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1-2020年中国湿地公园研究进展与热点趋势分析

2022-03-02刘家霖崔心红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热点公园文献

宋 晴 刘家霖 崔心红

(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城市困难立地生态园林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232)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一种以湿地为景观主体、以湿地生态保护为核心目标,兼具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功能的生态型公园。湿地公园一直是湿地保护研究的热点,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系统服务、景观格局、规划设计和管理机制等研究方向(吴迎霞等, 2020; 胡曾曾等, 2018; 张慧等, 2016; 汪辉等, 2013)。吴后建等(2016)对2003—2014年中国湿地公园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学分析,发现湿地公园研究多为中文论文,研究主题以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景观和生态旅游为主,并随时间呈现一定的变化。本研究以中国知网收录的与湿地公园相关的高质量中文期刊论文为数据源,深入分析湿地公园主题相关的发文数量和高被引论文内容特征,并绘制知识图谱分阶段揭示研究热点及其相互关系。在湿地全面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概况,总结国内湿地公园研究发展阶段性特征,为我国湿地公园研究提供新思路。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以“湿地公园”和“湿地园林”为主题词,对2021—2020年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收录的中文学术期刊进行检索,共获7 457篇,其中885篇核心期刊均纳入文献分析范畴。被检索到的非核心期刊文献,则根据其所刊发期刊关于湿地公园主题的发文量与被引量,选取发表在《湿地科学与管理》《林业调查规划》《林业与环境科学》等期刊的中文文献2 323篇,共计纳入本研究分析范围的期刊文献3 200篇。

根据发表时间对经筛选的文献进行发文量时序特征分析,并按发展趋势划分时间切片。运用Leximencer 4.5.1文本分析软件对不同时间切片中的文献题目和摘要进行ACA(Automated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得出不同时期发文主题特征及其相关性。Leximencer软件突破了定性分析的局限性,可有效规避使用者的主观干扰,自动识别文本内容和提取相关数据,对文本数据进行概念分析与关联,从而实现信息的可视化展示(Vasja et al, 2020; Angus et al, 2014; Smith et al, 2006)。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发表特征分析

2001—2020年湿地公园发文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图1),且2010年后发文量年增长率比之前显著增加。2001—201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处于初步积累时期,纳入分析范畴的文献共计252篇,年平均发文量约25篇。2001—2005年发文量仅29篇,文献数量虽少,但被引率较高,主要提出了湿地公园的概念和特征、建设目的和价值、建设原则和建议(陈克林, 2005; 雷昆, 2005; 崔心红, 2004; 黄成才, 2004)。2006—2010年,众多学者引入国外和香港的湿地公园规划、建设和管理经验,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京秦淮河湿地公园等为例,探讨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生态建设与管理模式,提出保护对策和建设管理标准(崔丽娟, 2009; 李春晖等, 2009; 李睿等, 2007; 林锐芳, 2006; 高乙梁, 2006; 吕咏等, 2006)。

图1 2001—2020年湿地公园相关文献发表情况Fig.1 Publications of relevant papers in the theme of wetland Park from 2001 to 2020

2011—202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快速发展,研究内容丰富多样。该时期纳入分析范畴的文献共计2 948篇,年平均发文量290余篇,是2001—2010年的11.7倍。学者们基于SWOT、AHP等模型通过湿地公园景观价值与格局、环境容量、游客感知等因素分析,提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策略(李玉凤等, 2011; 陈珏, 2011; 徐新洲等, 2012; 魏遐等, 2012);研究动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土壤和人为干扰与湿地公园水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多种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技术(孙志强等, 2013; 黄杰灵等, 2012; 郑囡等, 2011);分析10年来中国湿地公园建设空间布局、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湿地公园建设的建议和措施(吴后建等, 2015; 张庆辉等, 2013);通过监测和调查,构建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衡量湿地公园修复效果(游惠明等, 2019; 王立帅等, 2019; 冯沁薇等, 2019; 徐浩田等, 2017; 冯倩等, 2016);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分析湿地公园与其周边生态、生产和生活的协同耦合关系,探索出湿地公园的生态发展模式(杨朝辉等, 2017; 胡玉玺等, 2018)。

2.2 研究热点频次分析

通过文本信息自学习,按频次排序,梳理出排名前10位的研究主题及其所涉及的研究内容。

2.2.1 保障湿地生态功能发挥,支撑湿地公园建设表1描述了2001—2010年国内湿地公园研究的10个热门主题。从表1可见,每个主题包含的概念性词汇不超过3个,50%的主题涵盖了“生态系统”相关概念,30%的主题涵盖了“城市”相关概念,“建设”“生态”“发展”“规划”“设计”“城市”等词出现频率较高。2001—2010年国内湿地公园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发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功能为目的的城市建设范围内的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和设计。

表1 2001-2010年中国湿地公园文献研究热点频次表Table 1 Research themes and concept frequency of relevant papers in the theme of wetland parks in China from 2001—2010

2.2.2 注重湿地可持续发展,开展建设后评估2011—2015年国内湿地公园研究的10个热门主题见表2。与表1相比,主题词频次排序有了调整,“建设”主题的排序从第3位跌至第8位,出现了“可持续”和“水体”两个新主题,“湿地”“公园”和“生态”前3个热门主题所关联的研究内容也有所变化。该阶段的研究以湿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从植物群落优化、湿地景观营造等方面入手,更注重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质量和环境优化提升效果评估。

