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群小时候的故事

2001-05-11董竹

孩子 2001年2期
关键词:痰盂兜兜牛群

董竹

牛群有5个哥哥姐姐。身为老幺,他不仅比最小的哥哥还小13岁,甚至比大姐的孩子、自己的小外甥也只早一年出生。大姐每每给自己孩子做新衣服,总要给小牛群也做一件。长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的牛群成了全家人的掌上明珠。

只有个人从不宠他,那就是牛群爸爸。正因为是老来得子,牛爸爸最担心慈爱的妈妈和哥哥姐姐把牛群宠坏了,因此对他的管教非常严格。这位老地下党员、原河北工学院的院长老爸,教育起稚子牛群,称得上是严厉异常。

牛群小的时候,根本没有零食吃。他最高兴的事就是过年时妈妈给他买一个中间夹着猪头肉的烧饼。每次小牛群总是三口两口就吃光了。后来遇上三年自然灾害,牛爸爸把自己的工资都拿出来买了国债,再到过年过节的,小牛群连烧饼也吃不上了。

小牛群都上小学四年级了,吃饭时还要带围兜儿。牛爸爸自然有他的理由:“妈妈好不容易把你们六个孩子带大,实在太累了,不能老是让她给你洗衣服!所以要你吃饭时带兜兜,饭菜就不会洒到你身上。”

小牛群的同学来到家里看到这个情况,让小牛群很不好意思,就向爸爸央求:“我都四年级了,同学们都笑话我了,别让我带兜兜了行不?”

“不行,必须带。”牛爸爸一瞪眼,小牛群哪里还敢做声!

戴围兜就戴围兜吧,可这还不算。10岁以前,小牛群没和大人一起在饭桌上吃过饭!从来都是自己单独有一个小桌子,饭菜是被拨好到小碗里的,不够了也不敢说。最后还是牛群的二姐看不下去了。家里只有她能和爸爸说上话,二姐就为弟弟求情:

“爸爸,你可不能这样,小牛正在长身体呢,哪能给他那么

点儿饭菜呀,得让他吃饱了。”

怎么样,够严的吧?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家里再严,该淘气的时候小牛群还是不忘淘上一把。那一次,上学的路上,小牛群在护城河里钓了几条小鱼。到了学校找不着地方养,就把老师的痰盂洗净之后装上清水,把小鱼放进去了。老师上课的时候,正要用痰盂,一眼就发现了里面的小鱼。

“这是谁干的?把家长找来!”老师大怒,把牛群的爸爸找到学校来训了通。

小牛群的功课非常好,尤其数理化,总是班上最拔尖儿的,在学习上从没挨过打,但是这一次,看到父亲的脸色铁青,牛群知道一顿鞋底子是躲不过了。“大棒子底下出人材”是牛家祖训,也是牛爸爸信奉的硬道理。他在家里又是绝对权威,妈妈和姐姐再心疼也束手无策。

打归打,但要打得口服心服。所以打前牛爸爸照例要问话:

“你错了没有?”牛爸爸问。

“错了。”牛群答。

“打你你哭不哭?”又问。

“不哭。”又答。

“要哭怎么办?”再问。

“重打。”再答。

或许是爸爸太过严厉,或许是那时少不更事,父亲去世时,年仅n岁的小牛群反倒像是松了口气。看到妈妈悲痛欲绝,哭得死去活来,看到送葬的人群络绎不绝,神情肃穆,小牛群不仅没有感到怎么悲痛,甚至还偷着乐呢。“爸爸走了,总算没人打我,没人管着我了。”当时不谙世事的他心里暗想。

之后牛群慢慢地长大了,懂得了很多道理。每每想起这件事情,总是很内疚。他至今还记得父亲送给他的那句质朴到极点、又饱含严父舐犊之情的座右铭:“不说谎,先干活儿后玩儿。”

“那时候我真是太不懂事了,不能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如果父亲晚走5年,我一定比现在更有出息。”今天已为人父、早有出息的牛群每次同爱人刘肃讲起父亲,总会情不自禁地这么说。

责任编辑:叶亦蓬

猜你喜欢

痰盂兜兜牛群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兜兜
兜兜
一只白狐
做兜兜
看你怎么办
环保痰盂
牛牛阿卡
激怒牛群巧炸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