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激素组合对牦牛同期发情效果的观察

2022-03-02赵寿保字向东李青云保广才殷满财骆正杰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肌注交配牛群

赵寿保,字向东,李青云,保广才,殷满财,骆正杰

(1.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青海 西宁 810102;2.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牦牛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的优势畜种,素有“高原之舟”之称[1]。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畜种之一,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高寒牧场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牛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2-3]。由于常年很少补饲,牦牛营养长期处于负平衡状态[4],虽体现出了非常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生产性能较为低下。不带犊母牦牛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配种成功率可达到99%以上,而且能在每年7月20 日以前完成发情和配种,而人工授精牛群的配种成功率在75%~79%。本次试验是对人工授精后期还未发情的母牦牛进行药物处理,达到同情发情和提高繁殖率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牦牛及分组 从青海省牦牛繁育推广服务中心相邻两群牛中选择不带犊母牦牛为试验对象,分人工授精牛群(试验组)和自然交配牛群(对照组)。人工授精牛群数量为132 头,自然交配牛群数量为125头。将试验组7月份未发情的50头母牦牛分成三个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1.2 试验药剂 阴道孕酮栓;氯前列醇钠注射液;孕马血清(PMSG);促排3号(促黄体释放激素A3)。

1.3 试验方法 两组牦牛在2019年7月1日至8月10日在夏季草场放牧管理,试验组进行人工授精,对照组按1∶15的公母比例放入种公牛进行自然交配。将试验组未发情的50 头牦牛分三组进行同期发情处理,1组:8月11日放置孕酮栓,8月18 日撤栓+肌注PMSG(500 IU)+肌注氯前列醇钠注射液(1 支),8 月20 日下午人工授精1 次。2组:8 月11 日上午放置孕酮栓,8 月16 日下午撤栓+肌注氯前列醇钠(1 支),8 月19 日上午人工授精1次,肌注促排3号(1支)。3组:8月11日上午放置孕酮栓,8月18日上午撤栓+肌注氯前列醇钠(1支),8月21日上午人工授精1次+肌注促排3号(1支)。统计各组的产犊数,并与2017年、2018年人工授精牛群的产犊数进行比较分析。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统计,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配种方式的繁殖情况统计 试验组参配母牦牛有132头,发情82头,发情率为62.12%。对照组参配母牛数为125头,繁殖125头,繁殖率达到100%。两组母牛的繁殖率在统计学上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详见表1。

表1 不同配种方式的繁殖情况统计

2.2 经同期发情处理后母牦牛的繁殖情况 1组受胎11头,繁殖率为64.71%;2组受胎14头,繁殖率为82.35%;3 组受胎13 头,繁殖率为81.25%,1组的繁殖率与2、3 组差异极显著(P<0.01),2 组与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同期发情处理后各组的繁殖情况

2018 年牦牛人工授精配种头数高于2017年,但繁殖率低于2017 年,2019 年牦牛人工授精配种头数及繁殖率均高于2017 年和2018 年,总体繁殖率呈增长趋势(表3)。

表3 连续三年人工授精牛群的繁殖情况对比

3 讨论与结论

从表1 可以看出,人工授精牛群的发情率只有62.12%,而自然交配的牛群繁殖率达到100%,说明对照组母牦牛全部发情。据观察,对照组母牦牛在3 月18 日以前全部完成产犊。动物繁殖性能与营养有直接的关系[4],本次试验牦牛是不带犊的母牦牛,不用产奶带犊,精力比较旺盛,营养水平较高[2-3],6 月份牧草比较茂盛,加快了牦牛营养水平的提升,7 月份就能发情。放入种公牛后,种公牛能准确地找出发情母牛,并能及时配种。试验组的繁殖率较低,主要原因是牦牛发情鉴定工作比较难,出现了漏配现象;其次是人工授精牛群每天早晚都要往圈内驱赶一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牦牛采食时间,在驱赶过程中对牦牛的体能也造成了一定的消耗;另外,一些人为因素会影响到牦牛的情绪,也可能导致牦牛不发情。

牦牛由于受漏配、驱赶等因素的影响,繁殖率较低,8 月份对未发情的母牦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牦牛的繁殖率,以此弥补发情鉴定的不足。从表2可以看出,三个组的繁殖率都比较高,尤其是第2组的繁殖率达到82.35%。

牦牛人工授精一般在夏季进行,由于夏季草场交通不便,设施简陋,在7月份无法做到一次性对全部牦牛进行药物处理,即使发情每天也无法做到较大数量牦牛的配种[5]。以本次对照组母牦牛发情时间为依据,从7月20日开始分批次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到8 月上旬才能完成人工授精牛群的配种工作。

从表3 可以看出,2019 年人工授精牛群的繁殖率显著高于2017 年和2018 年,说明牦牛应用同期发情技术的效果非常明显,可以在牦牛生产中应用。

牦牛繁殖时间较长,一般从3 月份开始到7月份结束,通过同期发情处理,可以有效缩短牦牛群体的繁殖时间。人工授精是牦牛改良的一项关键技术,提高牦牛人工授精的效率,能有效提高牦牛改良的进程。

猜你喜欢

肌注交配牛群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贡嘎钩蝠蛾交配及生殖力的研究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肌注有机磷农药致急性重度中毒2例
与牛共眠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牛牛阿卡
牛群小时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