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2022-03-04马晓林

当代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垫球双减技巧

马晓林

“双减”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起了重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身体素质,产生“健康第一”的意识。本文主要探究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

“双减”背景下学生没有过多的作业负担,没有过多的课外辅导,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身体锻炼。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运动的机会和舞台,用趣味性的方式来进行训练,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强体质。学生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就会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积极沟通和课堂互动的方式来实践,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展示技术和技巧。并在积极的运动中,体会到体育锻炼带来的幸福,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促进自身成为运动主体。

1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意义

“动”起来的体育课堂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观点和运动观念,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学生通过“动”起来的方式来进行体育锻炼,会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锻炼中,形成端正的运动态度和运动情绪,在实践中提高身体素质,实现智力和心理的全面发展。通过“动”起来的方式,课堂教学中,会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体育发展,实现情感和认知发展的协调和统一。“动”起来改变了课堂的气氛,会呈现出来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快乐的学习情绪,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师生积极互动会相互感染,促进学生产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在运动中发展个性,在体验中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生活丰富多彩。

2 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不够重视体育锻炼

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也有很多学生家长更重视文化课,从而忽略了“以体育德、以体育人”的价值,忽略了体育锤炼人格意志的功能,也忽略了孩子们自身健康的发展。久而久之,打消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认为体育不重要。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会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教师会以政策为指导,从思想上发生转变,更加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会改变对体育课的认识,体会到体育课对自己身心发展和学习状态都有积极的作用。学生重视了体育课,才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在体育课堂上动起来,主动进行运动。

2.2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守旧

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热身,锻炼,自由活动,形式单一,恪守旧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单一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没有新意,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期待,总是按照守旧的模式来开展,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创新和锻炼积极性的发挥。学生对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没有很大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模式也没有学习动力,感觉课堂简单乏味,没有波澜。这种学习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和主动性的发挥,使学生消极地锻炼,被动地学习,没有按照学生的意志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学生的运动天赋。

2.3 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通常都是按照教材开展的,或者是选择比较熟练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固守传统,没有创新和变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很多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感觉运动枯燥无味,都是消极地进行锻炼,没有发挥自己的潜能。或者是学生在自由活动,没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来调动他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学生感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不利于调动运动积极性,也不利于产生运动动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参与热情不浓厚,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效率低下。

3 引导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动”起来的策略

3.1 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方法

为了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动”起来,教师就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意识,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运动方法,掌握运动技巧。学生掌握了运动方法,就会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在课堂上就会主动地动起来,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养成主动运动的意识,在运动中产生热情,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只有正确的思想引领,学生才能够主动运动,参与到体育课堂锻炼中。同时教师在设计运动活动时要关注由简到繁,由部分到整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方式,促进学生产生运动欲望。例如在学习“排球垫球”时,为了使学生掌握垫球技巧,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排球垫球的技巧和方法,之后组织学生通过自主练习的方式进行实践,掌握垫球方法。体验中,学生会感受到垫球的重点是手腕下压,肘外翻,同时还要掌握正确的垫球部位,使学生掌握垫球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垫球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两人一组,通过一抛一垫的方式来练习。在实践中,学生会认识到正确的用力顺序,感受“插-夹-蹬-送”的过程,同时控制好身体的协调性,使全身协调用力,准确控制好身体。接下来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互垫练习,让学生准确判断来球的方向和力度,控制好垫球的弧线,促进学生快速有效的移动。在循序渐进中学生会掌握垫球方法,了解科学的运动技巧,增强体质。

3.2 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会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使学生按部就班地掌握运动技巧和动作要领。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无聊,久而久之会失去学习主动性。“双减”政策下的体育课堂,应该是具有时代感的,教师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来运动,在实践中掌握运动技巧。例如在学习“足球”时,教师可以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世界杯比赛,并通过精彩动作回放或精彩画面展示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分析有效的传球、运球、射门等技巧,使学生掌握运动方法。当学生对各种运动技巧有了基本认识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战比赛的方式來练习和体验,促进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来进一步感受传球、运球技巧。很多技巧通过教师的解释以及学生的学习都是理论上的,不如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主动体会和感知。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到了实战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自己传球和运球等动作过程中的不足,反思需要的技巧和方法,在实践中感悟和锻炼,实现学生对技巧的掌握,通过主动感悟的方式提高能力。教师主动地创新教学方式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学生参与课堂主动运动的积极性和欲望,促进学生主动锻炼。教师组织实战的方式带领学生练习,会使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主动体会,促进学生主动体会动作方法和策略,在体验感受不同的技巧和动作要点,在实践中主动尝试,通过“动起来”的方式提高能力。

