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2022-03-02蒋雅静张建忠

关键词:入学教育新生高校

蒋雅静 张建忠

摘  要: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抗疫历程对教育内容的丰富性、线上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序性,为高校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带来一定机遇。然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局限性以及教育成效缺乏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实效。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校应积极构建新型新生入学教育机制,以提升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效能。首先,应注重将抗疫素材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其次,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后,建立完善的新生入学教育质量保障制度。通过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与教育监督三个方面,全方位提高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疫情防控常态化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目前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管理。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从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回归正常状态的阶段。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阶段教育的起点,是高校根据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1]。疫情防控常态化给新生入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该把握好机遇,直面挑战,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新生入学教育,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生活,为大学新生的成长成才树立良好方向。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机遇

(一)抗疫历程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鲜活素材

“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2]。抗疫历程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鲜活素材,为大学生在校园适应、身份认同、成长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校园适应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防疫案例、防疫政策等,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当下的校园环境和管理举措,形成科学防疫意识,以尽早适应校园生活。在身份认同教育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学校抗疫举措、疫情期间涌现出的抗疫先锋事迹等,帮助学生详细了解学校的校史校情、校规校纪,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在成长发展教育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为抗疫做出卓越贡献的医生、警察、环卫工、志愿者等各行各业人士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严峻就业形势,以此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早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高校可以向学生介绍抗疫党员先锋事迹、90后、00后大学生的抗疫先进事迹,并列举个人不遵守法纪法规的劣迹行为,以此形成正反事例的对比,引导并强化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线上教学模式促进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多样化

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传统新生入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创新思路。受疫情影响,高校无法开展大规模的线下教育活动。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高校创新线上教学模式,借助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为课堂组织形式,运用网络资源丰富线上教学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具有个性化和灵活化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参与感。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线上学习经验,高校也积累了大量的线上教学经验。这有助于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更有效地采用线上教育模式,新生也能更快地适应线上教学模式。

(三)家校社协同共育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有效保障

疫情期间,高校将家庭和社会两大主体纳入育人体系中,为高校协同育人提供一定保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新型的平等合作关系。新生入学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长参与可以发挥监督教育与榜样示范的作用。他们既作为监督者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也作为教育者,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社会资源可为学校育人提供重要育人资源,疫情期间社会上一些公益组织、基层单位和高校建立的合作机制仍发挥重要作用。校社合作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们明确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挑战

(一)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要求新变化

新生入学教育内容需要根据不同时代的特征进行适时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新生入学教育的育人功能。疫情防控常态化对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的时代性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来源于时代背景和教育对象的两大变化。一是时代背景的变化。相较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社会背景具备鲜明特征:注重健康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线上线下协同成为生活新常态、构建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共识[3]。二是教育对象的变化。2020年入学的新生都亲身经历过疫情,他们真切地感知过疫情的巨大危害和生命的脆弱,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影响。此外,此次疫情也让这批00后新生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中国制度的优势。时代背景和教育对象的双重变化对新生入学教育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亟待更新和完善。

(二)新生入学教育开展囿于疫情防控

虽然,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但是仍要将学生的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筑牢疫情防线。疫情防控给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以下两方面的挑战:第一,大规模的集聚性活动不能开展。2020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了《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4],方案中指出开学后学校在管理学生时应该从严控制,审核各类学生聚集性的活动。这一要求也使得高校原本可以组织的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军训等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新生们也无法通过这些仪式教育学习和适应大学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第二,新生入学教育无法全部转为线上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成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形式。行之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是能够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产生大学生的自我身份认同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隔着屏幕的线上教学难以帮助新生直观感知大学的环境和文化。因而,在疫情防控要求下,提升新生入学教育成效,就需要尝试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三)线上线下新生入学教育缺乏有效监督

