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眠觉醒周期在足月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2022-03-02陈铮吴屹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缺氧性脑电图脑损伤

陈铮 吴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350000)

脑损伤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足月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概率仅有1‰~6‰,但在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中却占比23%[1]。当发生围产期窒息后,足月儿会发生脑损伤,引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若是脑病较为严重,将可能导致癫痫、脑瘫、智力障碍等严重结果,使新生儿残疾,临床需要早发现并早治疗,以减轻缺血、缺氧带来的不良影响,改善患儿的预后[2]。CT、近红外光波、MRI、颅内压测定、脑电图等均可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测,但这些方法存在敏感性低、操作复杂、耗时长、检查部位局限等缺点[3]。相比之下,振幅整合脑电图可以通过检测新生儿的睡眠觉醒周期来评估患儿是否发生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4]。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睡眠觉醒周期在足月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在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本院娩出的56例足月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足月无窒息新生儿5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36例,女20例;日龄1~27 d,平均日龄(15.04±1.34)d;出生体质量3~5 kg,平均体质量(4.53±1.31)kg;头围32~36 cm,平均头围(34.56±1.11)cm;身长45~51 cm,平均身长(48.55±2.03)cm。对照组中男38例,女18例;日龄2~26 d,平均日龄(15.11±1.27)d;出生体质量2.5~5.5 kg,平均体质量(4.59±1.25)kg;头围31~37 cm,平均头围(34.59±1.07)cm;身长44~52 cm,平均身长(48.73±1.95)cm。根据患儿的睡眠觉醒周期是否成熟,再将56例观察组患儿分为睡眠觉醒周期成熟的B组和睡眠觉醒周期不成熟或无睡眠觉醒周期的A组,每组28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和对照组、A组和B组之间可比较。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标准 1)单胎妊娠;2)足月妊娠,胎龄在37~42周之间;3)符合新生儿的判定标准,出生时间未超过28 d;4)对照组新生儿无窒息史;5)观察组患儿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5];6)未采取任何治疗;7)家长同意新生儿参与本研究。

1.3 排除标准 1)早产儿、孕龄超过42周的胎儿、巨大儿、低体质量儿等;2)存在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疾病、畸形等;3)患有低血糖、代谢紊乱、高胆红素血症等可致新生儿脑损伤的病变;4)存在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禁忌证;5)因各种原因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1.4 治疗方法 使用脑功能仪进行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查,设备型号为伟思CFM-I型。信号采集点为C3-C4、P3-P4导联,电极安防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将患儿平放于病床上,使其保持自然安静状态,放置电极,给予连续24 h的振幅脑电图检测。结果参照“Hellstrom-Westas分类方法”:睡眠觉醒周期若成熟(睡眠觉醒周期正常),则振幅呈现出具有规律性的连续、稳定频率的正弦波,且持续至少3个周期,每个周期时间不少于20 min,宽带是睡眠期,窄带是清醒期;睡眠觉醒周期若未成熟(睡眠觉醒周期异常),则振幅下边界出现不完全的周期性变化,或是首次出现,或是不明确的周期性变化,或是明确的周期性变化但其中存在中断,或是明确的周期性变化且无中断但下边界振幅低;无睡眠觉醒周期(睡眠觉醒周期异常),则无正弦波[6]。

1.5 观察指标 1)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睡眠觉醒周期异常率、Apgar评分;Apgar评分的评估项目有肌张力、脉搏、皱眉动作(对刺激的反应)、外貌肤色、呼吸,10分为正常,低于7分为轻度窒息,低于4分为重度窒息[7]。2)比较A组和B组的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异常率,轻度、中度、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Apgar评分异常的判定标准为:新生儿Apgar评分未超过7分[8]。

2 结果

2.1 2组睡眠觉醒周期异常率、新生儿Apgar评分 观察组的睡眠觉醒周期异常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睡眠觉醒周期异常率、新生儿Apgar评分

2.2 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异常率比较 A组的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异常率高于B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出生后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异常率比较[例(%)]

2.3 2组轻度、中度、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比较 A组的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高于B组,中度、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低于B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轻度、中度、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会导致脑功能损伤,引发癫痫和智力障碍等问题,若能尽早识别高危患儿的脑功能状况并及时进行干预,则能有效改善患儿预后[9]。既往临床多以振幅整合脑电图进行检查,以了解缺血缺氧造成的脑损伤状况评估预后。本研究借助该技术检测足月窒息新生儿的睡眠觉醒周期,通过睡眠觉醒周期成熟与否来判断其是否发生脑损伤,其依靠的原理主要是:窒息会导致脑功能受损,使脑电活动出现异常,导致其缺乏变化性,若睡眠觉醒周期持续时间越长,睡眠觉醒周期缺损越明显,脑功能受损越严重[10-11]。而从结果可以发现,无睡眠觉醒周期或周期异常的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异常率高于睡眠觉醒周期正常者,可见睡眠觉醒周期正常与否与窒息程度有着密切联系,而窒息时间越长、窒息程度越严重,患儿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程度越严重,因此临床也可以间接通过睡眠觉醒周期来判断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轻重程度,结果中无睡眠觉醒周期或周期异常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程度比睡眠觉醒周期正常的患儿严重,无疑可以证明以上论点。因此,临床可通过睡眠觉醒周期评估患儿预后。对比俞赟等[12]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一致,故可证明本研究结论可靠。

综上所述,睡眠觉醒周期可用于评估足月窒息新生儿的预后,临床可以通过足月新生儿的睡眠觉醒周期成熟与否来判断其是否发生窒息缺氧,评估其发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风险高低。

猜你喜欢

缺氧性脑电图脑损伤
Quintero分期、CHOP分级与TTTS脑损伤的相关性对比分析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亚低温治疗中的价值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脑电图在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视频脑电图在癫癎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脑梗死继发癫痫84例脑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