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获益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3-02王丽清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总分乳腺癌疾病

王丽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十四区,福州,350000)

乳腺癌是临床上妇科发生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且患病人群呈现低龄化、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命质量。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放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复发风险[1]。虽然放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放疗期间和放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较为明显,放疗的不良反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因此,对于乳腺癌放疗患者,临床上要予以针对性地护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心理干预方法,更加注重情感、行为和认知的平衡与和谐,通过多种方式重构患者的认知,矫正其错误认知和错误行为。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2.53±2.59)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7例;疾病分期:Ⅰ期10例、Ⅱ期12例、Ⅲ期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2.57±2.62)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8例;疾病分期:Ⅰ期10例、Ⅱ期11例、Ⅲ期4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乳腺癌者;2)接受放疗,有放疗适应证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有病灶转移或复发者;3)有精神病史或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者;4)合并沟通障碍、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者;5)中途退出研究或随访丢失者。

1.4 干预方法

1.4.1 对照组 1)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乳腺癌以及乳腺癌放疗的相关知识,放疗期间注意观察和监测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积极预防放疗相关并发症,提供饮食方面的指导,出院时为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定期对其进行随访。

1.4.2 观察组 2)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a.对患者进行认知层面的干预。认知干预的目的主要是改变患者对于睡眠不合理的认知与态度。在了解患者文化程度与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让患者不要强迫自己在内心中制定失眠的具体标准,不过度关注失眠的问题,也不过度关注无法顺利入睡的症状,同时也不对自身的睡眠情况进行过分评定,不放大失眠的后果以及因失眠而带来的负性情绪。运用情绪疗法对患者进行积极干预,充分改善其认知,让其对睡眠有全新的、更全面的认知。b.采取刺激控制疗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让患者将卧床当做是诱导睡眠的有效信息,使其适应睡眠环境。叮嘱患者有充分的困意后再上床休息,其余时间尽量不卧床、不长期待在睡眠环境中。并且,当患者到床上后,要全身心地投入睡眠中,不要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例如玩手机、聊天等。如果患者卧床后长时间仍然无法入睡,可播放一些轻音乐,或让其看看书,出现困意后立即关灯睡觉。如果患者20 min内仍然未入睡,则需要立即离开卧室,不在卧室中长时间停留。每日早晨叮嘱患者按时起床,培养其对卧室和床的正确认知,让其意识到床是睡觉的地方。c.实施睡眠限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是指有效缩短患者在床上的时间,让其在床上的时间最大程度上与其所需要的睡眠总时长相接近,并运用这种方法设计出可以满足患者睡眠状态的程序。d.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放松训练。在患者休息的环境中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其通过听音乐的形式进行自我放松。叮嘱患者在吸气时握拳,时间控制在5 s左右,吐气时缓慢放松,放松时间为15 s左右。并采取同样的方法放松患者的肩部、前臂和大小腿,让其各个肢体部位均处于放松的状态,每2 d进行1次放松训练,每周开展3次放松训练。

1.5 观察指标 1)疾病获益感: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获益感,使用的评价工具是特异性疾病获益量表(Benefit Finding Scale,BFS),该量表共包括6个维度:接受(1~15分)、世界观(4~20分)、健康行为(1~15分)、个人成长(1~35分)、家庭关系(1~10分)、社会关系(1~15分),总评分1~110分,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疾病获益感越好[2]。2)睡眠质量:评估护理前和护理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评价工具,该量表共包括7个维度: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总评分0~21分,得分与患者的睡眠质量负相关[3]。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BF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BFS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BF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提高,并且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BF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2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位居首位,对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质量均造成了严重威胁。放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放疗会引起患者生理上的不适,加重其心理负担,导致其出现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加重自身的负罪感和病耻感,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导致其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4]。如果患者在患病和放疗的同时无法保障充足的睡眠,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降低了其生命质量。因此,临床上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通过系列的护理措施来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其睡眠质量。常规护理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常规护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和出院指导等,常规护理虽然能够满足患者的一些基本需求,但是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总体护理效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影响整体护理质量。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心理暗示疗法,通过纠正患者对于疾病和治疗的错误认知,打破其固有的负性思维和负性情绪,让其不断地认知正确的情感和行为,在良性循环中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这是目前为止临床上循证最多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心理干预疗法[5]。认知行为干预还具有层次性,更加注重患者情感、行为以及认知的和谐程度,通过认知干预、刺激控制、睡眠调节和放松疗法对患者的认知进行重构,并在全新认知下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健康行为方式,用更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面对疾病与治疗,减轻消极的心理暗示,改善不良情绪,进而达到提高睡眠质量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疾病获益感评分更高,并且护理后的睡眠质量有更为明显的改善,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了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放疗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疾病获益感,还可以改善其睡眠质量,综合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总分乳腺癌疾病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