跳绳运动发展的必要性阐述

1.1 有利于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参与主动性

跳绳运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再加上跳绳运动简单易学且投入较少、占地面积小,随时随地都能展开,因而在丰富校园文化、打造体育文化氛围上具有极高的价值。高校积极引用此运动模式,不仅契合了“以体育人”的教育思想,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其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体育思想,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另外,跳绳运动推广难度低,既能响应高校“放下手机、离开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体育锻炼号召,也能在较短时间内营造出气氛浓郁的锻炼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中,发挥主体作用,加深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推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

1.2 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跳绳运动以跳跃为主,长期的锻炼不仅能确保学生肢体肌肉得到发展,其身体新陈代谢、心肺功能也会得到很好地锻炼,因此具有极强的健身价值,适合各个阶段的人群参与,对锻炼学生体质、提高其免疫力大有好處。同时,跳绳运动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却能带来极为明显的训练效果,特别是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能给参与者带来较为理想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入跳绳运动能起到很好地体育辅助作用,让体育教育发展更加完善。除此之外,跳绳运动的教育和美育价值也不容小觑。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一人一绳还是两人一绳、交互绳、车轮绳都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效果,学生只需要刻苦训练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花样跳绳还融合了舞蹈、武术、街舞、音乐等多种元素,趣味性强、创新性大,既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新颖事物的追求,也完善了体育教学内容,并实现了对民族体育运动的发扬和传承,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贯彻其中,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有效发展。

1.3 有利于满足新课改需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深入改革

2012年,跳绳运动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全民运动重点推广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年-2015年)中也明确指出要将此运动融入到校园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予以推广发展。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跳绳运动承载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精神,其自身的艺术性、健身性也与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深度契合。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此运动,不仅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顺势利导的体现,更是高校充实体育课程,完善教育体系,深度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表现,是有效落实“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

2 高校跳绳运动发展现状分析

2.1 高校师生对跳绳运动认知不足,缺乏理论支持

良好的认知是推动跳绳运动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高校引入跳绳运动的目的在于丰富教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因缺乏足够的认知,很多学生对跳绳运动的理解还停留在原始层面,认为跳绳就是简单的跳跃、前后交叉等动作,因而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不少学生都热衷网络社交,对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号召响应度不高,自然就很难推进该运动的有效发展。

2.2 缺乏专业教师和有效教材,发展效果不理想

专业教师和有效教材是影响跳绳运动发挥好坏、持续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但当前部分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都远达不到理想状态,因而无法真正推进跳绳运动深入发展。一方面,高校引入的跳绳运动多为花样跳绳,该运动兴起时间较短,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来进行指导才能完成授课,而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并非此运动专业人士,而是仅靠个人爱好或从网络了解的部分理论知识来进行指导,摸石头过河,极容易犯错,因而也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此产生不满,继而影响其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跳绳运动的教材不足,目前能够引用的仅有刘树军的《花样跳绳》和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规划的教材,虽然能为跳绳运动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但却缺乏针对性,特别是各校发展现状不同,对跳绳运动的融合也各不相同的情况下,只有开发校本教材才能真正解决高校跳绳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推动该项目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3 学生兴趣不足持久度不够,对跳绳运动态度敷衍

学生作为跳绳运动的主要发生主体,其对跳绳运动的认可度和兴趣决定了此项运动发展的持久性。因跳绳简单且对跳绳运动缺乏足够专业认知,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跳绳就是简单的跳跃运动,缺乏创意,没有新意,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兴致不高、态度不端正的情况。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跳绳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发展,也成为了该运动发展现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生虽然对跳绳课程充满期待,但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这种热情很快会消失殆尽,继而影响其参与主动性,最终导致整个跳绳运动都失去活力和发展动力。不仅如此,当代大学生以追求时尚、炫酷、趣味运动为主,在缺乏专业指导的情况下,很难展开各种花样跳绳运动,连续的失败会打击其积极性和自信心,导致其不愿意投入到跳绳运动中,其结果可想而知。此外,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以及网络游戏等占据了大学生太多的时间,导致其锻炼时间短,身体素质差,即使对花样跳绳有兴趣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些都导致了跳绳运动难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深入展开,更谈不上普及推广。

3 优化高校跳绳运动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优化跳绳运动教学体系,开发校本化课程