现阶段,各高校纷纷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新生入学教育方式。这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在给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带来创新活力的同时,也给高校带来了监督与考核的挑战。第一,线上教育缺乏有效监督管理。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高校教师对目前学校采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甚满意,他们认为适用于线下教学的督导听课、领导查课的监督方式,难以评估出线上教学的成效[5]。此外,线上教育也出现了线上热闹,线下冷清的问题。教师隔着电脑屏幕难以有效监督到学生听课的状态变化和学习情况。如何根据线上教学特征,创新改革监督评价机制是高校开展线上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第二,缺乏过程性的评价和反馈。目前高校大多是从新生完成入学教育的学分情况来对新生入学教育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忽略了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线上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线下教育更加强调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当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时,如何有效评估教学过程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加以改进,也是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应对策略

(一)内容教育:抗疫素材融入新生入学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6]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需要结合抗疫历程中的育人素材,及时更新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1.共同体意识融入大学适应教育

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顺利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变的转轨性教育。[7]将疫情防控中突显出的共同体意识融入新生适应教育当中,能够让新生更清晰地认识到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以此更好地完成角色转变,增强学生的身份认同感。一方面,高校可以对国家及学校的疫情防控政策给予详细解读,帮助新生了解目前疫情防控的整体形势,熟悉学校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要求和举措,以促进新生们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校园环境和校园管理,增加学生的身份认同感。另一方面,学校的抗疫历程也是校史校情的一种映射,高校可以向新生讲述学校抗疫故事以及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先锋模范,帮助新生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学生的共同体意识。

2.科学精神融入成长发展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不仅需要聚焦基本的适应教育层面,还需要聚焦发展层面即学生对自我学业及未来职业的规划。[8]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始终秉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进行科学防控[9]。将疫情防控中突显出的科学精神融入学生成长发展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首先,高校应该遵循新生成长发展的科学规律,开展相应的学涯规划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一方面,学生们采用线上平台进行学习的比例大幅度增加。高校可以利用这一特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授他们如何选择恰当的线上学习资源,如何自主调节线上学习节奏,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高中的被动式学习转为大学的自主学习。此外,缺乏专业意识的问题在新生群体中比例较大,帮助新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意识至关重要。高校可以通过向新生宣讲疫情防控期间,各学科专业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疫情研究进展的事迹,引导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建立正确的专业意识。另一方面,大一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职业观的最佳时期。高校可以向新生详细地介绍大学毕业生最新就业形势,帮助新生们全面了解社会所需的紧缺人才类型,以此促进新生们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把握好职业发展方向。其次,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科技资源,提升新生成长发展教育的效能。疫情让信息技术大放异彩,也推动了教育技术的革新和发展。高校可以充分开发和运用教育科技资源,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和资源库,引入AR、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和自主性,从而提升新生成长发展教育的效能。

3.抗疫价值理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最高层面上凝聚了国家对当代社会公民素养的核心的价值规范要求,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我国疫情防控实践可以看出,在价值理性思维主导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怀被释放了出来,人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彰显,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效能[10]。抗疫中的价值理性更加强调伦理关怀和个人的情感體验。将价值理性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中,能够帮助高校更有效地开展价值引领培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第一,全面调查了解新生的思想动态,对新生进行伦理关怀,积极培育新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全面调查经历过疫情的新生们的思想动态。从新生们的实际情况和情感需求出发,开展伦理关怀,尝试与新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与他们产生共鸣、共情和共生,以此让新生们更愿意听老师讲,更有效地引导他们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设计感悟抗疫精神的实践活动,让新生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疫展览馆、开展与抗疫主题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主体性。让他们主动探索,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抗疫中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法治理念,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加以践行。

(二)组织形式: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模式

疫情过后,在疫情期间形成的线上教育模式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式,为高校教学提供一定方法创新。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将线上线下教育高效结合,形成育人合力,需要教育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以及线上线下新生入学教育具体方案的制定。

1.组建线上线下新生入学教育领导小组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好新生入学教育的具体实施。第一,组建线上领导小组。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线上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需要信息资源平台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专家的指导。这些资源主体是高校内部所缺乏的。高校可以充分开发外部资源,与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展开合作,挖掘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组成线上领导小组,远程指导和规划高校的线上新生入学教育。第二,组建线下领导小组。高校可以充分调动内部资源,将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多元主体纳入领导小组当中。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疫情防控要求仍是新生入学教育需要严格遵守的规范,高校应该将疫情防控的相关负责人代表纳入领导小组当中。各类主体代表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属性,列出各具特色的育人责任清单,合理协调组织分工,发挥最大育人合力,以此保证在新生入学教育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有领导能管、有领导负责。

