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3-02刘桂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预见性负性心绞痛

刘桂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州,350004)

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十分常见,其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管腔痉挛或心肌缺血,以胸腔区疼痛、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均和病情严重程度有直接联系,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1]。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或介入治疗,可使疼痛短时间内改善,但对患者的负性情绪没有缓解作用。所以,临床治疗期间应加强对疾病知识的介绍与生活方式的改善等护理措施,充分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本研究选取7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临床对照试验的方法观察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2~78岁,平均年龄(70.28±8.64)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35±3.57)年;心绞痛类型:稳定型23例,不稳定型15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1.35±8.74)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6.54±3.67)年;心绞痛类型:稳定型24例,不稳定型14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2)年龄均超过60岁的患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肝、肾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2)合并血液系统与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3)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诱发因素干预:向患者告知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情绪刺激、睡眠障碍以及体位变化等,使患者充分了解发病因素,积极主动配合,消除危险因素,确保科学作息,制定预防方案,消除外界刺激,有效保护心血管;2)心理干预:患者由于病情反复发作,很容易出现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予以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患者的疑虑耐心解答,将负性情绪对疾病的危害告知患者,鼓励与关心患者,充分消除其心理障碍,树立治愈信心;3)病情指导:对患者疼痛性质与疼痛持续时间等充分了解,强化病房巡视,借助注意力转移或者遵医嘱给药等方式,充分改善疼痛表现;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若产生心绞痛症状应及时处理,积极改善患者的症状;4)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多开展体育锻炼,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禁止高强度体力劳动,清淡饮食,多吃低脂、低盐类食物,晚餐尽可能少吃,禁烟禁酒,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保证身心愉悦,使心脏压力有效减轻;5)身心放松干预:充分重视身心放松干预的意义,放松全身肌肉,营造温馨的治疗环境,指导患者正确深呼吸方法,使其心情充分放松。

1.5 观察指标 1)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完全依从:完全按照医嘱执行;部分依从:偶尔不依从医嘱;不依从:常有不依从医嘱行为;该量表信效度较高,Cronbac′s α系数分别为0.784;2)负性情绪: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评定,该2个量表各20个条目,采用Likert四级评分,评分越高说明负性情绪越严重;该2个量表信效度较高,Cronbac′s α系数分别为0.776、0.781;3)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该量表有7个方面,包括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等,总分0~21分,分数越低表示睡眠质量越好;该量表信效度较高,Cronbac′s α系数0.733。4)记录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消失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估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5)评估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Form 36,SF-36)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该量表总分是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好。6)评估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作为评价工具,问卷的总分是10分,根据得分范围确定患者的满意度等级,0~3分表示不满意,4~6分表示满意,7~10分表示非常满意,比较2组的护理满意度[3]。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治疗依从性为76.32%,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4.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指标比较 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更少,发作持续时间更短,且心绞痛消失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护理后心绞痛发作指标比较

2.5 2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F-36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2.6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为84.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在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介入治疗会对血管壁造成一定损伤,导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再加上老年患者通常会合并高血压与糖尿病,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性治疗难度明显增加[4-5]。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常规护理因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导致临床护理效果不佳。预见性护理可指导患者出院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运动习惯,防止疾病复发,借助预见性护理干预,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防治知识,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对出院后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积极影响,显著改善临床效果[6-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负性情绪(SAS、SDS)评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4.74%)高于对照组(76.32%);说明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改善,生命质量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比对照组更少、发作时间和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总体康复效果更好,并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更高。在开展护理工作之前,对相关的冠心病心绞痛诱发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了解,明确导致患者出现冠心病心绞痛的原因以及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病情波动的原因,这更有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体现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借助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饮食干预、运动锻炼与生活方式改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质量,明显加快康复速度[9-11]。通过对患者实施病情指导,可以使患者知晓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让其系统地接受治疗是改善其病情、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在护理过程中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让其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更多疾病防治相关知识,提高其对于冠心病心绞痛以及疾病治疗相关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这对于提高其依从性有重要意义[12-13]。通过对患者进行身心放松干预,可以让其充分地放松身心,当其身心得到了放松,其负面情绪自然得到缓解,患者对于护理以及治疗工作的依从性也得到大幅提高,故从整体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4]。预见性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的优势在于预见性护理是在危险事件发生前对患者展开护理干预,采取的护理措施具备先见性,而常规护理是当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后方采取系列的干预措施,并不能起到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预见性护理的开展和运用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提供了新的方向。

综上所述,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缓解心绞痛发作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因此,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预见性负性心绞痛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