体育课是高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跳绳运动是完善体育课、发挥体育育人作用的重要项目,对此,高校在优化跳绳运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对跳绳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完善,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其他教学资源融合创新为本校的校本课程,以此来形成本校特色体育专业,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高校可以参考相关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本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课程,满足学校师生群体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师生群体体育水平和素养。其次,高校在构建校本化跳绳课程之时要遵循多项原则,以最大限度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学生对跳绳运动产生的不良情绪。同时,在设置课程之时,学校还要尽可能的与其他课程相适应或融合学生专业特色,使其在发展身心的同时,培养其专业素养,推动两者协同发展,为提高跳绳运动的丰富性提供保障。第三,高校体育教师在优化跳绳教学体系之时要注意对内部核心内容的完善,如将花样跳绳课程分解为多个基础技术动作,形成系统化体系框架,既降低学习难度,也提高学生学习花样跳绳的自信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对跳绳运动的创新,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供充足的驱动力,这样才能吸引新时代大学生的目光,才能促使其主动加入、踊跃表现。

3.2 加大校内推广力度,打造良好校园跳绳运动氛围

对于当前高校师生对跳绳运动价值认知不高的现象,高校可以通过加大宣传的方式予以解决,从思想上予以正确引导,使其在校园氛围的熏陶下自然而然的加入到跳绳运动中,完成体育锻炼。首先,高校可以利用校内宣传栏、微信平台、校园网、广播电台等方式来进行宣传推广,通过对跳绳运动的讲解和分享来增强广大师生对该运动的深入认知和理解,继而改变其思想和行为,使其主动加入到运动队伍当中。其次,学校可以利用校内体验课等方式来组织不同专业学生感受跳绳运动的魅力,通过不同节日社團活动来进行宣传,如在高校文艺演出或运动会上展示花样跳绳,增强该运动的曝光度,让高校师生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和了解跳绳运动。第三,不同高校之间可以开展跳绳运动友谊赛,通过竞赛的方式来予以推广,既增强该运动的影响力,也促进跳绳文化的传播,一举两得。第四,高校还可以鼓励师生通过互联网平台来传播跳绳运动,如通过抖音短视频来展示花样跳绳,通过相关视频的推送来增加师生的浏览量,通过上传花样跳绳比赛的视频来提高学生兴趣等。高校学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关注学校推出的跳绳运动相关的公众号,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学习来满足其对跳绳运动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内动力,最终为跳绳运动的推广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3.3 强化师资建设,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

当前,我国高校在跳绳专业教师配备方面严重不足,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多样化途径来建设和充实师资队伍,以提高跳绳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教师要从根本上意识到跳绳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性,要端正教学态度,加强课上课下学习,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与之相关的培训,以提高自身专业性,增强教学实效性。其次,体育教师要尽可能的了解跳绳运动的比赛规则,以赛促学、以赛促推,让学生在激烈竞赛中感受跳绳运动的魅力和价值,最终为其学好跳绳,提高自身体育素养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多参与实践,以切身体会和自我感悟来指导高校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取得良好成绩,提高其自信心和积极性。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还可以邀请民间跳绳表演艺术家来校演讲、兼职或培训,为学生营造一个专业化、系统化学习环境,使其在良好氛围的推动下强化对跳绳运动的兴趣,继而增强其参与积极性,推动其跳绳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4 创新跳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

跳绳运动本身具有极强的创新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教师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必然能吸引大学生注意力,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其中,发挥主体作用,推动跳绳运动的发展。基于此,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竞技的方法来增强跳绳运动的趣味性和竞技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使其在比赛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跳绳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增强学生自信心,确保每一个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期间,教师可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来分组分批进行练习,通过以生带生、以强带弱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跳绳运动带来的愉悦和自信。最后,高校体育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法来创新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在游戏中体验跳绳运动的趣味性和成就感,增强其学习和参与跳绳运动的内在动力,为跳绳运动的推广及普及提供助力。

3.5 成立学生社团和俱乐部,延伸教学广度和深度

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体,是推广跳绳运动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成立跳绳运动社团,以社团为中心展开推广,推进该运动在校园内推广。学校要给予该社团一定的支持和帮助,让社团成员可以通过微信、宣传手册、宣传单、校园网等方式来宣传该运动,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同时,社团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表演和比赛,通过多样化方式来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其认知,促使该运动在校园内广泛传播。除了社团之外,在资金充足、学校领导大力支持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跳绳运动俱乐部,通过俱乐部对拥有一定兴趣及潜能的学生展开系统化、专业化训练,为其发挥特长、快速成长提供平台。

4 结语

跳绳运动的融入是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其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体现,高校体育教师通过融合跳绳运动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创新能力,丰富其业余生活,提高其精神支柱,使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同时,高校在综合跳绳运动优势之后,结合本校教学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创新教学体系,必然能为跳绳运动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跳绳运动体育
跳绳的起源
不正经运动范
NO.10 跳绳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宝宝鸭跳绳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