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新兴文艺现象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2022-03-03赵依然

大观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赵依然

摘 要:在呼吁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涌现出了许多以传统文化为创作主题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掀起了一阵“国风”。河南卫视2021年地方春晚就以《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并陆续推出一系列优秀节目,受到观众的欢迎与认可。河南卫视的成功秘诀就是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表达有机统一在一起。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创新表达;河南卫视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发展的成果,它在每个中国人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烙印,展现了中华儿女的性格和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本民族的物质和精神的结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文艺作品标示着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高低,是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等的客观反映。艺术家肩负着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在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新时代艺术家应以敏锐的艺术直觉,探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艺术的融合点,从而发现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恰当形式。

当代艺术是以当代特有的方式和风格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它体现着当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倾向。与传统艺术相比,当代艺术在表现方式上更加多样,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五花八门的外国文艺作品如潮水般流入国内,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和审美倾向也逐渐改变着年轻受众的审美。如此一来就造成了一种令人担忧的情况,我们的艺术“受到完全相反的规则束缚,只会丧失他原有的长处,而并不能获得他所没有的长处”[1]。在这样的境况下,中国传统文化就逐渐边缘化,主流地位岌岌可危。辩证地看,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不应该是对立的、不可融合的,传统艺术在形式和技巧方面虽然不同于当代艺术,但正是这些形式和技巧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当代艺术在以新的面貌和风格呈现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

有人认为,大多数传统文化都已形成了固定的技艺和表现形式,审美也相对单一,只适合出现在学堂、置于案牍,难以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更难以向外输出,这也是许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失传的原因。由于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以往交通的不便导致信息闭塞,使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只存在于固定的地区,除了被少部分人欣赏之外,难以广泛地推广出去。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认同感的民族,中华传统文化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并积淀成为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民族的本能在外来风气的势力之下依旧存在;只要有个大波动给它一些助力,它就会重新占上风,而艺术也将跟着群众的嗜好一同转变。”[2]丹纳所说的是在16世纪末,法兰德斯的民族风格被意大利民族风格入侵,画家甚至完全脱离本土的风格,仿佛法兰德斯艺术发展的结果便是为了帮助个别画派消灭自己,但法兰德斯艺术在个别画派势力之下照样存在。1572年的大革命后,法兰德斯和荷兰的画派完全衔接,画中僵硬的人物变得柔软,神秘的风景变为现实,从神的时代转入了人的时代,每个环节都由日耳曼这个民族的特性组成。这是因为“外来影响是暂时的,民族性是永久的,来自血肉,来自空气与土地,来自头脑与感官的结构与活动;这些都是持续的力量,不断更新,到处存在,绝不因暂时钦佩一种高级的文化而本身就消灭或受到损害”[3]。然而,不同时期出现的艺术波动也不会是相同的,当代艺术只要找准策略定位,深挖文化优势,便会给大众带来一股审美新风。

2020年底,一位眼神纯净、皮肤黝黑的藏族男孩丁真带着一种野性美意外爆红网络,引起一阵现象级的“丁真热”。随着丁真一起走进人们视野中的还有他的家乡——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这一年碰巧是甘孜州成立70周年之际,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丁真的走红不仅带动了四川省的旅游业,其他各省文旅也纷纷带上丁真Tag顺势宣传自家文化,比如陕西文旅找出神似丁真的兵马俑,西藏文旅借丁真的话进行宣传。丁真若是脱离了家乡和民族进入娱乐圈,那么他来自异域的神秘感便会消失,他走红的背后其实是人们对压抑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山水与淳朴民风的向往。丁真不仅不是当今快节奏社会昙花一现的网红,而且成为甘孜特有的地域文化符号,为之后以当地特有的历史背景为文化符号建构地方形象奠定了基础,为地域传统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的思路。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它地处中原,先后多位皇帝曾在这里建都。河南见证了许多王朝的兴盛与衰落,因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所谓“伸手一摸便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便是秦砖汉瓦”。然而,如何将这千年文化传承下来,并在当下的新时代宣传出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喜的是,河南电视台就在平衡文化传承和创新表达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尝试。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节目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串联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几个传统节日,与以往舞台效果绚丽、流量明星为主的节目和缺乏新鲜感与趣味性的传统晚会相比,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人们带来崭新的视觉体验,迅速爆红全国。

