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2022-03-02刘宇刘於清

关键词:融合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

刘宇 刘於清

摘  要: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主要包含了胸怀祖国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等多方面内容。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要以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为抓手,深入挖掘科学家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契合点,提升教师的育人水平;充分开展科学家精神实践教学,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打造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网络教学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培养出富有科学家精神的科技人才提供思想引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路径

科技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群体的实践,更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并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指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1]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2]为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于创新指明了方向。2020年9月,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并重点阐述了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地位,指出了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而是科技工作者长期在实践中积淀而成被科学家成员广泛认同定型的价值理念,对于加快我国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国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

一、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学术界对科学家精神的研究,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一是宏观层面,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解读、时代价值探讨,(如余德刚2018,潜伟2019,丁俊萍2020,周福良2021)。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书写科学家精神的历史,继承和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双重意蕴,丰富育人功能,增强育人工作时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二是微观视角,具体某位科学家的精神研究。有学者撰文分析了钱学森、秉志等科学家的科学家精神及现代价值。(如孙炜,史玉民2020)。也有学者研究了袁隆平精神,号召学习袁隆平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浏阳河2021)三是科学家精神相关拓展研究,如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群众文化工作、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黄怡然2019,李益波2020,王晶2020,张苗2021)。学者们认为,弘扬科学家精神融入群众文化工作应坚持的时代性、先进性、广泛性、针对性、生动性原则。科学家精神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的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的形式,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的文化场域。四是学界举办学术研讨会研讨。如2020年7月,上海交大召开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暨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研讨会。2020年11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共绵阳市委、绵阳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共同主办了举办“首届科学家精神论坛”,就继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形成诸多共识。

总的来说,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均偏重对科学家精神本体理论分析,拓展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就本文的选题而言,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寥寥。2021年以来,郭笑雨、张宁宁等少数学者撰写开始关注,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毋庸置疑,科学家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意义。本文拟在回顾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出一些初步思考。

二、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科学家们胸怀祖国的爱国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家国情怀的精神主旨相一致,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价值观导向的精神主旨相符合,科学家精神的培育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点、焦点和难点存在内在契合点,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有助于与时俱进地丰富教学内容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是额外的任务或负担,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应有之义,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应予以重视,转变思想理念,不断使教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相对接,与立德树人的使命相对接,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育人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科学家精神的价值追求、现实指向、时代诉求方面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契合,科学家精神所拥有的深刻思想内涵,蕴含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有助于与时俱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人们热爱科学的情怀,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扩大道德教育的范畴,把道德诉求拓展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实现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与时俱进。总之,一是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建设形成特色和亮点,能够开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眼界,自觉加强课程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二是有助于丰富教学案例,让科学家群体走进教学,成为“活教材”,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让科学家精神得到青年学生认同,使其受到精神感召。科学家精神在思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教学上是不可多得的教学案例。

(二)有助于提升教学感染力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授课内容上应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其课程性质具有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因此需要融入新教学资源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就目前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科学家精神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课程教学中融入的东西不多,缺乏应有的理念灌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遵循青年成长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把科学家精神渗透到教学各环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增添新的时代内涵,能够增强课程教学的感染力与说服力。一方面,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融入课程教授,有利于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当今,在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下,唯利是图、争名逐利风气盛行,对青少年价值取向产生深刻负面影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文娱领域乱象”“科研作风和学风浮躁”时刻警示我们要认识到“塑造什么样的未来人”的重要性,学习优秀榜样、弘扬崇高精神品质、提升道德素养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更也是促进我国科技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科学家精神充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到了因时而进,因事而新,充分反应了时代诉求,能够有效增强课程教学的感召力、说服力。教师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既完成了既定知识点讲解和传授,也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因理论性太强而引发的枯燥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接受途径使客体主体化,有利于学生产生信服与认同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说服力和实效性。

