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助力语文阅读课教学研究

2022-03-01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董春风

学苑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琥珀课件信息化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董春风

语文是一门艺术的学科,语文阅读课更是为学生认识世界、扩展知识所打开的一扇窗户,以信息技术作为媒介,让信息技术同语文教学相融合,能够使语文课堂更加广阔,内涵更加深远。

一、信息化助力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要素”

1.必要性:信息化同课堂设计相辅相成。

语文阅读是一个点面结合的过程,教师既要在微观上培养学生的各项单独的能力,如文段的主旨归纳、关键词与关键词把握、快速提炼信息等,与此同时,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甚至从一类或多类阅读材料中总结规律、横向对比,这也是学生培养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目的。而在现实的教学中,信息化技术通常是以具体的、独立的形式参与课堂。简单来说,教师通常会选择展示一项同教学相关的信息化内容,通过将其插入到课堂教学的某一阶段来实现具体的、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名著节选时,教师大多会选择在介绍作者时引入一段信息化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抑或是在学习名著中的一些经典情节时,播放相关影片中的对应片段,这样插入信息化技术虽然能够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实现知识的拓展,但其实同课堂设计的联结度并不高。实际上,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信息化技术只不过是参与了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有限。因此,要想打破这种僵局,教师应当从课堂教学的宏观目标入手,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总结和凝练,寻求更加完整的课堂设计,让信息化贯穿整个课堂,并充分发挥课堂前后的连结,让课堂教学中的各个阶段紧紧连结成一个整体,发挥前后呼应的作用。

2.多元化:广泛搜集信息化教学的素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这也意味着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的资源也越来越充足。教师要做到胆大心细,一方面要广泛地搜寻和整理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源,让教学充分地吸收来自各界的养分;另一方面,又要警惕复杂信息中的不良妨害,注意辨别有益的教学资源和有害的教学资源。当前可以导入的信息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各平台由多方上传分享的各类资料、文章、电视节目、纪录片、丰富的文艺作品及其衍生物。与此同时,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教师还要注意提高警惕之心,对引入课堂的这些信息和资源进行严格把关:第一关是价值关,必须坚定正确的主流价值导向,避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侵害;第二关是质量关,必须精选对学生最有益、对能力培养直接相关的信息资源;第三关是特色关,拒绝枯燥无味、陈词滥调,必须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可理解性:信息化技术对接感官刺激。

由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是以基础能力与兴趣培养为主,学生的学习经验与理解能力也相对有限,在这一阶段,信息化参与课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筛选和导入信息资源时应当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需求,以通俗明白为最基本的筛选要求,以对接感官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接触信息化资源时,能够从中成功提炼出有效信息,并完成内在的情感转化和能力提升。

二、信息化助力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策略”

1.课堂导入:紧紧把握教学目标,信息化与课堂主旨相结合。

把握教学目标,明确课堂主旨的目的是要让课堂设计一环接着一环,给学生以渐入佳境的学习体验,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生学完一堂课,掌握的东西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这样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难以熟练地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和知识整合,学习效率就会大大下降,甚至出现部分学生学完就忘,而在这种情况下插入信息化手段教学,更有可能导致一种特殊情况:学生只记得趣味性的内容,对于信息化技术兴趣盎然,一旦涉及课堂教学,则全抛到脑后了,信息化不仅没能发挥作用,还带来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要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就必须明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在筛选信息资源、选择导入方式时牢牢抓住目标,让信息化同课堂教学高度兼容。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中《雪梅》这一首古诗时,教师先要对《雪梅》这首诗的主旨进行理解,明确本堂课教学的目标在于“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和对梅花傲寒飘香的高尚品质的理解,那么在对接信息化资源时,教师将要牢牢抓住这两点,把重点放在两者上。一方面,针对古诗的内容,让学生认识“雪”与“梅”的形象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展示一些相关图片,但落脚点应当是梅花这一意象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如果教师仅仅对“雪”与“梅”的外在形象进行展示,那么课堂教学就不够深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只能停留在字面含义,这种信息化参与课堂教学就显得浅显、离题了。与之相对的是,教师应当凸显精神层面的内容,比如引入一些古今中外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颂,播放介绍梅花雪天开放这一习性的视频资源,等等。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雪天与梅花构建出关联关系,提到梅花很自然的便想到了雪天、冬季,进而领悟了梅花在古诗文中对某一高尚精神品格的寓意。为此,教师可对此次教学做进一步的拓展,教师将古诗文中又一常见的与冬季、雪天相关联的植物——松柏列举出来,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松柏的图片与对应的诗文,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通过这一拓展,教师将古诗文中的“岁寒三友——松、竹、梅”引入课堂之中,鼓励学生思考“竹”在古诗文中的意象又是什么?“岁寒三友”是否存在共性?进而使得此次教学在完成目标的情况下,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再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琥珀》时,教师首先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即启发学生的合理想象,理解并领会琥珀的形成过程。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进而对科学学习和探索产生兴趣。为此,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琥珀是如何形成的,更要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意识进行培养。那么,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影音功能来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文章的阅读学习后,需组织同学针对琥珀的形成进行简要的文字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对琥珀形成过程更为清楚。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同观看有关琥珀形成过程的纪录片,纪录片的时间可裁剪到5~10 分钟之间,并在最后教师利用幻灯片呈现出琥珀各个阶段所表现的状态图片,学生需要结合文章与纪录片为不同阶段的琥珀形态进行归纳。由于此过程是基于学生文字阅读和想象琥珀形态这一思维过程之后所发生,所以很多学生也会在原有的认知上对琥珀的形态进行个性化的描述,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描述内容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大致掌握学生想象的能力。而经过了记录片的观看,很多学生对于琥珀形成过程更为好奇,进而产生了对自然界中事物的探索兴趣。教师细心观察并及时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疑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成功锻炼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对于琥珀的形成过程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课堂设计:多种要素参与教学,打造多姿多彩的信息课堂。

