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

2022-03-04檀雪玲

当代体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课德育体育

檀雪玲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德育教育成为学校重要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尤其在德育教育成为学校重要教育的今天,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体育课中,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使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通过对初中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分析,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1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基本要求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贯穿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和生活目的与祖国建设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活动和练习中,因此,应将思想教育跟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想活动变化的规律,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这样既教书又育人。(1)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备课时确定课中思想教育的任务,预计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好措施,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体育课的德育效果。(2)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事事成为学生的榜样。(3)要发动和依靠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风气;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利用集体舆论,发挥集体力量做好体育课的德育教育工作。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方面的问题。在教學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的学生参加劳动锻炼较少,存在着“骄”“娇”二气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例如,在女生800米和男生1000米达标测验中,有些学生本来身体条件不错,但由于缺乏拼劲,最后以几秒之差而达不到标准。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即时纠正。转变学生的错误思想,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作风,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成绩,同时,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也是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

2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德育教育性,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环境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学也有鲜明的思想性。如在《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中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感情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比赛等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长跑练习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德教育的最好时机。在讲解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上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炼意志品质;通过球类、田径项目,体育游戏等教学,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及培养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通过舞蹈、韵律操教学,进行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教育,提高审美能力;通过体操教学中的互相帮助、保护,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通过布置场地、器材收拾,进行热爱劳动和为集体服务的德育教育等。

3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原则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增强学生体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做到全面兼顾。

3.1 积极引导,正面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并逐渐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时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比较强,思想非常活跃。针对这些特点,要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以激励和表扬为主,对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解剖分析,启发引导,使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例如,在进行队列操练或组织集体徒手操时,常常会出现个别学生精神不够集中或动作迟缓等现象,对此一般采用肯定、表扬多数学生的做法,而不宜采用指责、训斥的方法,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2 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认识水平、技术水平和思想状况等各不相同,对其教育的要求与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运用具体的、生动的事例进行启发教育,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少批评;而对高年级学生则应着重于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如,对男生要既严又亲,注意因势利导;对女生则要特别讲究教育的语气态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练习都要承受极大的肌肉疲劳,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肌肉活动的直接兴趣,并根据握力的测试证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忍受的练习,将获得相应的回报,使他们在练习中更加刻苦、认真。如做1分钟仰卧起坐时,告诉学生,当你做到30-35次时,肌肉感到酸痛,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否则你的成绩永远只能停止而不能进步,让他们在练习中养成吃苦耐劳的心理品质。又如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清楚、明白阐述“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在他们练习出现“极点”现象时,鼓励他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去战胜“极点”现象,逐步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3.3 严爱结合,通情达理

体育教学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密组织,否则,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但是,要严爱结合,方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心、热心和耐心。因此,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时,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维护学生的形象,使学生感到通情达理,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4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般来说,在体育课的各个基本环节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1 课前做好动员,使学生明确本课教学任务和要求,端正认识与态度

课中坚持思想鼓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运用生动、形象、精练的语言及时给学生提示、激发、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泼、热烈。在体育课教学进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抓住时机、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如在培养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方面,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对在队列、队形中表现不好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他们的这种表现会造成整个队形不整齐,会影响全局,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他们意识到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4.2 练习后及时进行讲评,课后认真进行小结

在单项练习或强度较大的练习后,以及在全课完成后,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课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大力进行表扬,如发现有不好的苗头则及时提醒并制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次课改的意见或希望。通过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有效地培养学生勤学苦练、坚毅顽强等思想品质。同时,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敗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资格,其他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4.3 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通过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活动性游戏和球类训练,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爱护集体,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以及勇敢、坚毅等思想品德教育。同时,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目的,不断端正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从而提高参加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外,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表扬好人好事,抓住不良倾向的苗头进行教育。例如在学习推铅球时,有的同学专捡远的铅球,并常常帮别人多捡一个,而有的同学却相反,专捡近的,或多捡一个自己留着。这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讲评,使学生能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

5 运用学习榜样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来激励渗透德育教育。如中国14岁全红婵获得10米台跳水冠军,为祖国争得荣誉;当刘翔在奥运会比赛中获得金牌时;当中国羽毛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时候,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体育课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如在体育理论课中,可以通过我国奥运健儿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逐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及树立远大理想。初中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锻炼身体,培养他们获得强健体魄的信念,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年学校都有评选各类积极分子,而体育积极分子也应占学生数的一定比例,这对推动学校的体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中坚持德育教育,不仅能促进教学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还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美的情操,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用之才。在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必须长期坚持,有的放矢,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持之以恒;必须坚持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相结合,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坦的,都有一些坎坎坷坷,当今学生大都是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长大,心理上比较脆弱,承受能力较低。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测试体育合格项目时,把体育不合格的利害关系告诉一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同学,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压力,然后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争取补测时能顺利考合格,逐渐培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形象化、故事化的方法,结合教材的实际,以表扬为主,循循善诱教育学生。体育教师只要能把握好体育与德育的结合点,就能让德育这朵鲜花常开在体育课堂之中。初中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只要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时时注意利用体育课中体现出来的崇高的思想品质,抓住一个闪光点随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就能让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养成守纪、有礼、诚实、谦虚的高尚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进取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后,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将这种思想作为指导自己行动的准则,并不断强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水平的目的。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身体与技能的训练,除加强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外,还可以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人。一个好的德育教育案例,只要老师引导得当,无疑也是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如介绍一些为祖国争荣誉的典型人物,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自豪与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好与坏,分辨美与丑,从而扬善弃恶;通过德育事件的发展,让学生知道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最好的。在教学中要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任何事,善于发现事物的闪光点,用正确的、高尚的思想来指导自己,才能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关键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这样就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就能就造出情操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文利中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德育体育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中国德育》
体育课上的“意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