表2 2011—2015年中国湿地公园文献研究主题及其概念频次表Table 2 Research themes and concept frequency of relevant papers in the theme of wetland parks in China from 2011—2015

2.2.3 贯穿生态思想,融合多学科方法2016—2020年国内湿地公园研究的10个热门主题见表3。50%的主题包含超过3个研究内容,且主题词与概念词之间交叉性较强。与表2相比,主题词热度排序有了调整,“建设”主题的排序从第8位上升至第5位,其下概念词仅“生态”1个。出现了“植物”新主题,“公园”“湿地”“生态”3个最热主题所包含的研究内容从概念性向具象性转变。该阶段的研究中生态学思想贯穿始终,以植被结构调整、水环境优化等为抓手,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落实和优化湿地公园生态建设和发展。

表3 2016—2020年中国湿地公园文献研究主题及其概念频次表Table 3 Research themes and concept frequency of relevant papers in the theme of wetland parks in China from 2016—2020

2.3 研究热点图谱时序分析

运 用Leximencer 4.5.1按2001—2010年、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3个时段绘制文献研究热点图谱,分析湿地公园研究热点及其共现关系变迁特征。研究主题以圆圈表示,以色彩表征其重要程度。其中,暖色(红色、橙色等)表示重要性较高,而冷色(蓝色、绿色等),表示重要性较低。一个主题热圈内可能包含多个研究内容,用连线表示其共现关系。

2.3.1 规划建设起步,研究热点间相关性弱2001—2010年文献研究热点见图2,该阶段“湿地”主题研究热度高,主题之间连线少,关联性不强。“湿地-建设-管理”这3个高频词关系紧密,并辐射出“生态规划”“自然-保护-发展”等多个主题。以“公园”为中心的热圈下包含“生态系统”和“资源”,并辐射出“湿地公园”“城市”“水资源”等多个主题。该阶段湿地研究以如何开展湿地规划、建设和管理为主,强调湿地资源保护。

图2 2001—2010年中国湿地公园文献研究热点图谱Fig.2 Research hotspots of relevant papers in the theme of wetland parks in China from 2001—2010

2.3.2 聚焦景观营建,研究热点关联增强2011—2015年我国湿地公园文献研究热点及其共现关系见图3。2011—2015年热圈中包含的高频词增多,且高频词之间的关联性增强。主题热圈聚集度增高,交叉和辐射增加。如“生态”主题词辐射出城市生态学、建设与规划、发展与保护、资源与环境、教育等内容,并通过“资源与环境”主题圈,与“湿地”主题建立联系。该阶段研究以湿地公园景观营建为主题,生态学思想指导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规划和建设。

图3 2011—2015年我国湿地公园文献研究热点图谱Fig.3 Research hotspots of relevant papers in the theme of wetland parks in China from 2011—2015

2.3.3 强调生态导向,研究热点聚集交叉2016—2020年我国湿地公园文献研究“生态”主题热度最高(图4)。与前两个阶段相比,“生态”主题下的概念词密集,共现关系更加紧密,主题圈之间的交叠增多,连接性更强。该阶段国内湿地公园相关研究都更强调生态学思维,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典型已建成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验和模型,优化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图4 2016—2020年我国湿地公园文献研究热点图谱Fig.4 Research hotspots of relevant papers in the theme of wetland parks in China from 2016—2020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对2001—2020年湿地公园主题相关重要文献发文量、高引文解读与研究热点图谱时序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学术期刊湿地公园主题发文量成阶段性递增趋势。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此后我国湿地公园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湿地公园研究主题热圈由疏到密,涵盖的研究内容由少到多,研究主题相互间的联系由松到紧。这些研究均以湿地公园为对象或场所,以生态学思维为指引,以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开展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探讨的科学问题随时间呈阶段性变化与发展。

结合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和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湿地公园研究热点方向一定程度上受政策驱动(宋晴等, 2021; 郭子良等, 2019 ; 赵智聪等, 2016; 邓侃等, 2011; 王立龙, 2010)。2005年前我国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和管理维护的理念、概念、特征及其限制因子的研究为国家明确湿地公园定义、出台湿地保护管理政策打下了基础。2006—2010年,我国湿地公园建设逐年稳步推进,以西溪湿地公园等多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实证,开展的设计规划、建设规范和管理评估的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草案)、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评估标准和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提供了科学依据。2011—2015年,国家林业局提出了“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的方针,各地方陆续出台省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可持续”成为该阶段位居第5的热门研究主题,并与“发展”和“保护”等高频词紧密相关。2016—2020年,湿地保护进入“全面保护”的新阶段,修订了《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强调发挥湿地公园的多元功能,提升人居环境,服务民生。这段时期的学术研究综合了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环境学、景观规划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运用了控制实验、模型模拟、空间景观技术等研究方法,解决湿地公园空间布局优化、环境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建管成效评估等科学问题。

在湿地全面保护的新阶段,应提升湿地公园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议如下:(1)深入开展湿地公园的地方性特色研究,构建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和监测评价的本土模式,有效保护湿地公园的景观独特性和生物多样性;(2)融合居民、社区和文化等社会人文因素,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从区域尺度优化湿地公园的空间布局;(3)开展湿地公园生态服务价值提升研究,特别是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生态旅游和自然研学价值等,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城市的生态弹性,提高民生福祉。

致谢:感谢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院生态研究所朱义博士、张群博士、王莹博士和张春松对数据分析提供的帮助。

猜你喜欢

热点公园文献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热点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在公园里玩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