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战略下高校图书馆标准信息服务优化策略研究

2022-03-02旻,付

关键词:图书馆标准信息

吴 旻,付 敏

(西北大学 图书馆,西安 710127)

当今世界,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的争夺已成为国家民族命运之争,特别是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更使我们清醒地识到:我国当前科技创新不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依然突出,中兴、华为、TikTok等诸多事件,无不突显破解“卡脖子”难题的迫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快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有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了60%的国家科技计划基础研究任务、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5年来获得超过65%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超过70%的国家技术发明奖。[1]但高校专利产业化率、转让率均不足4%,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周期长,一直是制约高校科研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痛点,技术攻关过程中标准意识不强、标准研制不足甚至缺位是主要原因之一。

以标准信息的收集、发布、整理、加工为核心的标准信息服务,是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3]高校图书馆因其教辅机构的定位和服务群体,其知识服务水平是衡量高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4],尤其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交叉性、综合性数据管理与数据分析服务,是助力高校学科建设、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方向。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认为数据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九大趋势之一。[5]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快速转变,文献信息来源渠道越发多样,很多人已不再单一靠图书馆获取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原有查借阅服务职能日益弱化,到馆读者数量呈现断崖式下跌,数据库服务日益沦为网络链接跳转中介,其价值定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均在不断加深从传统服务向阅读推广、数据素养、空间建设和学科知识服务等方面的转型探索,但在标准信息服务方面很少涉及。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标准信息资源,服务学校科研、决策、创新,加快图书馆向精准化、智能化、专业化知识服务转型,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当前知识服务的核心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分析。

一、标准信息的内涵及其情报价值

标准文献是由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法规等所组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技术文献体系,它既是直接指导生产建设、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文件,也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的技术依据。标准文献分类方法多样,目前国内分类主要按内容、适用范围、成熟程度三种方式进行。按内容可分为标准导则、规范基础类、工农产品类、检测、抽样方法类、公共安全类、生产流程类、管理类等;根据应用范围,我国标准可分为国标(GB)、行标(农业NY、化工HG、医药YY)、地标(陕DB61)、团标(T/XXX)、企标(Q/XXX),国外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和各国标准,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等,以及国外各国国家标准;按成熟程度有强制、推荐、试行、草案几个阶段。自1901年英国颁布世界第一批国家标准至今,随着全球一体化、标准化的深入推进,标准已涵盖日常科研、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成为当代科技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程序、管理服务、产品及服务技术参数、市场准入、检验检测、认证等信息,被称为十大科技信息源之一。

