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和立德树人双重驱动下的高校教学体系持续改进

2022-03-01王启立段晨龙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思政工程

王启立,梁 静,段晨龙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获得国际互认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中长期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我国工程技术走向世界的有力保障[1-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逐步成为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标准之一,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4]。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并不意味着人才培养完全达到了高水平,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达成的评价机制,定期对产出的达成状况开展评价,并基于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形成“评价—改进—再评价”的质量螺旋式提升[5-6]。中国矿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先后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并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在持续改进过程中,积极开展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系列文件精神,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努力建设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课堂内外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工程技能培养相结合,教学法改革与教学队伍建设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教学体系持续改进

(一)教学大纲持续改进

参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持续改进本科培养方案,形成煤炭特色鲜明的修订版本科培养方案。在新版培养方案修订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国际化教育贯通培养全过程,修订涵盖课程学分变动、删减和增设、整合与拆分,真正体现新时期一流本科人才培养需求。

1.新版培养方案着重体现“立德树人”和中国矿业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目标中明确了立足能源行业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培养,同时注重工程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培养,是中国矿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要抓手。

2.新版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学分和知识板块调整,体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专业交叉融合和科教融合。学生毕业总学分由基本学分、第二课堂学分、拓展课程学分构成。基本学分中,通识教育课程占基本学分比例为29.70%;专业大类基础课程占基本学分比例为33.64%;专业课程占基本学分比例为36.66%。调整后的培养方案更体现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特别是第二课堂和拓展课程,充分体现了工程教育对学生的毕业达成要求。

3.在课程版块设置方面,创新设置了拓展课程组,包括专业高阶选修课程组、本硕一体化课程组、科研训练挑战性课程组。拓展课程组课程主要为工程实践、创新训练、高阶深造(研究生预备学习)等方向设置,内容丰富。

4.优化调整专业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矩阵,强化工程项目设计与管理、能源行业特色、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管理培养,对“中国能源战略思考”“工程伦理导论”“创新创业实践”“过程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重点进行了调整。

(二)教学队伍和团队优化

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最根本保证。为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升,专业建立了一支以国家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为带头人,以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是中国矿业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和十佳教学科研群体,全体教师都有承担科研工作和开展工程实践的经历。

1.为提升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责任担当,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专业骨干“培育制”。为促进青年人才尽快成长,在专业行政和支部人员配置中,老教师老党员凝聚了共识,注意锻炼培养有能力的年轻人,学科负责人和团队负责人把好方向,在基层教学和党建管理岗位上让中青年骨干得到更多锻炼,并在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工作中让年轻人承担更多的关键工作。采取把年轻人“扶上马,送一程”的措施,使专业形成了教师人才队伍梯队新老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2.“引培举措”双管齐下,在积极培养现有队伍的同时,积极引进优秀青年人才,扩充兼职教师队伍。工程教育认证以来引进教师5 人,新聘校外兼职教师4 人,均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兼职教师参与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式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1)参与本科培养方案修订。(2)参与本科生课程教学。(3)参与实践环节指导(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及考核(毕业答辩)。(4)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科研创新活动)指导。(5)开展专业领域的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分享专业工程经验或科研成果。

3.积极优化组建主干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一流课程和一流团队。随着新形势下教学研究和教学方式变革,尤其是教师队伍扩充和课程思政全面融入本科教学,教学团队优化势在必行。专业着重建设主干课程,四门课程申报获批校“国家一流课程”培育课程,分别优化组建了教学团队,在自然科学知识传授基础上,强化课程思政和工程实践教育,按照国家一流课程标准,打造专业课程品牌。

(三)教学支持条件保障持续改进

无论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还是专业建设,都要求教学活动保障得力,以促进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日益突出。教学支持保障总体要求是具有良好的管理、维护和更新机制,教学条件在数量和功能上满足教学要求,教学效果能够得到科学客观评价、反馈和整改等。

1.强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完善和规范专业教学条件保障制度。专业教学委员会由学院分管领导、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职能包括:(1)指导专业制定(修订)并审核相关指导文件、管理文件、评价标准、保障制度。(2)定期审核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并提交学院批准。(3)指导专业开展教学跟踪、评价、反馈、改进工作。工程教育持续改进过程中,在专业教学委员会指导下,专业新增制度文件4份,修订文件2 份,达到了有力支撑教学条件保障和评价的目的。