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图1)虽然以夜宴为题材,但它着重表现的是一群少女宫廷乐师准备工作、练习彩排、嬉笑打闹、涂脂抹粉的日常活动,最后的夜宴表演则是作为收尾呈现。妇好鸮尊、莲鹤方壺、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国宝被穿插在节目之中,拉近观众与国宝之间的距离。编创团队将节目的重点放在展现乐师们的歌舞才艺上,着重表现的是中华乐舞的丰富多彩,凝练展示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内涵也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整个节目以河南博物院为舞台,几位舞蹈演员以唐俑为角色原型。在形象塑造方面,唐朝的宫廷仕女都比较丰满,头上梳高髻,衣着鲜艳华丽,服装配色选择了唐三彩的经典配色——红、绿、黄;形象体态方面,为达到丰腴效果,演员们衣服里塞海绵,口中含棉花,塑造出了一个个秾而不肥、媚而不俗的唐代女性形象。形象塑造整体为复古风,舞蹈风格却选择了偕趣风,少女们踩着小碎步,一顿足,一挺胸,一颦一笑尽显少女的娇俏可爱。她们虽穿越千年,但无古板之味,生动展现了千年前的唐代生活。

节目开场背景图是经典的唐代宫廷仕女绘画《簪花仕女图》,与少女们打闹出场的情景相适宜,下方则是《捣练图》,这两张经典的仕女图引出唐俑这一形象。通过想象,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群妙龄少女头戴鲜花,身着轻纱追逐打闹的画面。画面继续转场,观众又随着少女们来到了《明皇幸蜀图》的画面中,这幅画讲述的是安史之乱中唐玄宗逃到四川避难的故事,鼎盛的大唐开始衰败,矛盾加剧,隐藏在繁荣下的危机浮现出来。背景中穿插着《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少女们带领观众一起走进绵长的画卷,领略这传世名画之美。此外,还有《备骑出行图》《树下美人图》《侍马图》等传世名画以卷轴形式呈现。河南卫视春晚节目运用VR黑科技,以传世名画为舞台背景,将舞台置于画面当中,真正做到了虚实结合,实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舞台上的少女仿佛从仕女画中款款而出,小巧的少女行走在晕染而成的泼墨山水中,更是不同题材的融合、工笔与写意的碰撞,每个细节都处理得相当精致,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一幅笔墨横姿的水墨画。在方寸舞台之间,将舞蹈、音乐、绘画三大艺术种类有机统一起来,成功塑造出了“唐俑小姐姐”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舞台形象,真正让国宝在舞台上“活”了起来。《唐宫夜宴》节目包含了历史文物、古代名画、传统乐器,身着华丽衣裳的演员伴随古典音乐跳着传统舞蹈,其情景表演演绎着传统礼仪,在短短五分钟内用叙述性手法传递出了唐代的乐舞精神,连贯又完整地呈现了丰富的优秀文化而并非割裂地展示歌舞或文物。

春节过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河南卫视在“元宵奇妙夜”中又以“唐俑小姐姐”为主角引出了一系列精彩的节目。与《唐宫夜宴》不同,这次少女们走下舞台,走进河南博物院实景拍摄,以唐宫少女的视角开启了一场“博物馆奇妙夜”。在骨笛的引导下,唐俑少女们串联全场,展示了更多国家珍宝,虽然只有短短四十多分钟,却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少女们带领观众穿越洛阳明堂、清明上河园、登封观星台等文化地标,也引导出了舞蹈《芙蓉池》、武术搏击《斗转星移》、戏曲串烧《上元灯会》等节目;随后少女们突然现身洛阳应天门,在这座城楼上,隋炀帝开创了万国来朝,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在此称帝,唐玄宗接见了日本遣唐使……这一刻观众仿佛重回大唐盛世,共同见证了华夏繁华。这次的“元宵奇妙夜”不同于春晚《唐宫夜宴》的片段式传播,编剧通过压缩节目时间,精心构建节目框架,打造了新一轮更加完整、广泛的艺术盛宴。