与其他科技文献相比,标准文献具有涉及技术领域全面、数量巨大、公开度高、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信息完整、科学可靠、结构严谨、内容规范、形式一致、编号统一,易于检索的特征;具有强制的时效性、法律约束性(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持续颁布、定期更新、必须遵守等明显的优势特征。标准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之一[6],当前以技术、专利、标准高度融合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个层面争夺的制高点。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标准与科技创新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标准的重要性日愈凸显,已成为技术攻关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标准信息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独一无二的情报价值,通过关键内容分析,析出标准所承载的核心技术,可以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避免低水平重复和无效投资,有助于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充分利用现有标准体系,了解相关专业领域市场准入条件与范围,在技术攻关的同时推进技术标准化,可快速形成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充分利用国际标准体系,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转化为国际标准,合理设置市场准入门槛,形成技术壁垒,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制定标准,谁就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领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从战略高度积极推动国内标准国际化,力求占据全球核心技术主导权。我国高铁、北斗导航、5G通信、超高压电网、大飞机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无不伴随着标准体系的建立完备、标准国际化。近期,“新疆棉花”事件中的BCI(瑞士棉花标准组织),更是让我们从反面见证了国际标准对产业发展、国际贸易的巨大影响力。标准信息作为一种基础性、战略性的信息资源,对于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标准信息服务面临需求、政策、技术变化,高校图书馆优势凸显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国家标准化政策的完善,近年来高校科研、企业生产、社会公众对标准信息的需求大幅增加,服务内容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趋势。伴随着《标准化法》的颁布实施、标准公开制度的建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升级等政策环境、技术条件的优化,标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传统环境下制约标准信息服务的标准文献收集渠道不畅和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等综合信息不全问题均已得到很大缓解,高校图书馆标准信息服务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 标准信息服务需求持续增加,用户群体扩大并伴随结构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度的加快,各行各业对标准信息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7]标准信息用户群体主要分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等四大用户群体,其中企业是标准信息服务的主要用户群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企业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技术竞争环境,为突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标准门槛,获得市场准入,需要搜集、分析并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标准动态,保护自身利益。我国曾因标准意识不足、标准信息滞后而付出过沉重的经济代价。如在2005年前后的国际农产品贸易中,我国九成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受发达国家农兽药残留标准影响,年均损失近百亿美元。日本农药残留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欧盟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修订,均使我国相关农产品出口陷入被动,付出了惨痛的教训。近年来,全社会对标准信息的价值认识进一步加深,对标准信息服务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逐年递增趋势明显,用户群体迅速扩大并伴随结构变化。国家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2012—2017年注册用户28万人次,累计请求数据13万余次,其中企业对标准的需求最大,科研院所、高校需求也快速增加,分别占总量的67%、16%和11%,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8];上海标准文献馆2016—2019年仅美国标准检索量就达29.85万次、查证5万余条、全文获取1.15万次,且与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主要集中在中美贸易博弈的机电产品和运输设备两大进出口产品标准方面,佐证了当下标准作为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地位[9];目前,陕西标准馆拥有标准题录数据155万余条,包含国外、国际标准近130万条、国内标准25万余条,电子标准文本数量40多万件[10],仍不能满足产业转移、内陆开放带来的标准信息需求。伴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无论是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创新战略,还是服务校内学科建设,对标准信息服务的需求必将大幅、持续增加,标准信息服务的新要求、新变化,既对高校图书馆带来新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标准信息服务模式变革,为高校图书馆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当前,正是我国从“遵守标准”向“制定标准”跨越的关键时期,对标准信息服务的要求,无论从内容还是模式上均发生了质的变化,社会对标准信息的利用正经历着从了解内容—遵守、规避—创新应用的变化,对标准的需求方向已从一般的产品类标准向研究和试验类标准转变。2016—2019年上海标准文献馆所提供对美国标准的查证、全文获取服务中,研究和试验类标准需求量分别占到四年需求总量的73.15%和66.34%[9];对服务内容的需求也从收集提供标准文献演变为对标准信息的分析挖掘、综合集成、评价对比等方面[11],对标准信息服务提出了知识化和精准化的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以个性化、定制化、专业化为特征的服务模式转变。而在这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优势突出:首先,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国内外文献资源数据库;其次,无论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还是科技成果标准化,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大专院校作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战场,科研能力突出,让高校图书馆标准信息服务拥有了其他机构难以具备的学科结合、技术支撑优势;第三,已开展的学科馆员、科技查新等支撑学科建设的业务工作,培养了人才队伍、积累了服务经验,为高校图书馆拓展标准信息知识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储备、服务构架、工作经验等软件基础。标准信息服务模式的历史性变革,为高校图书馆追赶超越、优化标准信息服务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三)政策、技术条件的优化,破除了制约高校图书馆标准信息服务的瓶颈

我国《十三五技术标准科技创新规划》(2017)和《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5)明确提出:“将标准作为相关科研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依据,应用科技报告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等。”[12]国家重视下,高校参与标准研发、制定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加。2018年陕西发布地标中,高校参与占比为32%,2021年陕西立项农业类地标中高校参与占比达44%,标准信息的重要性得到高校科研人员的广泛认可、高度关注,已从过去的需求较少转变为今天的主要用户群体之一,且占比逐年提升。他们对标准文献、标准信息服务的需求强劲,对高校图书馆开展标准信息服务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国家标准馆作为标准数据最多的机构,收藏有各类标准数量已多达1 000余种、200万件,涉及60余个国家、70余个国际和区域性标准化组织、450多个专业学(协)会。[10]加之标准文献具有时效性强、发行渠道单一等特点,其资源建设和管理对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巨大挑战。除医药、航空、农业等专业院校外,多数高校图书馆在标准信息资源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很大欠缺甚至空白,严重制约了标准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2017年《标准化法》修订,建立了行业标准发布、公开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2020年《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多部规章先后颁布施行,对国家标准免费公开做出了明确要求,为国内标准信息的收集扫除了障碍。伴随着技术进步、标准文献数字化,大数据、网络环境下,标准信息资源实现了综合化、融合化发展,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获取标准文献,还可以获得标准制修订信息、认证认可信息、政策法规、市场准入信息等综合信息[13],制约高校图书馆的标准查新、跟踪等难题得到极大缓解,开展标准信息服务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三、高校图书馆标准信息务服现状与问题分析