2.优化整合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教学场所,形成“中心+基地”的实践条件保障模式。针对中国矿业大学能源行业教育培养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煤炭洁净加工与高效转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能源动力工程”实践训练中心,构建面向煤炭加工转化与高效利用过程的工艺、设备、控制技术实验与实践教学平台,不断完善实验、实训和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为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实践能力提供支撑,为国内同类高校工程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7]。

3.大力推进教学活动安全保障条件建设和完善,确保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线上教学活动安全顺利开展。(1)学校为所有教室配置了必要的通风、消防设施,实现了全天候的视频监控和烟雾报警联动,全部配置中央空调,改善教室环境。(2)学校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申请、开放、检查系列制度,实现了“分管校领导—分管院领导—系主任(所长)—实验室主任—实验教师”的逐级责任管理[8]。(3)学校建立了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通风消防系统、应急处理系统,特别针对易燃、易爆、危化风险场所和设备高标准监控与防护,保障实验场所和人员安全[9]。(4)学校建立了多渠道的网络通道和多个在线课程平台,确保线上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近两年,通过超星、慕课、雨课堂及学校在线课堂自建平台,完成了专业在线课程建设和教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干课程持续改进实践

(一)课程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和主要措施

新时期,我国各项事业建设需要大量德才兼备、为我所用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教学活动是最为直接的育人行为,坚持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思政,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背景下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要举措。

当前课程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在:(1)理论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于工业应用前沿技术。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不断涌现,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而教材内容更新明显滞后,矛盾日益突出。(2)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相互脱节。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学生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生产实践经历,对学生实践指导能力偏弱;二是大部分课程的授课学时压缩,很难在常规时间内做好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训练指导。(3)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差。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很多实践中的工程技术问题与机械、容器、材料、自动化相关学科知识相关,虽然分别学习了相关课程,但是大部分学生缺乏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解决当前教学问题,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实验实践等方面多管齐下。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增加前沿领域新知识和研究性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工程实践、科研项目作为案例,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等工具,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多种途径提升教学效果;增加灵活多样的过程考核;充分利用实验实践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创新训练,避免学与练脱节。

(二)课程改革案例——“过程流体机械”课程持续改进

“过程流体机械”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阐述压缩机、泵、离心机等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选型与优化、应用及维护等内容,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针对设计和应用环节,解决工程应用中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1.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在新版教学大纲修订中注重三方面的调整。(1)明确了课程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分类,明确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课程思政、毕业达成、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在总体教学目标基础上细化提出分类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覆盖教学活动全过程。(2)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采用课堂面授、线上教学、线下研讨、课外实践等多种途径,实现教学目标和毕业达成。(3)明确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在“绪论”、案例教学、专题研讨、师生互动等环节设计了多个思政融入点,通过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立足行业、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奉献国家、作出贡献的优良品质。

2.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多管齐下确保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和思政目标达成。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外,近年来采取了以下措施,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目标达成。(1)课程在2017 年完成网络在线课程建设并在校在线课程(MOOC)平台运行。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践三年来,深受学生欢迎。在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线教学完成了两学年的课程学习。(2)建设“过程流体机械”中文学习网站配合在线课程学习,与在线课程平台形成良好互补。(3)课程思政与案例教学相结合,设计了过控行业著名专家高金吉院士解决大型压缩机故障诊断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陈清如院士研究和开发干法选矿机械和工艺,过控系全国模范教师匡亚莉教授解决煤炭分选过程智能控制难题,过控专业全体教师创建全国样板党支部历程等多个思政教育融入点。通过课程思政融入和案例教学,学生既能感受大师风采,又能品味普通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成长历程,受益匪浅。(4)考核方式多样化,弱化期末卷面考试比例,增加过程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过程考核占综合成绩的比例均为50%,过程考核包括出勤、作业、实验、研讨、科技论文等多个环节,学生有更多热情和积极性投入过程环节。

3.开展课程教学跟踪与评价,持续改进。每学年对“过程流体机械”课程进行一次达成度评价和持续改进有效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学生针对课程教学活动中开展的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过程考核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价,按照高效(3 分)、有效(2 分)、低效(1 分)、无效(0分)等四个等级进行打分。以2021 年春季学期为例,课程结束后全体学生参与调查问卷,反馈结果计算实得2.63 分,介于“有效”与“高效”之间,说明学生对改进总体评价满意。

三、结论

工程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适应新形势下培养爱国爱岗、为我所用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措施。中国矿业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持续改进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深入进行了本科教学体系改革,在教学大纲、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为行业特色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思政工程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子午工程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