3.3 营造宽松民主教学氛围

在体育锻炼中,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欲望的产生具有积极作用。教师要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展示特长的方式来积极锻炼。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会产生愉悦的心情,主动运动,积极锻炼,从而爱上体育课,爱上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不断提高和改善。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机械地进行跳远练习,会让学生觉得很累,很无聊,一会儿就会失去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青蛙捉害虫”就是很好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四组,并且在每组学生面前放三个呼啦圈,代表的是“荷叶”,呼啦圈中间放一个沙包,代表的是“害虫”。每一个学生就代表一个“小青蛙”。游戏中,每组的第一位学生通过立定跳远的方式跳到第一个呼啦圈,并捡起沙包,之后跳到第二个呼啦圈内,捡起沙包,之后跳到第三个呼啦圈内捡起沙包,之后跳回,与第二名学生击掌,第二名学生继续跳远,第一名学生站到队伍最后。四个小组的学生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跳的又快又远又规范。教师要强调跳远的动作要领,一定要注意起跳前要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并且上体稍微前倾,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腿随着协调屈伸。在跳跃过程中要注意两脚迅速蹬地,充分蹬伸髋、膝、踝关节向前跳起使身体腾起展开,跳起后要注意收腹、屈膝,小腿伸直。在着地时要做到脚跟,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保持前倾。教师要引导学生游戏过程中规范立定跳远动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也要指导学生上下肢体协调配合,通过协调配合的方式来达到锻炼的目的。游戏氛围中,学生会感受到趣味性,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游戏过程中,主动运动,积极参与。游戏的氛围是比较宽松的,会给学生一种自由的感觉,调动学生主动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地参与到运动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4 以问题为基础关注内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运动的“催化剂”。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主动思考动作要领和动作技巧,探究运动方法。为了使学生掌握动作技巧和方法,教师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用问题来启迪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认真观察、主动分析。在问题的探究中,学生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认知,感受课堂探究过程和运动方法,实现学生运动能力的增强。例如在学习“50米短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在短跑过程中什么是推动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为了快跑要注意什么问题?”思考中,学生会分析短跑的动作要领和技巧,通过主动实践和体验的方式来感受,体会动作要领和技巧,促进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会认识到后蹬是短跑过程中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在后蹬过程中要有力而迅速地伸展髋、膝、踝关节,并且骨盆前送。学生掌握了技巧,在运动过程中就会有意识地采用标准的动作,避免动作的不规范,提高奔跑速度。学生在实践中也会注意到跑的过程需要克服身体左右摇晃,抬头挺胸和低头跑都是不对的。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主动思考,会探究奔跑技巧和方法,并且在体会中力求做到自然而轻松地奔跑,提高速度。問题是促进学生主动运动和体会的第一步,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会主动思考,主动体会,通过实践的方式提高运动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交流和沟通,在合作探究问题中共同纠错、指导和相互检查,实现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促进学生充分地发挥主体性,达到有效运动的目的。学生共同讨论会发现运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会相互指导,不断完善,提高运动能力。

3.5 结合学生特点激发兴趣

“双减”政策下的体育课堂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能够在运动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特点,带着兴趣进行运动和锻炼,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开展体育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可以发挥个性潜能,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可以通过积极运动的方式来体验和感受,产生运动欲望,提高运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健身操、韵律操等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感受运动的旋律和节奏,帮助学生塑造完美身材。教师还可以选择节奏感较强的曳步舞来丰富课堂,使学生在铿锵的舞步中主动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得到身体锻炼。教师还可以选择太极拳来带领学生进行运动,这种运动形式相对缓慢,会很好地调整学生的气息,促进学生在运动中身心变得更加协调、平和,产生运动欲望。教师要大胆尝试,结合学生的兴趣来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点燃学生的运动欲望。学生在运动中会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和点拨,促进学生参与到运动过程中,积极思考和分析,通过积极互动的方式来体验运动,感受运动的快乐。

中学生的好胜心很强。教师在运动中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来组织学生进行运动,鼓励学生主动锻炼。例如在学习了“耐久跑”后,学生了解了奔跑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的跑步的方式来锻炼,使学生练习跑步。好胜心会驱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跑步过程中,主动练习,主动体验,实现学生对运动技巧的掌握。学生在竞争中会努力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和天赋,促进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潜能,得到身体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来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产生运动兴趣,在课堂上可以动起来,在实践中得到身体锻炼,落实素质教育。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双减”政策的思想和观点来引导教学,带领学生主动地体验运动技巧和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认识水平、运动能力等进行判断和分析,结合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判断,促进学生参与到运动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互动,实现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在体验中学会独立思考和积极运动。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东葛校区)

猜你喜欢

垫球双减技巧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初中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排球垫球熟练度的方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指正要有技巧
排球正面双手自垫球教案
提问的技巧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