为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标准信息服务情况,作者对全国42家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了调查,截至2021年9月,除3家网站暂时不可访问外,39家中明确提供各种标准获取途径的只有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两家,仅占总数的5.1%;网站上能检索标准或有标准数据库链接的32家,占总数的82%;多数高校图书馆既没有标准信息服务,也没有标准数据库检索导航服务。文献调查中以中国知网(CNKI)为检索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21年9月22日,以“主题=图书馆+标准文献”为检索式,得到与高校图书馆标准信息服务高度相关的论文10篇,占现有184篇标准信息服务相关文献的5.4%;其中绝大多数文献均围绕馆藏标准文献管理与利用展开,而极少有文献涉及标准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和标准信息服务,在以“标准情报—标准文献—标准信息—标准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为主线的标准信息服务发展历程中尚处于传统纸质文献利用的初级起步阶段。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图书馆对标准信息重要性认识不足,其资源建设严重滞后,相关服务工作开展不尽理想,除航空、医药等少数专业院校外[14][15],整体呈现服务塌陷状态,突出表现在服务意识、服务本领、服务机制几个方面。

(一)标准信息服务意识整体欠缺

标准文献具备不同于一般科技文献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其资源类型、数据加工、服务方式与传统期刊文献的不同。长久以来,我国标准信息服务的用户群体主要为企业,机构主体为标准馆、标准研究院、社会第三方机构,加之多数高校图书馆不对社会开放、校内需求分散,高校图书馆对标准信息服务的需求感觉不强,信息资源建设滞后。以航空类院校为例,重点航空航天高校图书馆建有标准文献专栏的占比仅为20%[14],仅根据专业学科的需求零散订购一些标准供教学之用,纸质标准文献内容分散、时间间断、版本陈旧,利用率低。电子标准数据库主要以免费的通用数据库为主,重复建设严重、特异性不强,根本无法满足教师、科研人员的标准信息需求。但标准信息的需求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迫切性,一旦有需求就是硬性的,也等不起,笔者就曾经历过为一个航空标准辗转几所高校图书馆而不得的窘迫。目前,高校科研人员、教师虽有大量的标准信息需求,但在高校图书馆有限的标准信息资源和服务面前,只能转而求助标准馆等机构,有效用户群体大量流失,结果就是图书馆员越发感觉不到标准信息服务的需求。需求是新时代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的前提,感知不到需求,服务则无从谈起,从而造成高校图书馆整体标准服务意识欠缺、对标准信息资源重视不够,馆员的标准信息服务意识淡薄、积极性差,标准信息服务几成空白。

(二)标准信息服务存在人员结构和能力短板

在高新技术产业专利标准化的大背景下,标准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产品和服务的规范,而是更多包含了核心技术专利、规则制定话语权的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呈现。如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大幅提高背后是痕量检测技术、仪器的突破,从1G到5G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之争决定了参与标准制定企业的兴衰更替。深层次的标准信息服务需要在检索、提成、对比标准相关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对技术标准融合的学科和技术领域科技创新、技术规范和法规、行业、产业、经济、法律等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筛选和评价,挖掘、析出标准数据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情报信息。此外,由于标准的更新替代、引用关系复杂性和领域分散性,如一个强制性标准的废止、修订,会带来引用该标准的相关标准的一系列连锁变化,需要对标准跟踪、检索技术分析工具的熟练使用。这就决定了未来标准信息服务对标准信息资源、分析工具、人员素质的高标准、集成化需求。目前,高校图书馆员多为图书情报专业背景,虽然在近年的学科馆员、科技查新、专利信息服务中引进了一批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人才,但整体占比很低,受过系统标准分析技能培训的专业馆员少之又少,具有法律背景的人才更是几乎空白,对标准数据进行深层次开发的能力欠缺,只能进行初级的标准信息检索与加工分析,难以嵌入科研过程提供精准化、高质量的标准信息服务。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复合型信息服务人员,导致技术支撑不足、服务能力欠缺,极大地制约了高校图书馆标准信息服务的开展与提升。