2.制定线上线下新生入学教育方案

疫情防控常態化对新生的入学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方案制定应该遵循教育方针和学生实际。在开展实际的新生入学教育之前,高校需要明确教育的着力点,充分发挥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优势,制定出内容全面、方法科学、分工合理的实施方案[11]。新生入学前,高校可根据新生特点,充分利用线上教育突破时空限制,采用微课、慕课、直播等形式对学生们进行校史校情、校纪校规、入学流程以及学校防疫制度等内容介绍,让学生对大学生活形成整体性认识。新生们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模块进行学习,为日后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做好充分准备。新生入学后,面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适应问题,高校可以利用线下教育实践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新生们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的转换。

(三)监督反馈:建立新生入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迈向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然而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线上线下协同教育与传统新生入学教育理念难以完全贴合的挑战。大部分线上教学平台并非学校自行研发,学校对平台监管控制存在一定缺失,导致有效监督评价新生入学教育质量的效果不佳。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否针对高等教育目标而展开,是否满足新生需求,是否可以促进新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都需要通过有效的监督和科学的考核评价来加以保障[12]。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保障新生入学教育质量,高校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以保障新生入学教育质量。

1.扩大监督主体,实现多方联动监督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性工程,尤其是线上线下协同育人机制给教育质量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扩大监督的主体,多方联动,共同监督新生入学教育的组织与开展。首先,高校内部要建立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学校层面要积极调动校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和教务处力量,成立校级新生入学教育督导小组。小组成员通过随机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二级学院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动态,帮助各院系分析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益建议。另一方面,院级层面也要积极组建督导小组,将专任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信息员的力量落实到督导小组,让学院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新生入学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督导小组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交流会的方式,听取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以及对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情况的反馈。对于线上新生入学教育,做到统一规划,安排教学督导,做到“逢课必听”,及时反馈。

2.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升评价科学性

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新变化对新生入学教育的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在新生入学教育开展过程中对新生入学教育进行及时评价,并根据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馈与调整。首先,在评价内容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召开新生入学教育会议,对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进展和教学量进行阶段性分析,根据教学效果、新生反映等作出科学评价,为下一阶段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方向。其次,在评价形式方面,高校应借助大数据分析提升新生入学评价的科学性。评价实施及结果反馈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评价活动的结束,通过评价结果回溯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和评价体系是评价活动中重要的一步[13]。高校可根据大数据的反馈结果,组建专业数据分析团队对新生入学教育评价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精准把握新生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以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完善教学方案,保障新生入学教育质量。此外,从评价数据分析结果,学校可以发现新生入学教育总体方案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如组织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真实效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更好地促进新生入学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赵志清,汪毅敏,王萍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国内外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J].大学教育,2019(04):6-10.

[2]毕明生.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理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1):43-45.

[3]李辽宁,倪圣茗.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遇与新作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4-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的通知[EB/OL].(2020-04-13)[2021-10-2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010/t20201021_495955.html.

[5]邬大光,沈忠华.我国高校开展在线教学的理性思考——基于6所本科高校的实证调查[J].教育科学,2020(02):1-8.

[6]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1-10-21].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6173.

[7]陈华,冯缙,汪小容.以目标为导向的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8(39):109-110.

[8]曲云进,姜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06):80-84.

[9]邹绍清,杨敏.抗疫精神的硬核要义、时代价值及世界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15-20.

[10]谢瑜,李玉梅.抗疫中的价值理性与伦理关怀[J].道德与文明,2021(04):122-128.

[11]闫海水.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前置”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6):88-90.

[12]姜宇,曲云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6):182-183.

[13]查方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评价现状及评价体系构建[J].教育评论,2016(08):63-66.

责任编辑  杨慧芝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新生高校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