(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正确把握内涵,积极提升学生价值认同,让学生自觉养成科学思维并努力实践科学家精神,使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促进知行合一。科学家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学生而言是大有裨益的,不仅学习到这些伟大科学家的高尚人格,也感悟到他们为国为民勇于奉献精神,契合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一是思想上进步,科学家精神教育不仅强调求真、求善、求美,也注重求实、求新,科学家精神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精神动力。二是实践中进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服务人、教育人、引领人的教学活动,科学家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思维、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帮助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成长和发展,在学术观点交流碰撞中碰撞思想火花,在严谨认真的学术讨论和评论中收获真知,在与学术权威交流对话中学习成长。易言之,培养大学生既具有科学精神,也具有人文精神,自觉将国家利益、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科学家精神所体现出的“报效国家”“无私奉献”“求实创新”等优秀品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追求的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相互联系,趋于统一,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立的育人目标,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三、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扎根中国大地辦大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同时,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高校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提供了重要平台。科学家精神作为科学家所承载的科学精神人格化展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存在融通点与契合性,将其融入教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核心层面:紧紧把握胸怀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

爱国主义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理念,应着重阐释好三方面内涵:第一,学习科学家始终心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爱国追求。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家们始终秉承科学救国、报国、兴国、强国的信念,始终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群体坚持科学报国的高贵品质,以攻克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前沿难题和关键技术为己任,以坚持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价值追求,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克难精神。第二,学习对党忠诚,勇于投身祖国科学事业之中。科学家们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和信仰,勇于创新,为国家科技事业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代的科学家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良好的科学视野,浓厚的爱国情怀,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学习坚持人民立场,用科技为人民服务宗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时指出:“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4]这就是广大爱国科学家群体的真实体现,以实际行动中诠释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二)基础层面:牢牢抓住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为基础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坚持追求真理,求真求实。科学家精神内在蕴含的科学精神充分总结了以往科学家的内在精神特质,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入: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探索精神,彰显求真求实精神。学习科学家们的科研路上,敢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在广大科学家群体身上,蕴含着热爱科学又不迷恋权威的独立思辨精神,他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理性质疑、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将探求真理作为毕生追求。二是以问题导向为基础的批判精神。理念是行为的向导。以问题导向为基础的批判精神是对一度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为代表的机械思想为代表“唯教条”论所产生的思想问题的教训反思和经验总结,值得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并自觉进行思维训练。三是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创新行动。回顾历史,无数科学家凭借开拓创新精神在科研攻关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新中国成立来,面对我国科技上的一穷二白,科学家们从零开始,以严谨开拓精神,使我国科技大踏步赶上时代,攻克了系列科技难题,许多领域成为国际前沿。总之,将追求真理为核心的科学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三)价值层面:始终坚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导向

科学家精神中的奉献内涵,即表明了科学家们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甘于做奉献的幕后英雄,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取得成就后依然看淡名利,生动的诠释了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奉献精神。在教学中要始终向学生宣传科学家们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一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落实到具体的科学报国行动中,把个人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将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融入价值观教育,以科学家精神中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来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二是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先,为国家科学事业默默奉献。许多海外留学的科学家不忘留学初心,回国后将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科技事业。如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闯过重重难关,回到刚刚科技才起步的新中国,默默为“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奉献一声。这些科学家群体,倾尽所学报效国家,展现了拳拳的爱国之心和赤子之情。他们真正实现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5]三是不争名逐利,朴实求真。许多科学家秉承“科技报国”的理想,献身国家科技事业,不慕名利。要将他们淡泊名利、不为虚名和功利所惑所困,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传递给广大青年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在科学研究中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坚守研究方向,淡泊明志,奋战在科技强国的道路上。

四、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路径

前文所述,科学家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内容存在高度契合性,它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资源,对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对于推动当前我国科学家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其融入教学的基本路径,可以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方面着手。