(三)标准信息服务方向不明,激励机制不完善

由于未能充分意识到标准信息服务的价值,高校图书馆系统整体上对这项工作认识模糊、重视不够,争取支持乏力。相较于科技查新、专利、学科等服务,大专院校参与标准信息服务至今尚未纳入战略规划,缺乏政策、资金支持,与高校图书馆在行业的定位极不相称。部分已开展此项业务的高校图书馆也仅仅将其视为一般文献服务,对于服务对象、服务方向并无清晰的界定,只能以被动反应的方式,为到馆用户提供咨询、现场查阅和检索指导等基础性服务。网络服务方面只能提供免费标准数据库链接和相关文献检索等浅层次服务,在最基本的标准信息均可以通过网络检索免费获取的信息时代,此种服务基本没有太大意义。服务方向不明,服务主体不清,既难以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特色与价值,更无法迎合、满足用户的标准信息需求。作为知识产权服务的主要分支之一,当前市场上标准信息服务的代价不菲,其行业市场规模国内就在百亿以上,但高校图书馆受限于科研奖励、成果认定、服务性质界定等多种因素,馆员在标准信息服务中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导致现有的学科馆员、咨询馆员及情报分析馆员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与动力,已开展此项服务的高校馆多仍处于坐等用户上门的起步和初步发展阶段,很少主动与用户交流服务需求,这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开展的难度。

四、高校图书馆开展并优化标准信息服务的策略

当前,一方面全媒体知识服务时代对图书馆做好学科竞争力服务与情报战略支撑等深层次服务,实现由资源能力向服务能力的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16];另一方面,“技术、专利、标准”三位一体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拉开了标准信息服务向精准化、智能化、联盟化转型升级变革的序幕[13],正处于服务模式创新的关键时期。新的起点带来新的要求和机遇,作为助力高校学科建设、科技攻关的重要支撑,高校图书馆可以缺席传统的标准文献服务,但绝不能错过标准信息知识化服务的大潮。高校图书馆如何加快补齐资源、人才短板,充分挖掘优势潜能,推进标准信息服务高质量、快速发展,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积极寻求政策支持,谋求战略定位

高校图书馆在标准信息服务发展中的边缘化,首先是政策上的边缘化。受限于高校传统科研、教学对标准信息的需求,以及现有标准服务机构格局的定位,国家在战略上并未将高校图书馆纳入标准信息服务支撑体系。相较于《“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高校图书馆开展专利信息服务的明确定位、推动力度、支持举措,高校图书馆开展标准信息服务在国家规划中的定位不明、支持偏弱。大专院校处于我国科技创新的前沿位置,在国家间的竞争核心已转向技术标准和专利之争,标准信息服务需求向知识服务转变的当下,拥有丰富的学科服务、专利信息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等知识服务经验的高校图书馆理应在标准信息服务中积极寻求增长点、抢占制高点。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系统内部专家学者的话语权,结合理论研究和服务实践方面的优势,积极呼吁,争取将一批实力雄厚、特色突出的高校图书馆纳入国家标准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作为标准信息服务建设的重要机构组成部分予以支持;在国家标准、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构建,形成高校图书馆系统的管理与业务指导、合作体系;加大信息资源建设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明确高校图书馆为国内、国标、行标的传送单位,提供统一的标准检索平台,加大对高校购买特色、专业标准数据库的经费支持,加强对馆员的标准信息服务技能培训等。