到了端午,河南卫视凭借“端午奇妙游”系列再次惊艳网络。水下舞蹈节目《祈》再现了文学名篇《洛神赋》,表达了端午祈福之意:“敬”神灵祖先,“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物化用了顾恺之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的形象,完美重现了唐朝飞天壁画的神韵气度。唐朝飞天壁画蕴含的是中华文化的雍容气度,包含万象之态:飞天形象用色大胆瑰丽,姿态或是笑靥如花反抱琵琶,或是屏气凝神拂吹玉箫,姿态万千的飞天洋溢的都是民族蓬勃的生命力与自有亲和的气度,展现出盛唐之气势。唐朝敦煌壁画便是使用舞乐来表现净土的至乐境界,这支舞蹈便是将飞天带到观众眼前,带领观众进入至美至乐的艺术境界。节目中,演员身着唐代服饰:墨绿色长裙,大红络腋和披帛,点缀杏黄色飘带,衣物配色浓烈,这些色彩碰撞到一起,古香古色,韵趣横生。唐代舞蹈重视服装的作用,舞巾、风带、披帛、长袖这些带状物造成了身体体积的无限变化,在舞动中构成了柔曼婉畅、飘逸变化的线的特征[4]。在该节目中,舞者依托水的浮力,衣物在水中飘飘荡荡,实现了在地面上无法达到的效果;表情肃穆恬静,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动静分布十分合宜,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仿佛真的是在空中飞舞,塑造出了一个体态飘然的女神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一次出色的当代呈现。这不仅是河南省的出色宣传片,在外网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也是一次成功的中国文化输出。

河南卫视晚会节目的特色还体现在独特的女性审美视角,具体表现在晚会几个重要节点的负责人都是女性。在该系列晚会节目中,不管是唐宫小姐姐口中塞棉花还是洛神水下拍摄,为了成功塑造角色,女性演员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让人们看到了女性工作者的韧性,同时也体现出了细腻的女性阴柔之美,对整体的把握更加全面,用更多的细节营造出恰到好处的艺术效果。在节目的构思立意方面,主创人员选择女性地位较高的唐宋两代为时代背景,摆脱了之前的烈女、孝女题材的道德枷锁,塑造轻松亲切的女性形象,以讲故事的方式传递了传统文化精华。据说,该系列节目是女性工作者们长达一两年的艰苦构思和不断演练的艺术成果。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起源于农耕时代,区别于西方具有宗教意味的传统节日,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寄托着中华儿女特有的情感和家国情怀,寄托着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河南卫视的一系列节目是以我国传统节日为题材和契机,将每个节日特有的情感性和故事性完美地表现出来,并赋予了时代特色,使传统节日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在新时代,人民在满足温饱的情况下开始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对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流量节目为主的当代,太多电视节目过于重视流量而疏于内容,在这个观念主导下,电视节目的口碑在一时新鲜感消退后,消极影响便会慢慢浮出水面,脱离人民群众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以往的许多介绍传统文化的文艺节目往往都带有说教性质,知识传输的基本语态使其缺乏艺术感染力。河南卫视的一系列晚会节目在坚持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崭新的舞台艺术意象,为传统文化类节目带来了文化自觉自信的新面貌,通过升华“美善”宗旨,潜移默化地传达出了中华美学精神。河南卫视的艺术探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为唤醒群体的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做了铺垫,让传统文化重回大众舞台,珍惜并乐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灿烂瑰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文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继承基礎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在新时代,当代艺术要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借助互联网科技以及其他艺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河南卫视晚会节目的成功秘诀就是将文化传承与创新表达有机统一,它既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又是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2][3]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225,230,229.

[4]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6.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114-117.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