(一)挖掘科学家精神与思政教学契合点,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如何把科学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键在于找准二者内在契合点。一是教师要更新思想观念,提升育人水平,找准二者契合点。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应加强挖掘科学家精神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阐释契合点,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建立科学家精神的研究机构,通过丰富既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主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引起共鸣,产生认同,自觉笃行。要不断取得一批前沿研究成果,为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给予理论支撑和现实指导。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是关键,教师要积极打造融合科学家精神的专题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应做好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内容挖掘。将科学家精神的重点史料融入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着眼于补充关于科学家、科学家精神的历史材料;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引导学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如讲授“精准扶贫”相关内容时,可讲授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通过具体案例的挖掘,使青年学生在科学家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效实现对接的过程中形成思考,从而更好地领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三是高校要结合实际积极打造“鲜活”案例教学模式。每所高校都拥有本专业的优秀专家或者优秀毕业生,应该创新机制,引导这些专家和学生分享人生发展经历和科研攻关经历,鼓励新一代青少年奋发成长,传承和弘扬好“科学家精神”。 [6]总而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挖掘科学家精神与授课内容契合因素,增强课程有效衔接的能力,通过科学家精神的具体案例深入浅出地对理论进行阐释,实现对教材知识的真正内化,发挥育“真人”作用。

(二)积极开展科学家精神思政实践教学,发挥实践育人作用

弘扬科学家精神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中概念的抽象演绎,还应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发挥其实践育人作用,使科学家精神变成一种可感知的情感经历与共鸣,从而更好地内化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制定“大思政”的实践育人目标。首先,高校要有崇尚科学家精神的良好校园氛围,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通过主办的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知。通过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模范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科学家精神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传播与渗透。其次,充分利用好各类教育基地,各类科普基地。依托科技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设施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家精神教育阵地,让青年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实践调研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也是有效弥补科学家精神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对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标准,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模式,构建实践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帮助青年大学生充分了解科学家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使其逐步形成科学的科学家精神。最后,高校也要将科学家精神充分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树立严谨的学风和科研风气。在遵循“以人为本”理念基础上,做好学生科研建设工作,身体力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态度和道德素养,推进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第二,充分利用校园科学家精神建设学术讲座。高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毕业校友中的优秀科技专家等专家群体在学校开展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讲座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社会正能量,让青年大学生理解与感悟科技建设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身体力行,贯彻科学家精神。

(三)打造科学家精神主题网络助学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结合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方式要积极有所改变,充分利用现有网络传播的规律,建设多元和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创建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现阶段各高校利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建设有在线学习课程,因此可以将科学家精神以专题形式建成在线学习课程,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科学家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覆盖,提高科学家精神的覆盖面和表现力。具体来看,第一,建立“科学家精神”网络宣传平台。既要运用好报纸、广播、海报等传统媒体,也要运用好网络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等新的传播方式,打造多元化的科学家精神理念传播网络体系。如将体现科学家精神的科学家事迹制成系列短视频,以更加便捷化的传播方式促进大学生对科学家精神的认同和践行,调动学习积极性。第二,搭建好科学家精神专题网站或教学平台。虽然相关专题网的建设需要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它有显著的实时性、针对性和互動性,是青年大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教育阵地。通过专题网,可以选一批科学家典范,开辟专题或板块来展现其感人事迹和模范人物,让大学生在日常使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思想熏陶、精神洗礼,号召青年大学生学习其丰富的科学家精神,激发大学生群体的朋辈教育效应。第三,增强大学生网络教学主体意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应组织和鼓励大学生参与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线上研讨,定期更新线上教学平台的内容,营造积极向上、高效便捷的校园网络空间,推动科学家精神大众化。通过网络教学模式,推动科学家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

五、结语

一言以蔽之,科学不仅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伟大事业,也是人类不断变革自身的重要路径。科学家群体作为从事科学实践的主体,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群体长期科学实践的结果。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7]科学家精神作为重要的育人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生动鲜活的案例,为我们在教学中找到了理论阐释与实践育人的良好契合点,一是要抓好理论教学,挖掘二者内在契合点,支撑和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感染力。二是要做好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引导他们身体力行。三是要做好网络助学,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注重线上线下相协同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导广大学生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自觉将科学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2.

[2]卞吉.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J].编辑学报,2019(04):394.

[3]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12(002).

[4]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许达哲看望袁隆平同志家属 并转达亲切问候[N].湖南日报,2021-05-23.

[5]蒲慕明.从学术共同体看中国当代科学文化建设[C].北京:中国科协-北京大学,2019.

[6]李益波.“科学家精神”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20(12):88-90.

[7]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5-28)[2021-08-20]http://www.12371.cn/2021/05/28/ARTI1622208186296603.shtml.

责任编辑  韩  谦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