(二)科学定位服务方向,聚焦学科优势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标准信息服务以标准馆、标准研究所为主的机构和分工格局已基本定型,高校图书馆作为后来者,其参与标准信息服务决不能成为“搅局者”,而是要科学定位服务方向,聚焦学科优势,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现有标准馆、标准研究所主要服务方向为生产、贸易领域,服务对象为工商企业,需求标准信息以产品服务标准为主,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无论是在资源还是服务经验上,均不具备优势。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定位是教辅单位,与校内院系具有天然的合作关系,其人才、资源、信息和技术优势均体现在专业化的学科知识服务上;另一方面,高校师生尤其是科研人员的定位是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标准化,对标准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研究和试验类标准,以及与专利结合的高新技术标准,需要的是精准化、高端化的标准信息策略服务。这就决定了高校图书馆要聚焦本校优势学科,充分发挥标准信息的引导、支撑、服务与保障功能,开展融入科研项目全过程的嵌入式、知识化标准信息服务方向,即服务科研创新,突出特色优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其服务机制、资源建设均要围绕这一方向展开。如结合近年来各标准馆的标准文献检索需求数据分析,国家标准馆国外标准需求前五位占比69%,上海标准馆对美国标准检索领域前三类数量占比超过86%。[8][9]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对标准需求的领域与品种分布相对集中,且网络、移动终端检索占99%以上。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电子数据库为主充实标准信息资源,并要避免“大而全”,应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聚焦本校特色学科,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产业战略高度和本校科研实际需求出发,优先建设、完善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优势学科馆藏标准文献数据库,充分挖掘现有馆藏国内外标准数据库、成果和专利数据库、网络免费标准信息资源等,以满足深层次、个性化服务的资源需求。在服务机制上,要在充分发挥、借鉴现有学科馆员、科技查新、专利信息服务等知识服务机制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落实长效激励机制,以保障高质量标准信息服务工作开展。

(三)构建多元合作机制,突出内引外联

标准与专利融合背景下的标准信息服务,既需要海量标准信息的检索、搜集,又需要相关专业技术支撑的综合研判分析,且主要聚集在信息通信、计算机、生物医学、建筑业和半导体等互联互通的专利密集型产业领域。如2019年,仅ETSI公布的5G 标准相关专利就达30 425 个[17][18],已不是任何一家标准信息服务结构可以单独承担的。高校图书馆开展精准化标准信息服务必须构建多元合作机制,走联盟化发展之路。首先,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作,在积极引进多专业高层次人才、优化馆员知识结构、组建涵盖多学科的标准信息服务团队的基础上,校内充分发挥馆院(系)合作机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校内优势学科专业人才资源,发展、外聘一批具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高技术水平标准信息服务兼职馆员,实现提升高校科研人员标准素养和增强图书馆标准信息分析能力的互利双赢;校外联合标准馆、市场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加强对现有学科、咨询、情报分析馆员的标准信息知识、检索分析技能等的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同时积极为校外标准服务机构做好高校相关优势专业的标准综合分析技术支撑。其次,要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合作,在建立具有优势学科特色的馆藏标准信息资源基础上,加强高校图书馆系统内部合作,开展标准数据库的联合采购、合作开发、一体化应用,形成资源互补,完善系统内部标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同时加强与系统外部的合作,及时将政府、行业主导掌握的各种标准数据资源纳入馆藏,充分利用现有免费网络标准资源建立集成化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等,创造更加快捷、便利的信息资源条件。最后,要加强服务体系合作,立足于当地主导优势产业发展,发挥高校智囊作用,以服务区域内企业提升国内乃至国际竞争力为目标,结合高校承担的技术攻关项目,主动与省内标准馆、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开展资源建设、标准信息服务攻关等,在服务中了解政府、企业需求信息,锻炼技术人才,规范服务程序与标准,学习优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加速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化、精准化、联盟化标准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五、结语

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标准信息服务方式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伴随着校内需求的持续增加,高校图书馆迎来了开展标准信息服务的难得机遇。高校图书馆人应提高对标准信息服务价值的认识,积极寻求政策支持,科学定位服务方向,加强多元协作机制,聚焦学科优势,突出内引外联,加快补齐资源、人才短板,充分挖掘优势潜能,提升差异化、特色化标准信息服务能力,加速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化、精准化、联盟化标准信息服务体系,为高校内、外的用户群体新提供精准、有效、多元化的深层次标准信息知识服务。

猜你喜欢

图书馆标准信息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图书馆
订阅信息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