信息化参与课堂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滋有味。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学生聆听,教学的载体则离不开教材、笔记、板书这三者,而信息化技术却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信息化技术参与课堂后,学生从白纸黑字中无法实现的理解,可以从生动的画面、灵活的讲解中更加轻松地达成;课堂中也不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可以拥有更丰富的声音与画面;通过各种各样的视频、图像和音频资料,学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同各个时空的伟人实现隔空对话和精神上的交流;多媒体课件、微课更是以灵活的展现形式和参与手段为课堂带来了更丰富的可能性,甚至从时间和空间上共同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这些都是当前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学提供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草船借箭》时,主人公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与其相关的影视作品衍生和民间传说故事层出不穷,从中也形成了非常丰富、丰满的艺术形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其实已经对他有所了解。教师在深入分析诸葛亮形象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谈谈对诸葛亮的了解和认识,并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影视形象帮助学生唤醒回忆,协助表达。在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还可以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关于“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体会文字描写和文艺作品演绎的差异,进一步完成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描绘。再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以提前让学生上网查询、浏览,以初步感知西沙群岛,而教师可利用网络搜索西沙的风光图或录像片及本课课件,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去筛选、整理教学资源或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针对本课第三自然段,教师可以先在课件中出示课文文段,并向学生提问“海底有哪些宝贝?”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到答案,教师再将问题中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标红,这些词语同样也是本堂课的重点生词。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逐个进行深入学习,如学到“珊瑚”时先用课件出示课文中与珊瑚有关的句子,让学生把握课文描写中体现珊瑚特点的句子,然后再在课件中出示各种各样的珊瑚图片,结合课文描写让学生直观感受;学习海参时教师就可以出示关于海参的动画“蠕动的海参”,并让学生结合“蠕”的字形和动画,思考“蠕动”是什么意思;学习大龙虾时教师则可利用图片展示局部特征细节或用视频展现大龙虾威武神气的样子。

3.课堂升华:侧重阅读能力培养,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文学常识、理论知识的积累,还是语感、理解能力、信息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培养,都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阅读习惯的长期养成还能帮助学生熏陶和养成高雅品味和卓越的气质,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获得的锻炼机会终究是有限的,要想让阅读真正为学生带来尽可能深远的影响,仅仅依靠课内阅读或课堂上的知识拓展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小学阅读课的教学目标绝不能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固有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能力、培养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课后还能自觉地去寻求更多的知识,实现求知若渴的思维启发。尤其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在这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自觉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延长学生阅读积累的时长。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这一教学课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借助“小云雀”这个生动亲切的形象来推进教学进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先出示课件,向学生们介绍:“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就是小云雀,和它打声招呼吧!”在学生同小云雀互动后,教师就可以播放课件中的小云雀录音:“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绿色家园任我住!”由此完成课堂主题的导入。在学习字词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云雀的录音来穿插儿歌教学和字词教学的内容,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比起单纯的文本教学,和朋友“小云雀”一起探索绿色世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这对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兴趣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必须牢牢抓住三个要点,即内容切实相关、课堂应当出彩、学生能够受益。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也要针对这三个要点进行反思和自查,务必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阅读课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进步,做热爱阅读、求知若渴的人。

猜你喜欢

琥珀课件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琥珀诞生记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